蓋碗,傳為唐蜀相崔寧之女所創(chuàng),李匡義《資暇錄》卷下《茶托子》:“建中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取碟承之乃以蠟環(huán)碟子之央,其杯遂定用于世”,到明清時期蓋碗廣為流傳。筆者要介紹的這件蓋碗(上圖),原為四川王禹成在1929年所置辦。
由四川宣漢縣檔考證,王禹成為四川宣漢人,在1949年重修了四川宣漢王氏宗譜二卷(木刻本),在民國時期只有族長或由族長委派族里德才兼?zhèn)溆休^高地位等級的人員才能編修族譜,筆者的這件蓋碗外壁用黑彩題詞“己巳夏,王禹成置”,從時間上推測,1929年的王禹成應(yīng)是一青年才俊。1929年的中華民國、1929年的四川政治局勢相對穩(wěn)定,人民生活比較安逸,從所題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可知當時的王禹成對自己所在地的環(huán)境、民情、政府都充滿了樂觀的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
以蓋為天、以碗為人、以托為地的三才碗即蓋碗茶,不僅盛行于宮廷皇室、大家貴族,在晚清民國時期更盛行于各高雅茶館,在四川出現(xiàn)了多種蓋碗茶文化,其中有會說話的蓋碗茶,在茶鋪里,通過茶蓋、茶碗、茶托的擺放位置來表達續(xù)水、收碗結(jié)賬和對茶鋪服務(wù)態(tài)度的評價;通過茶蓋、茶碗、茶托擺“茶陣”解決幫會派系間的矛盾,商議機密事宜。遺憾的是,該蓋碗缺失了天和地,獨獨留下中間的人。該碗所用的瓷胎是民國時期由民國瓷業(yè)改良實業(yè)家吳靄生創(chuàng)設(shè)的玉綾窯的瓷胎,該瓷胎雖沒有薄如蛋殼,但透光性極好,釉層肥厚而柔潤。
在碗的外壁除黑彩所題的文字外,瓷畫家在另一半篇幅用淺絳彩繪制了一幅山水人物圖,淡淡相間的墨色釉上彩料,在白瓷上繪制花紋,再染上淡赭和極少的水綠、草綠與淡藍等彩,經(jīng)低溫燒成的淺絳彩,不僅年久易于掉色且色域較窄,從晚清約1885年開始到民國中期逐漸退出市場,被色彩艷麗、色域?qū)挿翰灰椎羯男路鄄仕妫瑩?jù)查最后一件淺絳彩為作于1926年的《松壽圖》。筆者的蓋碗訂燒于1929年的夏季,距今86年,碗外壁上的彩料沒有任何磨損,筆者推測它為彩料、畫工類似于淺絳彩的一種新粉彩,既擁有了淺絳彩那種若有若無,虛無縹緲的淡墨山水畫的特點,又具有新粉彩長久不掉色的優(yōu)點。這只蓋碗無蓋亦無托,卻依舊讓人可品出那茶湯的淡淡清香,亦如那淡淡的山水,清心、雅致!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qi/847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三才杯蓋碗有哪些講究,
下一篇: 蓋碗還要不要底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