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又稱“火的藝術(shù)”。在有限的方寸之間,既有藝人無限的寄托,又有大自然瞬息萬變的機緣巧合。
一把壺,人做一半,天賜一半。
在生生不息的火焰下,在無法完全排除不可控因素的高溫下,實現(xiàn)了一把壺從生胚到成品的質(zhì)的轉(zhuǎn)變。
世間萬物相互聯(lián)系,又各有緣法。以下我們就看看,各類泥料所制生胚入窯的窯溫和收縮比:
紅泥:窯溫約1100度,收縮比約14%。
紅泥與朱泥的生胚皆為嫩黃色,若生胚為紅色,則泥料中添加鐵紅粉。
紫泥窯溫約1180度,收縮比10%-11%。
清水泥窯溫:1160~1180度,收縮比:約11%。
底槽清窯溫約1180度C,收縮比:約12%。
大紅袍窯溫約1080度,收縮比約30%。
朱泥窯溫1065-1080度,收縮比18-25%。
段泥窯溫約1175~1180度。收縮比12%。
芝麻段泥窯溫約1150度,收縮比約13%。
綠泥窯溫約1160度,收縮比約14%。
降坡泥窯溫約1180度,收縮比約12%。
生胚經(jīng)過一定比例的收縮,從色澤到大小皆有所改變。
燒制的過程是優(yōu)勝劣汰的過程,若泥料劣質(zhì),便無法承受高溫的試煉;它同樣也是對藝人做工的考驗,若做工不到位,茶壺便極易在收縮過程開裂。
每一把好壺,都來之不易。
清灰泥又叫青灰泥,呈深紫灰色調(diào),因滿布顆粒,觸感特殊,玩家喜呼“鯊魚皮”,是甚為難覓之特優(yōu)級泥礦。
窯溫:約1200度C。
收縮比:約13%。
礦產(chǎn)地: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
泥性:泥性疏松不結(jié),含鐵量高,張力特大,不易變型、塌陷,惟黏性不足。
難度:易現(xiàn)氧化鐵熔點,石灰、跳砂,雜質(zhì)較多挑泥須嚴格謹慎,燒窯溫度特高。
特點:雙氣孔結(jié)構(gòu)明顯,空氣對流順暢,簡樸古雅,老味十足,別具明代紫砂原料氣韻。 砂感重而不刮毛,色澤如紫似灰,沉重扎實不妥協(xié),似硬漢風格,十分易于辨識。
為什么泥料很重要
因為泥料決定著茶香;決定著是否能隔夜不膄;決定著是否能養(yǎng)出包漿。黃龍山自從封礦后,原先的藏泥就越用越少,目前不少泥是從周遍城市運來的,比如溧陽,長興,湖州等地都有陶土出產(chǎn),混合色素就成為目前市面上流通的所謂“紫砂壺”。泥這方面,說真的,很多做壺的了解的都不是很透徹,賣壺的不懂也屬正常,買壺的朋友不懂更不為怪了。但是周遍城市運送過來的泥土本企業(yè)一略不采用,堅持原礦。因為泥性不一樣,鐵質(zhì)較高,云母·偏少。還有同樣窯溫下,茶壺的收縮比例參差不齊,很難掌握,(因為不同地區(qū)得質(zhì)層的礦物質(zhì)形成不一樣,也解釋了為什么紫砂茶壺一定要出產(chǎn)宜興,只有宜興的紫砂壺才正宗。紫砂壺不像是衣服鞋帽在全國各地,全世界都可以生產(chǎn)。而紫砂壺是宜興的特產(chǎn),也只有宜興可以生產(chǎn)。而現(xiàn)在紫砂壺的形成手法已經(jīng)在去年編入全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統(tǒng)計與存檔中。我相信紫砂不管是作為宜興外交的名片,或作為一種藝術(shù)的傳承,它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精彩。
鑒別紫砂原礦
原礦必帶云母片,觀察云母片也就是大家常說的銀星片,呈白點狀.。什么是云母?就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大家都看見過的石英石。為什么燒制好的茶壺會反光,就因為石英高溫結(jié)晶。
另外也可以觀察杯表面是否有鐵質(zhì)熔點,經(jīng)過高溫出來的黑色燒結(jié)點也是原礦的標志之一。應為紫砂礦石中含有鐵礦的成分,所以在練泥時候,一般需要經(jīng)過特殊的工藝流程去除紫砂礦的鐵質(zhì),(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問我,練泥流程)但是鐵質(zhì)也不能完全去除干凈??倳袣埩?。所以在燒制好的茶壺如果上發(fā)現(xiàn)黑色的點點,這個就是鐵質(zhì)了。
再者就是借助放大鏡或者高倍相機拍攝,放大觀察泥的分子構(gòu)造,顆粒清晰,分子間波瀾起伏。這就是原礦泥了。
壺的優(yōu)劣與泥料的粗細無關(guān)(與制壺者技術(shù)有關(guān))
好的紫砂應該有玉的質(zhì)感和砂的肌理感,通俗地說,就是有顆粒狀附在紫砂表面形成的效果。很多收藏者認知有誤,通常認為泥料粗的壺檔次不夠高。實際上,壺的優(yōu)劣與泥料的粗細無關(guān),料的肌理感好才能突出紫砂的特性,目前市場中比較盛行的泥料越細越好的觀點反而是泥料鑒別中的誤區(qū),(好的紫砂壺是看制壺者的技術(shù))泥料的粗細在練泥時候是比較工藝流程的復雜度和熟練度。通常紫砂泥40-50碼的,制作者一般比較容易制作。在處理壺嘴和壺把的接頭處容易理的清楚。交接處的記印比較好處理。但是泥料在60-70碼的時候在處理壺嘴和壺把交接處非常難處理,制壺技術(shù)不高或以往沒有經(jīng)驗者往往就進行不下去,勉強做好的燒制出來后,嘴把處接頭記印明顯,也只能做殘次品處理。
手工壺與半手工壺的鑒別
1.看接口--在壺身只有一處接口通常在壺身內(nèi)側(cè)的壺把處,用手觸摸即知。模具壺因為是兩片接攏,所以在壺嘴處也應該有一處接口。
2.看壺身。手工壺左右兩邊有些不對稱,而模具壺壺身很對稱。3.看壺內(nèi)壁的條紋。初學者一般很難識別,需要累計一定的經(jīng)驗。
何為半手工?一般來說含有手工的成分在里面。簡單說來就是:可以壺嘴、壺把、壺蓋等用手工或者模型制作,壺身用模具制作;也可以是身筒用手工來完成,其它用模具制作。
3現(xiàn)在制作全手工壺。一般都會在壺身內(nèi)側(cè)敲上章或者寫上幾個字,應為全半手工壺身形成手法不一樣。
開壺的方法
開壺其實有好幾種方法,我在這里說個比較簡單實用的:先放入豆腐的冷水里煮30分鐘左右,自然冷卻后倒出。再放入茶葉煮30分鐘左右,自然冷卻后倒出。然后用清水洗凈即可使用。這都是出于衛(wèi)生考慮,一般新壺只需要用開水澆注,或者進入含有微量84消毒液的水中簡單處理即可。(注:以上工作所用水均是由冷水煮為熱水的) .原因是豆腐可以把紫砂氣孔里面的雜質(zhì)吸掉,這樣茶湯會更容易被壺吸收。出漿的速度會更快。切忌現(xiàn)代紫砂茶壺不可以直接放在火上燒。如果這樣左后壺身會裂開,直接導致茶壺報廢哦,應為現(xiàn)代紫砂壺不是古代的陶罐。形成工藝與燒制工藝完全不一樣。也沒有這項功能
怎樣養(yǎng)壺
每天睡覺前,將壺內(nèi)的茶葉倒掉,(茶葉過夜不能食用,含有微量對人體有害的物質(zhì)。這與不食用過夜菜的道理一樣)用開水里外燙一下,用茶巾用力搽去壺表面的茶垢,里面只需要用茶巾把水吸干就可。最后將壺蓋放在一邊,茶壺倒置在壺托或者壺墊上,保持里外通氣,讓壺盡快干爽,第二天使用的時候更易吸收茶汁。并且多用茶水澆注在壺身上,用茶巾或者拋光片擦拭。這樣養(yǎng)壺速度最快,效果也最理想
紫砂的價格為何這樣懸殊
常有些剛接觸紫砂的朋友問我,在網(wǎng)上看見幾乎差不多的紫砂作品,價格卻很懸殊,為什么您的店里東西最便宜?很是不明白。在此,我想給大家一個解釋,首先,幾百年來,紫砂壺和杯有許多傳統(tǒng)固定格式的外觀,比如常見的仿鼓壺,倒把西施壺,掇球壺等....這些壺的外型都是一樣的。不一樣的只是容量的大小,泥料的選擇與作者的不同。紫砂模型制作技術(shù),與全手工制作技術(shù),制作的人的技術(shù)怎么樣、工藝級別怎么樣、所選用的紫砂泥材料等級怎么樣、燒制溫度火候的控制怎么樣、溫度有沒燒高燒淺、還有就是這件作品本身工藝品相怎么樣、都直接決定了這件作品的價格。還會有人問,為何同樣的形,同樣的泥,同樣的作者,看似完全一模一樣的壺或杯,價格還是高低不等?因為泥料都有自己的特性及窯溫,收縮比等等因素,同一窯所燒出的作品,完美度也并不完全一樣,也會產(chǎn)生不同的價格,這個是很正常的一種價值表現(xiàn)。因為紫砂是手工制品(是個古老的行業(yè)),并不是機械化生產(chǎn),所以并不能用機械化的標準來衡量它。
宜興紫砂壺是中國茶文化和陶文化的結(jié)晶,其藝術(shù)鑒賞價值的高度和諧統(tǒng)一而蜚聲中外,飲譽世界。具有沏茶不走味貯茶不變色、茗香醇厚、越宿不餿的特點,享有“世間茶具堪首”的美譽,選購紫砂壺就根據(jù)個人的飲茶習慣,考量茶的容量,壺嘴出水的暢通,壺把執(zhí)握的舒適等。因為透過使用上的舒適感,可以產(chǎn)生情感,愉悅身心,百玩不厭,讓人珍愛倍加!
紅泥和純朱泥的區(qū)別有:
1. 兩者的原礦不一樣:紅泥是“五色土”里面普通的泥料,而純朱泥的原礦是
黃石黃。
2. 兩者的收縮比不一樣:紅泥的收縮比是14%左右,而純朱泥的收縮比是30%左右。
3. 兩者的窯溫不一樣:紅泥的窯溫是1100度,而純朱泥的窯溫是1080度。
4. 兩者的色澤、質(zhì)感不一樣:紅泥:呈光潔明亮紅中略帶一點橙色,而純朱泥:朱紅略泛桔光,溫潤透明質(zhì)感很好 。
5. 兩者的成型工藝不一樣:紅泥:成型工藝較易,大小壺型都可以做,而純朱泥:成型工藝很困難,大的壺型沒辦法做,小的壺型做出來可愛生動。
但是現(xiàn)在有個別不法商販會往泥料中加入有害的化工原料,是絕對不能用來泡茶的。因此在購買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購買正規(guī)品牌的宜興紫砂壺。像要用來自己泡茶,送禮或者是收藏的朋友。個人推薦可以選購漢典茶具,漢典茶具是業(yè)內(nèi)比較知名的品牌,采用的都是原礦泥料。
宜興紫砂壺生產(chǎn)始于北宋,盛于明清,是我國獨特的陶瓷工藝品。素以制作技藝精湛、造型豐富多彩、色澤古雅淳樸而著稱于世。
原料:紫砂壺所用的原料統(tǒng)稱為紫砂泥,其原料分為紫泥、紅泥、和綠泥。這些陶土都深藏于江蘇省宜興市丁蜀鎮(zhèn)周圍丘陵山區(qū)的巖層下,雜夾于其他陶土之中。紫砂泥主要礦物質(zhì)成份為石英、黏土、云母和赤鐵礦,其合理的化學、礦物、顆粒的組成,使紫砂泥具有可塑性良好的工藝特性。紫砂壺經(jīng)一千二百度左右的溫度燒成后,其成品的吸水率小于百分之二,說明它的氣孔率介余一般陶器和瓷器之間。
特點:據(jù)科學分析和數(shù)千年時間確認,紫砂壺有如下特點:第一、紫砂壺是從砂錘煉出來的陶土制作,既不存香又無熟湯氣,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蘊;第二、砂質(zhì)茶壺能吸收茶汁,增積“茶銹”,所以空壺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第三、日久不用,內(nèi)積“茶銹”無須除去,可用開水燙泡兩三遍,浸沒在冷水中,然后取出,泡茶原味不變;第四、寒冬臘月,注入沸水不會因溫度急變而脹裂,等等。海外有人稱紫砂壺為“無毒餐具”(有些陶瓷餐具多多少少有一點鉛元素),經(jīng)常使用它會延年益壽。這就是古今中外嗜茶者特別喜愛紫砂壺的奧秘。
鑒賞:泥 ---首先,紫砂泥的關(guān)鍵在“砂”;其次,其分子結(jié)構(gòu)確與其他陶土不同,使其帶來功能效用及給人的官能感受也就不相同。按泥色分大致有黑泥、紫泥、紅泥、米黃泥(段泥)等。好的紫砂泥具有“色不艷、質(zhì)不膩”。 形 ---紫砂壺之形,是存世各類器皿中最豐富的了,素有“方非一式,圓不一相”之贊譽。如何評價這些造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度的、古拙的、清秀的、趣味的等等,各人所愛。 工---點、線、面,是構(gòu)成紫砂壺形體的基本元素,壺嘴、壺把要端正且分量要均衡,壺口與壺蓋結(jié)合要嚴謹。 功 ---容量適度、高、矮得當,出水流暢。
選用:一是造型與外觀要美;二是質(zhì)地、胎骨要堅,色澤要潤,新壺壺蓋輕撥,以音響輕揚、悅耳為佳;三是新壺中略帶土味。
養(yǎng)壺:首先,新壺使用時應先用茶湯燙一下,除去土味;第二,每次泡完茶后,將茶渣倒掉,并用熱水滌去殘湯;第三,壺應經(jīng)常用手及干凈棉布撫摸和和擦拭,能煥發(fā)出紫砂陶質(zhì)本身的光澤,渾樸雅,耐人尋味。
收藏:紫砂壺已和中國幾千年的茶文化聯(lián)在一起,從港、臺、澳,東南亞一帶到全國各地,成為受人青睞的國粹。收藏名壺、好壺成了人們精神享受上的一種樂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新的紫砂名壺屢有問世,為各嗜茶者提供了尋覓他們夢寐以求、制作精巧的紫砂壺的大好機遇。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qi/880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破損紫砂壺的幾種修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