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投畀豺虎 (tóu bì chái hǔ)
簡拼 : tbch
近義詞 : 投之豺虎
反義詞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成語結(jié)構(gòu) : 動賓式
成語解釋 : 畀:給與。原指那種好搬弄是非的人,要把他扔出去喂豺狼虎豹。形容人民群眾對壞人的憤恨。
出處 : 《詩經(jīng)·小雅·巷伯》:“取彼譖人,投畀豺虎?!?/p>
成語用法 : 動賓式;作謂語;含褒義,形容人民群眾對壞人的憤恨
例子 : 況且,未能將壞人“投畀豺虎”于生前,當(dāng)然也只好口誅筆伐之于后身。(魯迅《華蓋集續(xù)編·有趣的消息》)
產(chǎn)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生僻
虎嘯生風(fēng) 虎視眈眈 狐假虎威 虎背熊腰 龍騰虎躍 虎虎生威 如虎添翼 放虎歸山 狼吞虎咽 虎口拔牙 虎怒震墮 云龍風(fēng)虎 虎略龍韜 龍吟虎嘯 龍爭虎斗 龍?zhí)痘⒀?虎尾春冰 龍行虎步 九牛二虎 三人成虎 生龍活虎 羊入虎口 放虎歸山 虎視耽耽 虎踞龍盤 虎變龍蒸 虎步龍行 調(diào)虎離山 虎兄虎弟 虎虎生威 鷹揚(yáng)虎視 與虎添翼 引虎自衛(wèi) 云龍風(fēng)虎 與虎謀皮 降龍伏虎 舄烏虎帝 羊質(zhì)虎皮 養(yǎng)虎遺患 虎不食兒 虎口余生 虎入羊群 虎尾春冰 狐虎之威 放虎自衛(wèi) 虎父無犬子 畫虎不成反類犬 臥虎藏龍 虎毒不食子 龍爭虎斗 不如虎穴,焉得虎子 降龍伏虎 惡虎撲羊 杯弓市虎、幫虎吃食、暴虎馮河、不入虎穴,不得虎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春冰虎尾、垂餌虎口、刺虎持鷸、豺虎肆虐、除狼得虎 豺狼虎豹、藏龍臥虎、鴟目虎吻、鴟視虎顧、初生牛犢不怕虎 初生之犢不懼虎、初生之犢不畏虎、雕虎焦原、打虎牢龍、調(diào)虎離山 斷蛟刺虎、打馬虎眼、大人虎變、打死虎、打死老虎 大賢虎變、惡虎不食子、餓虎饑鷹、餓虎撲食、餓虎撲羊 餓虎擒羊、餓虎吞羊、二虎相斗,必有一傷、餓虎之蹊、風(fēng)從虎,云從龍 馮河暴虎、放虎歸山、放虎遺患、風(fēng)虎云龍、放虎自衛(wèi) 伏虎降龍、鳳嘆虎視、官虎吏狼、宮鄰金虎、甘冒虎口 關(guān)門養(yǎng)虎,虎大傷人、割肉飼虎、虎步龍行、虎變龍蒸、虎不食兒 虎背熊腰、虎超龍驤、虎黨狐儕、虎斗龍爭、虎蕩羊群 虎而冠、畫虎不成、畫虎不成反類狗、畫虎不成反類犬、畫虎成狗 畫虎畫皮難畫骨、畫虎刻鵠、畫虎類狗、畫虎類犬、狐虎之威 狐假虎威、狐藉虎威、虎踞鯨吞、虎踞龍盤、虎據(jù)龍蟠 虎踞龍蟠、虎口拔牙、虎窟龍?zhí)?、虎口逃生、虎口余?虎略龍韜、虎落平川、虎落平陽、虎狼之勢、虎珀拾芥 虎入羊群、虎兕出柙、虎視眈眈、虎視耽耽、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虎頭虎腦、虎頭蛇尾、虎體熊腰、虎頭燕頷、虎尾春冰 虎臥龍?zhí)⒒[風(fēng)生、虎穴狼巢、虎穴龍?zhí)丁⒒S龍拿 駿波虎浪、九關(guān)虎豹、九閽虎豹、拒虎進(jìn)狼、踞虎盤龍 酒虎詩龍、假虎張威、拒狼進(jìn)虎、酒龍詩虎、將門虎子 九牛二虎之力、鯨吞虎噬、饑鷹餓虎、開柙出虎、苛政猛于虎 狼蟲虎豹、狼飡虎食、狼餐虎噬、狼飡虎咽、狼餐虎咽 龍馳虎驟、龍蹲虎踞、拉大旗作虎皮、龍幡虎纛、龍飛虎跳 狼顧虎視、龍虎風(fēng)云、龍化虎變、老虎頭上撲蒼蠅、老虎頭上搔癢 兩虎相斗、捋虎須、兩虎相爭、麟角虎翅、龍江虎浪 龍精虎猛、龍拏虎攫、龍拏虎跳、龍拏虎擲、龍蟠虎伏 龍盤虎踞、龍蟠虎踞、龍盤虎拏、龍蟠虎繞、狼前虎后 龍跧虎臥、離山調(diào)虎、狼飧虎咽、狼吞虎餐、龍騰虎蹴 龍?zhí)⒎?、龍騰虎踞、龍?zhí)痘⒖摺⒗秦澔⒁?、狼吞虎?龍?zhí)⑴P、龍?zhí)痘⒀ā堯v虎嘯、狼吞虎咽、龍騰虎躍 龍騰虎躑、龍騰虎擲、龍威虎震、龍驤虎步、龍行虎步 龍行虎變、龍驤虎跱、龍驤虎視、龍驤虎嘯、龍翔虎躍 魯魚帝虎、龍躍虎踞、龍吟虎嘯、龍爭虎斗、龍睜虎眼 龍戰(zhàn)虎爭、龍爭虎戰(zhàn)、猛虎插翅、猛虎出山、猛虎深山 猛虎添翼、馬馬虎虎、盤龍臥虎、騎虎難下、潛龍伏虎 喬龍畫虎、前門拒虎,后門進(jìn)狼、前門去虎,后門進(jìn)狼、前怕狼,后怕虎、前怕龍,后怕虎 敲山振虎、敲山震虎、驅(qū)羊攻虎、乳犢不怕虎、如虎得翼 如虎傅翼、如虎生翼、如虎添翼、如狼似虎、如狼如虎 如龍似虎、人中龍虎、勢成騎虎、三夫成市虎、豕虎傳訛 身寄虎吻、生龍活虎、三人成虎、山上無老虎,猴子稱大王、三言訛虎 投畀豺虎、談虎色變、畏敵如虎、臥虎藏龍、為虎傅翼 為虎添翼、為虎作倀、委肉虎蹊、握蛇騎虎、繡虎雕龍 柙虎樊熊、熊據(jù)虎跱、降龍伏虎、笑面虎、舄烏虎帝 熊腰虎背、燕額虎頭、一虎不河、燕頷虎頸、燕頷虎頭 燕頷虎須、引虎拒狼、養(yǎng)虎留患、與虎謀皮、引虎入室 養(yǎng)虎傷身、與虎添翼、養(yǎng)虎為患、楊虎圍匡、養(yǎng)虎遺患 養(yǎng)虎貽患、養(yǎng)虎自斃、養(yǎng)虎自殘、養(yǎng)虎自嚙、養(yǎng)虎自嚙 引虎自衛(wèi)、養(yǎng)虎自貽災(zāi)、養(yǎng)虎自遺患、魚魯?shù)刍ⅰ⒃讫堬L(fēng)虎 鷹瞵虎攫、羊落虎口、鷹瞵虎視、引狼拒虎、以肉啖虎 羊入虎群、以肉餧虎、以肉喂虎、一山不藏二虎、鷹視虎步 鷹揚(yáng)虎視、鷹揚(yáng)虎噬、羊質(zhì)虎皮、縱虎出匣、縱虎出柙 縱虎歸山、捉虎擒蛟、眾虎同心、照貓畫虎、坐山觀虎斗
原文:
孝武皇帝六男。
衛(wèi)皇后生戾太子,趙婕妤生孝昭帝,王夫人生齊懷王閎,李姬生燕刺王旦、廣陵厲王胥,李夫人生昌邑哀王髆。
戾太子據(jù),元狩元年立為皇太子,年七歲矣。初,上年二十九乃得太子,甚喜,為立,使東方朔、枚皋作祝。少壯,詔受《公羊春秋》,又從瑕丘江公受《谷梁》。及冠就宮,上為立博望苑,使通賓客,從其所好,故多以異端進(jìn)者。元鼎四年,納史良娣,產(chǎn)子男進(jìn),號曰史皇孫。
武帝末,衛(wèi)后寵衰,江充用事,充與太子及衛(wèi)氏有隙,恐上晏駕后為太子所誅,會巫蠱事起,充因此為奸。是時,上春秋高,意多所惡,以為左右皆為蠱道祝詛,窮治其事。丞相公孫賀父子,陽石、諸邑公主,及皇后弟子長平侯衛(wèi)伉皆坐誅。語在《公孫賀》、《江充傳》。
充典治巫蠱,既知上意,白言宮中有蠱氣,入宮至省中,壞御座掘地。上使按道侯韓說、御史章贛、黃門蘇文等助充。充遂至太子宮掘蠱,得桐木人。時上疾,辟暑甘泉宮,獨(dú)皇后、太子在。太子召問少傅石德,德懼為師傅并誅,因謂太子曰:“前丞相父子、兩公主及衛(wèi)氏皆坐此,今巫與使者掘地得征驗,不知巫置之邪,將實(shí)有也,無以自明,可矯以節(jié)收捕充等系獄,窮治其奸詐。且上疾在甘泉,皇后及家吏請問皆不報,上存亡未可知,而奸臣如此,太子將不念秦扶蘇事耶?”太子急,然德言。
征和二年七月壬午,乃使客為使者收捕充等。按道侯說疑使者有詐,不肯受詔,客格殺說。御史章贛被創(chuàng)突亡。自歸甘泉。太子使舍人無且持節(jié)夜入未央宮殿長秋門,因長御倚華具白皇后,發(fā)中廄車載射士,出武庫兵,發(fā)長樂宮衛(wèi),告令百官日江充反。乃斬充以徇,炙胡巫上林中。遂部賓客為將率,與丞相劉屈等戰(zhàn)。長安中擾亂,言太子反,以故眾不附。太子兵敗,亡,不得。
上怒甚,群下憂懼,不知所出。壺關(guān)三老茂上書曰:“臣聞父者猶天,母者猶地,子猶萬物也。故天平地安,陰陽和調(diào),物乃茂成;父慈母愛,室家之中子乃孝順。陰陽不和,則萬物夭傷;父子不和,則室家喪亡。故父不父則子不子,君不君則臣不臣,雖有粟,吾豈得而食諸!昔者虞舜,孝之至也,而不中于瞽叟;孝已被謗,伯奇放流,骨肉至親,父子相疑。何者?積毀之所生也。由是觀之,子無不孝,而父有不察,今皇太子為漢適嗣,承萬世之業(yè),體祖宗之重,親則皇帝之宗子也。
江充,布衣之人,閭閻之隸臣耳,陛下顯而用之,銜至尊之命以迫蹴皇太子,造飾奸詐,群邪錯謬,是以親戚之路隔塞而不通。太子進(jìn)則不得上見,退則困于亂臣,獨(dú)冤結(jié)而亡告,不忍忿忿之心,起而殺充,恐懼逋逃,子盜父兵以救難自免耳,臣竊以為無邪心。《詩》曰:‘營營青蠅,止于籓;愷悌君子,無信讒言;讒言罔極,交亂四國?!呓渥嫐②w太子,天下莫不聞,其罪固宜。陛下不省察,深過太子,發(fā)盛怒,舉大兵而求之,三公自將,智者不敢言,辯士不敢說,臣竊痛之。臣聞子胥盡忠而忘其號,比干盡仁而遺其身,忠臣竭誠不顧鈇鉞之誅以陳其愚,志在匡君安社稷也?!对姟吩疲骸”俗P人,投畀豺虎?!ū菹聦捫奈恳?,少察所親,毋患太子之非,亟罷甲兵,無令太子久亡。臣不勝,出一旦之命,待罪建章闕下?!睍?,天子感寤。
太子之亡也,東至湖,臧匿泉鳩里。主人家貧,常賣屨以給太子。太子有故人在湖,聞其富贍,使人呼之而發(fā)覺。吏圍捕太子,太子自度不得脫,即入室距戶自經(jīng)。山陽男子張富昌為卒,足蹋開戶,新安令史李壽趨抱解太子,主人公遂格斗死,皇孫二人皆并遇害。上既傷太子,乃下詔曰:“蓋行疑賞,所以申信也。其封李壽為干阝侯,張富昌為題侯。”
久之,巫蠱事多不信。上知太子惶恐無他意,而車千秋復(fù)訟太子冤,上遂擢千秋為丞相,而族滅江充家,焚蘇文于橫橋上,及泉鳩里加兵刃于太子者,初為北地太守,后族。上憐太子無辜,乃作思子宮,為歸來望思之臺于湖。天下聞而悲之。
初,太子有三男一女,女者平輿侯嗣子尚焉。及太子敗,皆同時遇害。衛(wèi)后、史良悌葬長安城南。史皇孫、皇孫妃王夫人及皇女孫葬廣明?;蕦O二人隨太子者,與太子并葬湖。
太子有遺孫一人,史皇孫子,王夫人男,年十八即尊位,是為孝宣帝,帝初即位,下詔曰:“故皇太子在湖,未有號謚,歲時祠,其議謚,置園邑?!庇兴咀嗾垼弧啊抖Y》‘為人后者,為之子也’,故降其父母不得祭,尊祖之義也。陛下為孝昭帝后,承祖宗之祀,制禮不逾閑。謹(jǐn)行視孝昭帝所為故皇太子起位在湖,史良娣冢在博望苑北,親史皇孫位在廣明郭北。謚法曰‘謚者,行之跡也’,愚以為親謚宜曰悼,母曰悼后,比諸侯王國,置奉邑三百家。故皇太子謚曰戾,置奉邑二百家。
史良娣曰戾夫人,置守冢三十家。園置長丞,周衛(wèi)奉守如法。”以湖閿鄉(xiāng)邪里聚為戾園,長安白亭東為戾后園,廣明成鄉(xiāng)為悼園。皆改葬焉。后八歲,有司復(fù)言:“《禮》‘父為士,子為天子,祭以天子’。悼園宜稱尊號曰皇考,立廟,因園為寢,以時薦享焉。益奉園民滿千六百家,以為奉明縣。尊戾夫人曰戾后,置園奉邑,及益戾園各滿三百家?!?br>
譯文:
孝武皇帝有六個兒子。
衛(wèi)皇后生戾太子,趙婕妤生孝昭帝,王夫人生齊懷王閎,李姬生燕刺王旦、廣陵厲王胥,李夫人生昌邑哀王。
戾太子劉據(jù),元狩元年(前122)立為皇太子,年齡七歲。
當(dāng)初皇上二十九歲才生太子,非常喜歡,為求子之神立神位,派東方朔、枚皋為其寫祝詞。
太子漸漸長大,皇上命令他學(xué)習(xí)《公羊春秋》,又向瑕丘江公學(xué)習(xí)《谷梁春秋》。
舉行加冠禮后,就位東宮,皇上為他建立博望苑,讓他結(jié)交賓客,隨其所好,所以有很多非儒家學(xué)派的人歸到他的門下。
元鼎四年(前113),納史良娣,生了兒子劉進(jìn),稱為史皇孫。
武帝末期,衛(wèi)皇后寵衰,江充掌權(quán)。
江充與太子和衛(wèi)后有矛盾,害怕皇上去世后被太子誅殺,正巧發(fā)生了巫蠱事件,江充借機(jī)害人。
這時,皇上年事已高,猜忌心重,以為身邊的人都為蠱道咒詛,命令徹底追查巫蠱事件。
丞相公孫賀父子,陽石、諸邑公主,與皇后弟弟的兒子長平侯衛(wèi)伉都因此犯罪被誅,詳見《公孫賀、江充傳》。
江充主管追查巫蠱事件,已經(jīng)知道皇上的心思,稟告皇上說,宮中有蠱氣,進(jìn)入宮中,拆毀御座在地上挖掘。
皇上派按道侯韓說、御史章贛、黃門蘇文等人協(xié)助江充。
江充于是到太子宮中掘蠱,找到桐木人。
當(dāng)時皇上生病,在甘泉宮避暑,只有皇后、太子在京師。
太子召來少傅石德詢問對策,石德害怕作為太子師傅一同被誅,就對太子說:“以前丞相父子、兩個公主與衛(wèi)家都因為這得罪被誅,現(xiàn)在巫與使者掘地找到了證據(jù),不知是巫師放置的桐木人呢?還是實(shí)有其事呢?沒有辦法洗清自己。
可以假傳皇上命令持節(jié)杖收捕江充等人,把他們關(guān)進(jìn)監(jiān)獄,徹底追查他們的奸詐陰謀。
再說皇上生病住在甘泉宮,皇后與太子的隨從官員請安問候都不通報,皇上是否還活著都不知道,而奸臣像這樣陰毒,太子怎不想想秦朝扶蘇的事情呢?”太子著急,聽從了石德的話。
征和二年(前91)七月初九,就派門客作為使者收捕江充等人。
按道侯韓說懷疑使者有詐,不肯接受詔命,太子門客殺死韓說。
御史章贛帶著傷沖出逃走,獨(dú)自逃到甘泉宮。
太子派舍人無且,拿著節(jié)杖夜晚進(jìn)入未央宮長秋門,通過長御倚華,稟告皇后,調(diào)遣皇后的車輛,裝載弓箭手,拿出武器庫的兵器,調(diào)動長樂宮衛(wèi)士,告令百官說江充謀反。
于是殺了江充并示眾,在上林苑中燒死胡巫。
于是部署賓客作為將領(lǐng),與丞相劉屈..等作戰(zhàn)。
長安城中混亂,都說太子造反,因此兵眾不肯跟隨太子。
太子兵敗,逃走,追捕不到。
皇上大怒,群臣憂慮畏懼,想不出辦法。
壺關(guān)三老中的茂上書說“:我聽說父親是天,母親是地,兒子就像萬物。
所以天平地安,陰陽調(diào)和,萬物就茂盛生長;家庭之中,父慈母愛兒子就孝順。
陰陽不和,萬物就生長受阻;父子不和,家庭就會崩潰。
所以父親不像父親,兒子就會不像兒子;君主不像君主,臣子就會不像臣子,雖然有糧食,我哪能吃得到!從前虞舜最孝順的,但是不合父親瞽叟的意;孝己遭到誹謗,伯奇被流放,骨肉至親,卻父子彼此懷疑。
為什么呢?是長期積累的毀謗產(chǎn)生的后果。
從這看來,兒子沒有不孝順的,父親卻有不了解實(shí)情的。
現(xiàn)在的皇太子是漢王室的嫡嗣,將要繼承萬世基業(yè),實(shí)行祖宗重托,論親是皇帝的嫡長子。
江充,不過是平民,里巷賤臣,陛下提拔他重用他,他竟借皇上的命令欺壓迫害皇太子,虛偽奸詐,混淆是非,使親生父子之間的交往隔絕不通。
太子進(jìn)不能見到皇上,退又被亂臣逼迫,獨(dú)自冤情郁結(jié),無處傾訴,忍不下滿腔怨憤,奮起殺了江充,畏懼逃亡,這是兒子盜用父親的軍隊來解救自身的危難啊!我私下認(rèn)為沒有邪惡用心。
《詩》云:來來往往的青蠅,停在籬笆上,平易近人的君子,不要聽信讒言。
讒言沒有止境,將不斷攪亂天下。’以前江充進(jìn)讒言陷害衛(wèi)太子,天下人沒有不知道的,他的罪行本來就該死。
陛下不仔細(xì)考察,深深地責(zé)怪太子,盛怒之下調(diào)軍隊搜捕太子,三公只顧保住自己,聰明的人不敢勸說,能言善辯的人也不敢勸說,我私下痛心。
我聽說,伍子胥竭盡忠誠遭受惡名,比干竭盡仁智只留下他的身軀,忠臣竭盡忠心不顧忌斧鉞的誅殺,來陳述他愚昧的看法,為的是糾正君主的過失安定國家。
《詩》云‘:抓住那個進(jìn)讒言的小人,扔給虎狼吃。’請陛下心情寬慰,稍稍念及父子之情,不要擔(dān)心太子干壞事,趕快撤回軍隊,不要使太子長期逃亡。
我滿腔忠心,不惜微命,在建章門下等候皇上的治罪?!鄙蠒噬希熳颖桓形?。
太子逃亡的時候,向東來到湖縣,藏在泉鳩里。
那家人很窮,常常靠賣鞋來供給太子。
太子有舊交在湖縣,聽說他很富裕,派人叫他來,但被發(fā)覺。
官吏包圍了太子,太子料想沒法逃脫,就進(jìn)房拴住門上吊了。
山陽縣平民張富昌是小兵,用腳踢開門,新安縣令史李壽跑上去抱住解下太子,那家主人格斗而死,兩個皇孫都一同遇害。
皇上既然哀傷太子,就下詔說:“行為是非難明卻賞賜,是為了表明誠信。
封李壽為于阝侯,張富昌為題侯?!边^了很久,巫蠱事件很多人都不相信。
皇上明白太子只是惶恐害怕,并沒有別的意思,而車千秋又再次提訴太子冤屈,皇上于是提拔千秋當(dāng)丞相,將江充家滅族,把蘇文燒死在橫橋上,至于泉鳩里對太子施加兵刃的那個人,起初當(dāng)上北地太守,后來也被滅族。
皇上可憐太子無罪而死,于是建造思子宮,在湖縣修建了歸來望思臺。
天下百姓聽說都悲傷。
當(dāng)初,太子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女兒被平輿侯的嗣子娶為妻。
等到太子兵敗,都同時遇害。
衛(wèi)皇后、史良娣葬在長安城南。
史皇孫、皇孫妃王夫人與皇孫女葬在廣明。
兩個跟隨太子的皇孫,與太子一起葬在湖縣。
太子留下一個孫子,是史皇孫的兒子,王夫人所生,十八歲即皇帝位,這就是孝宣帝。
宣帝剛即位,下詔說:“故皇太子在湖縣,沒有謚號,歲時沒有祭祀,為他議定謚號,設(shè)置園邑看守墳冢?!庇嘘P(guān)部門上奏請示說“:禮制規(guī)定‘,過繼做別人后嗣的人,就是他的兒子’,所以對親生父母不能祭拜,本意是為了尊重祖先。
陛下是作為孝昭帝的后嗣繼承祖宗大業(yè)的,不能逾越禮制。
請巡視孝昭帝為故皇太子在湖縣修的墳冢,史良娣的墳冢在博望苑北面,您父親史皇孫的墳冢在廣明城北。
謚法說‘,謚號是死者生前行為的蹤跡’,臣以為您父親的謚號應(yīng)該稱為‘悼’,母親稱為‘悼后’,與諸侯王墳冢等同,設(shè)置園邑三百家。
故皇太子的謚號應(yīng)為‘戾’,設(shè)置園邑二百家。
史良娣的謚號為‘戾夫人’,設(shè)置三十家看守墳冢。
墳冢設(shè)置官員,按照規(guī)定保衛(wèi)供奉。”于是,把湖縣閿鄉(xiāng)邪里聚作為戾園,長安白亭東面作為戾后園,廣明城北作為悼園,都重新改葬過。
八年后,有關(guān)部門又說:“禮制說,‘父親是士,兒子是天子,要用天子的禮儀祭祀父親’。
悼園應(yīng)該稱尊號為皇考,立廟,在陵園建寢廟,按時祭祀供奉?!痹黾臃钍亓陥@的百姓達(dá)到一千六百家,作為奉明縣。
尊戾夫人為戾后,設(shè)置園邑奉守,與奉守戾園的百姓各增加到三百戶。
《漢書》,又稱《前漢書》,由我國東漢時期的歷史學(xué)家班固編撰,顏師古釋注,是中國第一部紀(jì)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稘h書》是繼《史記》之后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后漢書》、《三國志》并稱為“前四史”。 《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稘h書》包括紀(jì)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萬字。
1. 寫出四個含有 “虎”的四字成語 虎踞龍蟠 虎踞龍盤 虎視眈眈 虎頭蛇尾 虎背熊腰 虎略龍韜 虎嘯龍吟 虎視耽耽
虎頭燕頷 虎落平陽 虎嘯風(fēng)生 虎步龍行 虎頭虎腦 虎尾春冰 虎口拔牙 虎兕出柙
虎躍龍驤 虎嘯風(fēng)馳 虎超龍驤 虎視鷹瞵 虎變龍蒸 虎口余生 虎珀拾芥 虎落平川
虎入羊群 虎視鷹揚(yáng) 虎擲龍挐 虎目豕喙 虎據(jù)龍蟠 虎臥龍?zhí)?虎蕩羊群 虎頭燕額
虎皮羊質(zhì) 虎狼之勢 虎斗龍爭 虎踞鯨吞 虎體鹓班 虎口逃生 虎擲龍拿 虎穴龍?zhí)?
虎體元斑 虎體原斑 虎黨狐儕 虎體熊腰 虎子狼孫 虎窟龍?zhí)?虎不食兒 虎穴得子
虎穴狼巢 虎嘯狼號 虎咽狼飡 虎口拔須 虎口扳須 虎咽狼餐
為虎作倀 暴虎馮河 如虎添翼 調(diào)虎離山 騎虎難下 與虎謀皮 臥虎藏龍 放虎歸山
為虎添翼 畫虎類犬 養(yǎng)虎遺患 為虎傅翼 打虎牢龍 談虎色變 豺虎肆虐 刺虎持鷸
養(yǎng)虎為患 餓虎撲羊 楊虎圍匡 風(fēng)虎云龍 餓虎饑鷹 餓虎撲食 餓虎擒羊 縱虎歸山
餓虎之蹊 酒虎詩龍 一虎不河 繡虎雕龍 兩虎相斗 踞虎盤龍 眾虎同心 伏虎降龍
餓虎吞羊 兩虎相爭 幫虎吃食 柙虎樊熊 與虎添翼 畫虎類狗 龍虎風(fēng)云 官虎吏狼
畫虎不成 畫虎成狗 畫虎刻鵠 猛虎出山 狐虎之威 豕虎傳訛 如虎生翼 拒虎進(jìn)狼
如虎傅翼 猛虎添翼 引虎自衛(wèi) 捉虎擒蛟 養(yǎng)虎貽患 如虎得翼 假虎張威 雕虎焦原
引虎拒狼 養(yǎng)虎自殘 縱虎出柙 猛虎插翅 放虎自衛(wèi) 縱虎出匣 養(yǎng)虎自嚙 養(yǎng)虎傷身
猛虎深山 養(yǎng)虎自嚙 引虎入室 養(yǎng)虎自斃 養(yǎng)虎留患 放虎遺患
狐假虎威 馬馬虎虎 龍騰虎躍 狼吞虎咽 龍驤虎步 龍盤虎踞 龍爭虎斗 大人虎變
九閽虎豹 舄烏虎帝 大賢虎變 虎頭虎腦 龍吟虎嘯 羊質(zhì)虎皮 龍蟠虎踞 龍?zhí)痘⒀?
龍?zhí)⑴P 龍行虎步 龍翔虎躍 九關(guān)虎豹 龍精虎猛 春冰虎尾 燕頷虎頸 打馬虎眼
委肉虎蹊 羊落虎口 燕頷虎須 龍幡虎纛 龍騰虎嘯 羊入虎群 鷹視虎步 鷹揚(yáng)虎視
龍蹲虎踞 駿波虎浪 鴟目虎吻 龍馳虎驟 豺狼虎豹 龍驤虎視 龍騰虎擲 龍驤虎嘯
龍飛虎跳 將門虎子 龍行虎變 鷹瞵虎攫 狼蟲虎豹 鳳嘆虎視 龍威虎震 龍騰虎蹴
龍騰虎躑 熊腰虎背 龍拏虎擲 狐藉虎威 鴟視虎顧 龍騰虎踞 龍驤虎跱 龍爭虎鬪
眈眈虎視 龍睜虎眼 熊據(jù)虎跱 狼前虎后 狼貪虎視 麟角虎翅 龍跧虎臥 龍拏虎攫
龍蟠虎伏 龍江虎浪 龍化虎變 狼吞虎噬 燕頷虎頭 燕額虎頭 龍戰(zhàn)虎爭 身寄虎吻
龍盤虎拏 龍蟠虎繞 龍爭虎戰(zhàn) 龍?zhí)⒎?龍躍虎踞 甘冒虎口 鯨吞虎噬 狼顧虎視
龍拏虎跳 龍蟠虎遶 龍?zhí)痘⒖?垂餌虎口 鷹瞵虎視 鷹揚(yáng)虎噬 螭盤虎踞 狼飧虎咽
狼飡虎食 狼飡虎咽 狼餐虎噬 狼吞虎餐 狼餐虎咽
三人成虎 馬馬虎虎 生龍活虎 照貓畫虎 敲山震虎 藏龍臥虎 開柙出虎 喬龍畫虎
如狼似虎 打死老虎 宮鄰金虎 降龍伏虎 盤龍臥虎 馮河暴虎 杯弓市虎 魚魯?shù)刍?
魯魚帝虎 投畀豺虎 云龍風(fēng)虎 酒龍詩虎 饑鷹餓虎 三言訛虎 人中龍虎 潛龍伏虎
敲山振虎 勢成騎虎 驅(qū)羊攻虎 蟠龍臥虎 割肉飼虎 以肉啖虎 握蛇騎虎 蟠龍踞虎
拒狼進(jìn)虎 斷蛟刺虎 以肉餧虎 如龍似虎 離山調(diào)虎 除狼得虎 如狼如虎 畏之如虎
畏敵如虎 以肉喂虎 引狼拒虎
2. 帶虎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將門虎子、龍精虎猛、虎口殘生、苛政猛虎、虎穴得子、虎頭燕頷、如虎得翼、虎嘯風(fēng)生、虎視眈眈、九關(guān)虎豹、笑面老虎、擒龍縛虎、虎口逃生、鯨吞虎噬、虎步龍行、龍驤虎峙、盤龍臥虎、虎威狐假、幫虎吃食、羊入虎口、縱虎出匣、豕虎傳訛、與虎謀皮、燕頷虎頭、斷蛟刺虎、鴟視虎顧、虎嘯狼號、龍戰(zhàn)虎爭、稀里馬虎、虎穴龍?zhí)?、酒龍詩虎、猛虎離山、虎頭燕額、龍騰虎躍、虎躍龍驤、餓虎撲食、餓虎攢羊、熊虎之士、虎入羊群、垂餌虎口、龍?zhí)痘⒖?、引虎自衛(wèi)、官虎吏狼、如狼如虎、燕頷虎頸、馮河暴虎、敲山振虎、蟠龍臥虎、龍拏虎跳、虎視鷹揚(yáng)、喬龍畫虎、龍?zhí)⒎?、猛虎下山、憑河暴虎、狼餐虎食、虎變龍蒸、龍騰虎蹴、熊虎之將、龍吟虎嘯、迷離馬虎、九閽虎豹、魯魚帝虎、大賢虎變、虎視鷹瞵、為虎傅翼、龍飛虎跳、虎咽狼吞、如虎傅翼、養(yǎng)虎留患、投之豺虎、宮鄰金虎、引狼拒虎、打馬虎眼、如狼似虎、畏敵如虎、虎擲龍拿、人中龍虎、熊腰虎背、龍蟠虎踞、狼前虎后、談虎色變、鷹瞵虎視、龍盤虎拏、降龍伏虎、鳳嘆虎視、虎落平川、身寄虎吻、為虎作倀、紙老虎、虎嘯風(fēng)馳、虎踞龍盤、刺虎持鷸、云龍風(fēng)虎、春冰虎尾、鷹揚(yáng)虎噬、引虎入室、蟠龍踞虎、龍騰虎擲、養(yǎng)虎自嚙、龍行虎變、猛虎出山、餓虎擒羊、餓虎之蹊、虎皮羊質(zhì)、舄烏虎帝、羊落虎口、虎跳龍拿、拒虎進(jìn)狼、鷹揚(yáng)虎視、虎頭鼠尾、楊虎圍匡、虎兕出柙、畫虎成狗、龍躍虎踞、放虎自衛(wèi)、龍化虎變、狼吞虎餐、虎斗龍爭、狼顧虎視、虎據(jù)龍蟠、養(yǎng)虎自殘、虎尾春冰、一虎不河、開柙出虎、如虎生翼、養(yǎng)虎遺患、踞虎盤龍、虎蕩羊群、駿波虎浪、以肉餧虎、餓虎撲羊、兩虎相斗、出林乳虎、三人成虎、畫虎刻鵠、養(yǎng)虎為患、虎頭蛇尾、龍騰虎躑、虎口奪食、猛虎插翅、狼吞虎噬、畏之如虎、龍跧虎臥、養(yǎng)虎傷身、虎豹狼蟲、虎咽狼餐、虎口扳須、撩虎須、狐虎之威、虎踞龍蟠、餓虎逢羊、龍?zhí)⑴P、兩虎相爭、虎嘯龍吟、餓虎饑鷹、燕額虎頭、狼飡虎咽、狼貪虎視、虎口拔須、打死虎、鼠技虎名、龍拏虎擲、甘冒虎口、虎狼之心、虎豹豺狼、與虎添翼、豺虎肆虐、虎而冠、投杼市虎、畫虎類狗、母老虎、虎狼之威、虎黨狐儕、豺狼虎豹、虎體熊腰、龍驤虎步、為虎添翼、假虎張威、虎不食兒、狐藉虎威、鷹視虎步、燕頷虎須、龍威虎震、狼餐虎咽、生龍活虎、養(yǎng)虎自嚙、鯨吞虎據(jù)、餓虎見羊、如龍似虎、虎超龍驤、龍睜虎眼、雕虎焦原、虎狼之國、狼飡虎食、沒羽之虎、養(yǎng)虎自斃、羊質(zhì)虎形、以肉啖虎、捋虎須、龍蟠虎伏、狐假虎威、伏虎降龍、藏龍臥虎、虎穴狼巢、虎符龍節(jié)、老虎 *** 、握蛇騎虎、畫虎類犬、調(diào)虎離窠、虎體鹓斑、龍幡虎纛、狼蟲虎豹、放虎遺患、龍行虎步、龍驤虎嘯、虎窟龍?zhí)丁⒚突涫?、照貓畫虎、調(diào)虎離山、龍江虎浪、繡虎雕龍、騎虎難下、柙虎樊熊、虎口拔牙、畫虎不成、虎體原斑、麟角虎翅、虎略龍韜、獅威勝虎、餓虎吞羊、委肉虎蹊、虎窟狼窩、龍騰虎踞、虎珀拾芥、狼吞虎咽、龍爭虎斗、貪如虎狼、龍?zhí)痘⒀ā堯v虎嘯、猱搔虎癢、龍驤虎視、如虎添翼、養(yǎng)虎貽患、狼餐虎噬、馬馬虎虎、龍盤虎踞、虎狼之勢、放虎歸山、大人虎變、敲山震虎、虎口余生、眈眈虎視、臥虎藏龍、風(fēng)虎云龍、擒虎拿蛟、鴟目虎吻、虎頭虎腦、龍爭虎戰(zhàn)、驅(qū)羊攻虎、割肉飼虎、擒龍捉虎、虎視耽耽、龍蟠虎繞、投畀豺虎、酒虎詩龍、熊據(jù)虎跱、譚虎色變、龍拏虎攫、猛虎添翼、眾虎同心、以肉喂虎、魚魯?shù)刍?、勢成騎虎、縱虎歸山、三言訛虎、虎臥龍?zhí)?、笑面虎、猛虎深山、獅虎當(dāng)?shù)?、引虎拒狼、虎蹤貓跡、狼飧虎咽、龍拿虎跳、羊質(zhì)虎皮、打死老虎、縱虎出柙、虎落平陽、拒狼進(jìn)虎、龍驤虎跱、兩虎共斗、潛龍伏虎、杯弓市虎、龍翔虎躍、捉虎擒蛟、羊入虎群、打虎牢龍、除狼得虎、離山調(diào)虎、虎背熊腰、暴虎馮河、饑鷹餓虎、自投虎口、虎踞鯨吞、龍蹲虎踞、鷹瞵虎攫、虎體元斑、龍馳虎驟、龍虎風(fēng)云。
3. 帶有虎字的四字成語 按照“”虎“字的位置,有以下成語:
1)第一個字為”虎“。
虎頭蛇尾 虎頭虎腦 虎虎生威
虎口奪食 虎背熊腰 虎視眈眈
2)第二個字為”虎“。
餓虎撲食 畫虎類犬 如虎添翼
餓虎撲食 放虎歸山 為虎作倀
3)第三個字為”虎“。
龍?zhí)痘⒀?龍盤虎踞 龍行虎步
狐假虎威 狼吞虎咽 龍騰虎躍
4)第四個字為”虎“。
藏龍臥虎 馬馬虎虎 投畀豺虎
5)其他類型成語
虎落平陽被犬欺 九牛二虎之力
畫虎不成反類犬
4. 關(guān)于虎的四字詞語 狐假虎威、虎頭虎腦、放虎歸山、餓虎撲羊、虎視眈眈
一、狐假虎威
白話釋義:比喻仰仗或倚仗別人的權(quán)勢來欺壓、恐嚇人。
朝代:明
作者:凌濛初
出處:《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果然府中來借,怎好不借,狐假虎威只怕被別人~的誆的去,這個卻保不得他
二、虎頭虎腦
白話釋義:形容健壯憨厚的樣子
朝代:近代
作者:老舍
引證:《趙子曰》:“是個年壯力足虎頭虎腦的英雄?!?/p>
三、放虎歸山
白話釋義:也說縱虎歸山。把已捕獲的老虎放回深山。比喻放走敵人,留下后患
朝代:晉
作者:陳壽
出處:《三國志·蜀志·劉巴傳》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賢傳》:“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于山林也”
翻譯:如果讓劉備討好張魯,就是把已捕獲的老虎放回深山
四、餓虎撲羊
白話釋義:象饑餓的老虎撲向食物一樣。比喻動作猛烈而迅速。
朝代:明
作者:洪楩
出處:《清平山堂話本·五戒禪師么紅蓮記》:“一個初侵女色,猶如餓虎吞羊?!?/p>
五、虎視眈眈
白話釋義:像老虎要撲食那樣注視著。形容貪婪地惡狠狠地盯著。
朝代:周
作者:姬昌
出處:《周易·頤》:“虎視眈眈;其欲逐逐”。
翻譯:老虎要撲食那樣注視著,想要追逐
5. 寫出四個帶有虎的成語, 虎背熊腰形容人身體魁梧健壯.虎不食兒老虎兇猛殘忍,但并不吃自己的孩子.比喻人皆有愛子之心,都有骨肉之情.虎斗龍爭形容斗爭或競賽很激烈.虎踞龍盤形容地勢雄偉險要.虎口拔牙比喻做十分危險的事情.虎口逃生老虎嘴里幸存下來的生命.比喻逃脫極危險的境地僥幸活下來.虎口余生老虎嘴里幸存下來的生命.比喻逃脫極危險的境地僥幸活下來.虎狼之勢形容極兇猛的聲勢.虎入羊群老虎跑進(jìn)羊群.比喻強(qiáng)大者沖入柔弱者中間任意砍殺.虎生三子,必有一彪比喻眾多子女之中,一定有一個超群出眾的人.虎視眈眈眈眈:注視的樣子.象老虎那樣兇狠地盯著.形容心懷不善,伺機(jī)攫取.虎體熊腰形容身材魁梧,體格健壯.虎頭虎腦形容壯健憨厚的樣子(多指兒童).虎頭蛇尾頭大如虎,尾細(xì)如蛇.比喻開始時聲勢很大,到后來勁頭很小,有始無終.虎頭燕頷舊時形容王侯的貴相或武將相貌的威武.虎尾春冰踩著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將解凍的冰上.比喻處境非常危險.虎落平川平川:地勢平坦的地方.老虎離開自己稱王稱霸的深山老林,落到了平地上.比喻有權(quán)有勢或有實(shí)力者失去了自己。
虎珀拾芥琥珀摩擦后生電,能吸引細(xì)小的東西.比喻互相感應(yīng).虎臥龍?zhí)稳葑謩菪蹨喅?虎嘯風(fēng)生嘯:長鳴.猛虎長鳴,則大風(fēng)四起.比喻英雄人物順應(yīng)時代潮流而出現(xiàn),并且對社會產(chǎn)。
6. 含有比喻的四字成語四個 觀者如云 揮金如土 鐵證如山 愛財如命 穩(wěn)如泰山門庭若市 骨瘦如柴 冷若冰霜 如雷貫耳 守口如瓶浩如煙海 高手如林 春深似海 呆若木雞 繁花似錦歸心似箭 光陰似箭 侯門似海 好語似珠 皎陽似火口似懸河 流年似水 貌似強(qiáng)大 面似靴皮 情深似海日長似歲 如癡似醉 如花似朵 如花似錦 如花似玉如花似月 如饑似渴 如膠似漆 如狼似虎 如龍似虎如魚似水 似曾相識 似懂非懂 三分似人,七分似鬼三分像人,七分似鬼 似箭在弦 似漆如膠 似是而非似水流年 似水如魚 似笑非笑 似有如無 似醉如癡文似其人 疑似之間 震耳欲聾, 攻無不克, 戰(zhàn)無不勝,驚天動地, 天翻地覆, 摩肩接踵, 無孔不入, 人山人海人聲鼎沸, 地動山搖,只手遮天,氣吞山河,山窮水盡十萬火急,浩氣長存,萬古長青,天衣無縫,度日如年,永垂不朽,永無休止,死去活來,千里迢迢,塵土飛揚(yáng)翻江倒海、蚍蜉撼樹、一落千丈、一手遮天、一擲千金、刀山火海、大海撈針、氣吞山河, 一目十行 一手遮天 壽比南山 翻天覆地 頂天立地 一步登天 晴天霹靂 壯志凌云 一毛不拔 垂涎三尺 怒發(fā)沖冠 氣吞山河 地動山搖 皓月當(dāng)空 日理萬機(jī) 日月如梭 三頭六臂 怒發(fā)沖冠 一日千里 一字千金 百發(fā)百中 膽大包天 寸步難行 一步登天洞若觀火 呆若木雞 心如刀割 光陰似箭 膽小如鼠 冷若冰霜 暴跳如雷 穩(wěn)如泰山憂心如焚 浩如煙海 淚如泉涌 恍如隔世 貧如乞兒 洞若觀火 寥若晨星如隔三秋 如狼似虎 如魚得水 如釋重負(fù) 如花似玉 如影隨形 如癡如醉 如日中天 如出一轍 如火如荼 如履薄冰 如膠似漆 如夢初醒 如雷貫耳 如臨大敵 恩重如山 柔情似水 恩重如山 健壯如牛 膽小如鼠 大巧若拙 大智若愚 如花似玉 如花似錦 如獲至寶 如隔三秋 如出一轍 如膠似漆 如喪考妣 如雷貫耳 如墮煙海 如影隨形 如日中天 如臨深淵 如虎添翼 如履薄冰 如魚得水 如坐針氈 如狼似虎 洞若觀火 呆若木雞 心如刀割 光陰似箭 膽小如鼠 冷若冰霜 暴跳如雷 穩(wěn)如泰山憂心如焚 浩如煙海 淚如泉涌 恍如隔世 貧如乞兒 洞若觀火 寥若晨星如隔三秋 如狼似虎 如魚得水 如釋重負(fù) 如花似玉 如影隨形 如癡如醉 如日中天 如出一轍 如火如荼 如履薄冰 如膠似漆 如夢初醒 如雷貫耳 如臨大敵 恩重如山 柔情似水 恩重如山 健壯如牛 膽小如鼠 大巧若拙 大智若愚 如花似玉 如花似錦 如獲至寶 如隔三秋 如出一轍 如膠似漆 如喪考妣 如雷貫耳 如墮煙海。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engyu/102869.html,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頭足異所
下一篇: 投鞭斷流
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