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投鞭斷流 (tóu biān duàn liú)
簡拼 : tbdl
近義詞 :
反義詞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成語結(jié)構(gòu) : 緊縮式
成語解釋 : 《晉書·苻堅載記》:苻堅攻打東晉時驕傲地說
出處 : 《晉書·苻堅載記》:“以吾之眾旅
成語用法 : 緊縮式;作謂語
例子 :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方檔案·清吏條陳》:“似宜投鞭斷流
產(chǎn)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生僻
投鞭斷流出自淝水之戰(zhàn) 關(guān)淝水之戰(zhàn)的成語 淝水之戰(zhàn)的四個典故 典源出處 《晉書·苻堅載記下》:“太子左衛(wèi)率石越對曰:‘……且晉中宗 釋義用法 前秦苻堅聚群臣商議攻晉,有臣屬認為晉不可伐 用典形式 【投鞭】唐·李白:“投鞭可填江,一掃不足論 【天塹投鞭】明·鄭成功:“試看天塹投鞭渡 【長江著鞭】清·葉世佺:“遠塞唯迎盜 【投鞭絕流】明·唐寅:“投鞭絕流,麾兵赤壁 【苻堅投箠】唐·杜牧:“魏帝縫囊真戲劇 【秦鞭斷江】明·李東陽:“秦鞭斷江江逆流 【深塹投鞭】清·歸莊:“深塹投鞭竟飛渡,高峰立馬又摧枯 【河湟可下鞭】唐·杜牧:“要君嚴重疏歡樂 成語故事 據(jù)北魏.崔鴻《前秦錄》載,東晉孝武帝太元年間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engyu/102870.html,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原文如下:秦王苻堅企圖征服南方的東晉王朝。他在全國大規(guī)模征兵
大臣石越勸苻堅說:“雖然我們現(xiàn)在兵多將廣
這句話就是出自這里了。意思是把所有的馬鞭投到江里淝水之戰(zhàn)的四個典故
1、投鞭斷流
典故:據(jù)北魏.崔鴻《前秦錄》載
苻堅召集群臣商議,但大臣們多不贊成
何況晉據(jù)著長江的險固
我們不如暫時固守國力,生產(chǎn)整軍,等晉內(nèi)部松動,再伺機攻伐。
」苻堅很不以為然地說:「星象之事,不盡可信。
至于長江,春秋時的吳王夫差和三國時的吳主孫皓,他們都據(jù)有長江天險,最后仍不免滅亡。
現(xiàn)在朕有近百萬大軍,光是把馬鞭投進長江,就足以截斷江流,還怕甚么天險?」苻堅不顧大臣們反對,執(zhí)意出兵伐晉,親自率領(lǐng)八十萬大軍,逼臨淝水,準備攻打東晉
東晉派大將謝玄、謝石帶領(lǐng)八萬精兵抗敵
苻堅輕敵
后來「投鞭斷流」這句成語
2、草木皆兵
典故:“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是個成語,八字連同可以,只用后四字也行,是形容人在十分驚恐之時,稍微有些風吹草動,便緊張害怕得要命,常形容失敗者的恐懼心理。
要注意成語中的“唳”字,不同于眼淚的“淚”,粵語兩字讀音相同,普通話“唳”不讀“淚”,而讀“立”了。
此字可解作鳥兒鳴叫之聲,“鶴唳”當然本指仙鶴鳴叫,但泛指鳥兒鳴啼。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即把風聲鳥叫聲也當成了敵人追趕的異常聲響,一草一木也看成了敵人的軍隊,足見戰(zhàn)敗逃亡時驚嚇恐懼到了什么程度!此語出自《晉書·苻堅載記》。
東晉時,強秦一直想吞并晉王朝,秦王苻堅親自率領(lǐng)八十萬大軍,去攻打晉國。
晉國派大將謝石、謝玄領(lǐng)八萬兵馬迎戰(zhàn)
苻堅當然很傲慢
可是
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線視察,他看到晉軍陣容嚴整,士氣高昂,連晉軍駐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綽綽像是滿山遍野的士兵呢!接著,在淝水決戰(zhàn),秦軍被徹底擊潰,損失慘重,秦王苻堅自己受傷,弟弟苻融也陣亡了。
苻堅倉皇而逃,他聽到風聲鳥聲也以為是敵人追兵又到了。
后人根據(jù)這段史實,造出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成語。
東晉時代,秦王苻堅控制了北部中國。
公元383年,苻堅率領(lǐng)步兵、騎兵90萬,攻打江南的晉朝。
晉軍大將謝石
苻堅得知晉軍兵力不足,就想以多勝少
誰料
士兵死傷萬余
秦軍的銳氣大挫
此時
苻堅回過頭對弟弟說:“這是多么強大的敵人?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怎么能說晉軍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過于輕敵了。
出師不利給苻堅心頭蒙上了不祥的陰影,他令部隊靠淝水北岸布陣,企圖憑借地理優(yōu)勢扭轉(zhuǎn)戰(zhàn)局。
這時晉軍將領(lǐng)謝玄提出要求,要秦軍稍往后退,讓出一點地方,以便渡河作戰(zhàn)
苻堅暗笑晉軍將領(lǐng)不懂作戰(zhàn)常識,想利用晉軍忙于渡河難于作戰(zhàn)之機
誰知
苻堅中箭而逃。
故事出自《晉書·苻堅·載記》
成語“草木皆兵”
3
典故: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堅組織90萬大軍
東晉王朝派謝石為大將,謝玄為先鋒
苻堅認為自己兵多將廣
他把兵力集結(jié)在壽陽(今安徽壽縣)東的淝水邊,等后續(xù)大軍到齊
為了以少勝多,謝玄施出計謀
如果貴軍稍向后退
待后續(xù)大軍抵達
因此不能接受晉軍的建議。
但是
苻堅沒有料到
謝玄見敵軍漬退,指揮部下快速渡河殺敵。
秦軍在潰退途中,丟棄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亂,自相踐踏而死的不計其數(shù)
那些僥幸逃脫晉軍追擊的士兵,一路上聽到呼呼的風聲和鶴的鳴叫聲
就這樣
4、踉踉蹌蹌
典故:淝水之戰(zhàn)晉軍收復壽陽
當時謝安正跟客人在家下棋
他看完了謝石送來的捷報
客人知道是前方送來的戰(zhàn)報
”客人聽了
謝安送走客人,回到內(nèi)宅去,他的興奮心情再也按捺不住,跨過門檻的時候,踉踉蹌蹌的,把腳上的木屐的齒也碰斷了。
這是著名的典故“折屐齒”的來歷。
淝水之戰(zhàn)是發(fā)生在東晉時期。
淝水之戰(zhàn)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戰(zhàn)爭,發(fā)生在公元383年(東晉太元八年)8月至12月。
這場戰(zhàn)爭是我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zhàn)例,并給后人留下有意義的歷史掌故和歷史遺跡。
如“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授鞭斷流”等成語,一直膾炙人口。投鞭斷流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