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魚目混珠 (yú mù hùn zhū)
簡拼 : ymhz
近義詞 : 以假亂真、冒名頂替、濫竽充數(shù)
反義詞 : 黑白分明、涇渭分明、是非分明
感情色彩 : 貶義詞
成語結(jié)構(gòu) : 主謂式
成語解釋 : 混:攙雜,冒充。拿魚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出處 : 漢·魏伯陽《參同契》上卷:“魚目豈為珠?蓬蒿不成槚。”
成語用法 :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例子 : 可是這些賣國的老爺們不是也在魚目混珠,也在自稱為愛國憂民的志士嗎?(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八章)
產(chǎn)生年代 : 近代
常用程度 : 常用
讀音( yú mù hùn zhū )
解 釋
魚目:魚眼睛;混:混同,冒充。拿魚眼睛冒充珍珠。只比喻以假亂真,以次充好。一般形容物,不形容人。
出 處
漢·魏伯陽《參同契》上卷:“魚目豈為珠?蓬蒿不成槚?!?
用 法
用作貶義。用來比喻以假亂真。主謂式;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示 例
《花月痕》:“他道你是~,你該罰他一鐘酒?!?
不法商販;常常干出~的事情;坑害顧客。
近義詞
以假亂真、冒名頂替、濫竽充數(shù)、魚龍混珠
反義詞
黑白分明、涇渭分明、是非分明、一清二楚
造句
1 一些不法商販魚目混珠,兜售假貨,坑害群眾。
2 我們要嚴(yán)格把好質(zhì)量這一關(guān),決不魚目混珠,以次充好。
在飲水機(jī)行業(yè)過快發(fā)展過程中,監(jiān)管乏力造成了飲水機(jī)市場魚目混珠的局面,一些偽劣產(chǎn)品嚴(yán)重危害著人們的健康。 to masquerade;
to offer something bogus;
to pass off fish eyes for pearls.
魚目混珠,漢語成語,出自《昭明文選》卷四十〈彈事箋奏記·箋·到大司馬記室箋〉,指拿魚眼珠冒充珍珠。該詞語作貶義,比喻以假亂真、以次充好。
“秦失金鏡,魚目入珠”,魚目,魚眼睛;混,混同,冒充。拿魚眼睛冒充珍珠。后遂以”魚目混珠“等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一般形容物,不形容人。亦作“魚目混珍”、“魚目間珠”。
運(yùn)用示例:
《花月痕》:“他道你是魚目混珠,你該罰他一鐘酒?!?/p>
《玉嬌梨》第十二回:“唯門生以魚目混珠,有辱宗師藻鑒?!?/p>
1、余音繞梁:
意思:形容歌聲或音樂優(yōu)美,余音回旋不絕。也比喻詩文意味深長,耐人尋味。
出處:戰(zhàn)國列子及其弟子《列子·湯問》:既去而余音繞梁,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意思是(韓娥)離開走了,但聽過她歌的人都覺得她那優(yōu)美的歌聲還在梁間回繞,一連好幾天都沒消失,就好像她沒有離去一樣。
2、魚目混珠:
意思:指拿魚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出處:漢代魏伯陽《參同契》卷上:魚目豈為珠?蓬蒿不成槚。意思是魚眼睛怎么會是珍珠?蓬蒿不是槚。假的不能充當(dāng)真的。
3、玉石俱焚:
意思:美玉和石頭一樣燒壞,比喻好壞不分,同歸于盡。
出處:先秦諸子《尚書·胤征》:火焱昆崗,玉石俱焚。意思是大火焚燒昆山之岡,玉和石全被燒毀。
4、欲蓋彌彰:
意思:想掩蓋壞事的真相,結(jié)果反而更明顯地暴露出來。
出處:《左傳·昭公三十一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蓋而名章,懲不義也。意思是有的人求名聲但得不到史書的記載,有的人要隱名埋姓反而名聞于當(dāng)今之世。
5、浴血奮戰(zhàn):
意思:形容頑強(qiáng)地拼死戰(zhàn)斗。
出處:杜鵬程《保衛(wèi)延安》:戰(zhàn)士們在這十五日十五夜中,不是浴血奮戰(zhàn),就是急行軍轉(zhuǎn)移。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engyu/89722.html,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魚龍混雜
下一篇: 魚游釜中
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