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恩威并重 (ēn wēi bìng zhòng)
簡拼 : ewbz

近義詞 : 恩威并行
、恩威并用
反義詞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成語結(jié)構(gòu) : 主謂式
成語解釋 : 安撫和強制同時施行。
出處 : 《三國志·吳書·周魴傳》:“魴在郡十三年卒
,賞善罰惡,恩威并行
。”
成語用法 : 作謂語
、定語
;指安撫和強制同時施行
例子 : 我一向倒是恩威并重
,以德服人的
。(陳白塵
、賈霽《宋景詩》十九)
產(chǎn)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常用
曾國藩的恩威并重
曾國藩是一個做事果決
,言出必行的人
。他深知管理之道須恩威并重
,所以在軍隊里威信極高。在江西作戰(zhàn)的江忠源和江西巡撫張芾向湖南求援
,曾國藩決定派兩個營去試試。羅澤南的澤字營和金松齡的齡字營奉命開赴江西
。在作戰(zhàn)中,兩人曾商議
,羅澤南去偷襲長毛陣營
,金松齡在后面接應
,可是羅澤南中了埋伏
,金松齡卻自己先逃走了
!曾國藩非常憂慮
,他認為綠營和長毛作戰(zhàn)失敗
,原因正在于此
,他必須嚴懲金松齡
,遏制這種風氣
。所以任誰求情
,他都不為動搖
,殺了金松齡
。
曾國藩這種強硬的手段讓我想起我們平時的管理
。以班級管理為例
,我的毛病是對學生太好,雖然要求也嚴格
,但因為很多時候該懲罰卻又網(wǎng)開一面,導致學生不怕我
。同樣的語數(shù)英,語文作業(yè)總是最后交
,同樣的周末作業(yè)
,學生會敷衍了事……最后導致語文成績提升不高
。我自問自己
,沒有把知識點講到嗎
?不是的
,問題就出在管理上
,沒有做到恩威并重
。想起班上曾經(jīng)有一位班主任,他為人極其幽默
,但在學生面前又極其威嚴,學生對他是又愛又怕
,別的班都不出去野餐,他們班會去,別的班都有學生拖延作業(yè)
,他們班沒有。所以他們班班風很好
,學習熱情很高
。
所以我覺得恩威并重是管理人的不二法門?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F(xiàn)代社會
,又不可能像曾國藩那樣殺一儆百,怎么做到呢
?我認為一個領(lǐng)導,平時要關(guān)心同事
,以家長的身份設身處地為同事著想。但是
,一旦自己決定了的事情
,就必須言出即行
,說話算話
。古人常說“人無信
,無以立”
,對于領(lǐng)導者
,尤其如此
。
恩威并重的管理藝術(shù)
恩威并重,是領(lǐng)導者馭人管人的一種重要方法和手段
。
領(lǐng)導高高在上,工作上不體恤下屬的艱辛
,生活上不關(guān)心下屬的難處,情感上不過問下屬的冷暖
,這是不恩
;領(lǐng)導謙恭低調(diào)
,一味迎合遷就下屬
,對錯誤的言行不予以指正
,助長了下屬的某種歪風
,致使他們不聽指揮、不受約束
,凡事講價錢
,處處算得失
,領(lǐng)導被下屬牽著鼻子走
,這是不威
。顯而易見
,這兩種極端都是領(lǐng)導者的大忌。
曹操可算是一個陰陽權(quán)謀的大家
,他很擅長用恩威并重,剛?cè)嵯酀氖址▉砉芾砗婉{馭自己的下屬或者對手
。
早期,曹操對關(guān)中諸豪根據(jù)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形勢制定不同的策略
,因時而異
,因人而異
,采取有打有拉的策略
,區(qū)別對待
,靈活機動
。當時
,曹操分析局勢
,考慮到關(guān)中諸豪山頭林立,各自為戰(zhàn)
,彼此不團結(jié),相互掣肘
,那時他便主要采取文的一面,以達到制衡
,他從而騰出手來消滅其他的割據(jù)勢力
。比如他調(diào)馬騰及兩子進京,令韓遂兒子到朝廷效力
,以便就近控制
。
官渡之戰(zhàn)勝利后
,曹操清除袁氏余黨
,收復荊州
,威鎮(zhèn)天下
,決定乘勝討平孫劉聯(lián)軍
,大軍南下
,不料赤壁之戰(zhàn)失敗,使他對形勢有了清醒的認識
,知道孫劉集團是難以討平
,于是他決定出兵關(guān)中,統(tǒng)一北方
,先掃除后顧之憂,以后再徐圖孫劉
,遂漸完成全國統(tǒng)一大業(yè)
。因此他采取假道伐虢的計謀,聲言要從關(guān)中借道進兵去攻打漢中
,派鐘繇率領(lǐng)一支部隊先行出發(fā)
,自己隨后跟隨,兩路大軍分兵從兩處進發(fā)
,馬超等人警覺
,十路大軍迅速奔赴前線
,抵抗曹軍
,曹操在與馬超的戰(zhàn)爭發(fā)揮了他杰出的軍事指揮才能
,采用了他神出鬼沒的戰(zhàn)爭戰(zhàn)術(shù)
,同時利用離間計
,離間了馬超和韓遂
,分化瓦解了敵人,從而取得了戰(zhàn)爭的勝利
,馬超和韓遂失敗逃走,曹操基本上統(tǒng)一了北方。
曹操對孫權(quán)也是有打有拉
,有分有合。當關(guān)羽率軍圍攻曹仁于樊城的時候
,曹操派于禁前去支援,結(jié)里被關(guān)羽利用發(fā)大水之機消滅了于禁七軍
,擒獲了于禁
,斬殺了龐德
,樊城岌岌可危
,三鎮(zhèn)判歸關(guān)羽
,關(guān)羽威震華夏
。曹操也坐立不安,與部下討論遷都
,以避關(guān)羽鋒芒,此時恰好有司馬懿獻計
,請求立即派人與孫權(quán)聯(lián)系,請他出兵襲擊關(guān)羽的后路
,以解樊城之圍
,曹操采納了司馬懿的建議
,答應孫權(quán)事成之后把江南之地封給他
,孫權(quán)早有意收復荊州
,于是出兵攻荊州
,關(guān)羽被打得措手不及
,遭致失敗
,其本人及兒子也被害。從此孫權(quán)與劉備結(jié)仇
,與曹操結(jié)盟,接受曹操的分封和任命
,蜀國被孤立
。政治上曹操技高一籌,分化瓦解了孫劉聯(lián)盟
,為此后的夷陵之戰(zhàn)埋下了伏筆。
古人有云:“恩威并施
,此為治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币簿褪钦f
,除了要用利益留住人
,也要用嚴厲的制度約束人
。曹操的管人馭人經(jīng)告訴我們,作為一名領(lǐng)導者
,對下屬既不能無恩,也不能無威
。
我國近代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袁世凱,也是一位玩弄權(quán)術(shù)的高手
,在管人馭人方面
,他也很懂得恩威并重
。
袁世凱做人圓滑,三教九流他無不結(jié)交
,從朝中大員到販夫走卒,從文人雅士到亡命軍閥
。有一次,張之洞向他詢問練兵秘訣
,袁世凱答道
,練兵簡單說就是要“絕對服從命令”
,一手拿著官和錢
,一手拿著刀,服從就有官有錢
,不從就吃刀
,可見袁世凱對“胡蘿卜加大棒”運用自如。
庚子事變之后
,宮中器物陳設被毀嚴重,慈禧太后要求時任直隸總督的袁世凱來籌款置辦
。袁世凱當時也財政拮據(jù),但這是討好慈禧的大好機會
,只好硬著頭皮答應下來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丶液笏驼偌?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臬、司
、道等下級官員來商議,說是要暫借他們的私人款項
,以后再陸續(xù)歸還這些人當即個個哭窮。袁世凱只好嘆息作罷
,其后又不動聲色地派人到天津票號把他們的存款數(shù)目查了一個清清楚楚
,列表匯總共有100多萬兩
。兩天之后
,袁世凱再召回原班人馬
,講了大致經(jīng)過后
,假意氣憤地說:“這些票號的掌柜太可惡,竟敢冒用各位的名義來招搖撞騙
。為示懲戒,我已把這些冒名頂替的存款暫時借用了
。”
民國初年
,袁世凱攬權(quán)越來越厲害
,沒有人愿意做有責無權(quán)的總理
。袁想請熊希齡
,但熊堅辭不就
。熊希齡當時管著承德避暑山莊這一藏寶之地
,袁世凱估計他有私吞文物的舉動
,特別派人去避暑山莊調(diào)查
,將熊中飽的文物造冊上報
。于是袁再請熊到家中“敘舊”,會見之時“恰巧”有重要外賓來見
,所以就請熊希齡暫避里間辦公室,熊進去就看到桌上有參劾他“貪污文物”的密報
!當即大驚失色,手足無措
。當袁再進來與他商談組閣的事
,熊左思右想
,不得不從
。此后
,袁世凱更是以這個把柄挾持熊希齡解散國民黨
,解散國會。
在古代
,無論是志在天下的英雄,還是玩弄權(quán)術(shù)的陰謀家
,都懂得運用恩威并重的道理來管人和馭人。現(xiàn)代社會的管理提倡人性化
,但這也并不意味著只有恩沒有威。恩威并重是保證執(zhí)行力的重要條件
,同時在執(zhí)行過程中要注意時間、地點
、環(huán)境
、人
、事的差異
,不能一概而論,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
(1)剛?cè)嵯酀?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對待下屬宜以親善為佳
,領(lǐng)導者面帶微笑
,下屬就會如沐春風;領(lǐng)導者冷若冰霜
,下屬就會敬而遠之。但不能一味只做老好人
,對待下屬的錯誤言行必須及時、友善地指出
,動之以情
,曉之以理
。對待下屬嚴重的錯誤
,必須義正詞嚴提出批評。這樣
,領(lǐng)導者才會既有親和力,又有不怒而威的威儀
。
(2)賞罰分明
。如果有功不賞
、有過不罰
,就無法鼓舞士氣
,積極的人也會變得不思進取
,落后的人也就甘于落后,整個隊伍就會喪失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
,必然導致執(zhí)行力不暢
。因此,身為領(lǐng)導者
,必須賞罰嚴明
,不偏私
,不失信,賞要賞得眾望所歸
,罰要罰得心悅誠服
,這樣整個團隊的浩然正氣才能樹立起來。
智慧書簽
管理不是目的
,只是一種手段
,目的是形成一個有機、健康的機制
。過度地寬容就是放縱,過度地隨和就是沒有原則
,原則問題是嚴肅的
,在原則面前沒有任何余地
。對于自身素質(zhì)比較高的人
,可以采用比較含蓄的做法
;對于自身素質(zhì)不夠高的人
,應采取批評教育的做法,必要時應采取嚴厲的措施
。
小學一年級作文2650字:嚴慈相濟 ,恩威并重――試論差生的轉(zhuǎn)化
作文標題: 嚴慈相濟,恩威并重――試論差生的轉(zhuǎn)化
關(guān)?鍵?詞: 差生 小學一年級 2650字
字?數(shù):2650字作文
本文適合:小學一年級
作文來源:
本作文是關(guān)于小學一年級2650字的作文
,題目為:《嚴慈相濟
,恩威并重――試論差生的轉(zhuǎn)化》
,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 歡迎閱讀《作文:嚴慈相濟,恩威并重――試論差生的轉(zhuǎn)化》
,“”每日為您更新更多優(yōu)秀的“一年級作文”,請隨時關(guān)注
!
差生
,有學習差生和品行差生兩種
,曾有一段時間叫做“后進生”以增加學生的信心和自尊
,但道理是一樣的
,老師也都明白這樣的學生除了稱呼不斷地變換以外
,沒有變的就是他們的各方面習慣
,沒有變的還有他們同樣讓老師頭痛不已
。學習差生往往會讓老師在教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己越來越笨,竟然連如此簡單的東西都教不會他(她)
,只希望學生能成“鐵”足矣,并不奢望成“鋼”了
,有時會有點瘋的感覺,只因為學生智力或基礎(chǔ)的緣故
,學習上的表現(xiàn)實在不能讓老師滿意而已
。品行差生則更讓老師有無計可施的嫌疑
,有時只有躲的份
,沒有了教育的欲望,只希望他(她)能安安穩(wěn)穩(wěn)地
、不出亂子地存在下去。但往往事與愿違的是不愿意發(fā)生的事情總還是在不斷發(fā)生
,不愿意聽到
、不愿意看見的情況還是不斷傳來
、不斷出現(xiàn)
。這樣的差生是最讓老師頭疼的
,是不論哪一科老師都不愿碰到的
,他們寧可遇上學習差生,也不想碰到品行差生
,都說學習差生尚有可為之處,而品行差生簡直無救藥的余地
,因而擺在老師們面前的就是這樣一個難題:面對這樣的學生我們該如何去管
?他們能轉(zhuǎn)化嗎?該如何轉(zhuǎn)化
? 首先
,絕大多數(shù)的人都認為是可以轉(zhuǎn)化的
,特別是非教育人士
,都是抱著非常樂觀的態(tài)度的
,哪怕是教育人士也有很多是持這種觀點的
,因為他們畢竟是小學生,畢竟還涉世未深
,他們的許多品行都還有待于完善與提高,不足之處在所難免
,孩子的任性與調(diào)皮也都屬正常
,教育就是為了要完成這一塑造過程
。應該說
,我也是持這種觀點的
,只是這種觀點還是有前提的
,那就是改變與轉(zhuǎn)化需要相應的配合,更需要老師有執(zhí)鞭而不懼不放的精神
。
那么,如何進行轉(zhuǎn)化這樣的學生呢
?關(guān)鍵在于對癥下藥
。只可惜從小到大
,這類學生接受的“藥物”太多
,早已具有了抗藥性
,有的可謂百毒不侵
,有的則是軟硬不吃,有的會虛心接受
、堅決不改,也有的早已練就了“靜功”
,能經(jīng)受各種“磨練”
,所以,眼看著老師們黔驢技窮
,在新的教育法面前無計可施
,我們不能不驚嘆學生的難教與難管了
。不過,凡人必有思想
,有思想就有交流,有交流就有影響
,有影響就有轉(zhuǎn)變
,品行差生也一樣
,他們雖然已有長期的“抗藥”能力
,但還是具有人的思維品質(zhì),有很多東西還是受社會影響而約定俗成的
,因此,作為班主任或任課教師都因該要抓住這樣的契機進行轉(zhuǎn)化
。
來源: www.liuxue86.com 這樣的轉(zhuǎn)化可謂工程浩大
、任務艱巨
,非一般的工作所能比
,老師常常要付出多于常人幾倍的心血和精力
。時?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吹讲簧俳處煹膮柭暫瘸猓@是最簡單直接的批評
,也是最容易在短時見分曉的教育方式,但多了以后
,人容易產(chǎn)生疲勞
,差生甚至會暗地里笑話:到底有沒有新鮮的批評法
?怎么來來回回說的就這么幾句話
?說來說去也就這么幾個理
?所以
,這樣的教師練好語言基本功是關(guān)鍵,能夠一針見血或反復無常地批評而不使人厭倦
。另一種老師則屬于溫柔型
、感化型的,常常和風細雨
,綿言柔情,動之以情
、曉之以理
,與之稱兄道弟或溫柔相加
,加之以物質(zhì)的幫助
,精神的資助
,政策的扶持
,規(guī)則的放寬,用加倍的呵護讓其在自己的感召之下“棄惡從善”
、“改邪歸正”。但這樣的做法往往容易被人利用
,差生大都沒經(jīng)過“愛”的培養(yǎng)
,不懂得或不珍惜這種特殊的情感
,反而會利用教師的這份善心
,因勢利導,以假亂真
,表面作出一副很享受的樣子,很感動的樣子
,然后在背后哈哈一樂
,笑這個教師太蠢
,依然我行我素者不乏其人
。如果這樣的學生真的被這樣的老師所打動
,而“洗心革面”的話
,那么也只是一次個別的疏通而已,也就是只在這位老師在時表現(xiàn)得讓他滿意而已
。
那么
,對待這樣的學生應當如何進行轉(zhuǎn)化呢?總結(jié)起來當是“嚴慈相濟
、恩威并重”八個字。首先
,對他們的不當之處
、過失之處絕不能姑息遷就
,不能另起爐灶或放寬一馬
,讓他們有特殊的感覺,而應當一視同仁,別人要做到的
,他們一率不能赦免
,該做到怎樣的要求就要做到怎樣的要求。一個“嚴”字當頭
,是讓他豎立起做人的根本,也是將他列于一般同學之中的一個起碼的條件
。如果他做不到
,自然是不能放過
,比如作業(yè)不做
、拖拉或故意胡亂做一通,那么一定要盯住不放
,直到完成為止,而且當天的事情就一定要在當天處理完
,甚至教師陪他到天黑為止也一定得做好
。這時的家長最好能理解、能配合
,能一起教育孩子。
但如果只有嚴
,學生并不服
,教師還要有慈母般的心
。在學習中
、生活中要注意他們的每一個細節(jié)
,有時一聲問候
、一句關(guān)心能讓他們深深感到老師并不是故意和自己作對
,而是在關(guān)心著自己,幫助著自己
。有時老師跟他們開開玩笑、逗逗樂也正是慈的表現(xiàn)
,如果能在似玩非玩
、似真即真的氛圍中提出要求
,并督促完成
,也能讓他們有一種自愿去做的感覺,在輕松交流調(diào)侃的狀態(tài)下更能使學生易于接受老師的觀點
。如果批評是快樂的,如果批評經(jīng)常是讓學生發(fā)出會心的微笑來的
,也應當可以算作是“嚴慈相濟”了吧。
教師的“威”是靠自己的學識
、修養(yǎng)和教學來體現(xiàn)的
,教師有以身作則的行為作風和一絲不茍的敬業(yè)精神,是讓學生望而生畏的主要原因
,因此,教師要時時處處都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這樣才能對品行差生產(chǎn)生震攝作用
,那種不畏強勢
、不懼潑皮
、不謀私利的作風都可以成為教師“威”的發(fā)力點,可以說“一身正氣”正是壓倒這類差生的颶風
。不過,教師也要有“恩”于差生
,對于差生的問題不能不聞不問
,而是悉心指導,加以幫助
,特別是當他們遇到自身所不能解決的困難的時候
,老師的及時幫助是讓人頓徹頓悟的良藥
。“恩”不一定是恩惠
,不是那種小利
,甚至不是直接的好處,“恩”是指正一個缺點
,補救一種行為
,指導一種做法,“恩”是讓他不走迷途
,將錯誤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是讓他們感到有一個人在幫自己走正確的路
。
簡單地舉一個例子吧
,學生中就有這樣個個任課老師都“嘆而觀止”的學生,不僅在課堂上能自由動作
,語言還讓老師無還口之力,更有家庭“后盾”為其撐腰
,他的前兩年讓班主任受盡了苦楚,開學后升到高段
,她謝天謝地,總算熬出了頭
,吃盡了苦頭了
,同時也深深地為后任老師擔心
。開學后一段時間以來
,他的一些“邪氣”在老師的唐僧般的緊箍咒下基本沒有大的表現(xiàn),很多“病癥”都得到了抑制
。既有不依不饒地監(jiān)督作業(yè),又有親密無間地談論他的小說構(gòu)想
,讓他得到精神的滿足和?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也有每個行為的名正言順地教導
,讓他經(jīng)受了一次次考驗,正在改變著自己
,也改變著別人對他的看法
,越來越多的老師覺得他開始變好了,也希望他能不斷進步
,他如果學好的話
,應該是一個非常有用的人才
。
差生的轉(zhuǎn)變本就是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過程
,因人而異、對癥下藥才是良策
,而這“藥”有時是多味的,有時更是獨家生產(chǎn)的
,是沒有配方的
,對于一線的班主任工作者和任課教師來說
,將每一個差生當作是對自身教育能力的一次挑戰(zhàn)
,在不斷地研究和教育過程中不斷地積累經(jīng)驗,提升自己的能力
,這樣,才能煉就克“敵”制勝的“靈丹”
。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r2007-09-13) 《嚴慈相濟
,恩威并重――試論差生的轉(zhuǎn)化》這篇優(yōu)秀的“一年級作文”由收集
,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和會員投稿
,僅供參考和學習
,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怎樣體現(xiàn)恩威并重,寬嚴相濟?
所謂恩威并重
、寬嚴相濟,就是指管理過程當嚴則嚴
、當寬則寬
。要尊重學生,但適當?shù)耐辣仨氁?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學生在做每件事情的時候就像是在趟水,他在摸得老師的性子
,希望從中可以找“空子”
。這時作為班主任一定要記住不能給他們一點空子。要痛下“殺手”
,甚者不惜體罰
。既然希望學生成人成才
,如果學生不自重
、不自愛、不自制
、不自覺
,我們老師就必須采取一些強制措施幫助他們,幫助他們自重
、自愛、自制
、自覺
,當然這種強制措施要有個度。對原則性的紀律一定要從嚴要求
,對無視校紀班規(guī)、屢教不改的學生務必要從嚴管理
。老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直面學生和所存在的問題
,要勇于反躬自省
、敢于管理學生
,不可采取“鴕鳥政策”
,否則就會進入“不敢管——管不了——不愿管——干脆不管”的怪圈,結(jié)果是老師不管學生
、學生不理會老師
,形成課堂秩序的惡性循環(huán)
。也許難以管教的學生只是少數(shù)
、或者個別,但是如果老師不能及時進行干預和有效處理的話
,其負面的影響作用是會蔓延與擴散的。在這一方面
,老師應切記“管而不嚴
、等于不管”的道理,不可稍事懈怠和放縱
。對于非原則性的問題
、或者學生偶然的犯錯
,老師就大可不必上綱上線
,給予點到為止的提醒或者心照不宣的暗示即可。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engyu/97112.html,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