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敘述:
我的兒子今年快六歲了,是家里的寶貝,不管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還是他媽,對他都是百依百順,只有我對他進行嚴管。我覺得他們幾個太慣孩子了,孩子已經(jīng)慣得沒樣了,越來越自私了,什么都以自己為中心,吃飯要喂,只挑肉,一點菜都不吃,看電視說看哪個臺誰也不能換,玩具經(jīng)常攤了一地從來不收。幾個大人天天圍著他轉(zhuǎn)還哄著他,可他有一丁點兒地方得不到滿足就又哭又鬧,大人怎么對他好,他都覺得是理所當然的。全家人他最怕的就是我,但我知道他心里并不服,我擔心他這個毛病越來越嚴重,有時能忍著不打他。一段時間之后,發(fā)現(xiàn)他的毛病越來越突出,動不動就發(fā)脾氣,大人怎么對他好他都覺得不順心,又總是故意來招惹我生氣,有時甚至故意當我的面把好好的飯菜撥到桌子上。我火氣一上來就不管別人攔著,收拾他一頓。他大哭著找姥姥,一邊哭他還一邊說,我早就知道你非得打我一頓。打完他之后,我很心疼,兒子卻像如釋重負一樣,一會兒就眉開眼笑了,我不知道他這是什么心態(tài)。所以想請教一下老師,為什么他明明知道許多事情不對,卻故意招惹大人生氣?多謝。
專家解讀:
孩子在幼兒期間既要得到各方面的關(guān)注和照料,得到愛,也需要關(guān)心別人,付出愛,這樣,愛就流動起來了,孩子就能真正地感受到健康的愛。否則,孩子就會對自己的需求越來越敏感,承受挫折的能力越來越弱,心理感受能力和正常的判斷能力都會下降。這位父母談到全家人都很寶貝這個男孩子,對他百依百順,這種極盡全力滿足孩子的過程使孩子感受到的愛是單向的、停滯的,容易養(yǎng)出孩子自我中心的特性。這樣做不是在培養(yǎng)孩子感受愛和與他人之間相互關(guān)愛的能力,而是在剝奪孩子與他人心心相通的敏感性。家里給孩子付出愛的人太多了,讓孩子付出的太少了,他會感受不到付出愛時的成就感、滿足他人需求的溫暖感,他會認為別人都不需要關(guān)心,然后會更自私。尤其是他沒有學會做人做事的規(guī)矩,爸爸又較為強硬地要求他遵守各種各樣的規(guī)矩,而這些規(guī)矩孩子還根本沒有培養(yǎng)和鍛煉起來,這都讓孩子感到很不適應很不自由,會感到更委屈。一個家里面長輩對待他的態(tài)度不統(tǒng)一,孩子的行為表現(xiàn)也忽好忽壞。
姥姥、姥爺和媽媽對這個男孩子的寵愛給孩子帶來的結(jié)果是更自我中心,更嬌氣敏感,承受不了任何不舒適的感覺。脾氣大,不是安全感更強更信任父母了,而是越來越感到自己做很多事都無能為力,本來就已經(jīng)很脆弱嬌嫩的他,從這位父親那里得到的經(jīng)驗則使孩子感到恐懼,生活能力和心理能力都很弱的孩子面對嚴厲的父親更加感到無所適從,這時就從心底升起一種錯覺,總覺得父親要打他,要傷害他,要攻擊他,這種幻想被攻擊被傷害的心理狀態(tài)在弱者身上經(jīng)常出現(xiàn)。孩子自己做事不守規(guī)矩,過于依賴,他自己知道哪里做得不對,只是他忍不住總想依靠老人和媽媽。但面對父親的時候,他就能意識到父親的嚴厲是不能包容他的,只會懲罰他。一段時間后如果自己犯了許多錯誤而父親的巴掌還沒落到屁股上,他則感到更加不安,所以形成了一種焦慮的找打的期待,他于是更惹是生非,直到爸爸懲罰了他,他終于感到安心了。
專家引導:
建議孩子的父親經(jīng)常冷靜而理智地勸家里的其他幾位大人,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過于關(guān)注孩子。孩子的自理能力強才會自信,才能承受其他來自外界的挫折。此外,還要讓孩子幫著做大人的事情,培養(yǎng)孩子對家庭的責任感。
如果孩子真的有不對的地方,建議父親先不要過于嚴厲地批評他。越是嬌氣的孩子,越是敏感脆弱承受不了挫折總也不滿足的孩子,越需要先放松一些養(yǎng),而不是馬上就收緊孩子的心。孩子放縱任性太久了,他還沒有能力學會克制自己,但是許多正常的自理習慣都是能養(yǎng)成的,一定要積極地建議其他家庭成員幫助孩子學會自理,再漫慢學習克制,遵守規(guī)矩,否則,軟弱的孩子面對嚴厲的父親,很可能會把父親當成對立的敵人,既恐懼又仇恨。尤其是在孩子犯錯誤時,父親能幫他挽回的錯誤盡量讓他做得自如些,比如飯菜掉到桌上,即使孩子不撿,父親也可以對孩子說:這次我原諒你,下次不能再故意這樣了,你應該懂事了,你是個好孩子,好孩子不故意犯錯誤。孩子本來怕爸爸,但爸爸給了他機會讓他改正錯誤。讓孩子自已經(jīng)常有反思反省的機會,他就會慢慢學會為自己負責,謾謾知道更多的規(guī)矩,與外界和諧了,自己的內(nèi)心也和諧了,他就變得又懂事又快樂了。
序言: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總會因為一些事情會無理取鬧,如果父母在看到孩子哭鬧不止的情況下就會選擇妥協(xié),這種行為也是溺愛自己的孩子,會讓孩子的行為變得更加的嚴重,所以在孩子無理哭鬧的時候,家長一定要選擇用正確的方式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在孩子哭鬧的時候,家長一定要選擇冷處理的方式,也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對孩子大吼大叫。
(1)強力壓制類型
在這部分父母的眼中,他們總是認為孩子的無理取鬧要想得到盡快的制止,就必須以怒制怒、以暴制暴。只有家長表現(xiàn)出比孩子更大的火氣,孩子就會因為有懼怕而收斂任性了。
殊不知,強力壓制孩子的壞情緒,往往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逆反。這樣一來,對家長合理管控孩子越來越不利,時間長了,家長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越來越無法無天,自己也總是感覺到心有余力而不足了。
(2)無限滿足類型
“天哪,孩子怎么哭了?這可是我的小心肝,孩子哭,我可難受得要死要死的!”這往往就是一部分家長看見孩子哭泣之后的心理活動軌跡。他們見不得孩子哭泣,只要孩子哭泣就倍感心疼,為了平息孩子的怨氣,家長只好一步一步退讓,一點一點妥協(xié),孩子需要的所有要求家長都盡量去滿足。
孩子可聰明了,當他第一次嘗到了哭鬧就能達成自己目的的甜頭,在日后的每一次里孩子都會故伎重施,逼得家長只好乖乖妥協(xié)。漸漸地家長會發(fā)現(xiàn),孩子越來越難將就,而需求也會越來越多,不僅越來越難滿足,規(guī)則意識也完全喪失了。
(3)直接忽視類型
“呵,你喜歡哭是嗎?喜歡鬧是嗎?我就給你時間,讓你哭讓你鬧!我才懶得搭理你!”看見孩子失控的情緒,家長一邊這樣想著,一邊做自己的事情去了,直接無視孩子的情緒,利用冷落的方式為自己尋來一絲清靜。
孩子本來鬧情緒,就是為了給父母看的,這下父母連看都懶得看了,孩子心中自然一萬個不痛快了。一邊開始懷疑父母不愛自己,一邊又膽怯的去猜測父母的心思,活得一副小心翼翼的樣子,完全沒有安全感可言。
(4)善于溝通類型
如果說以上三種類型的處理方式,都存在一定的欠缺的話,曦曦媽認為最后這一種方式可謂是堪稱完美了。
首先,善于溝通的父母,往往能夠站在孩子的立場思考問題;其次,他們會理解孩子的激動情緒,給了孩子一個很好的宣泄出口;再次,他們會在發(fā)現(xiàn)問題之后,立即幫助孩子調(diào)解情緒,平復心情;最后,在設(shè)身處地尊重孩子行為的前提下,我們?yōu)楹⒆犹岢龅囊恍┬〗ㄗh,孩子更加愿意采納和執(zhí)行。
總是愛無理取鬧的孩子,家長應該怎樣應對才是合理的,你知道嗎?
爸媽請給子女具體地說明白回絕的原因。
爸媽回絕子女的需求,還需做到適度,目的是讓子女了解,不是所有需求都能獲得滿足。決定回絕子女時,切勿想要回絕而回絕,讓子女不了解被回絕的原因。爸媽一邊回絕一邊要說明白回絕的原因。原因要具備說服力,能夠讓子女服氣,還需要擁有真誠的態(tài)度,讓子女可以理解和有諒解爸媽的觀點。
爸媽要心平氣和地對子女說“不”。
當子女蠻不講理時,爸媽要心平氣和地表明心情,具體地針對子女的需求。這樣,子女會根據(jù)爸媽的言語態(tài)度中知道,爸媽的態(tài)度是真摯而堅決的,所有蠻不講理都是沒啥用的。還有一些,對子女提出的不對需求,爸媽的態(tài)度要相同,不能夠讓子女感覺有空子可鉆。對爸媽來說,最難的就是將態(tài)度實施到底。
爸媽要與子女事前訂好規(guī)則。
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好習慣來自持之以恒的約束。爸媽與子女一道設(shè)立很多種規(guī)則,便是對子女的尊重,也會使子女更加好地知道爸媽的觀點,子女做起來就會積極,也會更適宜爸媽的需求。當子女向爸媽提出需求而爸媽又沒有原因回絕時,一般說來是緣于爸媽沒有事前向子女訂好規(guī)則,沒有明白地表明堅決的準則與態(tài)度,或很輕易地同意子女的不對需求,這樣則會使得子女搞得任性。事實上,只要與子女事前訂好規(guī)則,就有原因回絕子女的不合理需求,就能遏制住子女不正確的觀點。其次,設(shè)立的規(guī)則應盡量細致,需要擁有可操作性,以便于采用和監(jiān)督。
爸媽要注意轉(zhuǎn)化子女的興趣愛好。
有些子女不斷做某些討厭的事,其原因是子女不懂得還有一些別的事可做。當子女入迷于一項不太好的舉止時,爸媽除了給子女言語的忠告外,更要絞盡腦汁轉(zhuǎn)化子女的興趣愛好,用有意義的舉止代替。爸媽能夠給子女給予很多種想法,讓子女認為自己是被尊重的。例如,當子女入迷于游戲時,能夠讓子女和爸媽一道去超市買東西,或者一道去做體育運動。
無理取鬧,家長要給孩子空間,讓孩子先冷靜下來。給孩子空間的辦法是家長走開,在能看見孩子的地方,注視孩子的舉動。讓孩子發(fā)泄心中的情緒。家長,家長不能生氣了,帶情緒去教訓孩子,罵孩子,或者打孩子。家長要保持冷靜。理解孩子的行為。等孩子情緒平靜下來,去給孩子講道理;家長和孩子,情緒都是平靜的情況下,給孩子講道理。告訴孩子,為什么不同意他的想法或要求。告訴孩子,哭鬧的方式是沒用的,可以通過其他辦法來溝通。這樣的處理方式,孩子會慢慢地改變。堅持這樣處理,孩子會改變;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慢過程,經(jīng)過一段時間,孩子就會懂道理,就不會用哭鬧的辦法,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最好的辦法,是從第一次孩子無理取鬧的時候,家長就斷然冷靜拒絕,孩子會自己放棄這種處理問題的辦法。
寶寶一般不會無理取鬧!除了寶寶身體不舒服需要大人安慰外,其他看似無理取鬧,實際是需求沒有被理解和得到滿足,因此用我們認為的無理取鬧的方式獲得大人注意,以便大人能注意到并理解和給予滿足。而往往孩子用這些方式很難得到理解,要么妥協(xié)要么被訓斥,久而久之會更甚。父母面對“無理取鬧”的孩子,若是經(jīng)常忽略其感受,那這種折磨會帶給彼此非常不好的體驗。建議,做為父母盡量用心傾聽孩子真正的意圖,并給予適當滿足和引導,這個得從小養(yǎng)成習慣,你不能已經(jīng)給孩子養(yǎng)成了愛鬧的習慣,想著一下子因你想正確對待孩子就期待孩子立馬改變。讓寶寶乖順也是需要慢慢培養(yǎng)和建立良好感情的,希望多一些內(nèi)心,少一些暴力。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ertong/2095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女兒畏縮膽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