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敘述:
我女兒四歲了,近來特別愛使小性,動不動就生氣,一點小事情,她就說:“我生氣了?!焙⒆右脖容^驕傲,不讓批評,一批評就生氣。一次,我夸一個小妹妹睡覺真省心真好,她聽見了,就跳起來生氣地喊:“就知道夸別人,也不夸我,你不是我的媽媽?!爆F在她玩完玩具也不收拾,爸爸說了她兩句,她就生氣不吃飯了,還很委屈地跟我告狀:“爸爸為這么點小事就說我?!蔽医o她上學的哥哥買了一大盒彩色筆,她說她也要,我想到家里有那么多筆了,就給她買了一小盒?;貋淼穆飞纤鸵恢辟€氣,到家跟爸爸說“媽媽喜歡哥哥,不喜歡我”,還為此大哭。一次和同伴一起玩“老鷹抓小雞”的游戲,兒歌還沒說完,小朋友就跑開做別的活動去了,她說:“小朋友犯規(guī)了?!比缓缶蜕鷼饣丶也煌媪?。要是我說哪句話沒對她心思,她就會把嘴撅起來,怎么叫她她都不理。有時還會躲到自己的房間里把門關上大聲喊:“我生氣了!”孩子爸爸脾氣挺好,而我可能從小就被父母和優(yōu)越的家庭條件慣壞了,動不動就生氣,但我只是跟我愛人急,跟女兒我都盡量忍著。我該怎么引導女兒,讓她逐漸地改掉愛生氣這個毛病呢?
專家解讀:
這位母親描述的孩子愛生氣的現象在其他孩子身上也有體現。幼兒三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發(fā)展,四歲左右,孩子的自我意識尤為強烈,但這個時期孩子的自我意識主要表現為自我中心,而不是與其他人融洽相處、適應社會的和諧意識。由于一直倍受家人的關懷,孩子極為關注自己,如果這種關注處理不當,就會滋生出很多驕傲的情感,就如同女孩子長大后被男孩子慣壞一樣。這種驕傲的情感本身就是空虛的,因而是脆弱的,而且這種自我評價是不穩(wěn)定的,不是以父母的愛為基石,而只是認為自己在獨占風頭,再加上幼兒的思維的狹窄與片面性,這種思維方式容易引起嫉妒。所以,當媽媽夸別的小妹妹睡覺好,還有給哥哥買了一大盒彩筆時,她會感到不自信,她脆弱的驕傲心理就與狹隘的思維相遇,心理難以承受這種失衡而生氣。
現在許多孩子都特別愛生氣,什么事都可以惹她生氣,明明是自己違反規(guī)矩,或沒把事情做好而受到批評,卻把責任都推到別人身上。許多父母都知道孩子愛生氣,都認為是孩子年紀小,不理睬他,一會兒就好了,還有些家長會數落孩子生氣的這種行為是不對的,但是卻忽略了孩子真實存在的矛盾情緒,愛生氣的孩子其實需要更多的關注。
生氣源于至少兩股以上的互相矛盾的力量,尤其是那些天生情緒不穩(wěn)定、安全感較弱的孩子,他們更容易生氣。心理矛盾的人很愛生氣,在愛生氣的人心中,似乎總有兩個自我在爭執(zhí),自我矛盾激烈的矛盾產生了氣憤的情緒。他們一方面對自己評價較高,而事實又讓自己很不如意,他們不想服輸,或不愿承認自己不可愛,但心中另外一個聲音告訴自己:你就是無能的,就是不可愛的。愛生氣的人通常都比較不理智,也相對更脆弱。生氣是一種原始的簡單的消極的情緒表現,愛生氣的孩子經常會流露出不快樂的情緒。無論怒氣因誰而起,都使得孩子自己本身很不開心,影響身心健康,小伙伴們也不喜歡這么不開心的“小氣包子”,生氣影響人際交往,而且,這種不平衡的心理狀態(tài)也影響將來平和的心境,影響學業(yè)與工作。
幼兒的情緒在成長中有一個不斷發(fā)展和分化的過程。消極的情緒從嬰兒最初的哭泣吵鬧、發(fā)脾氣開始,如果父母沒有給予其更多理智的愛來很好地引導,就會逐漸變成憤恨、生氣、嫉妒等,這是由于在發(fā)展的過程中,情緒的表達和體驗逐步地精細起來了。情緒的分化是孩子心理發(fā)育更復雜、社會生活更豐富的表現。這時孩子情緒的表達,已開始融入了外部環(huán)境和他人的因素,并且開始結合自己的感受與判斷。幼兒早期的情緒沖動下的生氣,會顯示為全身性動作,比如四肢跳躍。漸漸地,孩子開始控制這種比較外向的行為,隨之而來的生氣表情就開始多起來,比如斜眼、撅嘴等。
專家引導:
建議父母在孩子生氣的時候保持冷靜與沉默,在靜默中分析和判斷導致孩子心理不平衡生氣的起因。孩子在生氣時,他們真實的愿望是要父母注意到自己的存在,關注他內心的需求,幫助他解決心理平衡的問題,并不是一定要占上風。雖然他想引起人的注意的需求有時過于驕傲也過于自我中心,但孩子沒有判斷這需求是否合理的能力,家長即使不能滿足孩子合理的要求,也一定要關注他的存在,不能不理他。冷處理的精髓不是父母冷落孩子,而是父母保持冷靜與沉默,但在心里是始終關注孩子的,孩子也能始終感受到父母的愛。
父母在孩子生氣的時候要盡力為孩子著想,考慮到他也有正常的理由。有些時候,生氣是孩子向別人的示威,當孩子受到攻擊或感覺到不安全,比如小朋友要搶他的玩具或想要出手打他時,他會生氣;或者他想維護自己的尊嚴的時候,比如他說話,別人沒有認真聽,他也會生氣。
孩子生氣的時候,也是孩子內心最焦慮最脆弱的時候,我們的家長最好在平時多對孩子進行安撫,比如眼神注視、擁抱、摸摸孩子的后腦勺,蹲下身來跟她溫和平靜而誠實地對話,讓孩子始終感受到自己有不變的優(yōu)勢存在,那就是父母的愛。最優(yōu)秀的父母讓孩子相信爸爸媽媽的愛是永遠不變的。在孩子生氣的時候,盡量等他平靜下來之后,告訴他:你生氣我感到很難過,你一直是一個可愛的孩子,我們一直很愛你。長期堅持下去,有了足夠的安全感和對父母的信任,孩子會漸漸心胸開闊的。
如果孩子很喜歡聽故事,家長可以專門找一些情感方面的故事,講給孩子聽。認識諸如沮喪、緊張、發(fā)怒、嫉妒這些情緒的危害,同時也在故事中潛移默化地認識到各種行為的后果,學到解決問題的更健康而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平靜地溝通、協(xié)商、妥協(xié)。
最后,也要注意修養(yǎng)自己的性情使之更平和一些,在遇到令自己不快的事情時,不必非要把這種情緒壓抑在內心,那樣反倒會在愛人和其他家人那里表現出來,并傳遞給孩子。
很多這些小脾氣都是戀愛中男生給寵出來的,然后追到手了,那種美就消失了,開始抱怨,受不了。為什么當初看著是美的東西,經過時間的推移,完全變成了缺點,這就是所謂的審美疲勞吧!
女人的心境,就像一方池水,一旦流進去不好的東西,要盡快排出來才好,要不然累積成一潭死水,不出問題才怪。很多鬧掰了的夫妻,總喜歡翻出以前的舊賬來相互指責,其實,就是這些從未得到解決的舊賬不斷累積,才讓倆人走到這種地步。
關如情感方面的問題,我個人認為不一定女的比男人大結為夫妻就要處處讓著男人,關健你們在什么樣的基礎產生產生了愛戀,這方面你們對各之對方的感情以感情為基礎,雙方同時都互尊互讓,感情方面能容為一體,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能為對方著想,只要對方喜歡的東西,你能想盡一切辦法買到,我相信你們不管誰大誰小都不用什么事情都要忍讓對方。
因為雙方都能理解,這里面存在著一個問,就是大的一方想盡一切辦法把對方追到手的,本來小的一方還在猶如當中一方猛烈的追求,在這樣的情況下也些事情可以忍讓的,也是為了這個家庭吧,但是小事雞毛蒜皮的事情都可以,大事大非一定要堅持原則,絕對不能一事的忍讓,造成終身遺憾。
這要看女人嫁給他圖啥。圖年輕就處處讓著,你是貪圖美貌年輕嫁給他的吧。
如果不是,那么你沒必要處處讓著他,年齡只能代表按照一般人的情況,你的經歷比較少,如果是過很多苦日子的人,說不定就特別少年老成了。
所以說一個女人嫁給比她小的男人,并不一定要處處讓著他。
由于男女生理心理存在的差異,他們愛情的價值觀,情感需求,感情認知也大相徑庭,正是因為這種偏差的存在,讓不少女人在感情里南轅北轍,越錯越遠。
有時候明明拼命付出,卻得不到一點深情,在女人的感情觀里,她們追求的愛情是安穩(wěn)的平淡的,溫情的,以前常說女人就要溫柔似水,才能讓男人疼惜,現在聽起來更像是一碗毒雞湯。
太乖的女人像一碗清湯,剛開始品嘗的時候的確甘甜可口,可時間久了難免讓人覺得食之無味,而"壞女人"像一道熱菜,色香味俱全,不斷刺激味蕾,產生新的情感碰撞。
常理來說男人要大肚些,包容些,忍讓些!
當然也有些家庭剛好相反的吧!
但對于長輩之間的交流,應該還是按照常理出牌的呀!男方家如果這么說,就有點不按常理了呀!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ertong/2097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寶寶不聽話爸爸唱黑臉
下一篇: 少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