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條熏陰有好處嗎
陰是指陰道。艾條熏陰道有好處
,如調(diào)節(jié)痛經(jīng)、抗菌消炎
、行氣活血、溫經(jīng)通脈
、祛濕散寒等好處
。
1、調(diào)節(jié)痛經(jīng):艾條熏陰是艾灸的一種方法
,多數(shù)女性會存在有月經(jīng)排泄不暢
、子宮寒涼等,會出現(xiàn)下腹疼痛或痛經(jīng)
,艾灸熱力刺激可促進子宮發(fā)熱
,使下體血液循環(huán)
,緩解疼痛。

2
、抗菌消炎:艾條的主要成分是艾葉
,有較強的殺菌作用,可以間接改善陰道炎和陰道瘙癢等疾病
。
3
、行氣活血:可以加速下體的血液循環(huán),改善月經(jīng)排泄不暢
,增加月經(jīng)量
。
4、溫經(jīng)通脈:有疏通經(jīng)絡的作用
,可以打通阻滯的經(jīng)絡
,改善手腳發(fā)涼
、氣短
、易出汗等癥。
5
、祛濕散寒:艾灸產(chǎn)生的熱量可以刺激局部穴位
,激發(fā)經(jīng)氣活動,可以協(xié)助去除體內(nèi)寒邪
、濕邪
。
艾灸是中醫(yī)上比較常用的輔助治療的方式,但是當患者存在有陰道方面的疾病時
,還是應到當?shù)蒯t(yī)院就診
,遵醫(yī)囑使用藥物或者是采取艾灸的方式改善。
熏艾條的功效與作用及藥用價值
艾草是非常有用的一種中藥材
,將艾草經(jīng)過加工
,可以提煉出艾絨,在將艾絨用面紙包裹
,做成長圓柱形
,就是我們常說的艾條。艾條可以用來做艾灸
,這是我國最古老的一種醫(yī)術
,現(xiàn)在依然有很多人在使用。熏艾條就是將艾條點燃后來熏身體的各個穴位
。熏艾條的功效很大
,一起來了解下吧。
熏艾條的功效與作用
1
、平衡陰陽
在中醫(yī)看來
,人的身體有陰陽二氣,若是不能將兩者平衡起來,容易因為陰陽二氣失調(diào)而出現(xiàn)各種毛病
。熏艾條可以平衡陰陽二氣
,具有極強的保健的功效。通過熏艾條的方式
,讓身體的陰陽二氣得到平衡
,就可以預防疾病的發(fā)生。
2
、行氣活血
在中醫(yī)范疇內(nèi)
,氣是我們生命的起源,有氣
,才有生命
,而血是我們的物質(zhì)基礎,二者合二為一
,才能讓身體更加健康
。氣血充足的人,生命活動更加正常
,若是氣血不足
,則會出現(xiàn)各種病癥。熏艾條可以梳理氣機們能夠給提升中氣
。
3
、扶正去邪
體內(nèi)長存正氣,則身體康健
,若是邪氣入體
,導致正氣衰退則會導致身體疾病的發(fā)生。熏艾條可以匡扶正氣
,正氣在體內(nèi)充盈整個身體
,則邪氣不可侵,因而抵抗力就會增強
。身體生病的時候
,熏艾條可以扶正氣,還可以去除邪氣
,讓身體快速恢復健康
。
4、溫肌散寒
熏艾條的作用是溫肌散寒
,將艾條點燃之后
,其散發(fā)出來的溫度和熱度可以將體內(nèi)的濕氣、寒氣和毒素去除
,達到溫潤肌膚的作用
。若是出現(xiàn)了風寒感冒
,熏艾條可以將寒氣驅(qū)趕走,還能夠疏風解表
,有利于身體的快速康復
。
女性艾灸有什么好處?
我與針灸有極深的緣分
,因為我的大學、碩士和博士專業(yè)都是針灸
。我臨床不但用針刺
,亦重視艾灸。針刺可以救急
,艾灸一樣可以治病
。可以說
,針與灸二者各擅其長
,皆有調(diào)和陰陽,平衡臟腑
,和暢氣血之功
。
?我們的先輩用艾灸能治病
,至今已有數(shù)千年的歷史
。春秋時期的《
莊子》中就有?越人熏之以艾?的記載;《孟子》有言:?七年之病
,當求三年之艾?
;孔璠之《艾賦》中也有?奇艾急病,靡身挺煙?的記載
。?
以下摘錄歷代先賢對于艾灸的論述
,探討艾灸治病的思路、適應范疇以及其功效
。?
一、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人以陽氣為本
。陽氣是一團火氣
,人有此火,則能生生不息
。此火一滅
,則生機即熄。艾味稟天地之陽氣以生
,以艾灸之
,即能使熱氣內(nèi)注
,通經(jīng)入骨,溫暖五臟
。由此說
,艾灸是借天地之陽以養(yǎng)人的陽。?
太醫(yī)竇材在《扁鵲心書》中說:?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
,真氣壯則人強
,真氣弱則人病,真氣脫則人亡
。保命之法
,艾灼第一。??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灸之透諸經(jīng)
,治百病
,起沉疴之人為康泰,其功亦大矣
。?李時珍的父親李言聞在《蘄艾傳》中稱贊艾葉:?產(chǎn)于山陰
,采于端午,治病灸疾
,功非小補?
。?
由此可知,艾灸是一個治病的大法
,療效甚高
,可以決死生,調(diào)虛實
。作為中醫(yī)人
,治病往往重視湯藥。有的中醫(yī)人亦不廢針刺
,卻忽視了艾灸
,殊為可惜?
二、灸治百病
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治療百病呢
?湯藥可以
,針刺可以,艾灸也可以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睹t(yī)別錄》明言:?艾葉苦、微溫
,無毒
,主灸百病。?
?一則
,艾灸治百病的機理?
諸病的病機
,不外乎陰陽失調(diào)
,臟腑失衡,氣血失和
,經(jīng)絡失暢
,正虛而邪盛。而艾灸能平衡陰陽
,調(diào)和臟腑
,疏通經(jīng)絡,暢和氣血
,扶正祛邪
,當然可以治療各種疾病。?
《本草從新》亦提到艾灸治百病的機理:?艾葉苦辛
,純陽之性
,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jīng)
,走三陰
,理氣血,逐寒濕
,暖子宮
,以之灸火,能透諸經(jīng)而治百病
。?《神灸經(jīng)綸》有類似的觀點:?夫灸取于人
,火性熱而至速,體柔而剛用
,能消陰翳
,走而不守,善入臟腑
,取艾之辛香做炷,能通十二經(jīng)
,走三陰
,理氣血,治百病
,效如反掌
。??
簡單來說,艾灸可以扶陽抑陰
,通暢經(jīng)絡
,使陽氣宣暢,則百脈調(diào)和
,諸病可愈
。我在臨床施針治病時
,往往讓病人灸以神闕穴,目的即在于用灸火以溫暖中下焦
,以補益元氣
,提高針刺的療效。?
二則
,風為百病之長
,祛風即治百病?
臨床可見,風證最多
。一方面
,風為陽邪,其性開泄
,易襲陽位
;另一方面,風邪每每與寒邪
、濕邪等狼狽為奸
,共同為患,可以說
,風為百病之長
。若能祛風,即可治百病
。祛風
,當用灸法。?
唐代王燾說:?是以御風邪以湯藥
、針灸
、蒸熨,隨用一法皆能愈疾
,至于火艾
,特有奇能?。內(nèi)經(jīng)》云?大風汗出
,灸譩譆穴?
。
我的臨床體會是,可灸風池
、大椎以祛風邪
。凡風邪為患,皆可如此施治
。比如
,高血壓突然發(fā)作,病人頭眩面紅
,此為肝陽化火
,火挾風邪
,上攻于腦竅,若能急灸風池
、絕骨
,即有祛風緩急之功。針刺亦可
。?
凡病多與風相關
,尤其是外感病。比如感冒
、咳嗽
、發(fā)燒等等,皆可用灸
。我常囑病人自灸大椎
、風池、肺俞
、身柱
、膏肓俞諸穴,效果極好
。?
正如《本草正義》所言:?古人灸法
,本無一癥不可治。艾之大用
,惟此最多?
。我們?nèi)裟軐W習并擅用艾灸,則無病不可用
。若能配合湯藥和針刺
,相當于增加了一項治病救人的醫(yī)術。?
三、灸治急癥
中醫(yī)擅長治療急癥
。我臨床多喜用針刺,救急非常方便
,療效極高
。同時,我也重視用艾灸來救急
。宋代《備急灸法》有言:?倉促救人者,唯灼艾為第一?
。?
為什么說灸能治急癥呢
?凡是急癥,都是陰陽
、臟腑
、氣血的劇烈失衡
。此時往往起病急驟,病人出現(xiàn)的不適癥狀突出
。若不急用湯藥
,則可先用針刺,或用艾灸
。?
比如
,我曾治朋友突然暈厥,手邊無針無灸
,即取香煙代艾
,以灸雙手的少商穴,數(shù)十秒后朋友即醒
。自述以前曾有類似情況發(fā)作
,都是急叫120送去醫(yī)院,往往要折騰數(shù)天才能康復
。?
再如
,受寒則脘腹急痛,用數(shù)個艾條合在一起施灸中脘
,取效甚捷
;感冒時急灸合谷數(shù)壯,立覺癥狀緩解
;高燒用艾條灸身柱
,退燒甚速;帕金森病突然周身疲乏無力
,急灸大包而速效???
四、灸能養(yǎng)生防病
艾灸不但能治病,還能防病保健
。常言道:居家常備艾
,老少無疾患。以下列幾個可用于艾灸養(yǎng)生的穴位:
其一
,足三里?
足三里為胃經(jīng)合穴
、下合穴,也是土經(jīng)土穴
,是一個極好的保健穴位
。歷代醫(yī)家都喜艾灸足三里來養(yǎng)生保健。
比如
,孫思邈說:?若要安
,三里常不干?,并認為灸足三里,稱為?長壽穴?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娥B(yǎng)生一言草》記載:?灸治確為養(yǎng)生訣,年逾四十灸三里
。施灸不為寒暑限
,疲勞施灸為上策?。?
我的臨床體會是
,若要防病
,不妨提前灸足三里。比如
,流感來臨時可提前灸足三里
;再如,害怕患大病
,都可先灸足三里
,其意義遠比依賴體檢更靠譜。?
灸足三里不但可以防病
,還可以治病
。對于已經(jīng)患有大病重病的患者,建議不妨重灸足三里
,燒出灸瘡
,使灸瘡不干,對于康復極有幫助
。正如《針灸易學》所言:?灸瘡必發(fā)
,去病如把抓。??
其二
,涌泉?
俗語說:?若要老人安
,涌泉常溫暖。?從中醫(yī)來分析
,涌泉位于足底
,是腎經(jīng)的井穴。腎臟內(nèi)含水火
,為人身的真陰真陽
。若腎陽不足而溫煦能力下降,就會導致陽虛體質(zhì)
,陽虛則氣化功能下降
,陰霾留滯,成為諸病之源
。而艾灸涌泉可以溫通腎經(jīng)
,促進腎陽宣暢
,可以有效改善陽虛陰盛的狀態(tài)
,能讓人不容易患病
。
生活中我們可以見到,不少年輕人畏寒肢冷
,甚至在夏天也要穿著襪子睡覺
,這其實就是腎陽不足,陽氣不能宣暢于四肢
。若能常灸涌泉
,即大有益處。?
再者
,艾灸涌泉可以改善老年人的體質(zhì)
。俗話說:人老腿先老。常灸涌泉能讓下肢溫暖
,陽氣宣暢
,即不容易出現(xiàn)腿老。腿既不老
,老年人當然也就充滿著活力
。?
其三,關元
、氣海
、命關、中脘?
《扁鵲心書》?人之晚年陽氣衰
,故手足不能溫
,下元虛背,動作艱難
,蓋人有一息氣在
,則不死,氣者陽所生也
。故陽氣盡則心死
。人于無病時,常灸關元
、氣海
、命關、中脘??雖未得長生
,亦可保百年壽矣
。?《針灸資生經(jīng)》?若要安,丹田(關元)三里莫要干
。?
這些穴位分為兩組:其中關元和氣海(二穴都可稱為丹田)居于下腹部
,與腎相通
,灸之能補腎;而命關(即食竇
,為脾經(jīng)之穴)與中脘(脾之募穴)在上腹部
,與脾相通,灸之能補脾
。腎為先天之本
,脾為后天之本,脾腎得補
,陽氣得旺
,則先天與后天之本皆強,當然可以更健康
。?
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見到肥胖的患者
,從中醫(yī)來分析,胖人多虛
,而且多偏于陽虛
,因為陽主氣化,陽虛則氣化功能下降
。而艾灸可以扶陽
。若腹部肥胖,多屬脾陽虛
,即可灸命關和中脘
;若臀部肥胖,多屬腎陽虛
,即可灸關元和氣海
,有助于改善陽虛體質(zhì)。
以關元或氣海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