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和性的中藥通常是可以空腹喝的,但如果性質寒涼,就不建議空腹喝。
1、可以:如果選擇的中藥是補益類,比如人參、枸杞、黃芪等中藥材組成,一般空腹喝不會有太大影響,考慮性質比較溫和,空腹喝能夠促進胃腸道吸收藥效。
2、不可以:若中藥的性質偏涼性,尤其是瀉下類的中藥,通常推薦在飯后喝,空腹喝可能會對胃腸道黏膜產(chǎn)生刺激,導致腹痛、腹瀉等不適癥狀,從而影響病情恢復。
除此以外,在喝中藥之前應該找專業(yè)的中醫(yī)師進行辨證論治,不可盲目服用,以免影響病情恢復。
最近總有患者咨詢大夫開的中藥該飯前服還是飯后服?其實中藥湯劑的服用方法大有講究,正確掌握服用方法能更好地發(fā)揮療效。盡管現(xiàn)代中藥新制劑很多,但看中醫(yī)時,最常用的還是湯劑。
湯藥怎樣服用才保證效果好呢?以下幾種因素對服用湯藥有一定的影響,值得注意。
一般來說,服湯藥與吃飯應間隔半個到一個小時左右,一般的藥物飯前服或飯后服均可。
飯后服:對腸胃有刺激的藥物
空腹服:滋補藥
睡前服:安神藥
行經(jīng)前3-5天服:治療痛經(jīng)藥
晚上9-10點服:發(fā)燒感冒藥
無時間限制隨時服:急性重病
一劑藥煎2次后,將藥汁兌勻,分成2-3次服用,可早、中、晚各1次,或早、晚分服。
對病情比較急重的也可煎煮后1次服用,如急性腸梗阻見腹痛,大便干結,或嘔吐者,可用大承氣湯頓服。
也有一日服3次以上者,如感冒高燒不退,可給予解表藥,4小時服1次,不分晝夜服用。也有一日連服2劑,以增強藥力。
湯劑一般多采用溫服,因為溫服不會刺激胃腸,以利胃腸對藥物的吸收,尤其是晨起后空腹服藥。
有些藥物更強調溫服或熱服,如感冒后發(fā)熱、惡寒、頭痛等,給予解表藥溫服或熱服,有利于發(fā)汗解表,達到汗出邪去的目的。因此服用解表藥還常常要喝熱粥,以調和胃氣,助發(fā)汗散邪增強藥力。
另外,脾胃虛寒或脾腎虛寒的病人更宜熱服,以免涼藥折傷陽氣。寒濕痹癥,熱服有利于溫通血脈,散寒除濕。
有些病癥可采用冷服,如服藥嘔吐者,冷服可減少嘔吐;有些清熱解毒藥冷服則作用更強。
在復雜的病理變化過程中,只有通過特殊的服藥方法,才能適應病情的需要。
頓服就是一次服一劑藥,將頭煎與二煎混勻或不混,一次服完。
頓服常常用于一些危重病證,如陽明病燥、實、痞、滿明顯,使藥在短時間內在體內達到較高的濃度,因而產(chǎn)生治療作用。但又因為藥物濃度很快下降,治療作用不能持久,所以一般情況下不用。
頻服是指少量多次服用,兩次服藥之間的間隔時間短,頻度高。
治療嘔吐常常采用頻服,對那些咳嗽嚴重,甚至引起嘔吐的病人,服咳嗽藥也可頻服。
小孩服用湯藥常常出現(xiàn)嘔吐,宜用頻服。
中風昏迷的病人可用棉簽沾藥汁多次服用。
頻服是通過藥物濃度在體內不斷積蓄而達到治療作用。
總的來說,不管什么疾病,遵醫(yī)囑服用即可。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_11/12534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連花清瘟膠囊不能和什么藥一起吃
下一篇: 艾草可以吃嗎,怎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