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必須要注意的3個細節(jié)
出痧不是越多越好
刮痧是用刮痧板或匙勺等鈍緣面物通過在體表反復刮動
、摩擦刮痧時間不宜太長
很多人在刮痧時不很在乎時間長短
刮痧不適合所有的感冒
張阿姨因晚上開冷氣睡覺
,早上起床后便覺頭痛、鼻塞,繼而出現惡風中醫(yī)刮痧療法的作用原理
1、調整陰陽中醫(yī)刮痧療法對內臟功能有明顯的調整陰陽平衡的作用
2
3、舒筋通絡中醫(yī)刮痧療法療法主要是增強局部血液循環(huán)
,使局部組織溫度升高。另外,在中醫(yī)刮痧療法板直接刺激下,提高局部組織的痛閾。第三是通過中醫(yī)刮痧療法板的作用使緊張或痙攣的肌肉得以舒展,從而消除疼痛。中醫(yī)刮痧的原理是什么?
刮痧的部位
人體可以刮痧的部位很多
,常用的有第七頸椎上下左右四處,喉骨兩旁,兩臂彎,兩腿彎,嵴椎兩旁,前胸肋骨間,后背肋骨間,兩足內外踝后的足跟肌腱處,左右肋下肝脾區(qū),以及兩肩胛崗上和崗下等處。背部刮痧取俯臥位最常刮的肩頸部位則是可以退燒
這個部位居于頭
刮痧的工具
刮痧的工具多用有由水牛角制成的專門的刮痧板,形狀為長方形
,邊緣鈍圓。刮痧的適應癥
感冒
、發(fā)燒、中暑、頭痛、腸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勞損、肌肉驚攣、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病癥。刮痧的過程
先將準備刮痧的部位擦凈,用刮痧板的邊緣蘸上刮痧油或按摩油
,在確定部位進行刮痧。刮痧要順一個方向刮,不要來回刮,力量要均勻合適,不要忽輕忽重。如有痧癥,連刮兩臂彎十幾下,即出現暗紫色的條條痧痕。按上述刮痧部位,一般每處可刮20下。如患有頭痛或喉痛,則取坐位;頭暈眼花或胸腹疼
,則取仰位;如肩背腰骶等處疼,則取俯臥位。一般是按照前面介紹的刮痧部位
,如能依次刮完,病人立即感到輕松,可讓病人休息幾分鐘,在前胸、后背肋間、頸椎上下,或兩肩腫崗上崗下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_11/8142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