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氣是中醫(yī)治療氣虛證的方法。又稱益氣。屬補法。氣虛證常因飲食失調,年老體弱,久病所致,臨床表現出臟腑功能衰退的證候。
根據不同臟腑的氣虛證臨床表現的特點,可采用不同的補氣法,如補肺氣、補脾氣、補心氣、補腎氣等。常用人參、黨參、黃芪、白術、山藥等藥物組成方劑,代表方劑有補肺湯、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腎氣丸等。
最簡單的補氣法:清晨拍手
拍手很簡單,效果卻不簡單。
拍手是一種至剛至陽的養(yǎng)生方法,其主要功能就是補氣。手是陽氣的大本營,腳是陰氣的大本營。手穴共有39個,拍手可以震動陽氣,推動全身氣的運行。
為什么要早上拍呢?
因為早上太陽剛剛升起,天地間的陽氣開始慢慢積累,人體內的陽氣也隨著旭日開始升發(fā),以人配天,此時拍手可以促進陽氣的升發(fā),利于全身之氣的運行。
乾隆皇帝活得很長,詩也寫得很多,不過好詩卻很少,他有一首詩是寫手與氣血的關系的:“掌上旋日月,時光欲倒流,周身氣血清,何年是白頭?”從文學的角度來說,乾隆爺的這首詩不足稱道,但從養(yǎng)生的角度看,這首詩卻很有價值。他說人的手掌上藏著健康長壽的秘密,掌握了這個秘密,歲月就會倒流。這個秘密是什么呢?那就是拍手。拍手能疏通全身氣血,周身的氣血清了,什么時候才會有白頭發(fā)呢?乾隆爺的詩雖有些夸張,但拍手的確有不凡的補氣效果。
人身上有十二條經絡,與手掌相連的就有六條,它們分別是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和手陽明大腸經。經絡是氣的管道,連接著五臟六腑,經絡被堵塞了,氣的運行就不通暢,人就會生病。拍手可以同時疏通六大經絡,其作用不可小視。
為什么要一邊拍手,一邊大喊大叫呢?
我們的身體不僅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人的精神可分為三個層次,精神的第一個層次藏在人的大腦里,被稱為意識,人們常常用它來思考金錢、美女和權力;精神的第二個層次藏在人心里,在這個層面上,人們常常會產生寧靜、憂慮和恐懼等情緒。精神的第三個層次藏在人的肝里,中醫(yī)稱為魂,《黃帝內經》說“心藏神、肝藏魂”。
用西方術語來說,神和魂就相當于人的潛意識。在意識的世界中,人們需要的是思考,在潛意識的世界中,人們需要寧靜、愛和感恩。意識能給我們財富,潛意識則能給我們帶來健康。譬如,人睡覺了,大腦中的意識休息了,但心和肝中的潛意識仍在工作,它指揮你的腸胃仍在消化,指揮你的血液仍在流動。
所以,身體要想健康,就要讓潛意識的工作正常。同時,人的意識也可以影響潛意識,意識影響潛意識的方法之一就是暗示。譬如你不斷重復某一句話,給身體以暗示,久而久之,這句話就會由意識轉化成潛意識,直接進入心和肝,從而影響我們的身體。公園里的人不停地高喊“渾身通暢,百病不生”,這就是暗示,時間一長,這種意識就會轉化為潛意識,影響我們的全身。所以,人的意念有時比最好的藥還管用。
基本拍手補氣法
十指分開,手掌對手掌,手指對手指,均勻拍擊,切記拇指與其他四指分開,以免拍手過度造成淤血。開始可以輕拍,以后逐漸加重。以自己的雙手能承受為度,但不能太輕。否則起不到刺激手掌穴位和反射區(qū)的作用。
拍手最好在清晨進行,如果覺得拍手時發(fā)出的噪音太大難以接受,也可以拍“空心掌”。手掌弓起,手指張開,拍下去時,能拍到手指尖及手掌的邊緣部分。但是這種方法的打擊面縮小了,所以效果會差一些,因此拍打的時間要相對加長。
除了最基本的手掌相拍外,還可以左右掌背互拍,左右手虎口對拍,兩手掌彎曲互拍,以一手的手刀擊另一手的掌心,以掌心擊虎口,兩手握拳對拍。不要小看這些小動作,這些都是大有講究的。只要你細心閱讀那張手掌穴位和反射區(qū)的圖,就會明白,每一個小動作都對準了一個或幾個重要的穴位和反射區(qū)。刺激它們,就能打通經絡,保證氣血的通暢。
如果一個人的氣血不足,臉色就會顯得憔悴黝黑,病人自己也會感到虛弱,容易疲勞,食欲不振。如果他/她不及時護理和治療,他/她的身體會比其他人衰老得更快。氣虛血虛患者應遵循益氣養(yǎng)血的原則。為了盡快達到氣血充足的效果,應采取綜合方法。
調節(jié)氣血兩虛的有效方法如下:
1改變飲食習慣
有些人氣血不足與飲食過量有關,喜歡吃一些冷飲等因素,所以改變飲食結構也是調節(jié)氣血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調理氣血的最好方法是遠離氣血。不要吃一些難以消化吸收的食物。平時盡量保證飲食營養(yǎng)豐富??梢远喑砸恍┯醒a血益氣作用的食物,如紅棗、烏骨雞、黑棗、雞蛋、牛奶、豆類及豆制品、胡蘿卜、阿膠等,同時脾胃虛弱也是導致營養(yǎng)不良、氣血不足的間接因素。因此,平時也要吃一些健脾胃的食物,如山藥、小米、薏苡仁等。
2堅持適度運動
運動是促進全身氣血運行的有效途徑,也能幫助體內積存的毒素排出體外。但是,氣血不足的人要避免大量運動,不能做劇烈運動。因為劇烈的運動和大量的運動會導致身體的能量消耗過多,但會對身體有害,甚至更嚴重。相對而言,最適合氣血不足的患者,如散步、慢跑、散步、瑜伽、健美操、太極拳等。
三。按摩穴位,補氣養(yǎng)血
中醫(yī)認為,刺激人體多個穴位,可促進血氣運動,具有益氣養(yǎng)血的功效。因此,平時可以通過貼敷按摩、刺激穴位來治療。臨床常用的穴位有腎俞穴、足三里穴、涌泉穴、三陰交穴、耀巖穴。
4中醫(yī)滋補氣血
如果氣虛血虛癥狀很嚴重,應在中醫(yī)指導下使用一些益氣養(yǎng)血的藥物,如大棗、何首烏、蓮子、當歸、黨參、山藥、核桃、枸杞等。
除了上述治療氣血兩虛的方法外,放松心情、保證充足睡眠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們應該盡量通過有效的方法緩解精神壓力,養(yǎng)成良好的工作和休息習慣。
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生活中有不少人因氣血不足而煩惱,那么,如何補氣血最快、最有效?我將以我所了解的中醫(yī)知識來從以下幾點來談談這個問題。# 健康 熱力計劃#
中醫(yī)學上認為氣是 人體內活力很強、運動不息的及其細微物質,是 構成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最基本的物質 ,認為人體內的氣主要來源于父母的先天之氣、后天飲食物的水谷精氣以及自然界的清氣,并且有賴于全身各臟腑的綜合作用而生成。雖然氣的生成與全身各臟腑都有關,但是與 腎、脾胃和肺 三臟腑的關系最為密切。
由于腎藏精,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先天之氣是人體的根本,故腎被稱為“生氣之根”;脾主運化,胃主受納,我們人所食用的食物要通過脾胃的運化、受納以及腐熟的作用下才能化生成細小的水谷之精,水谷之精化生成水谷之精氣散布全身,從而成為人體之氣的主要來源,因此 脾胃被稱為“生氣之源 ”;而肺具有主氣、司呼吸的作用,一方面肺通過吸清呼濁將自然界的清氣不斷的吸入體內,同時呼出濁氣,這樣就保證了體內之氣的生成與排出,另一方面肺將吸入的清氣與脾氣上輸的水谷之氣相結合生產宗氣,宗氣走息道、貫心脈以行氣血,并下儲丹田以資元氣,所以肺又被稱為“生氣之主”。
血就是我們人體內的血液,是行于脈中,循環(huán)流注于全身,并且具有 營養(yǎng)和滋潤 作用的紅色液態(tài)物質。中醫(yī)認為水谷精微和腎精是化生血液的物質基礎,它的生成與 脾胃、腎、心肺 等臟腑有著密切的關系。
我們人體的脾胃收納、運化飲食水谷,吸收水谷之精微物質,而這水谷之精微物質包含了營氣和津液,營氣和津液進入脈中變化而成為血液,所以由水谷精微化生的營氣和津液是血液的主要枸成成分。同時,腎藏精,精生髓,髄化血,腎精充足則血液化生就有源,而肝具有藏血的功能,精血又同源,因此肝與血液的化生也具有密切的關系。再者,心臟的一大生理功能就是主血脈,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由脾氣上輸于心脈,在心氣的作用下變化為紅色的血液。此外中醫(yī)認為血的生成還與肺密切相關,這主要體現在產生于中焦脾胃的水谷精氣,上注于肺脈與肺吸入的清氣相結合,進而化生為血液。
氣與血是人體的生命物質 ,對生命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它們都同 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物質和腎中的精氣 ,具有互根互用的關系。同時,兩者相對而言氣屬于陽,具有對血進行化生、推動、統(tǒng)攝血液的作用;而血屬陰,血為氣的物質基礎,血能化氣,并作為氣運行的載體,在中醫(yī)學上我們把氣與血的這種關系稱為“ 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 ”。
氣為血之帥,具體表現為 氣能生血、氣能行血、氣能攝血 三個方面。氣能生血主要是因為氣參與并促進血液的生成,具體來說就是在脾胃、肝腎、心肺等的氣化作用下促進飲食水谷轉化為營氣、津液而華為血,是血液生成的動力。氣能行血,就是氣具有對血液在脈管中的運行具有推動的作用,或者說是血液的運行必須要依賴氣的推動才能運行不息,流布周身。氣能攝血就是氣具有統(tǒng)攝血液在脈中正常循行而不逸出脈外,這個功能主要體現在脾氣統(tǒng)血的生理功能之中。
血為氣之母,具體主要體現在 血能養(yǎng)氣、血能載氣 兩個方面。血能養(yǎng)氣是指血對氣具有濡養(yǎng)的作用,氣的生成離不開血液的化生與濡養(yǎng)。血能載氣就是氣存于血中,依附于血液而不致散失,依靠血的運載而布于周身,比如大出血的患者在血液流失時出現了氣短等氣虛癥,這是由于血液流失,氣無所依附氣隨血脫。
在上面我們了解了中醫(yī)上氣血的生成、氣與血之間的關系,認為脾胃為后天之本,是氣血生化之源,因此 脾胃損傷 是導致氣血不足的重要原因。在日常生活中導致脾胃損傷最常見的原因就是飲食不節(jié)制如暴飲暴食、喜食生冷食物等都會造成脾胃的損傷,導致氣血不足。還有就是 思慮過度 ,由于現代人生活壓力大等往往思慮過度,思傷脾,思慮過度還會造成脾的運化失常,時間長了,脾氣虛弱,運化失司,從而導致氣血化生就會不足了。
再者就是 腎中精氣的不足 ,由于腎是先天之本,氣與血的生成都腎中的精氣有關,如果過度放縱、勞累過度、長期熬夜、作息不規(guī)律等都會造成腎中的精氣損耗,導致氣血生化不足。
此外還有,由于肝腎同源,肝主疏泄、藏血,如果肝的功能失司如情緒不佳、生氣、精神緊張等導致 肝疏瀉功能失調 ,肝不能藏血,使肝血不足,而肝腎同源,肝血不足導致腎精不足,從而導致氣血生化不足。又因為肝屬木,脾胃屬土,如果肝屬性失調,也會造成肝木侮脾土,影響脾胃的功能,從而也會造成脾胃生化乏源。
一是重視調理脾胃是最快、最有效補氣血的關鍵,同時也要兼顧氣與血之間的關系。 首先由于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血液通過脾胃的運化化生而生成,所以補氣血必須要重視脾胃的調理。如李東垣其在治療思慮過度,勞傷心脾的氣血虧虛時運用歸脾湯,方中使用大量益氣健脾藥如人參、黃芪、白術、茯苓、炙甘草以復中焦運化之功,使脾旺則氣血生化有源。又配伍當歸、龍眼肉補血,方中氣血并補,但重在補氣,意即氣為血之帥,氣旺血自生,血足則心有所養(yǎng)。
在中醫(yī)臨床上對于補氣血,氣血雙補的代表方還有就是八珍湯了,次方是由四君子湯和四物湯,其主要功能是補氣補血,在本方中四君子湯(人參、白術、茯苓、炙甘草)補益脾胃之氣,四物湯(當歸、川芎、白芍、熟地)以補血,全方益氣與養(yǎng)血并重,再加入姜、棗為引,調和脾胃,以資生化氣血,即兼顧了氣與血之間的關系,又兼顧了脾胃,為補氣血之典型代表,在臨床中用來治療氣血不足具有十分滿意的療效。
二是要補氣血還要顧護腎中之精氣。 在臨床中對于一些慢性虛損性疾病,往往氣血虧虛的比較嚴重,耗損了腎中的精氣,在治療中除了調理脾胃,還有兼顧氣與血之間的關系外,還應要兼顧腎中的精氣,比如加一些補腎填精的藥物如菟絲子、桑椹、女貞子等藥物其目的是為了補充精氣使氣血生化有源。同時,在補氣血的過程中還要自我做好調整,避免過度放縱、過度勞累,避免長期熬夜等有損傷腎中精氣的行為。
三是要補氣血還要注意調暢情志 。我們在上面說過肝的功能失調會導致肝不藏血,會影響脾胃的功能,也會造成腎中精氣的不足,因此我們在補氣血的過程中應要暢情諸,避免情緒緊張,避免生氣、發(fā)怒等不利于肝疏瀉的行為。
除此,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食用一些 富含優(yōu)質蛋白、微量元素 等食物如枸杞、黑芝麻、枸杞、大棗、龍眼肉、核桃、烏雞等食物, 積極的進行適度運動 如慢跑、游泳、練太極拳等有助于幫助脾胃把水果精微化生為氣血,也可以促進氣血的運行。
氣血是人體內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對人體至關重要,氣血的生成與脾胃、腎等臟腑密切相關,它們都同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物質和腎中的精氣,因此當氣血不足補氣血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調理脾胃,也要兼顧氣與血之間的關系以及要兼顧腎中的精氣,注意暢調情志,除此還可以通過飲食、運動等方法進行綜合補氣血 。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_11/8649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渾身大汗淋漓是怎么回事呢
下一篇: 肝腎虧的癥狀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