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下降 手腳冰涼或是脾虛
脾虛,中醫(yī)上是指脾臟虛弱而引起的病癥,脾有運化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和輸布水液以及統(tǒng)攝血液等作用。脾虛則運化失常,并可出現(xiàn)營養(yǎng)障礙,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濕釀痰,或發(fā)生失血等癥。
有些人一到秋冬季節(jié),人體沒有感覺到寒冷,但是手腳會一直處于冰冷不溫的狀態(tài),這就是脾虛生寒的表現(xiàn)。天氣寒冷,女性乃氣血之人,容易導致氣血虛虧,全身器官氣血不足而失養(yǎng),從而造成內分泌、雌激素以及各種代謝功能紊亂,最終產生“虛癥”。
1、五谷雜糧類
粳米:又名大米。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壯氣力,強肌肉之功。用于脾虛煩悶,泄瀉,消瘦,下痢。
黃豆:味甘,性平。有健脾寬中,潤燥之功。用于疳積瘦弱,腹脹瀉痢等癥。
蕎麥:味甘,性涼。有消積下氣,健脾除濕之功。用于胃腸積滯,腹脹滿,及脾虛而有濕熱的腹瀉、痢疾。
芝麻油:味甘,性涼。有潤腸通便,解毒,生肌之功。用于腸燥便秘,蛔蟲,食積腹痛,潰瘍等。
2、肉蛋類
豬肚:味甘,性溫。有補虛損,健脾胃之效。用于虛勞瘦弱,胃疼痛,胃下垂,小兒疳積等。
豬脾:味甘,性平。能健運脾胃。用于脾胃氣虛引起的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腹脹,便溏之癥。
牛肚:味甘,性平。有補脾胃,助消化,益氣血之功效。用于脾胃虛弱所致的消化不良,氣血不足的體質虛弱。
兔肉:味甘,性涼。有補脾益氣之功。用于脾胃虛弱,飲食減少,體倦乏力,或消渴口干。注意脾胃虛寒者不宜服用。
1、首先是注意保暖,進入深秋后早晚的溫度都特別低,而脾胃最怕受到低溫刺激,特別是那些有慢性胃病的人,要注意胃部保暖,少吃生冷寒涼的食物。
2、給腹部按摩也是不錯不養(yǎng)護方法,具體做法是平躺在床上,將雙手搓到發(fā)熱,然后以肚臍為中心點,以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用手在脖子上打圈圈,可在每天早晚進行一次這樣的按摩,以促進脾胃消化及腸道蠕動。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_11/8686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三伏天汗蒸的好處有哪些
下一篇: 陰虛如何補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