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三黃”黃芩,黃連,黃柏(中藥里的三黃可以消除痘痘嗎)
生活小常識
2023-07-13 23:10:38
有三味清熱燥濕的藥材
,草藥江湖稱“三黃”
。哪三味呢?黃芩
,黃連,黃柏
。
三黃是很出名的
。像三位深山隱士,滿腹才學(xué)而不事張揚
。就像文壇“三蘇”的孤傲清高,就像竹林七賢的魏晉風(fēng)度
。

草藥里誰最張揚呢
?人參唄
。人參是中藥世界里的王,馳騁草木江湖
。救人有功
,殺人無過
。都到這個境界了,它不張揚誰張揚呢
。
曹操說,生子當如孫仲謀
。張曉風(fēng)說
,做花當做玫瑰花。依著這個邏輯
,做藥應(yīng)該是做人參了。不過呢
,這是人的想法
,不是草木的想法。草木們很淡泊
,平實內(nèi)斂,大雅的境界
。誰做誰的藥
,誰治誰的病,沒什么可羨慕的
。
大黃就是藥材里的仁人君子,有一種人淡如菊
,心素如簡的情懷
。若是人參補過了頭,生命懸在一線
,大黃就來了,獨味大黃湯
,就可救命
。非它不行。
可是
,草藥江湖就說了
,大黃救人無功,人參殺人無過
。救了也就救了
,誰也不把大黃當回事。大黃很淡然
,只做自己,不隨黃葉舞秋風(fēng)
,謝絕繁華
。
人參是瞧不上大黃的。在中藥柜子里
,大黃一般都在最下層的抽屜里,和荊芥啊
,絲瓜絡(luò)啊一起混
。人參呢,在青花瓷里
,古色古香
,藥柜的最頂端放置
,很有些高高在上的意思
。
大黃不在意,沒關(guān)系呀
,在哪兒還不是個生活呢。它有洞察世事的淡雅樸實
。拒絕霸氣
。
至于三黃呢,也是這樣低調(diào)的
。也瘦
,也雅
,一點也不喧囂
。中藥都是瘦的,都是書生風(fēng)骨
。最肥的是胖大海,它常常為自己胖得沒邊沒沿而慚愧,所以很少出來混
。
草藥的境界多好
,春開花,夏長草
。一蓑煙雨任平生。滾滾紅塵
,草木蕭然
。春秋為一生,草鞋布衣
,走進中藥的境界
,有什么可聒噪的呢
。做好自己的事,閑看云起云落
。
三黃都苦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嗟煤?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藥里頭苦不過的是黃連。中藥說五味
,辛
,甘
,酸
,苦,咸
。人生也是這五種味道
,有什么差別呢
?
辛味能散
,能行。甘味補益
,和中。酸味收斂
,固澀
。苦味能泄
,能燥
。咸味能軟堅,散結(jié)
。
三黃味苦
,清熱燥濕,藥性就是這樣的
。良藥苦口嘛
。獨味的黃連
,只是純粹的苦
。若是黃芩,黃柏加了一起煎熬
,真是苦不堪言
,那種苦味兒都滲進舌尖了
。
可是
,苦味兒過后,五臟六腑
,開始變得清涼,煩躁一點一點褪去
,身輕目爽
。苦
,是為了驅(qū)走體內(nèi)的燥
。
中藥多一半都是苦的
,所以熬藥叫做煎熬
,不叫煮藥。這是草藥達到巔峰前必須的修煉
。沒有這樣的煎熬
,就無法達到巔峰
。什么是巔峰呢
?一個人疼得打滾,疼得冒汗
,疼得沒心腸活了,疼得碰頭抓臉。
一劑湯藥服下
,疼痛慢慢緩解了
,松弛了,心情也好了
,又開始熱愛生活。藥到病除
,這是中藥的巔峰
。扶正祛邪,是最高境界
。經(jīng)過熬煎
,才能到達這樣的禪境
。
苦是一種禪境
。
黃芩,黃連
,黃柏,煎熬出來的藥汁也是黃色的
。尤其黃連,油菜花一樣的黃
,艷而不妖
,清而不俗,結(jié)結(jié)實實地黃啊
。我喜歡那樣金子一樣黃澄澄的細膩柔軟。
這樣的一碗藥汁
,足以讓空氣里都彌漫著苦味兒
。不過呢,這樣的苦味可以殺菌
,清潔空氣?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辔幢夭缓?良藥苦口
。甜未必好,你看糖尿病
。
三黃的藥性是兩個字:苦,寒。然后歸肺
,膽
,脾,大小腸經(jīng)
。
苦寒自古不分家,是相依相偎的
,不能拆開
。但凡味苦,藥性都寒涼
。所以,梅花香自苦寒來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嗪鋵嵤前岛瑲鈩莸摹?/p>
歸經(jīng)就是藥物要走得途徑
,這是草藥必須要走得路
,是定數(shù)
,命運里注定的
,沒有變數(shù)。
藥性苦寒
,主治什么病呢
?祛除郁結(jié)于內(nèi)
,濕邪化熱
。簡單說就是清熱解毒,消炎
,抗菌
。
黃芩作用于上焦
,偏于瀉肺火
,退熱。咽喉腫痛
,肺熱咳嗽,深熱不退
,都首選黃芩
。
黃連作用中焦
,清熱泄火,主治心火亢盛
,心煩,躁動
,高燒
,妄語等癥。黃連側(cè)重瀉心經(jīng)實火
,也解毒,涼血止血
。
黃柏作用下焦
,偏重滋陰降火,于二黃的區(qū)別是可退虛熱
,敗腎火亢盛
,還可治療腫瘡癰毒
。
三黃雖樸實
,雖淡泊,卻也暗含殺氣
。沒有殺氣
,不能驅(qū)邪
。雖雅致
,卻也不消極,知道自己該干什么
,堅守什么,蘊含什么樣的胸襟
。這是草和藥的區(qū)分。人的世界
,有多大的胸襟
,決定多大的人生。草也是一樣的
。
同樣是草,有的草能入藥
,有的只能喂牛而已
。喂牛的草骨子里是空的
,像一個讀過幾本廢書就膚淺招搖的人。也有的草一場風(fēng)花雪月
,兩場算計,臨完零落成泥碾作塵了
。
藥不是這樣的
,出生草根,內(nèi)心卻有堅守
。它知道自己有一天是要做藥材的,是要救人的
,所以從不放棄
。雖骨子里苦寒,卻清雅脫俗
。長于空山幽谷,飲朝露食白霜
,恬淡安靜
。偶遇深山采藥者,知道他一路艱辛就是尋它而來
,知道他慧眼識藥
,便走出山谷了
。好好做草
,踏實做藥,它不會虛浮
。
走出山谷的草
,便是草藥了
。它知道自己該走哪條路,知道自己歸屬于哪個方劑
。生脈散,紫雪丹
,酸棗仁湯
,仙方活命飲,葦莖湯……
諸葛亮何嘗不是一味草藥呢
?躬耕南山
,飽讀史書,閑敲棋子
,清茶一杯
。獨釣寒江,醉臥茅廬
。可是
,有采藥的人來了
,遇到知己了,他就出山了
。他知道自己的價值。
受過苦的草
,才是良藥
。骨子里苦的草,才是能到達巔峰的藥
。這樣的草藥,也有自己的抱負
,不會浪費自己
。
草藥的一生,都是清幽素潔的
。我說
,每一味草藥都是美的
,仙風(fēng)道骨的草木
,難道不美嗎?在深山里獨自生長
,本身就是參禪了
,這樣的清幽深美
,苦寒才是生命的意義。就算孤獨
,也是心靜如佛?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中藥里的三黃可以消除痘痘嗎
病情分析:早晨好
!正處青春期的年青人長痘
,多數(shù)是正常的生理現(xiàn)象。從醫(yī)學(xué)角度講
,多與內(nèi)分泌失調(diào)引起皮腺分泌過多相關(guān)
;而中醫(yī)認為與體內(nèi)濕熱偏盛,或飲食搭配不合理
,生活起居無規(guī)律有一定的關(guān)聯(lián)性。
意見建議:中醫(yī)治痘多是從消除病因著手
,用藥也是以清熱解毒為主
。中藥里的“三黃”多是指黃連、黃柏
、黃芩
,它們都是清熱
、解毒
、燥濕之良藥。若是用來治療痘痘
,應(yīng)在醫(yī)生指導(dǎo)下
,要根據(jù)自己的癥狀表現(xiàn),配伍好三者的用量為宜
。祝好!
黃芩,黃連,黃柏功效有何區(qū)別
?
黃芩
,黃連,黃柏三者都屬于清熱藥中的清熱燥濕藥
。所謂清熱燥濕藥性味多苦寒
,三者也是苦寒
,且清熱瀉火
,主要治療外感或內(nèi)傷之濕熱火毒諸證。
三藥除了清熱燥濕
,瀉火解毒外還有其他功效的不同
。
黃芩,它主要入肺與大腸經(jīng)
,作用是偏于上焦
,偏于清肺和大腸之火(肺與大腸相表里),除此
,還入血分
,能涼血止血
,清熱而安胎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涼血止血
,安胎
。主要治療暑濕
,濕溫,黃疸
;肺熱咳喘
,熱病煩渴,咽痛
;火熱吐血,咳血
,便血等
。還治療胎動不安。
黃連
,大苦大寒,啞巴吃黃連
,有苦說不出
,就說明黃連的味道有多苦?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嗄茉餄?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藥力強
,作用于中焦
,善于清心胃之火,為治療濕熱火郁之要藥。
黃柏
,能入腎和膀胱經(jīng),作用偏于下焦
。善退虛熱。雖然清濕熱的藥力沒有黃連強
,但是長于退虛熱
。主治濕熱下注的帶下,腳氣
,足膝紅腫;濕熱瀉?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陰虛盜汗,骨蒸潮熱等
。黃柏鹽水炒制能引藥下行
,增強退虛熱功效
。
三者雖然功效有很多相同之處
,但是也有差異,必須經(jīng)過辯證論治
,辯清病位
,實虛。才能很好的用于臨床
。
黃柏,黃連,黃芩有什么區(qū)別?
黃柏
,又名黃檗
、檗皮,為蕓香科植物黃柏或黃皮樹的樹皮
,始載于《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為清熱解毒的常用中藥。其性寒
,味苦
,具有清熱燥濕、泄火除蒸
、解毒療瘡的功效
,常用于治療濕熱瀉痢
、黃疸
、赤白帶下、淋濁
、夢遺
、骨蒸勞熱、盜汗
、目赤腫痛
、口舌生瘡
、瘡瘍腫毒
、濕疹瘙癢等癥。目前
,市場上有以旋花科植物番薯的塊根加工而冒充黃柏
,要注意。
黃連
,毛茛科植物黃連或同屬植物的根莖,是臨床最常用的清熱類藥物之一
。性寒
,味苦。歸心
、脾
、胃、肝
、膽、大腸經(jīng)
。功效清熱燥濕
、瀉火解毒。對治療濕熱痞滿
、嘔吐吞酸
、瀉痢、黃疸
、高熱神昏
、心火亢盛、血熱吐衄
、目赤
、牙痛
、消渴等病癥有良好療效。外治瘡癰疔腫
,濕疹
、濕瘡、耳道流膿等皆有很好療效
。《本草正義》有“凡藥能去濕者必増熱
,能除熱者必不能去濕
。惟黃連能以苦燥濕,以寒除熱
,一舉兩得
,莫神于此”?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F(xiàn)代研究黃連有解熱
、抗炎、降血糖
、利膽
、保肝、抗?jié)?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抗腹瀉、抗腫瘤等作用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墩渲槟摇吩唬骸包S連其用有六:瀉心臟火,一也
;去中焦?jié)駸幔?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諸瘡必用
,三也;去風(fēng)濕,四也
;治赤眼暴發(fā)
,五也
;止中部見血
,六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br>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
,黃柏與黃連同樣含有較多的小檗堿,對金黃色葡萄球菌
、肺炎球菌、白喉桿菌
、草綠色鏈球菌
、痢疾桿菌等均有抗菌作用,其煎劑對若干常見的致病性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還有抑制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
、保護血小板
、降低血壓等作用
。
黃芩,又名山茶根
、空心草
、黃金茶,為唇形科植物黃芩的根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等功效
。以上所說過的
,黃連更偏于入心經(jīng),瀉心火
,并治不寐
、心煩及上腹部不適感等涉及神志方面的病狀;黃芩更偏于入肺經(jīng)
,長于清泄肺熱
,如療痰熱咳嗽等疾,以治氣分之熱為專功
。并且還是止血良藥
。
總之
,黃連與黃芩的異同點在于:黃連偏于入心
,長于清火解毒
,性燥,為心胃之劑
,主治心中煩
,兼治心下痞,下利
,能調(diào)胃厚腸,治濕阻生熱
,止消渴
,解巴豆毒,擅除水火相亂之病及蔓延淹久之證
。黃芩則長于清肺熱,其性雖寒而不燥
、能治熱陰生濕,主治煩熱而出血者
,治氣熱攻血之出血證及小腹絞痛或小兒腹痛
,能安胎及治燙傷火瘍等。
黃連與黃芩
,性相近而又各有專長
,故二藥配伍則更能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
,而清化濕熱之效益顯
。例如《金匱要略》中“瀉心湯”一方,即由大黃
、黃芩
、黃連三藥組成
。
黃柏
、黃連、黃芩有什么區(qū)別
?
我從植物形態(tài)學(xué)的角度回答吧
。
這三種植物是不同科的,在外部形態(tài)差別是很大的
。黃柏是木本植物(大樹)
,黃連和黃芩是草本植物。
一
,黃柏:它的正式中名叫黃檗
,是蕓香科黃檗屬植物,別名還有黃菠蘿樹
、黃檗木、元柏等
,分布在我國東北
、華北、河南
、安徽等地
,常生長在山地雜木林中
、河溝沿岸
。
它的外形特點:樹高二十公尺左右,樹冠寬闊
,大樹的樹皮木栓層厚
,樹皮灰色或灰褐色,不整齊網(wǎng)狀開裂
,內(nèi)皮薄,鮮黃色
,
味道苦
,也是黃柏名稱的來歷。單數(shù)羽狀復(fù)葉有小葉五到十三片
,小葉片紙質(zhì)
,卵狀披針形或卵形
,長十公分左右
,葉邊有細鋸齒?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ㄐ蝽斏?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花瓣紫綠色,五六月開花
。果實圓球形,直徑一公分
,藍黑色
,九十月份果實成熟
。
黃柏的主要用途:第一,樹皮內(nèi)層炮制后入藥
,稱黃檗,有清熱解毒
、瀉火燥濕作用
。第二,它的木材堅硬
,邊材淺黃色
,心材黃褐色
,可制作家具
、膠合板、裝飾等用
。第三
,它的木栓層是制作軟木塞的材料;種子榨油工業(yè)用
。
二,黃連:黃連是分布在我國陜西
、四川、貴州湖南
、湖北等地的一種多年生草本
,野生的常生長在山地林下、山溝的陰濕處
,有部分栽培。它的別名有川連
、雞爪連等
,是毛茛科黃連屬植物。
它的外形特點:它的根狀莖黃色
,常分叉
,有許多須根;葉全部是基生葉
,葉柄長十公分左右
,葉片稍革質(zhì),卵狀三角形
,寬十公分
,三全裂,中間的裂片卵狀菱形
,長六公分左右
,有三到五對羽狀深裂。
花葶一二個
,高二十公分左右
,頂端有三到八朵花
,萼片五個
,花瓣狀,黃綠色
,長一公分左右
;花瓣細小,條形或條狀披針形
,長六毫米左右;雄蕊二十個
。二三月開花
。蓇葖果長六毫米左右,四到六月結(jié)果
。
黃連的用途:它的根狀莖是著名中藥“黃連”
,含有小檗堿
、黃連堿等生物堿
,可治療結(jié)膜炎
、痢疾、吐血等疾病
。
三
,黃芩:黃芩是分布在我國東北
、華北
、陜西、甘肅及以南少部分省區(qū)的一種多年生草本
,野生的常生長在向陽的山坡草地
、撂荒地上,有部分栽培
。它的別名有香水水草等
,是唇形科黃芩屬植物
。
它的外形特點:莖干伏地或上長
,高三十到一百公分
,基部莖稍四棱形,綠色或帶紫色
,從基本就分叉
;根莖肥厚,肉質(zhì)
,粗二公分,有分叉
。葉紙質(zhì)
,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長三公分左右
,葉邊全緣
,表面淺綠色,背面有毛和腺點
。總狀花序頂生
,常再組成圓錐花序
,花冠二唇形,紫色
、紫紅色或藍色
,七八月開花
。
小堅果卵狀球形,長一毫米左右
,黑褐色
,有瘤體,八九月果實成熟
。
它的主要用途:根莖可入藥
,有清涼
、解熱
、消炎等作用。
中藥三黃即“黃芩
、黃連
、黃柏”
,對應(yīng)治療人體“上、中
、下”三焦病癥
。
傳統(tǒng)中醫(yī)的辯證施治
,三焦有多種分法學(xué)派
,有人主張以臟腑為主區(qū)分三焦,也有人主張以部位區(qū)分
。黃芩
、黃連、黃柏味苦
,功效以清熱、解毒為主
,黃芩又分青芩和枯芩(生長年代不同)
,黃連以雞爪連為主。功效類似于西藥的“消炎”
,而歸經(jīng)有所不同
。比如黃芹入上焦肺經(jīng)
,黃連入胃腸
,黃柏多入腎膀胱經(jīng)等。
黃芩
、黃連
、黃柏是三味常用的中藥材,同是具備苦寒的性味
,因此都以清熱瀉火解毒的功效著稱,三者簡稱“三黃”
。
那么
,這三種中藥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呢?下面先來簡要的介紹一下這三種中藥材
。
黃芩的功效應(yīng)用
黃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