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一、中醫(yī)水濕是什么意思1. 中醫(yī)水濕是什么意思2. 水濕重有什么癥狀3. 水濕重有什么危害二、水濕重如何調理三、水濕重吃什么好中醫(yī)水濕是什么意思1、中醫(yī)水濕是什么意思“風寒暑濕燥火”被中醫(yī)稱為“六淫”。濕就屬于六淫之一,同時也是比較難以祛除搞定的一種。而濕又分為內濕和外濕。外濕顧名思義是指外感濕邪。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長時間接觸潮濕環(huán)境,而被濕氣入侵所導致,內濕則指的是體內本來正常的水液不能正常的運化,由于積聚,儲留,導致了具有濕性特點的疾病。也可以理解為人體新陳代謝速率變慢,導致體內的水分不能被正常的排出。
多由飲食不節(jié),如恣食辛辣、香燥、酗酒等,導致火氣傷中,耗傷脾陰;或積郁憂思,內傷勞倦等,使虛火妄動,消爍陰液,暗傷精血,從而損及脾陰;或因腎水虧乏,不能滋脾而脾陰不足。此外,濕、火、燥等邪氣久羈中州,或長期妄服剛燥辛烈之品等,亦可導致脾陰虧損。
2、水濕重有什么癥狀2.1、“油光滿面”
濕氣侵犯人體時,人的頭發(fā)、臉蛋等都會出現(xiàn)反應,人體會變得愛出汗,頭發(fā)會變得油膩,臉蛋也很愛出油,如果不加以清潔,就顯得特別“油光滿面”,影響臉部整體的美觀效果。
2.2、大便黏膩
健康人排出的大便一般呈軟硬適中的條形形狀,如果你的大便沒有形狀,而且性質黏黏膩膩的,粘在廁所怎么沖都沖不走,就說明你體內濕氣真的太重了。體內有濕氣的人,一般脾胃功能較弱,常會有消化不良、食欲差等表現(xiàn)。
2.3、精神不佳
看看你自己的精神狀態(tài),如果你老是打不起精神,而且白天工作不上心,晚上怎么睡覺都不夠,那么也可能是濕氣重了。不僅如此,濕氣重的人還經常會伴有臉色暗沉、眼睛浮腫、黑眼圈嚴重等癥狀,給人的感覺似乎老了十幾歲。
3、水濕重有什么危害3.1、傷害關節(jié)
濕氣進入關節(jié),與“寒”相遇,會形成寒濕,是引發(fā)炎癥,導致關節(jié)疼痛的重要原因。
3.2、帶下病
體內濕氣過重,容易導致脾虛,使得濕氣下注,使得女性出現(xiàn)白帶多,白帶有異味等情況,嚴重時還會導致炎癥。
3.3、月經不調
經常居住在潮濕環(huán)境,或者經常讓身體受濕受潮的女人,體質會比較差,在經期前后會有四肢疲倦,低熱難退,月經量少,痛經等癥狀。
水濕重如何調理1、勤運動
濕氣重的人可以通過運動來緩解壓力,促進身體新陳代謝,排出濕氣。跑步、游泳、瑜伽、太極等都是很好的選擇,加速血液循環(huán)。
2、多吃清淡食物
涼性、生冷的蔬果,容易造成腸胃不適。酒、牛奶、肉類不易消化。所以,濕氣階段,多吃清淡的食物為好。
3、多做深呼吸
深呼吸有利于調整我們的肺功能,也會讓我們的濕氣消失。因為濕氣會隨著呼吸呼出,并且保持通暢。
4、避開環(huán)境的濕氣
生活環(huán)境對于濕氣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如果不注意生活環(huán)境,或者一些生活習慣,也很容易導致濕氣加重,所以我們一定要避開環(huán)境的濕氣。
5、經常按摩腿部
特別是涌泉穴和足三里,這兩個穴位能讓你的氣血運行起來。你也可以把整個腿部都做一個按摩。
水濕重吃什么好和中化濕湯,所需材料有:三十克的木棉花和雞蛋花,三十克槐花和薏米,一百克瘦肉和三十克炒扁豆,十二克陳皮或砂仁。木棉花、雞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及陳皮放入砂煲中,加水大火煲開,用小火煲六十分鐘。濕熱脾虛的朋友可以常喝。
祛濕補腎的食物有清熱祛濕湯。材料有250克的土伏苓和粉葛,五十克的赤小豆和扁豆,半個陳皮和八碗水。土伏苓和粉葛去皮后切塊,放入鍋中煮滾后用慢火煲3小時。清熱祛濕湯可以骨火,去濕及清熱解毒。
鵪鶉祛濕湯,需要的材料有四個鵪鶉,五十克的薏米和百合,還要三片姜。鵪鶉、薏米、百合及姜放入鍋中,加水煲1個半小時就可以了。鵪鶉祛濕湯的功效主要表現(xiàn)為清熱祛濕及潤肺化痰。
氣血嚴重停滯或者聚集,中醫(yī)叫做濕邪嚴重,或者氣滯嚴重,或者叫做痰濕嚴重,西醫(yī)叫做發(fā)炎,或者急性炎癥。
氣血在某個組織或者臟器中長期停滯后發(fā)生了沉淀,或者發(fā)生了氣血凝固,中醫(yī)叫做淤積,發(fā)生了梗塞,或者淤堵,西醫(yī)叫做癌癥,或者腫瘤。
中醫(yī)說的濕熱,與生活中人們大腦中濕和熱的概念完全不同。生活中濕的概念是土壤中水分多了叫做濕,土壤中水分少了叫做燥。生活中人們對熱的概念是溫度高的意思,中醫(yī)說的熱并非是發(fā)燒或者體溫高的意思。下焦?jié)駸?、腸胃濕熱,說明這些臟器里存在著慢性炎癥,跟水分含量和溫度高低無關。西醫(yī)用炎癥來描述,也是錯誤的。臟器內氣血波動不暢通,造成局部腫脹,用炎癥怎么合適呢?直接用氣血阻塞了,或者氣血聚集了,都可以讓人們想象得到,炎癥的炎是火大了,烈日炎炎嘛,這個炎癥跟火大火小無關?,F(xiàn)在醫(yī)院里的病人,檢查之后,癌癥滿天飛,嚇死了多少病人,治死了多少病人,都是無知造成的,這與醫(yī)學用語錯誤有很大關系,這些庸醫(yī)進行化療的罪惡罄竹難書喲!
中醫(yī)把"風、寒、暑、濕、燥、火",稱為"六淫"。其它的幾個字,大家很好理解,這里就不一一闡述了。咱們單來說說"濕"這個字。為什么強調這點呢?因為現(xiàn)代的生活方式,使得體內寒濕重的人太多太多了。而且,在中醫(yī)里,治濕是最難的。因為它先要通經絡,然后避寒,然后運動。這三項可都是慢功,所以說治濕難。那大家會問了,說了半天,什么是濕呢? 中醫(yī)的理論,大多來源于生活實踐,取象比類,是最常用的手段。比如春天,萬物生發(fā),那么作為人,在春季也應該生發(fā),對應的肝,屬木,也主生發(fā),所以春季養(yǎng)生的原則是養(yǎng)肝為主?!?a href="/ddjy_100/45.html">黃帝內經》 提出:"春三月要夜臥早起,披發(fā)緩行,廣步于庭 (到庭院中散步) ,以使志生 (使志氣生發(fā))",這些都是讓人體在這個季節(jié)生發(fā)。 那么,什么是濕呢?我們向外看,可以從大自然中找到這種現(xiàn)象;我們再向內看,也能從自己的身體中找到相應的狀況來。在夏天,大家一定經歷過桑拿天吧?對,這種天氣,水處于不上不下的狀態(tài),停留在半空中,濕度很大,人很難受,這就是大自然中的"濕"。還有一種天氣現(xiàn)象,是"霧霾"天氣,情況也有點類似。濕,往往和濁聯(lián)系在一起,讓人感覺混沌不清,尤其是"霧霾"天氣,更是體現(xiàn)出濁來。濕是如何形成? 我們先來說第一點:經絡不通。我們在以前的文章中,已經提過很多次,經絡不通,主要是由于吃了大量的垃圾食品。由于垃圾食品中,含有人體無法分解和代謝的添加劑,雖然就食品的個體而言,添加劑的含量很低,但是,人如果長期食用,就會在體內形成累積,到一定程度,我們體內就會形成垃圾堆積,阻礙我們經絡的暢通。同時,夏天,外界很熱,大自然本來是讓我們在這個季節(jié)蒸騰一下,出出汗,將體內的毒素和垃圾代謝出來,但我們空調一吹,好嘛,垃圾被堵在體內出不來了,等到了冬季一進補,內熱更是無處發(fā)泄,人必得大病。 第二點,身體陽氣不足。我們以前的文章強調了,人體得病不外乎三條,第一經絡,第二血,第三氣。也就是經絡+陰+陽,就這三條。打個比方,如果把北京城比作一個人體,經絡就相當于北京城的二環(huán)三環(huán)四環(huán)等各條重要的路,經絡不通,就是路不通;車的多少好壞,就相當于血的數(shù)量和品質(陰);路的質量好壞,就相當于人的氣是否足(陽)。 為什么說濕重的人,主要是陽不足呢?人體的陽氣,就相當于自然界中的太陽。如果我們每天遇到的都是大晴天,自然就不會有濕的情況出現(xiàn),大太陽一曬,濕氣早就蒸發(fā)了。而人本身就是熱血動物,生命之火靠的就是身體里的這一點點陽氣。我們在中學都做過化學試驗,如果我們想要加快試管里物質的化學反應,就要用酒精燈給試管加熱。那如果我們過食冷飲和啤酒,再狂吹空調,必然傷及我們的腸胃。我們的腸胃在吃過東西以后,本來是需要大量的血液幫助消化的,但我們吃的是涼的,吹的是涼的,給我們身體降溫,必然降低了我們食物消化吸收的速度和質量。如果我們是正常人,經絡是通的話,濕還很好代謝掉,但我們恰恰是經絡也不通,再加上我們體內陽氣不足,無法氣化體內的濕,無法變成汗和尿排出體外,這樣,我們就會變成一個大胖子,而且是黑胖子,因為身體里全是毒素,所以臉色發(fā)黑。 控制空調使用:全球變暖是不爭的事實。現(xiàn)在夏天一年比一年熱,如果我們沒有空調,在家里還好辦,穿的少點,不影響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在辦公室里,汗流浹背總是不行的。但要記住,空調這東西,還是要盡量少吹; 加強戶外運動:生命在于運動??纯创笞匀恢心切┮吧鷦游?,奔跑的羚羊、鹿,那些。。。。。,沒有一個是濕重的。而動物園的動物呢,一個個體重都超標了,身體素質越來越差,道理很簡單。因為吃的好,又不運動,體內的垃圾無法代謝掉,濕自然就形成了。因此,要想去掉濕,多運動吧,而且一定要到戶外運動,當新鮮的空氣進來了,體內有濁氣才能排得出。有一些朋友為了圖省事,每天爬樓,以為這是運動。其實,這個運動還是不做的為好,越做越對身體有害。因為,樓道里的空氣,全是濁氣,你爬樓,會加重你吸入這些濁氣。不僅對身體健康無益,反而是有極大的害處。運動,就一定要到戶外。人是動物,動物要和大自然接觸,這樣才能做到天人合一。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_11/8936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水濕痰飲吃什么中成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