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一、t經期按摩什么穴位好二、經期按摩的注意事項三、防治經期疼痛的按摩手法經期按摩什么穴位好1、經期按摩三陰交穴好
三陰交是脾、肝、腎三條經絡相交匯的穴位。其中,脾化生氣血,統(tǒng)攝血液;肝藏血;腎精化血。女人只要氣血足,那些月經先期、月經后期、月經先后無定期、不來月經等統(tǒng)稱為月經不調的疾病都會消失。只要每晚9~11點,三焦經當令之時,按揉兩條腿的三陰交各15分鐘,就能調理月經,還能祛斑、祛痘、去皺。還可以用艾條灸療。將艾條點燃放在靠近穴位處,前提是保證局部皮膚溫熱而不燙傷,每個穴位灸10分鐘。
2、經期按摩血海穴好
血海穴顧名思義就是血的海洋,是脾經所生之血的聚集之處,用大拇指按壓血海穴3~5分鐘,就等于在刺激血海的血液向四周運行。血液運行通暢了,月經量少的問題自然就可以得到解決。
3、經期按摩腎俞穴好
腎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一寸半。兩手掌貼于腎俞穴,中指正對命門穴,也就是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意在于守命門,雙掌從上向下摩擦50次,使局部有溫熱感。對虛寒帶下、月經不調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經期按摩的注意事項1、掌握好按摩的次數與時間
每天早晨起床前和晚上入睡前各按摩一次,按摩前排空小便,注意力度手勁要輕。需注意的是,早晚按摩時一定要注意過饑過飽都不宜做。
2、按摩前的預備姿勢
將兩只手掌相互摩擦至發(fā)熱,全身肌肉要放松,意念要讓思想集中到排便上。
3、按摩時的手法
將右手掌放在心窩處,左手掌放在右手背上,先從左向右旋轉按摩80次;然后在下腹部依上法,左右各旋轉按摩80次;最后從心窩處向下推,直至恥骨聯(lián)合處,做80次。
4、時刻注意腸中反應
按摩時如腹中腸鳴、有熱感,就是按摩有作用的反應。在按摩過程中,如產生便意,應立即去排便,排便時也可以手指從左上腹向左下腹來回做直線按摩。
防治經期疼痛的按摩手法1、叩打腰骶部
用雙拳以適中的力量輕輕叩打自己的后腰及骶骨部位,速度均勻,左右交替,以100次/分頻率進行,叩至微熱為度。
2、揉按太沖穴
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沖穴(位于足背第一跖骨間隙之中點處),以有酸脹感為宜,1分鐘后再換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沖穴1分鐘。中醫(yī)認為,“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太沖是肝經上最重要的穴位,對女性的月經不調也很有效,痛經的女性多有不同程度的肝郁氣滯,以致不通則痛,揉按該穴有疏肝行氣止痛的作用。
3、摩擦小腹
雙手相疊置于小腹中間,以緩慢而輕柔的動作摩腹,頻率控制在每分鐘10次左右,直至小腹內有熱感為宜,摩腹5分鐘后,再以雙手在小腹兩側從后向前作單方向斜擦,方向朝向腹股溝,以透熱為度。
4、點揉子宮
刺激子宮穴是直接針對女性生殖器的調理手法,療效顯著,具有活血化淤、理氣止痛的作用。位置為子宮穴位于下腹部,臍下一橫掌處(臍下4寸)正中。左右旁開四橫指(旁開正中線3寸)的距離各有一點即是此穴。用雙手食指、中指按壓住兩旁子宮穴,稍加壓力,緩緩點揉,以酸脹為度,操作5分鐘,以腹腔內有熱感為最佳。
5、斜擦小腹兩側
具有疏肝理氣,止痛調經的作用。位置為兩側肋弓下緣至髂骨之間的側小腹。雙手置于側小腹,從后向前斜擦,方向朝外生殖器。不要往返擦動,要方向一致,以摩熱為度。共操作5分鐘。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_11/8938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針灸如何治療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