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6000種圖解名字功效?以下是小社吐血整理的常用中草藥圖譜及性味歸經(jīng)、功能主治介紹,供大家欣賞、參考。另外,小社這次特意給每一種中藥都附上了別名,便于大家平時(shí)靈活運(yùn)用。
(前方大量圖片,建議在WIFI下觀看)
解表類
1、發(fā)散風(fēng)寒藥
生姜
別名:大肉姜、鮮生姜
白芷
別名:芳香、澤芬
防風(fēng)
別名:銅蕓、茴草、百枝、屏風(fēng)
蒼耳
別名:常思菜、地葵、道人頭、豬耳、刺兒棵
羌活
別名:羌青、護(hù)羌使者、羌滑、退風(fēng)使者
細(xì)辛
別名:小辛、細(xì)草、少辛、獨(dú)葉草、山人參
荊芥
別名:香荊芥、假蘇、姜芥、四棱桿蒿、穩(wěn)齒菜
桂枝
別名:柳桂
麻黃
別名:龍沙、狗骨、卑相、卑鹽
2、發(fā)散風(fēng)熱藥
牛蒡子
別名:鼠粘子、大力子、惡實(shí)
升麻
別名:周麻、雞骨升麻 、鬼臉升麻
柴胡
別名:地薰、茹草、柴草、茈胡
葛根
別名:甘葛、干葛、粉葛、葛條根
桑葉
別名:鐵扇子、蠶葉
菊花
別名:甘菊、金蕊、真菊、藥菊
薄荷
別名:蕃荷菜、土薄荷、南薄荷、人丹草、野薄荷
瀉火藥
1、清熱瀉火藥
天花粉
別名:栝樓根、花粉、白藥、瑞雪
決明子
別名:草決明、馬蹄決明、千里光、假綠豆
知母
別名:連母、水須、穿地龍、羊胡子
梔子
別名:木丹、越桃、山梔子、黃雞子、黃梔子
蓮子心
別名:苦薏、蓮薏、蓮心
夏枯草
別名:鐵色草、棒柱頭花、榔頭草、棒槌草、??莶?br>
2、清熱燥濕藥
龍膽
別名:陵游、草龍膽、苦地膽、山龍膽、水龍膽
白鮮皮
別名:野花椒皮、白羊鮮、北鮮皮、臭根皮、八股牛、八掛牛、好漢拔
苦參
別名:地槐、苦骨、穿參、牛參、地參、野槐、山槐
鴉膽子
別名:老鴉膽、鴉蛋子、小苦楝、苦參子
黃芩
別名:山茶根、黃芩茶、土金茶根
黃柏
別名:黃檗、圓柏、檗木、川黃柏
黃連
別名:川連、川黃連、姜黃連、吳萸黃連、酒連
3、清熱瀉火藥
大青葉
別名:大青、北板根、大靛
山豆根
別名:豆根、北豆根、廣豆根、苦豆根
北豆根
別名:蝙蝠葛根、北山豆根、山地瓜秧、蝙蝠藤
白頭翁
別名:野丈人、頭公、毛姑朵花、老公花
白蘞
別名:白根、山地瓜、鵝抱蛋、地老鼠、貓兒卵
連翹
別名:旱蓮子、空翹、空殼、落翅
板藍(lán)根
別名:靛青根、藍(lán)靛根
金銀花
別名:忍冬花、銀花、雙花、二寶花
魚腥草
別名:紫背魚腥草、紫蕺
蒲公英
別名:蒲公草、黃花地丁、黃花草、蒲公丁
4、清熱涼血藥
地黃
別名:生地、生地黃
赤芍
別名:木芍藥、赤芍藥、紅芍藥
牡丹皮
別名:丹皮、丹根、牡丹根皮
5、清虛熱藥
銀柴胡
別名:銀夏柴胡、銀胡、牛肚根、土參
胡黃連
別名:割孤露澤、胡連、西藏胡黃連
瀉下藥
1、攻下藥
大黃
別名:將軍、錦紋、錦紋大黃、川軍
2、潤(rùn)下藥
火麻仁
別名:大麻仁、麻子仁、麻子線麻、山麻
郁李仁
別名:郁子、郁里仁、李仁肉、小李仁
3、峻下逐水藥
千金子
別名:千兩金、菩薩豆、續(xù)隨子
巴豆
別名:巴仁、巴米、紅子仁、瀉果、猛子仁、巴仁
甘遂
別名:甘澤、陵澤腫、手花根、貓兒眼、勝于花
芫花
別名:赤芫、杜芫、頭痛花、南芫花、藥魚草、九龍花、鬧魚花
京大戟
別名:大戟、紅芽大戟、紫大戟、將軍草
商陸
別名:章陸、章柳根、見腫消、當(dāng)陸
祛風(fēng)濕藥
1、祛風(fēng)散寒藥
川烏
別名:鵝兒花、五毒、鐵毒
木瓜
別名:木瓜實(shí)、鐵腳梨
草烏
別名:烏頭、獨(dú)白草、土附子
威靈仙
別名:鐵腳威靈仙、酒草階、黑骨頭、老虎須、七寸草、牛閑草
獨(dú)活
別名:獨(dú)搖草、獨(dú)滑、長(zhǎng)生
路路通
別名:楓實(shí)、楓草、九空子、楓草
2、祛風(fēng)濕清熱藥
防己
別名:粉防己、漢防己、石解
馬錢子
別名:番木鱉、苦實(shí)把豆兒、苦實(shí)、馬前
秦艽
別名:秦膠、秦糾、左秦艽
桑枝
別名:桑條
3、祛風(fēng)濕強(qiáng)筋骨藥
五加皮
別名:南五加皮、五谷皮、紅五加皮
狗脊
別名:金毛狗脊、金毛狗、金狗脊
桑寄生
別名:桃樹寄生、苦楝寄生、廣寄生
化濕藥
廣藿香
別名:土藿香、大葉薄荷、貓尾巴香、山茴香
蒼術(shù)
別名:赤術(shù)、仙術(shù)、茅術(shù)、華蒼術(shù)
豆蔻
別名:白豆蔻、草果、草豆蔻
佩蘭
別名:蘭草、木香、大澤蘭、女蘭、香草、杭佩蘭
草豆蔻
別名:豆蔻、草蔻、草蔻仁、草果、扣仁
草果
別名:草果仁、草果子、老蔻
厚樸
別名:川樸、厚皮、重皮、烈樸
利水滲濕藥
1、利水消腫藥
冬瓜皮
別名:白瓜皮、白冬瓜皮
赤小豆
別名:紅豆、小豆、野赤豆
澤瀉
別名:水瀉、芒芋、澤芝、天鵝蛋、水澤、如意菜、水白菜、及瀉
茯苓
別名:茯菟、茯靈、松薯、松苓
薏苡仁
別名:薏仁、薏米、草珠子、回回米、六谷子、尿珠子
2、利水通淋藥
川木通
別名:淮木通、山木通、花木通、白木通
車前草
別名:當(dāng)?shù)馈⒏蛭洸?、車輪草、鐵貫草
石韋
別名:石皮、金星草、石蘭、石劍、石背柳
燈心草
別名:虎須草、赤須、燈心、燈草
3、利濕退黃藥
垂盆草
別名:半枝蓮、佛指甲、狗牙半支、豆瓣子菜、狗牙齒、鼠牙半支、白蜈蚣
金錢草
別名:神仙對(duì)坐草、蜈蚣草、黃疸草
茵陳
別名:茵陳蒿、綿茵陳、絨蒿
虎杖
別名:苦杖、斑杖、花斑杖、紫金龍、酸湯桿、山大黃、陰陽蓮
溫里藥
丁香
別名:母丁香、公丁香、雄丁香
八角茴香
別名:大料、大茴香、舶上茴香、八角珠、八角香
小茴香
別名:土茴香、谷茴香、草茴香、谷香、小茴、小香、香絲菜
花椒
別名:秦椒、蜀椒、巴椒、川椒
肉桂
別名:桂樹、牡桂、玉桂、紫桂、大桂、桂皮
干姜
別名:白姜、干生姜、均姜、藥姜
吳茱萸
別名:食茱萸、吳萸、氣辣子、曲藥子
附子
別名:鹽附子、黑順片、白附片
高良姜
別名:良姜、小良姜、海良姜、膏良姜
理氣藥
刀豆
別名:刀豆子、關(guān)刀豆、刀巴、馬刀豆
土木香
別名:青木香、祁木香、瑪奴、新疆木香
大腹皮
別名:檳榔皮、大腹毛、檳榔衣、茯毛
川楝子
別名:金鈴子、仁棗
木香
別名:蜜香、青木香、五木香、南木香、云木香、廣木香
烏藥
別名:臺(tái)烏藥、香葉子樹、白葉柴、青竹香、銅錢樹、白背樹
佛手
別名:佛手柑、密羅柑、五指柑、手柑
陳皮
別名:橘皮、橘子皮、廣橘皮、紅皮
枳殼
別名:川枳殼、江枳殼、湘枳殼
枳實(shí)
別名:鵝眼枳實(shí)
香附
別名:香附米、莎草根、三棱草根
香櫞
別名:鉤櫞子、香櫞柑
薤白
別名:薤根、薤白頭
消食藥
山楂
別名:鼠查、棠球子、赤爪實(shí)、山里紅果
麥芽
別名:大麥芽、大麥蘗、麥蘗、大麥毛
萊菔子
別名:蘿卜子
驅(qū)蟲藥
苦楝皮
別名:楝木皮、楝樹枝皮、楝皮、楝根皮
南鶴虱
別名:野胡蘿卜子、鶴虱、竊衣子
使君子
別名:留求子、史君子、五棱子、君子仁、索子果
檳榔
別名:大腹檳榔、大腹子、檳榔子、橄欖子、檳榔玉
止血藥
1、涼血止血藥
大薊
別名:雞項(xiàng)草、野紅花、將軍草、馬薊、虎薊、刺薊、山蘿卜、??诖?br>
地榆
別名:白地榆、鼠尾地榆、黃瓜香、綿地榆、紅地榆、馬猴棗
側(cè)柏葉
別名:柏葉、叢柏葉
槐花
別名:槐蕊、槐米
2、化瘀止血藥
三七
別名:山漆、金不換、參三七、田三七、田七
茜草
別名:茹蘆、茜根、活血丹、小活血
蒲黃
別名:蒲花、蒲草黃、蒲厘花粉、蒲棒花粉
仙鶴草
別名:龍頭草、金頂龍芽、刀口草、狼牙草
3、收斂止血藥
白及
別名:白芨、甘根、呼良姜、白及子、白雞兒
4、溫經(jīng)止血藥
艾葉
別名:艾蒿葉、家艾葉、艾草
活血化瘀藥
1、活血止痛藥
川芎
別名:西芎、山鞠窮、香果、小葉川芎
延胡索
別名:延胡、玄胡索、元胡索、元胡
郁金
別名:馬蓮、黃郁
姜黃
別名:黃姜、毛姜黃、寶鼎香、黃絲郁金、郁金
乳香
別名:熏陸香、馬尾香、乳頭香、天澤香
澤蘭
別名:地筍、地石蠶、蛇王草、草澤蘭
沒藥
別名:末藥
2、活血調(diào)經(jīng)藥
川牛膝
別名:甜牛膝、天全牛膝、大牛膝、肉牛膝
王不留行
別名:奶米、大麥牛、王母牛、留行子
丹參
別名:山參、紅根、紫丹參、赤丹參、血生根、血參
紅花
別名:紅藍(lán)花、刺紅花、草紅花
桃仁
別名:白桃、毛桃、紅桃
益母草
別名:益母、茺蔚、野天麻、地母草
雞血藤
別名:血龍?zhí)佟⒕艑语L(fēng)、血筋藤、紫梗藤、血鳳藤、大血藤、過崗龍
3、活血療傷藥
骨碎補(bǔ)
別名:猴姜、石毛姜、過山龍
蘇木
別名:蘇方木、棕木、赤木、紅赤木、紅柴
4、破血消癥
馬錢子
別名:士的寧樹、番木鱉、苦實(shí)把豆兒、火失刻把都、苦實(shí)、馬前、牛眼、大方八、馬錢樹,馬錢科、馬錢屬喬木
三棱
別名:荊三棱、光三棱
莪術(shù)
別名:蓬莪術(shù)、蓬術(shù)、廣術(shù)、青姜
化痰止咳平喘藥
1、溫化寒痰藥
天南星
別名:虎掌、南星、蛇芋、野芋頭
化橘紅
別名:柚皮橘紅、化州橘紅、柚子皮
白前
別名:石藍(lán)、嗽藥、鵝管白前
半夏
別名:水玉、羊眼半夏、蝎子草、麻芋果、三葉半夏、三步跳
芥子
別名:芥菜子、青菜子、黃芥子
旋覆花
別名:金線花、夏菊、滿天星、金盞花、貓耳朵花
2、清熱化痰藥
川貝母
別名:貝母、川貝、勤母
瓜蔞
別名:栝樓、藥瓜、吊瓜
胖大海
別名:大洞果、安南子、胡大海、通大海、大海
前胡
別名:土當(dāng)歸、水前胡、野當(dāng)歸
桔梗
別名:梗草、苦桔梗、大藥、鈴鐺花、尚頭花、苦菜根
浙貝母
別名:浙貝、象貝母、大貝母、元寶貝、珠貝
昆布
別名:海帶、江白菜
竹茹
別名:蛤殼、瓦屋子、花蜆殼
3、止咳平喘藥
馬兜鈴
別名:兜鈴、水馬香果
白果
別名:鴨腳子、靈眼、佛指柑
百步
別名:嗽藥、百條根、山百根、藥虱藥
桑白皮
別名:桑皮根、桑根白皮、桑皮、白桑皮
款冬花
別名:冬花、款花、艾冬花、九九花
羅漢果
別名:假苦瓜、光果木鱉、拉漢果
安神藥
合歡皮
別名:合昏皮、夜合皮、合歡木皮
遠(yuǎn)志
別名:棘菀、細(xì)草、光棍茶、細(xì)葉遠(yuǎn)志、小草、小草根
柏子仁
別名:柏實(shí)、柏子、側(cè)柏子
酸棗仁
別名:棗仁、酸棗核
平肝熄風(fēng)藥
羅布麻葉
別名:茶葉花、澤漆麻、野茶葉
蒺藜
別名:旁通、屈人、止行、刺蒺藜、硬蒺藜
天麻
別名:赤箭芝、獨(dú)搖芝、離母、赤箭、明天麻
鉤藤
別名:大鉤丁、雙鉤藤
開竅藥
石菖蒲
別名:山菖蒲、藥菖蒲、金錢蒲、水劍草、石蜈蚣、九節(jié)菖蒲
補(bǔ)虛藥
1、補(bǔ)氣藥
甘草
別名:國(guó)老、美草、甜草根、粉草、烏拉爾甘草
人參
別名:人銜、土精、棒棰、圓參、山參
大棗
別名:紅棗、干棗、良棗
山藥
別名:山芋、懷山藥
白術(shù)
別名:冬術(shù)、山芥、于術(shù)、浙術(shù)
黨參
別名:黃參、獅頭參、中靈草
黃芪
別名:綿黃芪、獨(dú)根、二人抬
2、補(bǔ)陽藥
巴戟天
別名:雞血藤、兔兒腸、雞腸風(fēng)、貓腸筋
肉蓯蓉
別名:地精、大蕓
杜仲
別名:思仙、木綿、絲連皮、絲棉木、玉絲皮
補(bǔ)骨脂
別名:破故紙、懷故子、川故子
蛇床子
別名:野茴香、蛇米
淫羊藿
別名:箭葉淫羊藿、心葉淫羊藿、仙靈脾
3、補(bǔ)血藥
白芍
別名:白芍藥、金芍藥
當(dāng)歸
別名:馬尾歸、秦歸、云歸、西當(dāng)歸
首烏藤
別名:夜交藤、田豬頭、鐵稱陀
4、補(bǔ)陰藥
牛膝
別名:懷牛膝、杜牛膝、牛蓋膝、牛筋
石斛
別名:林蘭、杜蘭、千年竹、黃草
麥冬
別名:寸冬、韭葉麥冬、麥門冬、寸麥冬
百合
別名:白百合
收澀藥
五味子
別名:五梅子、山花椒、五味
五倍子
別名:文蛤、木附子
肉豆蔻
別名:肉果、玉果、頂頭肉
罌粟殼
別名:米殼、粟殼
蓮子
別名:水芝丹、蓮實(shí)、蓮蓬子
芡實(shí)
別名:水雞頭、雞頭實(shí)、雞頭子
中藥材功效合集
中藥材功效合集,中藥有著悠久的歷史,中藥是從古代就開始一直沿用到現(xiàn)在。中藥的種類是很多的,不同的中藥功效和作用都是不一樣的,下面是有關(guān)于中藥材功效合集。
中藥材功效1 1、白刺莧
痢疾、暑瀉,腸炎,咽喉痛,便秘,痔瘡出血,膽囊炎,干冷白帶,小兒胎毒,皮膚濕毒作癢,下消,狹心癥,胃十二指腸潰瘍。
2、六角英
又叫狗肝菜,感冒發(fā)熱,急性肝炎、目赤腫痛,斑疹發(fā)熱,帶狀泡疹,霍亂吐瀉,跌打年傷。
3、雞蛋花
中暑、痢疾、腹痛、咳嗽。
4、雞屎藤
氣郁胸悶,胃痛,中暑,小兒疳積,闌尾炎,關(guān)節(jié)風(fēng)濕痛,掉落眠,久咳,農(nóng)藥中毒;
5、尖葉苦菜
清熱,涼血,解毒。治痢疾,黃疸,血淋,痔瘺,疔腫,蛇咬。
6、牛筋草
高熱,抽筋神昏,脫力黃,勞力傷,醫(yī)治干冷黃疸,小兒熱結(jié),腰部挫閃疾苦哀痛,疝氣,預(yù)防乙型腦炎。
7、千里光
各類急性炎癥性疾病,明目。小兒胎毒,腎囊風(fēng),濕疹。
8、乳薊
薊(涼血止血,祛瘀消腫,療癰腫),小薊(治急性腎炎、泌尿系傳染、尿疼浮腫、傳染性肝炎),乳薊沒有太的副傳染,包含懷孕的婦女皆可安心應(yīng)用,乳薊乃至能幫助哺乳期間的婦女增加乳汁。
9、石蓮花
肝病、肝硬化、治尿酸、痛風(fēng)、高血壓。
10、珍珠草
小兒疳積,夜盲,傳染性肝炎。
11、蚶殼草
又叫崩碗,主熱痧氣腹痛,減肥,去干冷。治肝腫,肋膜炎。
12、羊蹄草
又叫一點(diǎn)紅,清解腸干冷,涼血生肌,消腫拔毒。治痢疾、脫肛(配火炭母),麻疹后熱毒內(nèi)困,赤眼,瘡癤腫毒,濕疹癢痛,乳瘡(外洗或搗敷),小兒生殖器紅腫(外洗或內(nèi)服)。治腎盂腎炎:一點(diǎn)紅一斤,狗肝菜一斤,車前草半斤。水煎成500毫升。成人每日三次,每次10毫升。廣西《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處方集》。
13、旱蓮草
又叫墨斗草,其性涼、味甘、酸,功用養(yǎng)陰補(bǔ)腎、涼血止血,合用于肝腎陰虛之眩暈、須發(fā)早白、吐血、尿血、衄血、便血、帶下、淋濁等。旱蓮草含有皂甙、揮發(fā)油、鞣質(zhì)、維生素A、旱蓮草素等成分。
旱蓮生姜蜜汁鮮旱蓮草,去雜質(zhì)、洗凈、切碎、搗爛,裝入一只消毒紗布袋內(nèi),擠出液汁,參與少量蜂蜜和生姜末調(diào)成糊。用量可裁奪。每次服2~3小食匙,每日2次??捎脺亻_水或溫?zé)岬拇竽暌古S酒送服??梢葬t(yī)治因腎【虛】惹起的頭發(fā)早白。
14、曼陀羅
曼陀羅有毒,為沉著要藥,可敗壞肌肉,現(xiàn)代麻沸散和云南白藥保險(xiǎn)子首要成分,平易近間花、子、葉、根各有不合用法,分治不合疾病,子十粒嚼服可醫(yī)治掉落眠。
15、鬼針草
嫩時(shí)可當(dāng)菜吃,還算可口,傳聞對(duì)降落轉(zhuǎn)氨酶成果很好??煞蛛x肝熱。
16、苦菜
云南人稱青菜為苦菜,其實(shí)圖中的才是苦菜,古本草列為下品,可健胃益膽,抗腫瘤,很適合現(xiàn)代人。
17、葵菜
有野生和家種兩種,《本經(jīng)》列為下品,是食之有益于安康的蔬菜,如本局部地區(qū)不知道食用。上圖中為野生種,可通利五臟,根用以通利腎竅,葉以紅糖為引,醫(yī)治瘡腫內(nèi)服有效。
18、蕁麻
藥書或言有毒、或言小毒、或言毒、或言劇毒。實(shí)踐上,平易近間之前多作藥用,此刻多作蔬菜食用。其刺生時(shí)接觸汗毛有刺痛感,煮湯或與雞蛋煎滋味都很可口。可醫(yī)治小兒風(fēng)咳,風(fēng)火牙痛等癥。一患者云其根醫(yī)治蕁麻疹有奇效。
19、龍葵
清熱治腫瘤,也是常常利用野菜之一,有保肝、健胃、明目之功。
20、黃萢
果實(shí)味美,開胃,柔肝緩急,小兒食之良。
21、何首烏
制用補(bǔ)養(yǎng)氣血,氣味安然安靜,可常食用,生用解毒通便而不傷陰。苗有安神潤(rùn)血之功。
22、烏泡
果實(shí)和黃袍同功,葉和嫩尖以紅糖為引煎服,治肝急水瀉有奇效,并且沒有副傳染
23、野薄荷
滋味和傳染和家種者類似,散風(fēng)熱,逐穢氣,解魚蝦毒。
24、棕櫚
棕毛、花、根入藥,性收澀,可以止血,但婦科白帶用之更加對(duì)癥。
25、灰灰菜
通俗不入藥,古方用之制造冬灰,今常常利用,能清肺腑淤積。
26、夏枯草
應(yīng)時(shí)節(jié)而生,能和血,引陽入陰而醫(yī)治掉落眠。味咸,能軟堅(jiān)散積。無毒,嫩苗該當(dāng)可作菜,但滇中一帶蔬菜多,無人食。
27、車前草
藥店用子,草與子同功。清膀胱熱,利腎氣,預(yù)防積石,消水腫降血脂降血壓,別的,引肺熱從小便出,可醫(yī)治咳嗽。有 ? 葉、小葉兩種,小葉者良。
28、鐵蒿
蒿類多,有藥用,也有食用,也有藥食兩用,藥店多用青蒿及黃蒿。鐵蒿可清虛熱,與青蒿類似,味不太苦,艱辛期間老庶平易近也食用充饑,有食用保健價(jià)值,可惜無人研究開辟。
29、金銀花
金銀花全身都可入藥,是國(guó)務(wù)院必然的珍貴中藥材之一。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抗菌消炎、保肝利膽的功用。
30、蒲公英
性味功用: 甘,微苦,寒。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
31、鴨跖草
小便不通。用鴨跖草一兩、車前草一兩,共搗出汁,加蜜少量,空心服。
赤白痢。用鴨跖草煎湯每日服。
喉痹。用鴨跖草汁點(diǎn)喉。
痔瘡腫痛。用鴨跖草、碧蟬兒花一路,搓軟敷貼患處。
32、垂盆草
靠水的田間地頭有甘淡微酸,涼。能清熱解毒,消癰腫、利尿,解蛇毒。
33、燈籠草
這個(gè)就不消多說了信賴小時(shí)辰常常采食酸平。清熱解毒,利尿止血,消腫散結(jié)。
34、蒼耳子
散風(fēng)濕,通鼻竅。用于風(fēng)寒頭痛、鼻淵流涕、風(fēng)疹瘙癢、濕痹拘攣。
35、馬蘭
也是一種罕有的野菜。別號(hào):馬蘭頭、階前菊、雞兒腸、紅梗菜等。菊科馬蘭屬。藥用全草。性涼,味辛。入手太陰肺、足厥陰肝經(jīng)。涼血,清熱,利濕,解毒。
36、薺菜
是一種最罕有的.野菜,既可炒食、涼拌,又可作餃子餡。別號(hào):護(hù)生草、噴噴鼻田薺、攬鼓菜等。十字花科薺菜屬。藥用全草。性平,味甘。入手少陰、太陰、足厥陰三經(jīng)。和脾,利水,止血,明目。治痢疾,水腫,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經(jīng)過多,目赤疾苦哀痛。
37、小薊
野菜之一。別號(hào):刺兒菜、貓薊、刺蘿卜、刀菜、野紅花等。菊科薊屬。藥用全草或根。性涼,味甘。入肝、脾二經(jīng)。涼血,祛瘀。止血。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崩,急性傳染性肝炎,創(chuàng)傷出血,疔瘡,癰毒。
38、水芹菜
野菜之一。傘形科水芹菜屬。藥用全草。性涼,味辛。平肝,解表,透疹。治麻疹初起,高血壓,掉落眠。如本身采摘,須寄望還有一種毒芹,植株細(xì)弱,通俗展開分離,而水芹菜則在水邊或濕地成片展開。
39、天胡荽
別號(hào):破銅錢、雞腸菜、盆上芫茜等,傘形科破銅錢屬。藥用全草。性寒,味苦辛。清熱,利尿,消腫,解毒。治黃疸,赤白痢疾,淋病,小便倒運(yùn),目翳,喉腫,癰疽疔瘡,跌打毀傷。
40、酢漿草
別號(hào):三葉酸草、醋母草,鵓鴣酸等。酢漿草科酢漿草屬。藥用全草。性寒,味酸。入手陽明、太陽經(jīng)。清熱利濕,涼血,散瘀,消腫,解毒。治泄瀉,痢疾,黃疸,淋病,赤白帶下,麻疹,吐血,衄血,咽喉腫痛,疔瘡,癰腫,疥癬,痔疾,脫肛,跌打毀傷,湯火傷。
41、卷耳
中藥名:婆婆指甲菜,別號(hào):瓜子草,高腳鼠耳草。石竹科卷耳屬。藥用全草。味甘。清小便熱癥。
中藥材功效2 枸杞子:滋陰明目延緩衰老
屬性功效:枸杞子味甘性平,具有滋腎潤(rùn)肺、補(bǔ)肝明目等功效。
防病保?。鸿坭接绕渖瞄L(zhǎng)明目,所以還俗稱“明眼子”。歷代醫(yī)家治療肝血不足、腎陰虧虛引起的視物昏花和夜盲癥,常常使用枸杞。
常坐電腦面前辦公的朋友,日常吃些枸杞是可以幫助明目的。若是女性常吃枸杞,還會(huì)起到美容養(yǎng)顏的效果。枸杞為扶正固本,生精補(bǔ)髓、滋陰補(bǔ)腎、益氣安神、強(qiáng)身健體、延緩衰老之良藥,自古以來就是滋補(bǔ)強(qiáng)壯養(yǎng)人的上品,有效地增強(qiáng)各種臟腑功能,能改善大腦功能和對(duì)抗自由基的功能,具有明顯的延緩衰老的作用。
艾葉:風(fēng)寒咳嗽
屬性功效:艾葉味苦、辛,性溫,具有溫經(jīng)止血、散寒止痛、祛濕止癢的作用。
防病保?。阂蝻L(fēng)寒所致的咳嗽,可采用艾葉熏腳的方法,具體方法是:取艾葉適量,放入沸水中煎煮15分鐘,去渣取汁,把藥液倒入盆內(nèi),先熏后洗雙腳;當(dāng)皮膚出現(xiàn)癤腫癥狀時(shí),可取艾條1根,點(diǎn)燃一端,距患處3~5厘米進(jìn)行熏灸,在熏灸過程中,艾條應(yīng)以癤腫為中心緩慢旋轉(zhuǎn),灸至癤腫及周圍皮膚出現(xiàn)明顯紅暈,患者感覺微燙為止,每日1次,每次10分鐘。
生地黃:經(jīng)常便秘者
屬性功效:生地黃味甘、苦,性寒,具有清熱涼血、養(yǎng)陰生津的作用。
防病保?。航?jīng)常便秘的人,不妨喝1杯生地黃蜂蜜水,具體方法是:取生地黃適量,加水煮30分鐘,待藥液稍涼后加蜂蜜2勺攪拌均勻。
山藥:小兒脾胃虛弱
屬性功效:山藥味甘性平,具有益氣養(yǎng)陰、補(bǔ)脾肺腎的作用。
防病保健:小兒脾胃虛弱,時(shí)常沒有好胃口,且時(shí)不時(shí)腹瀉,這時(shí)讓孩子多吃點(diǎn)山藥,常會(huì)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山藥對(duì)老年人因肺氣虛弱所致的慢性咳嗽、氣促等癥或腎氣虛弱所致的腰酸腿軟、夜尿頻等癥,均有一定療效;對(duì)于病后身體虛弱,需長(zhǎng)期調(diào)養(yǎng)的人來說,山藥更是質(zhì)優(yōu)價(jià)廉的補(bǔ)品。
溫馨提示:因山藥藥性平和,所以可長(zhǎng)期食用。煲湯、煮粥均可。
薏米:祛濕氣
屬性功效:薏米味甘、淡,性微寒,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清熱排膿等功效。
防病保?。涸跐駳廨^重的季節(jié)或地區(qū),可用薏米煮湯喝。
溫馨提示:因薏米性微寒、偏涼,所以平時(shí)怕冷的陽虛體質(zhì)者不宜長(zhǎng)期服用。
石榴皮:腹瀉
屬性功效:石榴皮味酸、澀,性溫,具有澀腸止瀉、止痢固脫等功效。
防病保?。撼允窈髮⑹衿は磧?、曬干收集起來,當(dāng)家人出現(xiàn)腹瀉癥狀時(shí),可將石榴皮與紅糖煮水喝,療效較佳。
雞內(nèi)金:小兒積食
屬性功效:雞內(nèi)金味甘性平,具有健胃消食、化積排石、固攝縮尿等功效。
防病保?。寒?dāng)出現(xiàn)腹部脹滿、大便干燥或小兒積食等癥狀時(shí),可將曬干的雞內(nèi)金炒后搗碎,加點(diǎn)山楂一起熬水喝,或?qū)⑸剿?、雞內(nèi)金一起研成細(xì)末,與粳米共煮粥食用。
羅漢果:止咳潤(rùn)肺
屬性功效:羅漢果味甘、酸,性涼,具有清熱涼血、生津止咳、滑腸排毒、嫩膚益顏、潤(rùn)肺化痰等功效。
防病保?。毫_漢果服用方法非常簡(jiǎn)便,煎水、沖泡飲用或直接嚼著吃均可。
菊花:目赤腫痛
屬性功效: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具有疏風(fēng)清熱、解毒、明目等功效。
防病保?。阂驘醾L(fēng)、肝火盛所致的頭暈頭痛、目赤腫痛等癥狀,可泡1杯菊花茶喝。
金銀花:咽喉腫痛
屬性功效:金銀花味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防病保?。簩?duì)于咽喉腫痛、熱毒瀉痢等癥,用金銀花水煎代茶喝,1天后即可見效;寶寶身上出現(xiàn)熱痱,可用金銀花煎成濃濃的湯汁,用棉球蘸取汁液在患處輕輕地反復(fù)擦洗,1天后就會(huì)顯效。
西洋參:口干目眩
屬性功效:西洋參味苦、微甘,性寒,具有補(bǔ)氣養(yǎng)陰、清火生津的作用。
防病保健:熬夜后,很多人常會(huì)感覺口干目眩、咽痛咳嗽,此時(shí)喝1杯西洋參茶,可讓您口舌生津。
溫馨提示:因西洋參性寒,所以脾胃虛弱的人不宜過多食用。
陳皮:理氣化痰
屬性功效:陳皮味辛、苦,性溫,具有理氣、調(diào)中、祛濕、化痰等功效。
防病保?。簩?duì)于咳嗽不止且痰液稀白的患者,可用陳皮泡水喝。
中藥材功效3 發(fā)散風(fēng)寒藥
麻黃、桂枝、紫蘇、荊芥、防風(fēng)、羌活、細(xì)辛、白芷、藁本、香薷、生姜、蔥白、
辛夷、芫荽.
發(fā)散風(fēng)熱藥
發(fā)散風(fēng)熱藥、薄荷、牛蒡子、桑葉、菊花、葛根、升麻、柴胡、豆鼓、豆卷、蟬蛻、
浮萍、西河柳、水蜈蚣、天胡荽、蔓荊子、木賊草、
清熱瀉火藥
石膏、寒水石、知母、梔子、蘆根、天花粉、鮮竹葉、淡竹葉、夏枯草、鴨跖草、西瓜皮、荷葉、蓮子心.
清肝明目藥
青葙子、決明子、谷精草、密蒙花、夜明砂、千里光.
清熱涼血藥
鮮生地(附:生地)、紫草、犀角、牛黃、牡丹皮、赤芍藥、大青葉、板藍(lán)根、青黛、玄參、茅根、茅針花.
清熱解毒藥
金銀花、忍冬藤、忍冬葉、銀花子、金銀花露、連翹、蒲公英、紫花地丁、犁頭草、山慈菇、漏蘆、四季青、烏蘞莓、芙蓉花、芙蓉葉、白蘞、魚腥草、野蕎麥根、虎耳草、紅藤、敗醬草、鬼針草、地耳草、垂盆草、土茯苓、馬蘭根、射干、山豆根、馬勃、橄欖、金果欖、白毛夏枯草、點(diǎn)地梅、一枝黃花、爵床、人中黃、人中白、淡秋石、白頭翁、馬齒莧、鴨膽子、橄核蓮、小飛蓬、雞眼草、葉下珠、綠豆、綠豆衣、七葉一枝花、半枝蓮、白英、龍葵、蛇莓、白花蛇舌草、鳳尾草、豬殃殃、天葵子、藤梨根、豬膽汁.
清熱燥濕藥
黃連、黃芩、黃柏、胡黃連、龍膽草、秦皮、苦參、白蘚皮.
清虛熱藥
清虛熱藥、銀柴胡、地骨皮、青蒿、白薇、葎草.
攻下藥
大黃、芒硝、西瓜霜、鐵扁擔(dān)、番瀉葉、蘆薈.
潤(rùn)下藥
火麻仁、郁李仁、胡麻仁、蜂蜜.
峻下逐水藥
牽牛子、甘遂、大戟、芫花、續(xù)隨子、商陸、烏臼根皮、巴豆.
利水滲濕藥
茯苓、豬苓、澤瀉、薏苡仁、燈心草、通草、梗通草、冬葵子、車前子、車前草、木通、滑石、金錢草、連錢草、海金沙、石葦、扁蓄、瞿麥、萆薢、赤小豆、玉米須、葫蘆殼、冬瓜皮、冬瓜子、澤漆、螻蛄、茵陳蒿、鈴茵陳、地耳草、垂盆草、
化濕藥
藿香、佩蘭、砂仁、砂仁殼、砂仁花、白豆蔻、豆蔻殼、豆蔻花、蒼術(shù)、厚樸、厚樸花、草豆蔻、草果.
祛風(fēng)濕藥
獨(dú)活、威靈仙、秦艽、防己、臭梧桐、老鶴草、虎杖、透骨草、急性子、桑寄生、五加皮、鹿啼草、豨簽草、千年健、虎骨、白花蛇、烏梢蛇、徐長(zhǎng)卿、桑枝、絡(luò)石藤、海風(fēng)藤、尋骨風(fēng)、絲瓜絡(luò)、接骨木、木瓜、蜇砂、松節(jié)、松香、松花粉、海桐皮、
理氣藥
橘皮、橘絡(luò)、化橘紅、枳實(shí)、瓜蔞皮、全栝蔞、木香、烏藥、檀香、甘松、九香蟲、路路通、白膠香、大腹皮、青皮、橘葉、橘核、枸橘、川楝子、香附、佛手、佛手花、香櫞、八月札、娑羅子、玫瑰花、代代花、綠萼梅、白殘花、荔枝核、旋覆花、旋覆梗、代赭、沉香、丁香、柿蒂、柿霜、刀豆子、刀豆殼.
活血祛瘀藥
川芎、丹參、桃仁、癟桃干、紅花、澤蘭、馬鞭草、乳香、沒藥、五靈脂、郁金、延胡、姜黃、降香、夏天無、月季花、益母草、雞血藤、王不留行、牛膝、蘇木、劉寄奴、荊三棱、蓬莪術(shù)、蟅蟲、水蛭、虻蟲、干漆、阿魏、凌霄花、自然銅、水紅花子、
止血藥
仙鶴草、紫珠、白芨、蠶豆花、薺菜花、鐵莧菜、地錦草、艾葉、灶心土、大薊、側(cè)柏葉、山茶花、羊蹄根、萬年青根、槐花、地榆、茜草、茜草藤、蒲黃、棕櫚炭、血余炭、藕節(jié)、百草霜、牛角(角思)、墓頭回、參三七、花蕊石、
消食藥
萊菔子、萊菔英、地枯蘿、山楂、六曲、雞內(nèi)金、麥芽、谷芽、阿魏、
驅(qū)蟲藥
苦楝根皮、使君子、檳榔、番瓜子、雷丸、鶴虱、蕪荑、榧子、貫眾、大蒜、
溫化寒痰藥
半夏、天南星、膽南星、白附子、皂莢、牙皂、蘇子、白芥子、桔梗、旋覆花、旋覆梗、白前、天漿殼、蘿藦藤、蘿藦種毛、石胡荽.
清化熱痰藥
貝母、前胡、瓜蔞、竹茹、竹瀝、天竺黃、猴棗、礞石、海蛤殼、海浮石、葶藶子、昆布、海藻、黃藥脂、荸薺、瓦愣子、白螺絲殼、胖大海、木蝴蝶.
止咳平喘藥
杏仁、甜杏仁、馬兜鈴、青木香、青木香藤、枇杷葉、鼠曲草、蔊菜、天竺子、天竺葉、南燭子、款冬花、紫菀、百部、桑白皮、雞蛋膜、雞蛋殼、雞子黃、胡頹葉、胡頹子、胡頹根、千日紅、鐘乳石、洋金花、曼陀羅莖葉、曼陀羅種子.
祛寒藥
附子、烏頭、草烏、肉桂、干姜、吳茱萸、高良姜、紅豆寇、蜀椒、椒目、胡椒、蓽菝、畢澄茄、丁香、小茴香.
開竅藥
麝香、冰片、蘇合香、石菖蒲、
平肝息風(fēng)藥
羚羊角、山羊角、石決明、天麻、鉤藤、白蒺藜、櫓豆衣、代赭石、蚯蚓、僵蠶、僵繭、
貝齒、玳瑁、馬寶、狗寶、紫石英、白石英、全蝎、蜈蚣、壁虎.
重鎮(zhèn)安神藥
朱砂、磁石、龍骨、龍齒、牡蠣、琥珀、珍珠、珍珠母、
養(yǎng)心安神藥
酸棗仁、柏子仁、遠(yuǎn)志、夜交藤、合歡皮、合歡花、小麥、秫米.
補(bǔ)氣藥
人參、人參葉、人參蘆、黨參、明黨參、孩兒參、黃耆、白術(shù)、山藥、扁豆、扁豆衣、扁豆花、大棗、甘草、飴糖、人胞、臍帶、黃精、狼把草、金雀根、金雀花、
助陽藥
鹿茸、鹿角、鹿角膠、鹿角霜、淫羊藿、仙茅、巴戟天、補(bǔ)骨脂、胡桃肉、胡桃夾、肉蓯蓉、益智仁、沙苑蒺藜、菟絲子、蛤蚧、冬蟲夏草、鎖陽、葫蘆巴、蛇床子、韭子、韭菜根、陽起石、骨碎補(bǔ)、海狗腎、黃狗腎、續(xù)斷、杜仲、狗脊、棉花子、棉錦皮、薛荔果.
養(yǎng)血藥
熟地黃、何首烏、鮮首烏、當(dāng)歸、白芍、阿膠、桑椹子、桂圓肉、
滋陰藥
沙參、珠兒參、西洋參、天門冬、麥門冬、石斛、玉竹、百合、羊乳根、枸骨葉、楮實(shí)子、谷樹葉、谷樹漿、谷樹根皮、枸杞子、女貞子、女貞葉、旱蓮草、龜板、龜板膠、鱉甲、鱉甲膠、桑寄生.
收斂藥
山茱萸、五味子、烏梅、蓮子、石蓮子、蓮須、荷花蓮房、肉豆蔻、訶子、藏青果、赤石脂、禹余糧、五倍子、石榴皮、石榴根皮、明礬、椿根皮、鳳眼草、芡實(shí)、桑螵蛸、覆盆子、金櫻子、烏賊骨、碎米蕎、雞冠花、浮小麥、糯稻根、糯稻草、麻黃根、白果、白果葉、刺猬皮.
其它藥
蟾酥蟾皮、雄黃、硼砂、磠砂、砒石、斑蝥、石灰、輕粉、大風(fēng)子蜂房、土槿皮、木槿花、木槿子、綠礬、樟腦、硫黃、爐甘石、孩兒茶、血竭、象皮、象牙屑、松香、鉛丹、毛茛、馬錢子、土木鱉、蒟蒻、常山、甜茶、瓜蒂、藜蘆、辣蓼
[附] 具有腎毒性的中藥
蒼耳子、鴨膽子、常山、白果、馬錢子、半夏、雷公藤、鉛粉、鉛丹、密陀僧、雄黃、砒霜、白降丹、輕粉、水銀、紅丹、火硝、白礬、雄黃、朱砂
附子,川烏,草烏,雄黃,砒霜,蟾酥,鉛丹,細(xì)辛,雷丸,鶴虱,苦楝皮,吳茱萸,朱砂,蟅蟲,水蛭,半夏,南星,白附子,皂莢,仙茅,輕粉,升藥,硫磺,常山,守宮,全蝎,蜂房,商陸,大戟,芫花,甘遂,牽牛,虻蟲,僵蠶,蜈蚣,黑鉛,硇砂,水銀,番木鱉,大楓子,蚤休。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_11/9052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qǐng)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qǐng)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