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龍葵(《藥性論》)
【類別】全草類
【異名】苦菜(《唐本草》)
【來源】為茄科植物龍葵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龍葵
一年生草本,高約60厘米
生于路旁或田野中
本植物的根(龍葵根)
【采集】夏
【化學成份】含龍葵堿(solanigrine)
【性味】苦
①《唐本草》:"味苦
②《滇南本草》:"性大寒,味苦
③《綱目》:"苦微甘
④《貴州草藥》:"性平
【功用主治】清熱
用于瘡癰腫毒
①《唐本草》:"食之解勞少睡
,去虛熱腫。"②《食療本草》:"主丁腫
,患火丹瘡。和土杵,敷之。"③《本草圖經(jīng)》:"葉:入醋細研
,治小兒火焰丹,消赤腫。"④《救荒本草》:"敷貼腫毒、金瘡
,拔毒。"⑤《滇南本草》:"治小兒風熱,攻瘡毒
,洗疥癱癢痛,祛皮膚風。"⑥《滇南本草圖說》:"治小兒風邪
,熱癥驚風,化痰解痙⑦《綱目》:"苗:消熱散血
⑧《現(xiàn)代實用中藥》:"利尿消炎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
【選方】①治疔腫:老鴉眼睛草
,擂碎,酒服。(《普濟方》)②治癰無頭:搗龍葵敷之
。(《經(jīng)驗方》)③治一切發(fā)背癰疽惡瘡:蝦獻全個
,同老鴉眼睛藤葉搗敷。(《袖珍方》)④治瘰疬:山海椒
、桃樹皮各等分研末調麻油敷患處。(《貴州草藥》)⑤治天庖濕瘡:龍葵苗葉搗敷之
。(《綱目》)⑧治跌打扭筋腫痛:鮮龍葵葉一握
,連須蔥白七個。切碎,加灑釀糟適量,同搗爛敷患處,一日換一、二次。(《江西民間草藥》)⑦治吐血不上:人參一分
,天茄子苗半兩。上二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新水調下,不拘時。(《圣濟總錄》人參散)⑧治血崩不止:山海椒-兩
,fo指甲五錢。煎水服。(《貴州草藥》)⑨治痢疾:龍葵葉八錢至一兩(鮮者用加倍量)
,白糖八錢。水煎服。(《江西民間草藥》)⑩治急性腎炎
,浮腫【臨床應用】①治療慢性氣管炎
龍葵全草(干)1兩
②治療癌病
鮮龍葵全草2兩(干品1兩)
③用于止癢
取龍葵全草(除根)鮮品2兩(干品1兩)
以上為龍葵子圖片以及龍葵子的功效與作用,了解更多關于龍葵請往下看↓↓↓↓
龍葵圖片
龍葵根圖片
龍葵子圖片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_11/9147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