蚶
(《本草拾遺》)
【異名】魁陸(《爾雅》),魁蛤
、復(fù)累、瓦屋子(《說文》),蚶子(《嶺表錄異》)【來源】為蚶科動物魁蚶
【動物形態(tài)】①魁蚶
貝殼2片
生活于淺海泥沙中。我國沿海均有分布
。②泥蚶
貝殼較小
,卵圓形。長約4.5厘米,寬約4厘米。殼頂間距離較遠,放射肋18~20條,由斷續(xù)的粒狀突起構(gòu)成。鉸合齒約40枚。生活于淺海軟泥灘中
。沿海地區(qū)均有分布;山東、浙江、福建、廣東等地亦有養(yǎng)殖。③毛蚶(《本草求原》)
貝殼較短而寬
,呈長卵形生活于淺海泥沙中
以上幾種動物的貝殼(瓦楞子)亦供藥用
【采集】春
、秋采捕。【化學(xué)成分】魁蚶肉含水分82.04%
、粗蛋白質(zhì)15.79%、粗脂肪0.45%、灰分1.72%、糖原1.067%。每100克含維生素A元400國際單位,B1-200微克,B2-200微克,尼克酸2.5毫克,C-10毫克。【性味】甘
,溫。①《別錄》:"昧甘
,平,無毒。"②《食疔本草》:"寒
。"③《品匯精要》:"味咸,性溫
,無毒。"【功用主治】補血,溫中
,健胃。治血虛瘙痹,胃痛,消化不良,下痢膿血。①《別錄》:"主瘙痹泄痢
,便膿血。"②《食療本草》:"潤五臟,治消渴
,開關(guān)節(jié)。"③《本草拾遺》:"治心腹冷氣,腰脊冷風(fēng)
④《四聲本草》:"溫中消食
⑤《日華子本草》:"益血色
⑥《醫(yī)林纂要》:"補心血,散瘀血
【宜忌】《隨息居飲食譜》:"濕熱盛者忌之
。"【名家論述】《本草經(jīng)疏》:"蚶
,味甘,氣溫,性亦無毒。《經(jīng)》曰:里不足者,以甘補之。又曰: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甘溫能益氣而補中,則五臟安,胃氣健,心腹腰脊風(fēng)冷俱瘳矣,胃健則食自消,臟暖則陽自起,氣充則血自華也。"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_11/9224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主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