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版能治什么病|龜版有什么作用|龜版什么樣真假辨別
龜版
(《日華子本草》)
【異名】龜甲
、神屋(《本經(jīng)》)
,龜殼(《淮南子》),敗龜甲(《小品方》)
,敗將、敗龜版(《日華子本草》)
,龜筒(《本草衍義》),龜下甲(朱震亨)
,龜?shù)准?《藥品化義》),龜腹甲(《醫(yī)林纂要》)
,元武版、坎版
、拖泥板(《藥材學》)。
【來源】為龜科動物烏龜?shù)募讱?主要為腹甲)
。
【動物形態(tài)】烏龜(《圣惠方》)
,又名:龜(《周禮》)
,水龜(《爾雅》),元緒(崔豹《古今注》)
,金龜。
體呈扁圓形
,腹背均有堅硬的甲,甲長約12厘米
,寬8.5厘米,高5.5厘米
。頭形略方,頭部光滑
,后端具小鱗,鼓膜明顯
。吻端尖圓,頜無齒而形成角質(zhì)喙
;頸能伸縮
。甲由真皮形成的骨板組成
,骨板外被鱗甲
,亦稱角板
;背面鱗甲棕褐色
,頂鱗甲后端寬于前端
;中央為5枚脊鱗甲
,兩側各有4枚肋鱗甲,緣鱗甲每側11枚
,肛鱗甲2枚
。腹面鱗甲12枚,淡黃色
。背腹鱗甲在體側相連。尾短而尖細
。四肢較扁平,指
,趾間具蹼
,后肢第5趾無爪
,余皆有爪。
多群居
,常棲息在川澤湖池中
,肉食性,常以蠕蟲及小魚等為食
。生活力很強
,數(shù)月斷食
,可以不死。分布河北
、河南、江蘇
、山東、安徽
、廣東、廣西
、湖北、四川
、云南、陜西等地
。
本動物的肉(龜肉)
、血(龜血),膽汁(龜膽汁)
、腹甲所熬之膠(龜版膠)亦供藥用
,各詳專條
。
【采集】全年均可捕捉
,但以秋、冬為多
。殺死后
,剔除筋肉
,取其腹甲,洗凈
,曬干或晾干
,稱為"血版"
。如煮死后所取的腹甲,稱為"湯版"
。過去商品均為腹甲
,近年來亦開始采用背甲
。
【藥材】干燥的腹甲
,略呈板片狀,長方橢圓形
,肋鱗板附于兩側
,略呈翼狀。長10~20厘米
,寬7~10厘米
,厚約5毫米,外表面黃棕色至棕色
,有時具紫棕色紋理,內(nèi):表面黃白色至灰白色
。由12塊腹鱗甲相對嵌合而成,嵌合處呈鋸齒狀縫
,前端較寬,略呈圓形或截形
,后端較狹且內(nèi)陷,呈V形缺刻
,兩側的肋板由4對肋鱗甲合成,在其兩端往往留有1塊殘緣鱗甲
。"血版"表面光滑
,外皮尚存
,有時略帶血痕;"湯版"無光澤
,皮已脫落
。質(zhì)堅硬
,斷面外緣為牙白色
,堅實;內(nèi)為乳白色或肉紅色
,有孔隙
。氣腥
,味微咸
。以血板、塊大
、完整、潔凈無腐肉者為佳
。
主產(chǎn)湖北
、安徽
、湖南、江蘇
、浙江等地。此外
,廣東、四川
、貴州、福建
、陜西、河南
、上海等地亦產(chǎn)。
【化學成分】含膠質(zhì)
、脂肪及鈣鹽等。
【炮制】龜版:用清水浸泡
,刮去殘肉,洗凈
,曬干,敲成小塊
。醋龜版;職砂子置鍋中炒熱
,將生龜版倒入拌炒
,炒至表面微黃色,及時取出
,篩去砂子
,置蠟盆內(nèi)略浸,取出
,用水漂洗,曬干
。(每龜版100斤,用醋30斤)
①《食療本草》:"涂酥炙
。"
②《本草衍義補遺》:"酥、酒
、豬脂,皆可炙用
。"
【性味】咸甘,平
。
①《本經(jīng)》:"味咸,平
。"
②《別錄》:"甘,有毒
。"
③《藥性論》:"無毒。"
【歸經(jīng)】入肝
、腎經(jīng)。
①《雷公炮制藥性解》:"入心
、脾、肝三經(jīng)
。"
②《本草經(jīng)疏》:"入足少陰經(jīng)
。"
【功用主治】滋陰,潛陽
,補腎,健骨
。治腎陰不足
,骨蒸勞熱
,吐血,衄血
,久咳,遺精
,崩漏,帶下
,腰痛,骨痿
,陰虛風動
,久痢,久瘧
,痔瘡
,小兒囟門不合
。
①《本經(jīng)》:"主漏下赤白,破百瘕
,?瘧
,五痔
,陰蝕
,濕痹,四肢重弱
,小兒囟不合
。"
②《別錄》:"主頭瘡難燥,女子陰瘡
,及驚恚氣,心腹痛
,不可久立,骨中寒熱
,傷寒勞復
,或肌體寒熱欲死
,以作湯良
,益氣資智,亦使人能食
。"
③《藥性論》:"灰治脫肛。"
④《四聲本草》:"主風腳弱
,炙之,末
,酒服。"
⑤《日華子本草》:"治血麻痹
。"
⑥《本草衍義》:"補心。"
⑦《日用本草》:"治腰膝酸軟
,不能久立。"
⑧朱震亨:"補陰
,主陰血不足,去瘀血
,止血痢
,續(xù)筋骨
,治勞倦
,四肢無力
。"
⑨《本草蒙筌》:"專補陰衰
,善滋腎損。"
⑩《綱目》:"治腰腳酸痛
,補心腎
,益大腸
,止久痢久泄,主難產(chǎn)
,消癰腫,燒灰敷臁瘡
。"
⑾《本經(jīng)逢原》:"燒灰酒服,治痘瘡
。"
⑿《醫(yī)林篆要》:"治骨蒸勞熱,吐血
,衄血
,腸風痔血
,陰虛血熱之癥。"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
,3~8錢
;熬膏或入丸
、散。外用:燒灰研末敷
。
【宜忌】孕婦或胃有寒濕者忌服。
①《本草經(jīng)集注》:"惡沙參
、蜚蠊。"
②《藥對》:"畏狗膽
。"
③《本草備要》:"惡人參
。"
④《本草經(jīng)疏》:"妊婦不宜用,病人虛而無熱者不宜用
。"
【選方】①降陰火,補腎水:龜版(酥炙)六兩
,黃柏(炒褐色)、知母(酒浸
,炒)各四兩,熟地黃(酒蒸)六兩
。上為末
,豬脊髓蜜丸
。服七十丸
,空心
,鹽白湯下
。(《丹溪心法》大補丸)
②治痿厥,筋骨軟
,氣血俱虛甚者:黃柏(炒)
、龜版(酒炙)各-兩半
,干姜二錢,牛膝一兩
,陳皮半兩
。上為末
,姜汁和丸,或酒糊丸
。每服七十丸,白湯下
。(《丹溪心法》補腎丸)
③治虛損精極者
,夢泄遺精,瘦削少氣
,目視不明等證:龜版一斤
,鹿角三斤
,枸杞子六兩,人參三兩
。上將鹿角截碎
,龜版打碎
,長流水浸三日
,刮去垢,用砂鍋河水慢火魚眼湯
,柴煮三晝夜
,不可斷火
,當添熱水,不可添冷水
,三日取出曬干
,碾為末,另用河水將末并枸杞
、人參又煮一晝夜
,濾去渣
,再慢火熬成膏。初服一錢五分,漸加至三錢
,空心,酒服
。(《攝生秘剖》龜鹿二仙膏)
④治崩中漏下,赤白不止
。氣虛竭:龜甲、牡蠣各三兩
。上二味治下篩,酒眼力寸匕
。日三
。(《千金方》)
⑤治赤白帶下
,或時腹痛:龜版三兩,黃柏一兩
,干姜(炒)一錢,梔子二錢半
,上為末,酒糊丸
,白湯下。(《醫(yī)學入門》龜柏姜梔丸)
⑥治無名腫毒
,對口疔瘡,發(fā)背流注
,無論初起
、將潰
、已潰:血龜版一大個
,白蠟一兩
。將龜版安置爐上烘熱,將白蠟漸漸摻上,摻完版自炙枯
,即移下退火氣,研為細末
。每服三錢,日服三次
,黃酒調(diào)下,以醉為度
。服后必臥,得大汗一身
。(《梅氏驗方新編》龜蠟丹)
⑦治臁瘡朽臭:生龜一枚取殼
,醋炙黃
,更煅存性,出火氣
,入輕粉、麝香
,蔥湯洗凈,搽敷之
。(《急救方》)
⑧治五痔
,結硬?痛不止:龜甲二兩(涂醋炙令黃)
,蛇蛻皮一兩(燒灰)
,露蜂房半兩(微炒),麝香一分(研入)
,豬后懸蹄甲一兩(炙令微黃)。上藥搗
,細羅為散,每于食前
,以溫粥飲調(diào)下一錢。(《圣惠方》龜甲散)
龜板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龜板
,藥用部分為龜科動物烏龜?shù)谋臣准案辜?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你知道它有什么功效?下面就跟著我一起來看看吧。
龜板簡介
全年均可捕捉
,但以秋
、冬為多
。殺死后,剔除筋肉
,取其腹甲
,洗凈
,曬干或晾干,稱為?血版?
。如煮死后所取的腹甲
,稱為?湯版?
。過去商品均為腹甲,近年來亦開始采用背甲
。
龜板的功效與作用
龜板含骨膠質(zhì)
、水解物含多種氨基酸
、蛋白質(zhì)、脂肪及鈣鹽等
。龜板滋腎潛陽,益腎健骨
,養(yǎng)血補心
。主治陰虛陽亢
,陰虛內(nèi)熱
,虛風內(nèi)動
。腎虛骨痿,囟門不合。陰血虧虛
,驚悸
,失眠
,健忘
。
1、《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龜甲
。味咸平
。主漏下赤白
、破癥瘕核瘧、五痔
、陰蝕
、濕痹
、四肢重弱一名神屋,生池澤
。?
2
、《名醫(yī)別錄》:?龜甲生南海池澤及湖水中
。采無時。?
3
、陶弘景日:?此用水中神龜
,長一尺二寸者為善
。厴可供卜,殼可入藥
,亦人仙方
。當以生龜炙取
。?
4
、五代?韓保升曰:?潮、江州
、交州者
,骨白而厚
,其色分明,供卜
。入藥最良
。?
5
、《大明本草》曰:?卜龜小而腹下曾鉆十遍者,名敗龜板
,入藥良
。?
龜板的藥用價值
1
、治陰虛動風證。溫病后期,脈氣虛弱
,舌絳苔少
,有時時欲脫之勢者:生白芍18g,阿膠9g
,生龜板12g
,干地黃18g
,麻仁6g,五味子6g
,生牡蠣12g
,麥冬18g
,炙甘草12g,雞子黃2個
,鱉甲12g
。上以水八杯
,煮取三杯,去渣,入阿膠烊化
,再入雞子黃
,分三次服。方中龜甲滋陰潛陽
,為臣藥
。(《溫病條辨》大定風珠)
2
、治溫病熱邪久羈下焦,熱深厥甚
,脈細促
,心中痛者:炙甘草
、干地黃、生白芍18
,麥冬
、生牡蠣15
,阿膠9,麻仁9
,生鱉甲24
,生龜板30
。水煎服
。方中龜甲滋陰潛陽。(《溫病條辨》三甲復脈湯)
。
3
、治陰虛火旺證。骨蒸潮熱
,盜汗遺精,咳嗽咯血
,心煩易怒
,足膝疼熱
,舌紅少苔,尺脈數(shù)而有力:熟地黃18g
,龜板18g
,黃柏12g
,知母12g。上為細末
,豬脊髓蒸熟,連蜜為丸
,每服70丸,空心鹽白湯送下
。方中龜甲滋陰潛陽
,狀水制火
,為君藥。(《丹溪心法》大補陰丸)
。
龜板的用法與用量
內(nèi)服:煎湯
,15至30克
,先煎;或入丸、散
。外用:適量
,燒灰存性
,研末摻或油調(diào)敷
。
龜板的副作用
1
、孕婦或胃有寒濕者忌服
。
2、腎虛而無熱者不宜用龜板;陽虛泄瀉者亦不宜用
。
3、炙龜板一次服得太多(例如30g以上)有時會引起泄瀉
。
龜板的炮制方法
1、龜甲:將原藥除去雜質(zhì)
,洗凈,用清水浸透后
,置蒸桶內(nèi)社45min,取出
,放入熱水中,立即用硬刷除凈皮肉
,洗凈,曬干
。
2、醋龜甲:取砂子置鍋內(nèi)加熱
,加入凈龜甲
,拌炒至表面微黃
、酥脆時
,篩取龜甲,趁熱立即投入米醋中淬之
,待吸透,取出
,干燥。每100kg龜甲
,用米醋20kg
。
3、龜甲膠:取凈龜甲
,水煎多次,濾過
,合并濾液,靜置
,取上清液
,用文火濃縮至稠膏狀,冷凝
,切塊
,陰干
。
龜板的配伍應用
1、龜板配伍白芍:龜板甘咸而寒
,入腎經(jīng)
,補腎填精
、滋陰潛陽;白芍酸苦微寒,入肝經(jīng)
,養(yǎng)血斂陰
、柔肝平肝
。二者合用,有滋補肝腎
、養(yǎng)血填精
、平肝潛陽
、柔肝息風之功效,用于治療肝腎陰虛之腰膝酸軟
、遺精早泄、月經(jīng)不調(diào);陰虛陽亢之頭暈目眩
、耳聾耳鳴
、煩躁易怒以及熱病傷津
、虛風內(nèi)動之手足瘛疭等癥。
2
、龜板配伍鱉甲:龜板甘咸平
,走心腎,滋陰益腎健骨
,功擅滋陰;鱉甲咸微寒,入肝腎
,養(yǎng)陰清熱
、破淤散結
,長于退熱
。二者相須為用,其滋陰潛陽
、息風止痙之功效更著
,用于治療熱病傷陰
、虛風內(nèi)動之手足瘛疭、痿軟無力
、舌紅少苔;陰虛發(fā)熱之勞熱骨蒸
、盜汗以及陰虛陽亢
,肝陽上擾之頭暈、目眩
、頭脹
、頭痛
、耳鳴等。
3、龜板配伍茜草:龜板滋陰養(yǎng)血止血;茜草涼血散淤止血
。二者合用
,共奏滋陰清熱
、涼血散淤止血之功效,用于治療血熱挾淤之崩漏下血及月經(jīng)過多
。
龜板的食療方
1
、龜板杜仲豬尾湯
材料:龜板25克
,炒杜仲30克,豬尾600克
,鹽1小匙
。
做法:將豬尾
,龜板
,炒杜仲盛入燉鍋
,加1800毫升水大火煮開后改小火燉40分鐘
,加鹽調(diào)味即可
。
功效:增強身體平衡能力、提高免疫能力
、緩和持續(xù)發(fā)燒
。
2
、阿膠龜板談菜湯
材料:雞子黃(生用)1枚,東阿阿膠6克
,龜板18克
,淡菜9克
。
做法:用清水500毫升煮龜板、淡菜至20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