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骨脂能治什么病|補骨脂有什么作用|補骨脂什么樣真假辨別
【中文名】補骨脂(《雷公炮炙論》)
【類別】果實類補骨脂
【異名】胡韭子(徐表《南州記》)
,婆固脂、破故紙(《藥性論》),補骨鴟(《本草圖經》),黑故子、胡故子(《中藥志》)
,吉固子(《江西中藥》)。
【來源】為豆科植物補骨脂的果實。
【植物形態(tài)】補骨脂
一年生草本
,高40~90厘米,全體被黃白色毛及黑褐色腺點
。莖直立
,枝堅硬,具縱棱
。葉互生
,枝端常側生小葉1片
;葉闊卵形或三角狀卵形,長4~11厘米
,寬3~8厘米
,先端圓形或鈍,基部心形
、斜心形或圓形
,邊緣有粗闊齒,葉兩面均有顯著的黑色腺點
;葉柄長2~4厘米
,小葉柄長2~3毫米,被白色絨毛
;托葉成對
,三角狀披針形,長約1厘米
,膜質
。花多數(shù)
,密集成穗狀的總狀花序
;花軸腋生,長約6~10厘米
;萼鐘狀
,基部連合成管狀,先端5齒
,被黑色腺點
;花冠蝶形,淡紫色或黃色
,旗瓣倒闊卵形
,翼瓣闊線形,龍骨瓣長圓形
,先端鈍
,稍內彎;雄蕊10,1束
,花藥?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淮迫?
,子房上位
,倒卵形或線形,花柱絲狀
。莢果橢圓形
,有宿存花萼
,果皮黑色,與種子粘貼
;種子1
,氣香而腥?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ㄆ?~8月
。果期9~10月。
栽培或野生
。分布河南
、安徽、廣東
、陜西
、山西、江西
、四川
、云南、貴州等地
。
【采集】秋季果實成熟時
,采取果穗,曬干
,打下果實
,除去雜質。
【藥材】干燥果實呈扁橢圓形或略似腎形
,長3~5毫米
,直徑2~4毫米,厚約1.5毫米
,中央微凹
,表面黑棕色:粗糙,具細微網狀皺紋及細密腺點
,少數(shù)果實外有淡灰棕色的宿萼
。果皮薄,與種皮不易分離
。剝開后內有種仁1枚
,具子葉2片
,淡棕色至淡黃棕色
,富含油脂。氣微香
,味苦
。以粒大
、色黑。飽滿
、堅實
、無雜質者為佳。
主產四川
、河南
、陜西、安徽等地
。
【化學成分】果實含揮發(fā)油約20%
、有機酸、一種甲基糖甙
、堿溶性樹脂
、不揮發(fā)性萜類油、皂甙
。種子含香豆精類補骨脂素和異補骨脂素共約1.1%
、黃酮類補骨脂黃酮、甲基補骨脂黃酮
、異補骨脂黃酮和查耳酮類補骨脂查耳酮
、異補骨脂查耳酮、單萜烯酚衍生物補骨脂酚
;尚含揮發(fā)油
、樹脂、脂肪油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ê居汀]發(fā)油
、甾醇
、生物堿等。本植物還含棉子糖
。
【藥理作用】①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影響
補骨脂果實中的一種查耳酮(補骨脂乙素)
,可擴張豚鼠、兔
、貓
、大鼠離體心臟的冠狀血管,其作用較凱林強4倍
,并能對抗腦垂體后葉素對冠脈的收縮作用
;但對總外周血管阻力影響不大,說明它擴張冠脈具有較高的選擇性
。補骨脂素的衍化物能增加犬冠狀動脈及末梢血管的血流量
。補骨脂乙素還能加強豚鼠及大白鼠心收縮力
,興奮蛙心,并對抗乳酸引起的蛙心心力衰竭
。對心肌氧消耗量增加不明顯
,但提高呼吸商,對心肌氧化磷酸化
,心肌內糖原和乳酸的影響不大
,因此不促進心肌內無氧代謝。緩慢給藥毒性很低
。
②抗菌作用
補骨脂種子提取液在試管內對葡萄球菌以及抗青霉素等抗菌素的葡萄球菌均有抑菌作用
;補骨脂在沙保羅氏培養(yǎng)基上對霉菌有一定的作用,酊劑較煎劑作用強
。種子的石油醚提出物對蚯蚓有抑制作用
,故可能有驅蟲作用。
③補骨脂粗提取液能治療白癜風
、牛皮癬
,可局部應用及內服,現(xiàn)已知其有效成分為補骨脂素
,毒性很小
,需大劑量才會形成畸胎(大鼠、豚鼠實驗)
。同屬植物P.leguminosea種子中的提取物
,對兔有光致敏作用,可治療白癜風
。
④對平滑肌的影響
補骨脂種子提取液對離體及在位腸管有興奮作用
,對離體豚鼠子宮則松弛。
⑤雌激素樣作用
每天給予雌鼠(切除卵巢鼠及正常鼠)補骨脂種子的干粉0.35克或0.175克(混于飲食中)
,可增加陰道角化
,此作用為可逆性,0.25克可使未成熟雌鼠陰道開放
,此雌性激素樣作用極弱
,補骨脂素無此作用;以0.35克種子的粉劑喂飼37~77天
,能傷害成年雌鼠生育力
,但轉變正常飲食后一周即可恢復,喂飼雄鼠46天則無影響
。
【炮制】補骨脂:簸凈雜質
,洗凈,曬干。鹽補骨脂:取凈補骨脂用鹽水拌勻
,微潤,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鼓起
,取出
,晾干。(每補骨脂100斤
。用鹽2斤8兩
,加適量開水化開澄清)
①《雷公炮炙論》:"凡使補骨脂,用酒浸一宿后
,漉出
,卻用東流水浸三日夜,從巳至申出
,日干用
。"
②《日華子本草》:"補骨脂,入藥微炒用
。"
【性味】辛
,溫。
①《雷公炮炙論》:"性毒
。"
②《藥性論》:"味苦辛
。"
③《開寶本草》:"味辛,大溫
,無毒
。"
④《現(xiàn)代實用中藥》:"味辛苦而甘。"
【歸經】入腎經
。
①《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腎經
。"
②《本草匯言》:"入手厥陰、足太陰及命門諸經
。"
③《本草經解》:"入足陽明胃經
、手太陰肺經、足少陰腎經
。"
④《本草撮要》:"入足少陰
、厥陰經。"
【功用主治】補腎助陽
。治腎虛冷瀉
,遺尿,滑精
,小便頻數(shù)
,陽痿,腰膝冷痛,虛寒喘嗽
。外用治白癜風
。
①《藥性論》:"主男子腰疼,膝冷囊濕
,逐諸冷痹頑
,止小便利,腹中冷
。"
②《日華子本草》:"興陽事
,治冷勞,明耳目
。"
③《開寶本草》:"主五勞七傷
,風虛冷,骨髓傷敗
,腎冷精流及婦人血氣墮胎
。"
④《品匯精要》:"固精氣。"
⑤《綱目》:"治腎泄
,通命門
,暖丹田,斂精神
。"
⑥《玉楸藥解》:"溫暖水土
,消化飲食,升達脾胃
,收斂滑泄
、遺精、帶下
、溺多
、便滑諸證。"
⑦《醫(yī)林纂要》:"治虛寒喘嗽
。"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
,1.5~3錢;或入丸
、散
。外用:研末擦或酒浸搽。
【宜忌】陰虛火旺者忌服
。
①《海藥本草》:"惡甘草
。"
②《綱目》:"忌諸血,得胡桃
、胡麻良
。"
③《本草經疏》:"凡病陰虛火動
,夢遺,尿血
,小便短澀及日赤口苦舌干
,大便燥結,內熱作渴
,火升目赤
,易饑嘈雜,濕熱成痿
,以致骨乏無力者
,皆不宜服
。"
④《得配本草》:"陰虛下陷
,內熱煩渴,眩暈氣虛
,懷孕心胞熱
,二便結者禁用。"
【選方】①治脾腎虛弱
,全不進食:破故紙四兩(炒香)
,肉豆蔻二兩(生)。上為細末
,用大肥棗四十九個
,生姜四兩,切片同煮
,棗爛去姜
,取棗剝去皮核用肉,研為膏
,入藥和杵
,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
,鹽湯下
。(《本事方》二神丸)
②治赤白痢及水瀉:破故紙一兩(炒香熟),罌粟殼四兩(去穰
、頂?shù)?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新瓦?燥)。上二味
,為細末
,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
,水一盞化開
,姜二片,棗一個,煎取七分
,如小兒分作四服
。(《百一選方》)
③治小兒遺尿:破故紙一兩(炒)。為末
,每服一錢
,熱湯調下。(《補要袖珍小兒方論》破故紙散)
④治男子女人五勞七傷
,下元久冷
,烏髭鬢,一切風病
,四肢疼痛
,駐顏壯氣:補骨脂一斤,酒浸一宿
,放干
,卻用烏油麻一升和炒,令麻子聲絕即簸去
,只取補骨脂為末
,醋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早晨溫酒
、鹽湯下二十丸
。(《經驗后方》)
⑤治下元虛敗,腳手沉重
,夜多盜汗
。此藥壯筋骨,益元氣:補骨脂四兩(炒香)
,菟絲子四兩(酒蒸)
,胡桃肉一兩(去皮),乳香
、沒藥
、沉香(各研)三錢半。煉蜜丸如梧子大
。每服二
、三十丸,空心鹽湯溫酒任下
,自夏至起
,冬至止,日一服
。(《局方》補骨脂丸)
⑥定心
,補腎:破故紙二兩(隔紙炒令香熟)
,白茯苓一兩(去皮)。上二味為細末
,用沒藥半兩
,捶破,以無灰酒浸
,高沒藥一指許
,候如稠餳狀,搜前二味
,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
,隨食湯下
;如沒藥性燥難丸,再以少酒糊同搜丸
,食前服
。(《魏氏家藏方》返精丸)
⑦治腎氣虛冷
,小便無度:破故紙(大者鹽炒)
、茴香(鹽炒)。上等分為細末
,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或百丸,空心溫酒
、鹽湯下
。(《魏氏家藏方》破故紙丸)
⑧治打墜腰痛,瘀血凝滯:破故紙(炒)
、茴香(炒)
、辣桂等分。為末
,每熱酒服二錢
。(《仁齋直指方》)
⑨治腰疼:破故紙為末,溫酒下三錢匕
。(《經驗后方》)
⑩治腎氣虛弱
,風冷乘之;或血氣相搏
,腰痛如折
,起坐艱難,俯仰不利
,轉側不能
;或因勞役過度
,傷于腎經;或處卑濕
,地氣傷腰
;或墜墮傷損,或風寒客搏
,或氣滯不散
,皆令腰痛;或腰間似有物重墜
,起坐艱辛者
,悉能治之:胡桃(去皮膜)二十個,蒜(熬膏)四兩
,破故紙(灑浸炒)八兩
,杜仲(去皮,姜汁浸炒)十六兩
。上為細末
,蒜膏為丸。每服三十丸
,空心溫酒下
;婦女淡醋湯下。常服壯筋骨
,活血脈
,烏髭須,益顏色
。(《局方》青娥丸)
⑾治妊娠腰痛
,狀不可忍:破故紙不以多少,瓦上炒香熟
,為末
,嚼胡桃肉一個,空心溫酒調下三錢
。(《傷寒保命集》通氣散)
⑿治牙痛日久
,腎虛也:補骨脂二兩,青鹽半兩
。炒
,研,擦之
。(《御藥院方》)
【臨床應用】①治療子宮出血
以補骨脂
、赤石脂制片內服,觀察300余例
,止血效果在90%以上
。但對出出血時間過長或過多的患者
,需并用其它止血措施。對身體其它部位的出血疾病
,如血友病
、鼻出血、上消化道潰瘍出血等
,經個別試用亦見到止血效果
。制劑及用法:用補骨脂浸膏(1:4)及赤石脂等量軋制成片。在月經量有增多傾向時即開始服藥
,每次6片(合1錢)
,每日3次,連服3天
,必要時可適當延長
。根據動物實驗,此藥的止血有效成分主要在補骨脂
。補骨脂有較明顯的縮短出血時間
,減少出血員的效果;同時對子宮有明顯的收縮作用
,而赤石脂對子宮收縮則無明顯影響
。由此推想本品對經血過多的止血作用,可能由于藥物促進子宮平滑肌收縮
,而減少出血量所致
。
②治療銀屑病
用100%補骨脂溶液肌肉注射
,每日1次2.5~3毫升
。有瘙癢或皸裂者加用抗組織胺藥物或局部用藥。觀察120例
,臨床治愈(皮疹消失
,接近于健康皮膚)29例(24.2%),顯效(皮疹大部分消失)48例(40%)
,有效(皮疹部分消失)33例(27.5%)
,無效10例(8.3%)。皮損類型與療效有一定關系
。皮損呈點滴狀者(多為全身泛發(fā)
,皮屑菲薄,屬進行期)
,療效較好
;呈蠣殼狀或斑狀者(皮損散在肥厚,多屬靜止或退行期)
,療效較差
。兒童組患者皮損多呈泛發(fā)點滴狀
,病程短,屬進行期
,療效最為突出
。據觀察,一般用藥10次左右后
,瘙癢減輕
,皮屑剝脫,皮疹縮?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20~40次后療效更顯。如注射40~60次無效時可考慮中止治療
。治療中未發(fā)現(xiàn)不良反應
。此外,有用50%補骨脂注射液每日1次肌注5毫升
,同時配合紫外線照射(每日一次
,由2分鐘開始,逐漸增至10分鐘
;經15次后改為隔日1次或每周2次
,達月余可停止),治療148例
;結果臨床痊愈103例
,顯效26例,有效16例
,無效3例
。但經數(shù)月后大部分病例復發(fā),如再治仍有效
。
③治療白癜風
以50%補骨脂注射液肌肉注射
,每日1次5毫升;外用補骨脂液涂抹局部白斑處(從小面積開始)
。同時用紫外線照射
,開始2分鐘,逐漸增至10分鐘
;若以日光照曬
,可根據光線強弱,曬5~20分鐘
。如局部發(fā)生紅腫
、水皰應暫停治療,待恢復后再用
。顏面
、手等裸露部位
,硒后應將藥液洗去。一般可持續(xù)應用數(shù)月或半年以上
。對顏面
、手、腳裸露部位
,效果較慢
。觀察49例,經3~6個月后
,痊愈(色素完全恢復)6例
,顯效(2/3恢復色素)8例,有效(部分恢復色素)23例
,無效12例
。另有單用30%補骨脂酒精浸液外涂,治療7例
,亦獲不同程度療效
。認為本品中含有的補骨脂素,有使色素新生的作用
。
④治療禿發(fā)
肌肉注射50%補骨脂注射液
,每日1次5毫升;同時紫外線照射
,由每次2分鐘逐漸增至10分鐘
,15次后休息2周再照。觀察45例
,經3~6個月后痊愈(毛發(fā)完全恢復)16例
,顯效(毛發(fā)基本恢復)18例,有效(毛發(fā)部分恢復)4例
,無效7例
。
⑤治療指、趾甲癬
用補骨脂配合等量菟絲子制成注射液
,肌肉注射,每日1次5毫升
,可連續(xù)數(shù)月
。治療4例,痊愈(水皰
、鱗屑消失
,指/趾甲恢復,檢菌陰性)2例
,顯效(水皰
、鱗屑消失
,指/趾甲恢復2/3以上)2例。一般須經較長時間多次注射方能奏效
。
【名家論述】①《綱目》:"按白飛霞《方外奇方》云
,破故紙收斂神明,能使心胞之火與命門之火相通
,故元陽堅固
,骨髓充實,澀以治脫也
。胡桃潤燥養(yǎng)血
,血屬陰惡燥,故油以潤之
,佐破故紙有木火相生之妙
。故語云,破故紙無胡桃
,猶水母之無蝦也
。又破故紙惡甘草而《瑞竹堂方》青娥丸內加之何也?豈甘草能和百藥,惡而不惡耶?又許叔微《本事方》云
,孫真人言補腎不若補脾
。予曰,補脾不若補腎
,腎氣虛弱則陽氣衰劣
,不能熏蒸脾胃,脾胃氣寒
,令人胸膈痞塞
,不進飲食,遲于運化
,或腹脅虛脹
,或嘔吐痰誕,或腸鳴泄瀉
,用破故紙補腎
,肉豆蔻補脾,二藥雖兼補
,但無斡旋
,往往常加木香以順其氣,使之斡旋空虛倉廩
,倉廩空虛則受物矣
。"
②《本草經疏》:"補骨脂,能暖水臟,陰中生陽
,壯火益土之要藥也
。其主五勞七傷,蓋緣勞傷之病
,多起于脾腎兩虛
,以其能暖水臟、補火以生土
,則腎中真陽之氣得補而上升
,則能腐熟水谷、蒸糟粕而化精微
,脾氣散精上歸于肺
,以榮養(yǎng)乎五臟,故主五臟之勞
,七情之傷所生病
。風虛冷者,因陽氣衰敗
,則風冷乘虛而客之
,以致骨髓傷敗,腎冷精流
,腎主竹而藏精
,髓乃精之本,真陽之氣不固
,即前證見矣
,固其本而陽氣生,則前證白除
。男子以精為主
,婦人以血為主,婦人血氣者
,亦猶男子陽裒腎冷而為血脫氣陷之病
,同平男子之腎冷精流也。"
③《本草經讀》:"(《開寶本草》云)墮胎者
,言其人素有墮胎之病
,以此藥治之,非謂此藥墮之也
。蓋胎藉脾氣以長
,藉腎氣以舉,此藥溫補脾腎
,所以大有固胎之功。數(shù)百年來,誤以黃芩為安胎之品
,遂以溫藥礙胎
,見《開寶》有墮胎二字,遽以"墮"字不作病情解
,另作藥功解
。或問《本經》牛膝本文
,亦有墮胎二字
,豈以墮字作藥功解乎?曰,彼頂"逐血氣"句來
,惟其善逐
,所以善墮,古文錯綜變化
,難與執(zhí)一(而論)
。"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_11/940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