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葉懸鉤子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異名】大葉蛇泡竻、大破布刺、老虎泡、虎掌竻,九月泡(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八月泡、牛尾泡、大竻壇(《廣西中草藥》)。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粗葉懸鉤子的根、葉。
【植物形態(tài)】粗葉懸鉤子
攀援灌木;全株密被銹色絨毛,枝、葉柄和花序柄有小鉤刺。單葉互生,心狀卵形或心狀圓形,大小很不相等,直徑5~15厘米,不規(guī)則的3~7淺裂,裂片通常圓鈍,有不規(guī)則的小齒,基部耳廓狀心形,上面綠色,被粗毛及圓泡狀小凸起點或平坦,下面淺黃帶綠色,密被灰色或銹色綿毛及長柔毛,葉脈銹色,基出脈5~7條;葉柄長3~4厘米;托葉大,2枚,羽狀深裂或不規(guī)則撕裂?;ò咨?,成頂生和腋生的圓錐花序或總狀花序,少數(shù)為腋生頭狀花束,有淡黃色絨毛;苞片大,似托葉。聚合果近球形,徑約1.5厘米,肉質(zhì),熟時鮮紅色?;ㄆ?~8月。果期11~12月。
生于山坡、丘陵、路旁、曠野灌木叢中。分布廣西、廣東、福建、湖南、貴州、江西等地。
【采集】全年可采。
【性味】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甘淡,平。"
【功用主治】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活血祛瘀,清熱止血。治急慢性肝炎,肝脾腫大,行軍性血紅蛋白尿,乳腺炎,外傷出血,口腔炎。"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外用:研末撒或煎水含漱。
【臨床應(yīng)用】治療嗜鹽菌食物中毒
觀察71例因吃咸黃泥螺引起的本病,患者普遍有頭痛、惡寒發(fā)熱、腹痛、上吐下瀉及失水;部分病例有血便,2例輕度休克。經(jīng)用粗葉懸鉤子1.5兩、生姜0.5兩(老幼及病輕者酌減)煎服后,全部治愈。其中服1劑治愈者66例,服2劑痊愈者6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_11/9441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大飛揚能治什么病
下一篇: 大發(fā)汗能治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