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雞骨常山
(《中藥材品種論述》)
【來源】為夾竹桃科植物雞骨常山的枝葉。
【植物形態(tài)】雞骨常山(《植物名實圖考》),又名:云南鴨腳樹、紅辣樹、白虎木、野辣椒。
直立灌木,高達(dá)3米。莖灰褐色。單葉3~5輪生,無柄;薄紙質(zhì);葉片倒卵狀披針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5~12厘米,寬1~3厘米,基部狹楔形,先端長漸尖,全緣,上面綠色,下面灰綠色,兩面均被極稀疏短柔毛,在脈上較密,側(cè)脈17~22對?;▋尚?,傘房狀聚傘花序頂生或近頂生;花粉紅色,芳香,萼短,5裂;花冠高腳碟狀,長13毫米;雄蕊內(nèi)藏于花冠管喉部,不伸出;心皮2,分離,胚珠多數(shù),花柱線形。蓇葖果2,狹長線形,長3厘米,直徑4毫米,種子具有極短緣毛?;ㄆ?~6月。果期8~11月。
生于山坡、溪邊、濕潤地。分布云南。
本植物的根(紅辣樹根)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采集】夏季采收。曬干,或切成厚片。
【藥材】干燥的枝葉,枝多切成厚約1毫米的斜片。老枝徑約6~8毫米,外皮灰褐色,有縱紋,皮孔細(xì)小突起,斷面中心髓部細(xì)小而空,木部白色;幼枝較細(xì),皮青灰色,髓部中空較大,外皮易剝離。葉3~5片輪生,橢圓狀或卵狀長圓形至披針形,全緣,干燥后多皺縮卷曲。氣無,味苦。
產(chǎn)于云南。
【化學(xué)成分】根含利血平。
【性味】①《中藥形性經(jīng)驗鑒別法》:"味苦。"
②《云南中草藥選》:"苦,涼,有小毒。"
【功用主治】①《昆明藥植調(diào)查報告》:"治瘧疾。"
②《云南中草藥選》:"消炎,止血,接骨,止痛。治肝炎。"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外用:研末敷。
爬山虎能沿著墻往上爬
6.7萬 59"
簡筆畫爬山虎 簡單好學(xué)
4萬 3'33"
爬山虎 [pá shān hǔ]
多種植物的別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展開
科普中國
本詞條由“科普中國”百科科學(xué)詞條編寫與應(yīng)用工作項目審核
貢獻(xiàn)者張磊詳情
爬山虎(拉丁名: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是多種植物的別稱。捆石龍、楓藤、小蟲兒臥草、紅絲草、紅葛、趴山虎、紅葡萄藤、巴山虎,葡萄科植物。夏季開花,花小,呈黃綠色,漿果紫黑色。
常見攀緣在墻壁巖石上。爬山虎的根莖可入藥,破瘀血、消腫毒;果可釀酒,但它的根會分泌酸性物質(zhì)腐蝕石灰?guī)r,它的根會沿著墻的縫隙鉆入其中,使縫隙過大,嚴(yán)重可至墻體碎裂倒塌。
中文學(xué)名
爬山虎
拉丁學(xué)名
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
別稱
爬墻虎、地錦、飛天蜈蚣、假葡萄藤、紅絲草、石血、鐵信、鐵欄桿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形態(tài)特征
爬山虎屬多年生大型落葉木質(zhì)藤本植物,其形態(tài)與野葡萄藤相似。藤莖可長達(dá)18米(約60英尺)。夏季開花,花小,成簇不顯,黃綠色或漿果紫黑色,與葉對生?;ǘ酁閮尚?,雌雄同株,聚傘花序常著生于兩葉間的短枝上,長4~8cm,較葉柄短;花5數(shù);萼全緣;花瓣頂端反折,子房2室,每室有2胚珠。
共6張
爬山虎
表皮有皮孔,髓白色。枝條粗壯,老枝灰褐色,幼枝紫紅色。枝上有卷須,卷須短,多分枝,卷須頂端及尖端有粘性吸盤,遇到物體便吸附在上面,無論是巖石、墻壁或是樹木,均能吸附。
葉互生,小葉肥厚,基部楔形,變異很大,邊緣有粗鋸齒,葉片及葉脈對稱?;ㄖι系娜~寬卵形,長8~18cm,寬6~16cm,常3裂,或下部枝上的葉分裂成3小葉,基部心形。葉綠色,無毛,背面具有白粉,葉背葉脈處有柔毛,秋季變?yōu)轷r紅色。幼枝上的葉較小,常不分裂。漿果小球形,熟時藍(lán)黑色,被白粉,鳥喜食。花期6月,果期大概在9~10月[1]。
生活環(huán)境
爬山虎適應(yīng)性強(qiáng),性喜陰濕環(huán)境,但不怕強(qiáng)光,耐寒,耐旱,耐貧瘠,氣候適應(yīng)性廣泛,在暖溫帶以南冬季也可以保持半常綠或常綠狀態(tài)。耐修剪,怕積水,對土壤要求不嚴(yán),陰濕環(huán)境或向陽處,均能茁壯生長,但在陰濕、肥沃的土壤中生長最佳。它對二氧化硫和氯化氫等有害氣體有較強(qiáng)的抗性,對空氣中的灰塵有吸附能力。
爬山虎生性隨和,占地少、生長快,綠化覆蓋面積大。一根莖粗2厘米的藤條,種植兩年,墻面綠化覆蓋面、居然可達(dá)30~50平方米。
爬山虎,既喜溫暖又耐寒冷,陽處、陰處都能生長。但是,就植株的生理生化發(fā)育來說,還是需要陽光照射的。水分、養(yǎng)分充足,溫度適宜,光照度合理,植株才能旺盛生長,不過它對光照度不像有些植物那樣敏感罷了[1]。
共5張
爬山虎
分布范圍
世界:15種;中國:10種。
多攀援于巖石、大樹、墻壁上和山上。原產(chǎn)于亞洲東部、喜馬拉雅山區(qū)及北美洲,后引入其他地區(qū),朝鮮、日本也有分布。我國的河南、遼寧、河北、山西、陜西、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廣西、廣東、四川、貴州、云南、福建都有分布。
主要價值
觀賞價值
爬山虎表皮有皮孔,夏季枝葉茂密,常攀緣在墻壁或巖石上,適于配植宅院墻壁、圍墻、庭園入口處、橋頭石堍等處??捎糜诰G化房屋墻壁、公園山石,既可美化環(huán)境,又能降溫,調(diào)節(jié)空氣,減少噪音。
共14張
爬山虎的神廟之作
由于爬山虎的莖葉密集,覆蓋在房屋墻面上,不但可以遮擋強(qiáng)烈的陽光,而且由于葉片與墻面之間的空氣流動,還可以降低室內(nèi)溫度。它作為屏障,既能減少環(huán)境中的噪音,又能吸附飛揚的塵土。爬山虎的卷須式吸盤還能吸去墻上的水分,有助于使潮濕的房屋變得干爽;而在干燥的季節(jié),又可以增加濕度。
爬山虎是垂直綠化的優(yōu)選植物。垂直綠化又稱攀緣綠化,是利用攀緣植物向建筑物或棚架攀附生長的一種綠化方式。爬山虎是最常用也是最理想的攀緣植物,它依靠吸盤沿著墻壁往上爬。種植的時間長了,密集的綠葉覆蓋了建筑物的外墻,就像穿上了綠裝。春天,爬山虎長得郁郁蔥蔥;夏天,開黃綠色小花;秋天,爬山虎的葉子變成橙黃色;這就使得建筑物的色彩富于變化。除爬山虎之外,牽?;?、紫藤等也可供垂直綠化。
園林綠化
爬山虎在綠化中已得到廣泛應(yīng)用,尤其在立體綠化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不僅可達(dá)到綠化、美化效果,同時也發(fā)揮著增氧、降溫、減塵、減少噪音等作用,是藤本類綠化植物中用得最多的材料之一。
爬山虎與其它綠化植物相比,有四大獨特優(yōu)勢:
首先,爬山虎吸附攀緣能力非常強(qiáng)。它有隨生根和吸盤,因而能非常牢固地附著在平直的磚墻、水泥墻和石坡上。
其次,爬山虎生命力非常頑強(qiáng),它具有廣泛的適應(yīng)性和較強(qiáng)的抗逆性,能夠在土層極其脊薄、自然環(huán)境較為惡劣的地方生長繁衍,搶占地盤。據(jù)有關(guān)資料記載,爬山虎栽植在立交橋的角落里,盡管少見陽光,常年得不到人工養(yǎng)護(hù),仍能頑強(qiáng)生長,只是生長速度緩慢而已。
第三,爬山虎生長速度快。在一般墻腳底下新植爬山虎(三年生)每年枝長可增長2~3米,從第二年起枝長又能增長4~5米,并且每個植株上還可長出5~12個分枝,可見生長十分迅速。
第四,爬山虎覆蓋效果非常好。著名作家葉圣陶先生在《爬山虎的腳》一文中曾對此有非常生動細(xì)致的描述:“爬山虎的葉子綠得那樣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樣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一陣風(fēng)吹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br>因此,在構(gòu)建人與自然和諧的社會進(jìn)程中,各地應(yīng)充分發(fā)揮其獨特優(yōu)勢,在其它綠化植物不易″落戶″的地方,廣泛栽植爬山虎,加快綠化速度,改善居住環(huán)境,提高生活質(zhì)量。
在立體空間綠化方面,如樓房的墻面、圍墻等,不論墻有多高多寬,爬山虎都能覆蓋全墻面,但不爬欄越窗??梢栽趬δ_處栽幾株爬山虎,特別是它在翻越墻頭后又能成為綠色垂簾,綠化效果更具特色。
在城市屋頂綠化方面,對綠化植物要求較高,必須選用主根淺、抗干旱、耐高溫(嚴(yán)寒)、少修剪等抗逆性強(qiáng)的植物材料,爬山虎就非常符合這些條件。尤其對于氣候干旱,嚴(yán)重缺水的城市它更是極好的綠化材料。
在護(hù)坡綠化方面,如高速公路等護(hù)坡綠化時,栽植爬山虎可以達(dá)到滿意的綠化效果。因為爬山虎還是秋季色葉植物,深秋時,葉片從綠-黃-紅,鮮艷,透亮,在連綿不斷的坡地上面,無論遠(yuǎn)觀和俯瞰,并不亞于香山紅葉的壯觀。并且觀賞期從9月下旬到11月中旬長達(dá)近兩個月。每當(dāng)深秋,“霜重色愈濃”。
藥用價值
功能藥效
爬山虎的根、莖可入藥,有破血、活筋止血、消腫毒之功效。果可釀酒。
來源:以根和莖入藥。
采制:落葉前采莖,切段曬干,根全年可采。
化學(xué)成分:葉含矢車菊素(cyanidin)。
性味:性溫,味甘,澀。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shù)據(jù)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全草有毒。
功能主治:祛風(fēng)通絡(luò),活血解毒。用于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外用跌打損傷、癰癤腫毒。
用法用量:25~50克,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適量,根皮搗爛,酒調(diào)敷患處[2]。
爬山虎的莖
品種
東南爬山虎(P.austro-orientalis),葉小,5枚。聚傘花序與葉對生。產(chǎn)福建、廣東。
花葉爬山虎(P.henryana),幼枝四棱。幼葉綠色,背面有白斑或帶紫色?;ㄐ驁A錐狀。產(chǎn)湖北、陜西。
三葉爬山虎(P.himalayana),葉小,3枚。聚傘花序。產(chǎn)四川。
紅三葉爬山虎(P.var.rubrifolia),小葉較小較闊,幼時帶紫色。聚傘花序較小。
五葉爬山虎(P.quinquefolia),幼枝圓柱狀。葉小,5枚。產(chǎn)中美洲。
粉葉爬山虎(P.thomsoni),幼枝與幼葉均帶紫色,葉背面有白粉。產(chǎn)湖北。
繁殖方法
爬山虎可采用播種法、扦插法及壓條法繁殖。
播種法:采收后的種子搓去果皮果肉,洗凈曬干后可放在濕沙中低溫貯藏一冬,保溫、保濕有利于催芽,次年早春3月上中旬即可露地播種,薄膜覆蓋,5月上旬即可出苗,培養(yǎng)1~2年即可出圃。
扦插法:早春剪取莖蔓20~30cm,插入露地苗床,灌水,保持濕潤,很快便可抽蔓成活,也可在夏、秋季用嫩枝帶葉扦插,遮蔭澆水養(yǎng)護(hù),也能很快抽生新枝,扦插成活率較高,應(yīng)用廣泛。硬枝扦插于3~4月進(jìn)行,將硬枝剪成10~15厘米一段插入土中,澆足透水,保持濕潤。嫩枝扦插取當(dāng)年生新枝,在夏季進(jìn)行。
壓條法:可采用波浪狀壓條法,在雨季陰濕無云的天氣進(jìn)行,成活率高,秋季即可分離移栽,次年定植。
繁殖過程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種子沙藏和催芽。
9月份當(dāng)漿果成熟呈紫藍(lán)色時立即采下,經(jīng)過清洗、陰干,用0.05%的多菌靈溶液進(jìn)行表面消毒,瀝干后即進(jìn)行濕沙層積貯藏。至翌年3月上旬,用45℃溫水浸種兩天,每天換水兩次,然后以濕沙種子2:1的比例拌勻,置于向陽避風(fēng)的地方,上蓋草包,常噴細(xì)水保持濕潤。約經(jīng)20天,待有20%的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
播種。
先把播種床整細(xì)理平,澆透水,種子和沙一起播于床面,每平方米播種量為100克。上覆1厘米厚疏松的林下腐殖質(zhì)土,上搭小拱棚,覆蓋聚乙烯塑料薄膜。
幼苗管理。
子葉出土后,薄膜在晴天要晝揭夜蓋,陰雨天全天覆蓋,以提高土溫,促使出苗整齊,并可預(yù)防金龜子的危害。另外,要常灑水保持土壤濕潤。
移栽與后期管理。
待真葉展開三片后,選陰天或下午三時以后,以1×1尺密度移植。植后立即澆清糞水(1:8)一次。梅雨季節(jié)切不可積水過久。兩個月后,藤蔓一般長60厘米以上,此時可進(jìn)
行第一次摘心,以防止藤蔓互相纏繞遮光,并可促使藤苗粗壯。每月摘心一次,結(jié)合輔養(yǎng)。采取以上措施,到落葉時期,實生藤苗平均粗度可達(dá)0.5厘米以上,就可以出圃栽種。
在生長期,可追施液肥2~3次。
并經(jīng)常鋤草松土做圍,以免被草淹沒,促其健壯生長。爬山虎怕澇漬,要注意防止土壤積水。爬山虎耐修剪,在生長過程中,可依情修剪整理門窗處的枝蔓,以保持整潔、美觀、方便。
注意以下病蟲害:
白粉病、葉斑病和炭疽病等。常見蚜蟲危害。
事實證明,種子繁殖也是一種好辦法,其出苗率可達(dá)80%,苗期管理也較方便。壓條可于春季進(jìn)行,將老株枝條彎曲埋入土中生根。第二年春,切離母體,另行栽植。爬山虎的生命力極強(qiáng),故而繁殖極易成活。小苗成活生長一年后,即可移栽定植。栽時深翻土壤,施足腐熟基肥。當(dāng)小苗長至1米長時,即應(yīng)用鉛絲、繩子牽向攀附物[3]。
管理
爬山虎可種植在陰面和陽面,寒冷地區(qū)多種植在向陽地帶。爬山虎對氯化物的抵抗力較強(qiáng),適合空氣污染嚴(yán)重的工礦區(qū)栽培。幼苗生長一年后即可粗放管理,在北方冬季能忍耐-20℃的低溫,不需要防寒保護(hù)。
移植或定植在落葉期進(jìn)行,定植前施入有機(jī)肥料作為基肥,并剪去過長莖蔓,澆足水,容易成活。
一年生苗株高可達(dá)一米。房屋、樓墻跟或院墻跟處種植,應(yīng)離墻基五十厘米挖坑,株距一般以一點五米為宜。在樓房陽臺可以盆栽,苗盆緊靠墻壁,枝蔓迅速吸附墻壁。
文獻(xiàn)記載
《本草拾遺》:主破老血、產(chǎn)后血結(jié),婦人瘦損,不能飲食,腹中有塊;淋瀝不盡,亦白帶下,天行心悶,并煎服之,亦浸酒。
《江西中藥》:活血祛風(fēng)。凡筋骨疼痛,及婦人赤白帶下等之由于血滯者,皆主治之。近時用作祛風(fēng)止痛藥,適用于關(guān)節(jié)風(fēng)濕,腰腳軟弱等癥。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祛風(fēng)濕,通經(jīng)絡(luò),止血。
地錦
葡萄科 Vitaceae 地錦屬
別名:爬山虎 爬墻虎 地錦 遍山龍 長春藤 常春藤 常青藤 大葉山天羅 地噤 地綿 多腳草 飛天蜈蚣 楓樹藤 楓藤 紅葡萄藤 假葡萄藤 捆石龍 老虎爪子 趴墻虎 趴山虎 爬壁虎 爬山虎、捆石龍 爬山虎、爬墻虎 爬巖虎 三角楓 石虎子 石角風(fēng) 石蓬串子 土鼓藤 野楓藤 野爬山虎 抓樹龍 走游藤 紅葛 紅骨蛇 苣瓜 蘽蕪 爬山虎、三角楓 千歲蘽 三葉爬山虎 石壁藤
多羽節(jié)肢蕨
水龍骨科 Polypodiaceae 節(jié)肢蕨屬
別名:多羽節(jié)肢蕨 波邊節(jié)肢蕨 地蜈蚣 豆?jié){草 鳳尾搜山虎 滾龍草 螞蝗蓮 梅瑞節(jié)肢蕨 搜山虎 西南節(jié)肢蕨 波邊帶肢蕨 波邊節(jié)枝蕨 過山龍 爬山虎
石南藤
胡椒科 Piperaceae 胡椒屬
別名:石南藤 巴巖香 寸香 丁公藤 風(fēng)藤 趕山鞭 公藤 海風(fēng)藤 酒藥子草 毛山蒟 南藤 爬山虎 爬巖香 三角楓 山蒟 上樹兒 石丙草 石蔞藤 搜山虎 鐵欄桿 細(xì)葉青龍蛇 香風(fēng)藤 巖清香 宜昌胡椒 扒巖藤 扒巖香 石南芚 石楠藤 天仙藤 瓦氏胡椒 細(xì)鐵甲 質(zhì)馬戛
杜莖山
紫金???Myrsinaceae 杜莖山屬
別名:杜莖山 白花茶 白茅茶 杜桓山 金砂根 老婆茶 山桂花 山茄子 水光鐘 水蓮柴 踏天橋 野胡椒 白毛茶 粉葉 接骨鉆 六角草 爬山虎 土恒山、白茶花 外紅消 魚蘭藤 魚子花
冠蓋藤
繡球科 Hydrangeaceae 冠蓋藤屬
別名:青棉花 冠蓋藤 大一枝花 光葉冠蓋藤 紅棉毛藤 猴頭藤 爬墻虎 爬山虎 青棉花藤 青棉藤 阿里山青棉花 冠蓋芚 冠藤 旱禾樹 猴大繩 竹麻 竹馬 竹藤
獨根草
虎耳草科 Saxifragaceae 獨根草屬
別名:巖花 獨根草 爬山虎 山苞草 小巖花
槭葉草
虎耳草科 Saxifragaceae 槭葉草屬
別名:爬山虎 槭葉草 丹頂菜 丹頂草 活陽草 砬巴菜 磖巴菜 磖花菜 臘八菜 老鵝掌 石虎菜
平枝栒子
薔薇科 Rosaceae 栒子屬
別名:栒刺木 巖楞子 山頭姑娘 平枝栒子 矮紅子 被告惹 大葉地蜈蚣 地木瓜 高山帶子白馬骨 牛肋巴 牛排骨 爬地蜈蚣 爬山虎 平枝灰栒子 平枝鋪地蜈蚣 鋪地紅子 鋪地蜈蚣 鋪地栒子 匍生栒子 千年矮 翹皮子 水蓮沙 鐵掃把 鐵掃帚 土漿樹 栒刺子 地笆折 地紅子 匐生栒子 平枝枸子 平枝旬子 平枝荀子 栒子 rockspray cotoneaster
扶芳藤
衛(wèi)矛科 Celastraceae 衛(wèi)矛屬
別名:扶芳藤 過冬青 換骨筋 金線風(fēng) 九牛造 靠墻風(fēng) 絡(luò)石藤 爬墻草 爬墻風(fēng) 爬墻虎 爬山虎 爬山火兒 爬藤 爬藤衛(wèi)矛 爬衛(wèi)矛 爬行衛(wèi)矛 滂藤 鋪地楓 千層樓 青藤 抬絡(luò)藤 甜茶葉 土杜仲 小風(fēng)藤 小松藤 小藤仲 巖風(fēng)草 巖石虎 常春衛(wèi)矛 對葉腎 扶芳滕 扶芳芚 過墻風(fēng) 膠州衛(wèi)矛 蔓衛(wèi)矛 爬藤黃楊 爬衛(wèi)毛 千斤藤 山百足 藤杜仲 藤衛(wèi)矛 winter creeper
刺苞南蛇藤
衛(wèi)矛科 Celastraceae 南蛇藤屬
別名:刺苞南蛇藤 刺南蛇藤 刺葉南蛇藤 南蛇藤子 爬山虎 刺芽南蛇藤 合歡樹 剌南蛇藤 老牛筋 明開夜合
三葉地錦
葡萄科 Vitaceae 地錦屬
別名:三葉爬山虎 爬山虎 三葉地錦 半心爬山虎 大血藤 三角風(fēng) 三爪金龍 紅葉爬山虎 三角楓 三葉爬墻虎 中國地錦
崖爬藤
葡萄科 Vitaceae 崖爬藤屬
別名:崖爬藤 鈍葉崖爬藤 紅五加 癩痢藤 爬山虎 藤五加 藤五甲 通氣藤 無毛崖爬藤 五葉崖爬藤 五爪金龍 五爪龍 巖爬藤 巖葡萄 巖五加 巖五爪 走游草 走游藤 瘌痢藤 小紅藤 小五爪金龍 崖爬芚 巖五爪龍
無毛崖爬藤
葡萄科 Vitaceae 崖爬藤屬
別名:無毛崖爬藤 鈍葉崖爬藤 光葉崖爬藤 紅藤 九節(jié)蓮 瘌痢頭 癩痢藤 無毛崖藤 五爪金龍 小九節(jié)鈴 小母豬藤 小烏龜 崖爬藤 巖五加 光葉爬藤 光葉巖爬藤 爬山虎 銅絲拌 無毛巖爬藤 小紅藤 小紅藥 小五爪龍
飛龍掌血
蕓香科 Rutaceae 飛龍掌血屬
別名:飛龍掌血 八百棒 八大王 白見血飛 白三百棒 抽皮簕 刺米通 刺枇杷 大架歸 大救駕 飛龍斬血 鉤藤子 紅三百棒 猴子香櫞 畫眉跳 黃大金根 黃椒 黃椒根 黃肉樹 雞爪簕 見血而亡 見血飛 見血亡 簕鉤 嘛磚藤 貓爪簕 迷通果 牛丹子 牛麻簕 牛麻簕藤 爬山虎 破皮見血 入山虎 三百棒 三叉藤 三文藤 散血丹 散血飛 燒酒鉤 蛇退步 鐵掌米樹 溫答 溪椒 下山虎 小挌藤 小格藤 小金藤 萱子刺 血棒頭 血淋甲 野花椒 亦雷 硬諾實者實剛 油婆簕 冬花椒 狗柑子 狗欄子 黃樹根藤 見而散 見血散 勒鉤 山胡椒 山桔 土冰粉子 烏面刺 細(xì)葉黃肉刺 小葉黃肉樹 血見愁 血見飛 血蓮腸
常春藤
五加科 Araliaceae 常春藤屬
別名:爬樹藤 爬墻虎 常春藤 巴壁藤 扒巖楓 百腳蜈蚣 常青藤 大風(fēng)藤 楓藤 楓葉藤 狗(毛/母)蛇 狗姆蛇 狗田蛇 過墻風(fēng) 尖角楓 尖葉薜荔枝 犁頭腰 龍鱗薜荔 龍鱗血脂 牛一楓 爬山虎 爬崖藤 爬巖楓 爬巖莖 爬巖藤 三角風(fēng) 三角楓 三角尖 三角藤 三角香 散骨風(fēng) 山葡萄 上樹蜈蚣 上天龍 藤三角 土風(fēng)藤 土鼓藤 西洋常春藤 巖風(fēng)藤 巖骨香 中華常春藤 追風(fēng)藤 鉆天風(fēng) 巴樹龍 多腳藤 飛天杜仲 飛天蜈蚣 狗 墨布爪 爬墻葉 三角楓藤 樹穿衣 天仲 巖龍 中華常春藤屬 Hedera nepalensis var. sinensis
洋常春藤
五加科 Araliaceae 常春藤屬
別名:洋常春藤 彩葉常春藤 長春藤 常春藤 歐常春藤 英國常春藤 大排風(fēng)藤 爬山虎 三角風(fēng) 西洋長春藤 西洋常春藤 旋春藤 English ivy
絡(luò)石
夾竹桃科 Apocynaceae 絡(luò)石屬
別名:石血 爬墻虎 鉆骨風(fēng) 棉絮繩 絡(luò)石 白花絡(luò)石藤 白花藤 變色絡(luò)石 風(fēng)不動 感冒藤 刮金板 鬼系腰 合掌藤 六角草 綠刺 絡(luò)石藤 木結(jié)子藤 耐冬 牛奶子 爬山虎 鉗壁龍 薔薇根 上樹龍 石龍?zhí)?石絡(luò) 酸樹芭 萬字金根 萬字茉莉 懸石 云丹 云花 云英 扒墻虎 壁虱藤 蘭石藤 領(lǐng)石 爬山虎絡(luò)石 上天龍 石花藤 石鯪 臺灣白花藤 羊角藤
杠柳
蘿藦科 Asclepiadaceae 杠柳屬
別名:北五加皮 香加皮 羊奶條 杠柳 北加皮 北五加 臭槐 臭加皮 臭五加 杠柳皮 狗奶子 黑骨藤 黑骨頭 胡棘條 加皮 具五加 李不李 立柳 柳柳葉 爬山虎 山桃柳 山桃樹 山桃條 山五加皮 桃不桃 桃不桃柳不柳 五加皮 狹葉蘿摩 狹葉蘿藦 香五加 香五加皮 羊毒梢 羊肚稍 羊角梢 羊角樹 羊角桃 羊角條 羊角彎 羊角葉 羊角汁 羊奶稞子 羊奶藤 羊奶條棵子 羊奶子 羊桃 羊桃梢 羊桃葉 羊腿梢 陽柳 楊桃 野丹皮 義馬干-額布日 陰柳 玉皇架 鉆墻腳 鉆墻柳 北王加皮 布拉 杠櫻 木羊角科 羊角蔓 羊細(xì)條 義滿-額畢日
雞眼藤
茜草科 Rubiaceae 巴戟天屬
別名:百眼藤 雞眼藤 大甘草 紅珠藤 糠藤 泥藤草 爬山虎 土藤 五眼子 細(xì)葉巴戟天 咸魚頭 小葉巴戟 小葉巴戟天 小葉羊角藤 小葉雞眼藤 小葉傘花樹
大葉南蘇
天南星科 Araceae 崖角藤屬
別名:大葉南蘇 過江龍 金竹標(biāo) 爬山虎 爬樹龍 青竹標(biāo) 萬年青 小過山龍 小南蘇 過江藤
爬樹龍
天南星科 Araceae 崖角藤屬
別名:裂葉崖角藤 爬樹龍 大戇毒 大過山龍 大青龍 大青蛇 大青竹標(biāo) 當(dāng)年見 過崗龍 過江龍 過山龍 老蛇藤 爬山虎 麒麟尾 青竹標(biāo) 山包谷 上木蜈蚣 上樹龍 蛇包谷 石連藕 石蓮藕 石蛇 萬丈潔 萬丈深 鴨綠江 裂葉巖角藤 箐竹標(biāo) 下延崖角藤
穿龍薯蕷
薯蕷科 Dioscoreaceae 薯蕷屬
別名:穿山龍 山常山 穿龍薯蕷 鞭梢菜 鞭梢子菜 鞭稍菜 草便梢菜 常山 穿地龍 穿龍骨 穿龍薯芋 穿山骨 穿山虎 穿山甲 穿山薯蕷 穿山尤 串地龍 大串地龍 地龍骨 粉萆蘚 茯苓 付芋 狗骨頭 狗山藥 過山龍 蝴蝶菜 黃姜 黃姜子 火藤根 雞骨常山 雞骨頭 金剛骨 金鋼骨 龍萆薢 爬山虎 山姜 山爬山虎 薯蕷 鐵山藥 土常山 土黃連 土龍骨 土山薯 團(tuán)扇薯蕷 烏和日-敖日洋古 烏和日-敖日洋吉 洋鐵絲根 野山藥 萆薢 不折麻 穿龍骨薯蕷 穿龍薯預(yù) 穿山龍薯蕷 穿山薯芋 穿薯蕷 穿薯蕷龍 串山龍 海龍七 老娃山藥 龍萆蔛 龍薯蕷 爬山虎子 山龍 山藥 竹根薯蕷
三叉虎
別名:白花藤仔 地錦 吊巖風(fēng) 紅葡萄藤 節(jié)葉藤 爬墻虎 爬山虎 三叉虎 三角風(fēng) 三角楓 三皮風(fēng) 三葉見腫消 三爪龍 上木三叉虎 上木蛇 上樹蛇 上樹藤 上樹蜈蚣 上竹龍 小風(fēng)藤 小爬山虎 巖葡萄 異葉地錦 異葉爬墻虎 異葉爬山虎 Parthenocissus heterophylla
參考資料
[1] 李祖清著,住宅小區(qū)綠色環(huán)境藝術(shù),四川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2002年05月第1版,
[2]譚伯禹著. 園林綠化樹種選擇[M].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1983.09.
[3] 陳開元編著. 家庭養(yǎng)花百科大全[M]. 石家莊:河北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 2006.01。
盆架子常見病蟲害防治:
主要發(fā)生的病蟲害有綠翅絹野螟,圓盾蚧,木虱這三種。
一、綠翅絹野螟
屬鱗翅目、螟蛾科。主要分布廣東、海南、云南等地。幼蟲吃盆架子樹葉子,嚴(yán)重時把所有樹葉吃光,影響糖膠樹的觀賞價值及長勢甚至引起死亡。該蟲在每年的5一7月份為害最嚴(yán)重。幼蟲常隱匿于蟲苞中吃葉。
為害特點:以幼蟲取食葉片,使枝葉枯黃,影響樹木的觀賞價值。
主要為害時段:5—7月。
防治方法:
① 發(fā)生初期注意摘除蟲苞,殺滅幼蟲和蛹。
② 在幼蟲盛發(fā)期用90%敵百蟲或80%敵敵畏1000倍液噴霧。
二、圓盾蚧
1、為害癥狀圓盾蚧,屬盾蚧科。主要吸食盆架子樹葉子的汁液,葉片的受害處均出現(xiàn)淡黃色斑點。
2、形態(tài)特征 雌成蚧殼為圓形,較堅硬,紫褐或暗褐色。雌成蟲杏仁形,淡黃或淡橙黃色。 圓盾蚧雄成蟲蚧殼為橢圓形,成蟲體淡黃色。卵長橢圓形,淡橙黃色。
3、生活習(xí)性 圓盾蚧1年發(fā)生5~6代,多以雌成蟲越冬,田問世代重疊。各代若蟲盛發(fā)于5~10月,活動的最適溫度26~28~c。雌蟲多處在葉背,尤以邊緣為最多,雄蟲多處在葉面。
4、防治方法
① 保護(hù)天敵,如整胸寡節(jié)瓢蟲、草蛉、黃金蚜小蜂、斑點蚜小蜂和雙蒂巨角跳小蜂等;
② 藥劑防治。掌握在孵化盛期和低齡若蟲盛期噴藥,因此時蠟質(zhì)介殼尚未形成,噴藥防治效果較好。每15~20天1次,連噴2次。常用的藥劑有:40%殺撲磷(速撲磷)1000~1500倍液,或2%機(jī)油乳劑400倍液加20%殺撲磷2500倍液,或2%機(jī)油乳劑400倍液加40%氧化樂果3000倍液,或螨蚧靈機(jī)油乳劑250~300倍液,或松脂合劑冬季12~15倍液、夏秋季用18~20倍液,或久效磷1000倍液防治。
三、木虱
體小型,活潑,能跳。頭短闊。有復(fù)眼,單眼3個。觸角細(xì)長,10節(jié)。喙3節(jié)。前胸小,中胸背板大。前翅有1條3分枝的脈紋,每支再分叉。后足基節(jié)腹面有1疣狀突起;脛節(jié)有端刺;跗節(jié)2節(jié);有中墊。漸變態(tài)。木虱幼蟲蟲體極扁,厚度只有1~2毫米,體型小,頭短闊。體表覆被蠟質(zhì)分泌物,在盆架子葉片上易形成一個個小包狀, 小包隨著幼蟲長大而變大。
防治方法: 40%樂果乳劑1000倍液;合成洗衣粉400~500倍液;松脂合劑15~20倍液;25%中科美鈴1500~20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1000~1500倍液。以上藥劑如交替使用,效果更好。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_11/9460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地澀澀能治什么病
下一篇: 棣棠花能治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