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天葵
(《廣西藥植名錄》)
【異名】紫背天葵、紅葉、散血子、龍虎葉(《廣西藥植名錄》),夜渡紅、紅水葵(《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
【來源】為秋海棠科植物紫背天葵的球莖或全株。
【植物形態(tài)】紫背天葵
多年生草本,無地上莖。地下莖球形?;~1片,膜質(zhì),圓心形或卵狀心形,長2.5~7厘米,寬2~6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心形,邊緣有不規(guī)則的重鋸齒和緣毛,兩面有伏生粗毛,下面紫色,掌狀脈7~9條;葉柄長2~6厘米,有長粗毛;托葉小,卵狀披針形,流蘇狀撕裂。聚傘花序有2~4朵花,總花梗纖細(xì),長超過葉片;花淡紅色;苞片和托葉相似。雄花萼片2,卵圓形;花瓣2,倒卵狀長圓形,雄蕊極多。雌花較小,萼片與花瓣3,2片大的半圓形,另1片較小的長圓形,凹陷;花柱3,2裂,裂片螺旋狀扭旋。蒴果三角形,有3翅;種子極小,黃褐色。花期5~8月。
分布廣東、廣西、云南、貴州、湖南、江西、福建等地。
廣西另有一種紅水葵葉,功用相同。其形態(tài)與本種相似,主要區(qū)別在于紅水葵的地下莖不呈球形,葉較厚,顏色更深,葉面有小瘤狀突起,葉背網(wǎng)脈明顯。
【采集】春、夏采收,曬干。
【性味】甘,涼。
①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甘淡,涼。"
②《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甘澀,涼,無毒。"
③《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酸澀,性涼。"
【功用主治】清熱涼血,活血解毒。治暑熱高燒,肺熱咳嗽,咯血,跌打扭傷,血瘀疼痛,瘡毒疥癬,水火燙傷。
①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潤燥止咳,散瘀消腫。治外感高熱。中暑發(fā)燒,肺熱咳嗽,跌打腫痛。鮮品搗爛,可敷惡瘡疔毒。"
②《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治肺炎咳嗽,咯血,慢性支氣管炎。"
③《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涼血活血,消炎止痛。主治咯血,血瘀腹痛,扭挫傷,骨折,湯火傷,癬疥。"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1~3錢。外用:搗敷。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_11/9509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紅升麻根能治什么病
下一篇: 紅紫珠能治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