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藤
(《貴州草藥》)
【異名】麻妹條(《貴州草藥》),來阿片(苗名)。
【來源】為衛(wèi)矛科植物粉背南蛇藤的根。
【植物形態(tài)】粉背南蛇藤,又名:博根藤、落霜紅。
藤狀灌木,高達5米。小枝幼時被白粉。葉互生,橢圓形或寬橢圓形,長6~14厘米,寬5~7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寬楔形,背面被白粉,脈上有時有疏毛;葉柄長1~1.5厘米。聚傘圓錐花序頂生,長6~12厘米,腋生花序短小,3~7花;花梗長2~8毫米,中部以上有關節(jié):花白綠色,4數(shù),單性,雄花有退化子房:雌花有短花絲的退化雄蕊,子房具細長花柱,柱頭3裂,平展。果序頂生,長而下垂,腋生花多不結實;蒴果有長梗,疏生,球狀,橙黃色,果皮裂瓣內側有櫻紅色斑點。種子黑棕色,有橙紅色假種皮。
生山地叢林中。分布河南、陜西、甘肅、四川、湖北、湖南、貴州、云南、廣西、廣東、浙江、安徽等地。
本植物的枝葉(麻妹條葉)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化學成分】葉含有黃酮醇類化合物,已知的有山柰甙,即山柰酚-3,7-二鼠李糖甙,含量1.3%;山柰酚-7-鼠李糖甙3-葡萄糖甙,含量0.8%;槲皮素-3-鼠李糖甙-7-葡萄糖甙等。
【性味】性平,味辛。
【功用主治】化瘀消腫。治跌打紅腫。
【選方】治跌打紅腫:麻妹條根、刺老包根等分,煨水洗患處。(性味以下出《貴州草藥》)
1、鹽水洗鼻治好我的鼻炎 我患鼻炎多年,久治不愈,已喪失治愈的信心。去年偶得一方:配制鹽水(100毫升瓶內放食鹽兩匙,開水稀釋),用牙簽卷上棉球蘸鹽水洗鼻孔,然后把藥棉暫留鼻孔內,此時或頭上仰或身平躺,用食指和拇指按鼻兩側,并用力吸吮,使棉球上飽蘸的鹽水流入鼻腔內,再流入咽喉部。開始時感到鼻內辛辣難忍,幾次即適應,也可先用淡些的鹽水洗逐漸加濃,使鼻腔慢慢適應。我堅持早晚各洗鼻一次,一個多月后,鼻腔暢通,嗅覺靈敏,多年的鼻炎治好了。唾液治好了我的過敏性鼻炎我患過敏性鼻炎已十余年。曾多次去醫(yī)院求治,扎過耳針,吃過藥,均無效。一次我在連續(xù)發(fā)作時夜半醒來,因鼻腔發(fā)干發(fā)癢,我用唾液擦在鼻腔(擦后鼻腔表面有微疼感),數(shù)次以后,鼻腔開始結癡,結癡后過敏性癥狀即消失。隨著結癡的自行脫落,多年末治愈的過敏性鼻炎便神奇般地好了。 2、槐花蜜可治萎縮性鼻炎 一同事被診斷為萎縮性鼻炎,她自創(chuàng)一法治療效果顯著。每天早晚洗臉時,用小手指蘸流動的自來水在鼻孔內清洗,清除鼻腔內的結痂和分泌物,充分暴露鼻粘膜后,用棉簽或手指蘸市售的槐花蜜均勻地涂在鼻腔患處。她堅持自己治療兩個多月,鼻腔已不痛癢,無結疝樣分泌物,嗅覺也基本恢復正常。 3、大蒜治鼻炎 我患鼻炎,經(jīng)多年醫(yī)治,無明顯效果。時好時患。經(jīng)中醫(yī)大夫介紹一方治愈,后介紹給多人用此方都有明顯效果。將大蒜一瓣搗爛,用干凈的豆包布包好,擠壓出蒜汁滴入每個鼻子孔內兩滴(當時刺激的很痛)再用手壓幾下鼻扇使其鼻孔內都能粘敷到蒜汁,輕者一次,重者二次即愈(編者注:大蒜刺激性強,請從微量試起;大蒜過敏者禁用)。 4、絲瓜藤治副鼻竇炎 我是位副鼻竇炎患者,曾采用多種方法治療效果不佳。后偶得一方,取得較好療效。方法是:找老絲瓜藤數(shù)米,曬于,切成細段,再放在瓦上焙至半焦(千萬別糊了),然后在面板上,研成碎面,裝入瓶中備用。使用時,把鼻腔中的鼻涕清干凈,用干凈棉球擦一遍鼻腔,再用細塑料管(如喝酸奶用的小管就行),讓家人幫助把絲瓜藤粉吹入鼻腔,再用干棉球塞住鼻孔。此法最好在晚上臨睡前應用。連續(xù)數(shù)日可治愈。 5、冷水治鼻炎 1975年我得了鼻竇炎,很嚴重。兩天一瓶滴鼻凈還不夠,只要停藥,鼻孔立刻不通氣。長時間治不好。這時一位張大夫說了一個偏方:洗臉不用熱水,用冷水,用手心盛自來水管放出來的冷水,捂在鼻子上,把冷水吸進鼻孔里,而后擤出來,再盛水吸進去,再擤出來,連續(xù)幾次,每天堅持。我用這個冷水療法10天,鼻竇炎好了。這20多年,我用冷水療法從未間斷,鼻竇炎至今也沒有再犯。 6、紅霉素四環(huán)素眼藥膏可治鼻炎 取紅霉素或四環(huán)素眼藥膏涂在消毒的棉花棒上,伸入鼻腔內均勻涂上藥膏,每次以涂滿鼻腔為準,一日兩次,一般鼻炎有3至5天即可痊愈,無后遺癥。 滴香油治過敏性鼻炎 我患過敏性鼻炎七年,一過立秋就開始打噴嚏、流鼻水、鼻癢、鼻塞,嚴重時根本無法入睡。去年偶得一方:滴香油。試后效果頗佳。香油就是普通的食用香油,每天三到五次,每次五滴左右,滴入鼻內。 注意:鼻塞嚴重時不要滴,可變換一下體位,待鼻子通氣后再滴,滴前將鼻涕擤干凈。持之以恒,必定見效。據(jù)說此法對普通鼻炎效果也很好。 7、慢跑治好了我的鼻竇炎 我今年49歲,30多年前,因一次重感冒落下了鼻竇炎的病根。從此,鼻腔不通,什么味兒都聞不到,還經(jīng)常頭痛。的我吃過各類鼻炎藥,買過鼻炎治療儀,做過穿刺,還做過手術,但都沒起太大的作用。 1985年,一位朋友告訴我跑步能減輕鼻炎的痛苦。我便開始每天早晨或傍晚堅持慢跑40分鐘,堅持了兩個月病情有所好轉,堅持下去,不到兩年我的鼻竇炎就徹底根除了?,F(xiàn)在,我已改慢跑為步行。十幾年來一直在堅持,就連上下班都改騎車為步行了。 8、滴香油治過敏性鼻炎 我患過敏性鼻炎七年,一過立秋就開始打噴嚏、流鼻水、鼻癢、鼻塞,嚴重時根本無法入睡。去年偶得一方:滴香油。試后效果頗佳。香油就是普通的食用香油,每天三到五次,每次五滴左右,滴入鼻內。 注意:鼻塞嚴重時不要滴,可變換一下體位,待鼻子通氣后再滴,滴前將鼻涕擤干凈。持之以恒,必定見效。據(jù)說此法對普通鼻炎效果也很好。 9、自治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多源于感冒。棄藥取鍛煉可自愈。 方法是:每天洗臉前先將鼻孔插入冷水中,輕輕吸氣,使冷水與鼻腔粘膜充分接觸,然后將水呼出,如此反復進行,持續(xù)1一3分鐘(可抬頭換氣),洗完臉后再用中指揉壓鼻翼兩側約20次左右。貴在堅持。筆者用此法不但解除了擦鼻涕之苦,連感冒也銷聲匿跡了。 10、按摩眼框可治鼻炎 我30多歲時得了鼻炎,實難忍受,打針吃藥都未見效。俗話說:“眼疼鼻子害”,于是我就用手指試著按摩眼睛周圍。當按摩到眼睛下邊的眼框骨時,就覺得鼻腔內簌地響了一下并有些輕松感,所以我就在這個部位下了功夫。經(jīng)過一段時間,真的解除了我的痛苦。40多年過去了,從未復發(fā)過。我曾把此法告訴過別人,效果也都很好。 做法是:雙手食指按在兩眼下的眼框骨邊上有個很淺的小坑,用些力上下揉動一二百下,每天不少于兩次,堅持一段時間即可生效。 伏天是治鼻炎大好時機 大雨連綿的伏天,土墻根、溝沿、草木多的陰坡,都長綠苔。用小鏟把它們刮下來,放碗里用水泡上半日,洗凈后放在水碗里泡著備用。用單層紗布卷綠苔,比自己鼻孔稍細,塞入鼻孔中,晚上睡覺時塞一個鼻孔,第二天晚上再塞另一個鼻孔,堅持到用完綠苔為止??苫局魏帽茄?,第二年再補補課。我患鼻炎多年,跑遍了大小醫(yī)院,仍沒治好,夜間憋得睡不著,天津市薊縣南莊戶村張曉雨告訴我以上的偏方,當時我將信將疑地試了試。沒想到第一年就基本好了,第二年我補補課,使鼻炎徹底痊愈。我又傳了很多人,都起作用。 11、巧用蔥白治鼻炎 鼻炎雖不是什么大病,但常常鼻塞、流鼻涕,也會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不便。長期吃藥不但對身體有害而且療效不甚理想。我也曾是個鼻炎患者,數(shù)年來飽受其苦,一直在進行治療,吃了很多藥,療效并不好,為此一直很苦惱。 幾年前我偶得一民間土方,方便易行且無副作用,用這個方子終于治好了我的鼻炎?,F(xiàn)在我將它提供給廣大鼻炎患者,大家不妨一試。 治療的藥材十分常見,就是我們平時做菜用的蔥。具體制作方法是:新鮮生蔥,洗凈,取蔥白,搗爛,放幾小團指甲蓋大小的藥棉浸蔥汁備用。治療時先用棉簽沾淡鹽水清潔鼻孔,然后將浸了蔥汁的小棉花團塞入鼻孔內,保持數(shù)分鐘,一開始感到刺鼻,漸漸會失去刺激性,當效力消失后再換新棉團。 每次如此塞半小時至一小時左右。一天兩三次,為方便可多備些蔥汁,用保鮮膜密封,有空就做,治療同時可做其它事,一點兒也不影響正常的生活,方便得很。 就我自己的實踐來說,這個土方對急性鼻炎療效最好。我患急性鼻炎近半年,用這個土方只治了一個星期就有明顯好轉。之后,每逢感冒就用這個作為輔助治療,后來鼻炎就徹底痊愈了。 我不斷介紹給所遇到的鼻炎患者朋友,屢見奇效,急性鼻炎好得最快,長年的慢性鼻炎患者堅持治療也會癥狀減輕逐漸好轉?,F(xiàn)在我把這個經(jīng)驗介紹給大家,希望廣大鼻炎患者用了此方也能早日擺脫鼻炎的困擾。 12、蒜醋功效大 鼻炎治得快 將蒜削除根皮裝入酒壇中再灌滿醋浸沒蒜瓣為止,然后密封。一個月后啟封,邊食蒜、邊用小口瓶裝上蒜醋,每晚對準雙鼻熏半小時。能治療過敏性鼻炎?;颊卟环猎囋嚒?另外,美國藥理學家指出,大蒜能降低膽固醇水平及高血壓,起作用是獨特辛辣味的大蒜素。據(jù)研究,蒜頭中所含蒜氨酸和蒜酶,各自存在互不相干,浸醋后在滲出蒜酶的作用下,蒜氨酸分解,生成有揮發(fā)性的無色油狀液體即為大蒜辣素。日本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大蒜中富含天然抗癌的微量元素硒和鍺,有較強的抗癌效應。 此外,醋有四大作用:①解除疲勞。②預防動脈硬化。③殺滅病原菌。④美容。 13、冷水噴鼻治過敏鼻炎 從上世紀70年代初起,我就患嚴重的過敏性慢性鼻炎,每天早晨約5時左右,就開始鼻塞流鼻涕,平時如果發(fā)生鼻塞,就預感到天氣要變化,天氣變化就突然會患感冒咳嗽鼻塞、流鼻涕,搞得我十分難受影響到工作和生活。當時我曾采取多種治療方法,滴過黃麻素、鼻眼凈、迎香穴理療、吃過鼻炎藥物,也只起暫時緩解作用。有的醫(yī)生還認為我的鼻道彎曲需要手術矯正,但我下不了決心;也有人說:慢性鼻炎時間太長會發(fā)生惡性病變。怎么辦?感到膽戰(zhàn)心驚束手無策,聽天由命又不甘心。為了緩解痛苦,每天早晨鼻塞時,我就用兩手大拇指,按摩鼻兩翼迎香穴位,起床刷牙洗臉時,我就用手心接水噴鼻,剛開始感到刺激有點疼痛,時間久了,不但不痛而且能促使鼻通,如果天氣變冷稍有鼻塞,就滴一點點鼻眼凈,真奇妙!就這樣,我堅持幾年,鼻不塞了,寒流南下天氣變化,我也基本上沒有感冒流鼻涕,早上也不再發(fā)生鼻塞流鼻涕了。最近七八年再沒有用過鼻眼凈,沒有吃過治鼻炎藥了。堅持用冷水噴鼻治好了我的過敏性慢性鼻炎,這是千真萬確的實事。
,是一種攀援花木,
的生長有其獨特的方式,勢如
,剛勁古樸,枝葉茂盛,花序如翠蝶成行,美麗清香,是春季優(yōu)良的棚架花卉。
原產(chǎn)我國,朝鮮、日本亦有分布。其別名朱藤、藤蘿、招豆藤等?;ㄩ_可半月不凋。常見品種有花紫藤、銀藤、
藤、白玉藤、南京藤等。上海有紫藤鎮(zhèn)、紫藤園;蘇州亦有古藤。在河南、山東、河北一帶,人們常采紫藤花蒸食,清香味美。
紫藤花可提煉芳香油,有利水消腫作用,種子能清熱解毒,根具有祛風濕的作用。
【食用功效】
具有解毒、止吐瀉、止痛、祛風通絡等功效??芍谓罟峭?、風痹痛、蟯蟲病等。
【食用方劑】
1?關節(jié)疼痛
紫藤花30克,水煎代茶飲。
2?水腫
紫藤花適量,加水煎成濃汁,去渣,加白糖熬成膏,每次1食匙,早晚各1次。溫開水沖服。
3?食物中毒、吐瀉腹痛
紫藤種子30克,炒熟,魚腥草15克,水煎代茶飲。
4?胃癌前期病變
紫藤花、莖葉各15克,薏苡仁30克,菱角、訶子各適量,水煎2次,混合,早晚分服。每日1劑。
5?防酒變質
紫藤種子適量,研碎,撒入酒中即可。
6?驅蟯蟲
紫藤種子30克,炒熟,水煎代茶飲。
7?視力、聽力減退
紫藤根50克,同雞肉共燉,食肉飲湯,常食見效。
8?痛風
紫藤根、牛膝各15克,杜仲10克,水煎代茶飲。
漢·張仲景“勤求古訓,博采眾方”,著成《傷寒雜病論》,經(jīng)后人整理為《傷寒論》、《金匱要略》。其書所載之方,組方嚴密,藥味少而力專,療效顯著。筆者今就仲景方之用治耳鼻喉科疾病略述如下,以期拋磚引玉。
1 桂枝湯治過敏性鼻炎營衛(wèi)不和型
桂枝湯滋陰和陽,調和營衛(wèi),本用于治療太陽中風證。臨床應用時又并不局限于太陽中風證,只要病機是營衛(wèi)不和,都可應用。
營衛(wèi)不和所致過敏性鼻炎,其臨床表現(xiàn)為突然和反復發(fā)作的鼻癢、噴嚏、流清涕、鼻塞,多遇寒、遇風便發(fā),或于早晨起床之際,鼻癢多嚏、涕多清稀如水,局部檢查見鼻粘膜蒼白水腫、鼻道有大量水樣分泌物,舌苔薄白脈浮,可用桂枝湯調和營衛(wèi)、祛邪利竅。
方中桂枝辛溫發(fā)散,溫通衛(wèi)陽,可解衛(wèi)分之邪;芍藥酸苦微寒,攝養(yǎng)津氣,收斂涕液;生姜辛溫,佐桂枝發(fā)散風寒以解?。淮髼椄势?,佐芍藥滋補津液以養(yǎng)營;炙甘草甘平,配桂枝、生姜辛甘化陽以助衛(wèi)氣,合芍藥酸甘化陰以滋營陰。
諸藥配伍,共奏調和營衛(wèi)之功。臨證時,為了加強脫敏功能,尚可加入蟬衣和徐長卿之類,衛(wèi)氣虛者又加黃芪益氣固表。
2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治肺經(jīng)邪熱所致之急性喉炎、會厭炎、鼻竇炎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所治為肺內邪熱壅盛致發(fā)喘咳之候,用其辛涼宣泄,清肺平喘,取麻黃之開,杏仁之降,甘草之和,倍石膏之大寒,除內外之實熱。急性喉炎、急性會厭炎證屬肺經(jīng)郁熱,不得宣泄,蘊結咽喉者,臨床表現(xiàn)除發(fā)熱口渴外,前者伴聲音嘶啞、甚則失音,檢查見喉粘膜充血腫脹、聲門開合不利,后者表現(xiàn)為咽喉疼痛、吞咽痛甚,檢查見會厭舌面充血腫脹。
邪熱犯肺、肺氣不宣,肅降失職,致聲門開合不利,咽痛音啞即來,用麻杏石甘湯清宣肺熱,挾痰者,伍僵蠶、半夏、天竹黃;充血嚴重者,加山豆根、落得打;疼痛劇烈者,加馬勃、金鎖匙。頑固性的鼻竇炎辨證為肺熱移腦,臨床表現(xiàn)為涕量奇多,色黃質稠(色白質稀者屬虛寒),頭痛不甚(痛甚者屬膽熱移腦),鼻塞不甚(甚者屬清陽不升),檢查見:雙中甲充血腫大,鼻道內有黃色膿樣分泌物,前組鼻竇區(qū)有壓痛者,可用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方中可加魚腥草、地龍清肺排膿。
臨證應用時,無論是否兼有表邪都可應用,因方中麻黃尚有解表功用,而石膏尚具有辛透之力。方中麻黃,又并非僅在解表,且能引藥入肺,直達病所;而石膏在清肺中邪熱時,具有“火郁發(fā)之”之能。本方去石膏,《和劑局方》稱之為三拗湯,可用于治療風邪犯肺所致的暴聾。此聾多繼發(fā)于感冒之后,乃風邪犯肺,肺氣不宣,循經(jīng)上擾耳竅,耳竅為邪所蒙所致。
表現(xiàn)為耳中憋氣,如塞棉絮,或兼發(fā)熱惡風,舌苔薄白,脈浮,音叉試驗為傳導性耳聾。用三拗湯以宣肺利竅,所謂“耳聾治肺”法,效果尤佳,同時配合咽鼓管吹張法更好。
3 白虎湯治急性咽炎、皰疹性口炎、鼻大衄屬于肺胃積熱證
白虎湯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組成,功用清熱生津,原用于治療陽明氣分熱盛證。
方中石膏大寒,用之清肺瀉胃;知母味厚,清肺生津;甘草、粳米養(yǎng)胃。
急性咽炎、皰疹性口炎臨床表現(xiàn)為咽部及口腔內疼痛,有灼熱感,口氣臭穢,伴有發(fā)熱、口干喜飲,便干溲黃,舌紅苔黃,脈數(shù),檢查見咽粘膜充血紅艷,或口腔內皰疹數(shù)目較多,局部充血明顯者,證屬肺胃熱盛。肺胃熱盛必然灼傷津液,故治療當清熱養(yǎng)津。
石膏、知母配伍,正合此用。至于鼻大衄者,其特點為出血量多,血色鮮紅,伴有煩熱、口渴多飲,每逢噴嚏、狂咳、(扌鼻)涕、熱水洗臉、咀嚼硬物或劇烈運動等都可再度出血,大便秘結,小溲黃赤,舌紅苔黃,局部檢查鼻粘膜干燥,立氏區(qū)粗糙、充血,甚則潰瘍,或有活動性出血,病由陽明熱甚,薰灼鼻竅所致。
雖說肺開竅于鼻,但陽明之脈夾鼻,且陽明為多氣多血之經(jīng),故出血量多,血色鮮紅者,應從陽明熱盛考慮,立氏區(qū)血管豐富,在粗糙、糜爛時上面覆蓋痂皮,一旦干燥裂開,必引起出血。
此時須滋潤乃可避免出血。選用白虎湯,尚可加生地、丹皮、赤芍清熱涼血;亦可加白茅根、側柏葉涼血止血;大便秘結者,加大黃、瓜蔞仁通腑泄熱。
4 調胃承氣湯治一切耳鼻喉科急性病需要攻下者
調胃承氣湯原用治陽明腑實證,君大黃之苦寒,臣芒硝之咸寒,攻熱泄火,佐甘草之甘平,可以和中。
凡一切急性的耳鼻喉科疾病,兼有發(fā)熱口渴、大便秘結、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脈實、需要攻下者,亦均可使用本方,尤其適用于急性化膿性疾病,如化膿性扁桃體炎、扁桃體周圍膿腫、急性鼻竇炎、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等,可使邪熱從下而解。
仲景原方中大黃是經(jīng)過酒洗的,酒洗之大黃瀉下力弱,筆者將之改為生大黃,以增加其通便之力,效果顯著。
5 桔梗湯治一切咽喉疾病
桔梗湯是喉科最有名的常用方劑,由桔梗、甘草兩味藥物組成。
桔梗性味辛苦,入肺經(jīng),走上焦,善“開肺氣之結,宣心氣之郁”,為眾藥之舟揖;甘草性味甘平,入走十二經(jīng),不僅補虛益氣,且能“通經(jīng)脈,利血氣”,瀉出肺中伏火。
本方為治療咽喉疾患的基礎方,隨證加味而衍化的方劑很多,除張路玉加山豆根、元參,顧世澄加天冬、麥冬仍稱桔梗湯外,嚴用和加入桑白皮、地骨皮等為瀉白散,劉河間加入訶子名清音湯,李東垣治療嗌痛頜腫時在補中益氣湯中加入了本方,《喉科指掌》加防風、荊芥、天蟲、薄荷稱六味湯,《重樓玉鑰》加柴胡、升麻、川芎等來治療慢喉風等等,不一而足。
桔梗湯所治之咽喉病,以咽痛、咽干或咳為主。桔梗在方中用量不宜大,一般以6g為宜,因桔梗對咽喉有刺激作用會引起惡心嘔吐,臨證時應注意。
6 五苓散治水濕內停之聤耳、鼻竇炎、美尼爾綜合征
五苓散一方,原為行膀胱之水而設,主治太陽表邪不解,循經(jīng)入里而影響膀胱氣化功能,以致水飲內停的太陽蓄水證。
方用豬苓、茯苓、澤瀉利小便、導水下行;白術健脾燥濕;桂枝溫陽化氣以行水,并解在表之邪。
現(xiàn)五苓散為逐內外水飲之首劑,大凡耳鼻喉科疾病表現(xiàn)為耳鼻部水濕停聚,水無所攝,泛溢于肌肉之間,需助脾扶火滲濕者,均可應用。
臨床應用時不一定兼有表邪,如急、慢性非化膿性中耳炎和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實熱癥狀已經(jīng)消失而膿性分泌物很多;頭痛綿綿,涕多色白,輕度鼻塞,嗅覺遲鈍的鼻竇炎;水飲上泛,停滯于耳的眩暈(又稱水眩)等等。
又:在治療眩暈時必定要重用澤瀉,乃取仲景用澤瀉湯治痰飲病苦冒眩之意。
7 真武湯治陽虛水泛之過敏性鼻炎、美尼爾綜合征
真武湯溫陽利水,主治脾腎陽虛,水濕內停,小便不利者。方中附子大辛大熱,溫腎助陽,以化水氣兼暖脾土,茯苓、白術健脾利水滲濕,生姜助附子以溫陽祛寒,而尤妙在芍藥酸能泄肝木以疏水。
腎陽虧虛型過敏性鼻炎,是由于腎陽不足,肺失溫煦,寒水上注鼻竅,致涕出清稀如水,淋漓不斷;美尼爾綜合征是脾腎陽虛,不能溫化水濕,寒水內停,上泛于耳而為眩暈。兩者病機均與真武湯所治病癥吻合。過敏性鼻炎取本方加用蟬衣、徐長卿、防風等,溫脾腎,除寒水而止嚏斂涕。
美尼爾綜合征用之以溫脾腎,除寒水而止暈眩,如嘔吐頻繁者加吳茱萸、陳皮、半夏;耳鳴甚者加磁石、五味子;兼有肝風者加天麻、鉤藤。
8 射干麻黃湯治喉源性咳嗽喉源性咳嗽。
其特點是喉頭作癢,然后咳即隨之,因癢而咳,咳聲短促而沉悶,有時愈咳愈癢而無法中止,乃病邪獸困肺經(jīng),長期難以外泄所致。此時宣解是唯一的方法,但普通宣解當然力不能及,須應用有力的方藥,方可攻頑解圍。
以射干麻黃湯最為合適:用射干消痰散結清熱解毒;麻黃宣肺平喘;紫菀、半夏、款冬花降氣化痰;細辛、生姜散寒行水;麻黃、細辛、生姜發(fā)散邪氣;射干、紫菀、款冬、半夏下降逆氣,共奏宣邪止嗽之功。
9 葶藶大棗丸治頑固性鼻塞
葶藶大棗丸專用治鼻塞為主的慢性鼻炎,方雖兩味但力峻性猛,用于實證見效甚捷。此類慢性鼻炎之鼻塞乃肺氣壅塞,氣血不暢所致,臨床可見患者鼻塞日久,持續(xù)不斷,檢查見雙下甲腫大,粘膜暗紅,故用葶藶瀉肺通竅。主藥葶藶入肺瀉氣,主肺壅上氣。葶藶畢竟是峻藥,盡管配伍大棗以緩和藥性,也不宜久用,體質虛弱之人更需忌用。
10 桂枝茯苓丸治瘀血型聲帶息肉
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匱要略》,原方是用來治療婦人腹中癥瘕積聚之證,今用其活血化瘀之功效,作為聲帶息肉的消散劑,療效較為滿意。本方為化瘀消癥之緩劑。方中以桃仁、丹皮活血化瘀;配伍等量之白芍,以養(yǎng)血和血;加入桂枝,既可溫通血脈以助桃仁之力,又可得白芍以調和氣血;佐以茯苓之淡滲利濕,使水道行、津四布而利血行,寓有濕祛瘀化之用。綜觀全方,乃為化瘀生新、調和氣血之劑。
聲帶息肉為有形之物,是敗血離經(jīng),瘀滯膜里所致,患者表現(xiàn)為聲音嘶啞,經(jīng)年不愈,檢查見聲帶息肉,色紫有蒂,治當活血化瘀,用桂枝茯苓丸,性緩而功著,祛邪而護正。
一、實證瀉法六要
1,先調中焦。
也就是胃氣為本,需要開胃。苔膩的用溫膽湯。昨天我講了,溫膽湯四個主藥:竹茹、枳殼、云苓、陳皮。還有四個藥不用,半夏能祛痰,太燥;生姜能祛痰,太燥;甘草、大棗非常滋膩,對痰濁不利。里面還要配伍:配伍開竅的石菖蒲、郁金;配伍清熱的連翹、公英;配伍醒脾的木香、砂仁;開胃的焦三仙、生內金。這是一個基本的胃氣為本,先調中焦。
2,給邪出路。
實邪必須給出路,使邪能排除體外。也就是有四條出路:
(1)通過汗出。發(fā)汗,從肌表出。比如用防風、桔梗、蟬衣、發(fā)汗透表。當然要忌大汗,汗多了要傷心陽和胃氣。
(2)通過潤腸緩瀉從大便出。用全瓜蔞、草決明、菊花和當歸。但忌俊下,以防傷正。
(3)通過淡滲利尿從小便出。主要用車前草、澤瀉、澤蘭、石葦、生薏苡仁、冬瓜仁。
(4)通過涼血從營衛(wèi)出。主要用生地、丹皮、赤芍、生梔子,給邪出路。四條出路里面,最安全,出的最干凈,就是利尿,而且不會傷正。
3,疏通為宜。
瀉法一定要以疏通為宜,疏通的辦法有四個辦法。
(1)透竅。選用川芎和石菖蒲。
(2)理氣來疏通。用柴胡和郁金。
(3)活血來疏通。用澤蘭和王不留行。
(4)用溫通。用桂枝和花椒。
4,重視反佐。
因為祛邪藥都比較烈性都有偏性,往往能祛邪,但往往也會帶來副作用。為了防止偏差,糾正付作用,要用反佐。反佐分兩類。
(1)第一個就是寒性反佐。用溫藥的時候怕它過頭,就選用寒性的反佐,加一兩個公英、連翹、梔子、黃柏、白花蛇舌草。
(2)熱性反佐。用寒藥的時候,怕太涼傷正,采取熱性反佐。選加肉桂、高良姜、烏藥、仙靈脾和鹿角霜。
5,注意引經(jīng)。
攻邪加上引經(jīng)是藥到病除提高療效的關鍵。
引經(jīng)藥分兩類;
(1)一部分是分類引經(jīng),分部位引經(jīng)。上面部位用小量的升麻、桑枝、葛根、柴胡、僵黃;下面部位的取重量的川牛膝、木瓜、獨活和車前草,加于不加引經(jīng)藥療效會大不一樣。
(2)分臟引經(jīng)。
a,入心的用炙遠志和琥珀。琥珀是引經(jīng)的好藥也是安神的好藥,但琥珀現(xiàn)在都用琥珀粉,琥珀粉不溶于水,你要吃琥珀粉不要用水來調,要用蜂蜜來調,后來裝在膠囊里面吞服。
b,入脾的用砂仁和干姜。
c,入肺的用橘紅和桑白皮。
d,入肝的用薄荷和川楝子。
e,入腎的用黃柏和補骨脂。
6,中病即止。
一定要中病即止,不能常服,不能久服,尤其用功防過厲之品。像半夏、厚樸的燥性;附子、肉桂的熱性;龍膽草、白頭翁的寒性;蟲類藥的毒性;都要注意中病即止,不能久用長服。
二、扶正祛邪法則活用。
其活用的原則是:先祛邪后扶正,祛邪時防其傷正,扶正時防其戀邪。
“氣虛常伴停水”
“血虛常伴瘀熱”
“陰虛常伴痰濕”
“陽虛常夾寒凝”
扶正祛邪,這在臨床上最矛盾,最容易疏忽的一個法則,臨床上最多見的就是虛實夾雜。要怎么辦呢?要掌握一個原則就是先祛邪后扶正,祛邪的時候防它傷正;扶正的時候,要防止它戀邪。你比如說治療 冠心病 心絞痛,他心絞痛也較厲害,而且在于發(fā)憋發(fā)悶;二一個心慌氣短,腰酸背痛。一看舌苔是膩的,脈沉細的,這就矛盾了,既有痰濁,又有氣虛和腎虧,這矛盾了,就虛實錯雜。怎么辦呢?先祛邪,化痰濁,用溫膽湯,二陳湯祛痰濁。但是呢在祛痰的過程中,你不能加半夏、厚樸化痰濁,它燥啊,影響它正氣呀,痰化了你才用補氣,健脾,調腎的藥。比如香砂六君子湯,杞菊地黃湯,再給它扶正。但這個時候你不能用滋膩的藥,比如熟地、麥冬、玉竹你就不用,用了以后利邪了,痰濁又起來了,這在臨床是最多見的一個矛盾治法。昨天問了三個問題,都牽扯到這個問題,要下決心,不能拖泥帶水,就是祛邪,祛完邪扶正,這樣才有效。你又要祛邪又要扶正,你肯定失敗,這我?guī)资甑慕?jīng)驗。原來我也舍不得呀,說病人這么虛光祛痰行嗎?這就跟你們思路一樣,即用祛痰藥有用扶正藥,結果舌苔更膩了,效果不好了。最后總結了,斬釘截鐵,別三心二意,單一的祛痰,單一的扶正。這是臨床最多見的矛盾治法。
三、重視升清降濁。
要重視升清降濁。中醫(yī)的升降理論,清要升,濁要降,升降出入是人體重要的生理功能,升降失調也是人體致病的重要的病機。脾主要升清,胃主要降濁。升清才能運化,降濁才能納谷。所以所有的病先調它的升降。升清用什么藥呢?升清用生黃芪、各種參類、白術、仙鶴草、升麻、柴胡、桔梗、蟬衣、葛根、川芎。這十個藥我反復給你們講,別一升清就十個藥都用上,你就沒有余地了,里面用一兩個來回的換。降濁的藥就有蘇子、杏仁、陳皮、竹茹、赭石、磁石、珍珠母和旋復花這八個藥降濁。這個論治巧配里面一個很重要的升清降濁。剛才我講了, 高血壓 的病人,你給他很對癥,證類說的也很準,比如痰瘀同治,或者調腎,你再加個升清降濁的藥。比如痰瘀同治里面,你加個柴胡,你加個珍珠母,升清降濁,他療效不一樣; 糖尿病 的病人,剛才那位同仁, 糖尿病 我給你補氣為主,你回去琢磨,補氣養(yǎng)陰這個時候你再加上升清降濁的藥,升清用葛根或者仙鶴草,降濁的藥你用一個杏仁,降糖效果不一樣。所以辯證很對癥,論治很巧,你再加上升清降濁會明顯的增加療效。
四、肝脾制化乘侮。
要注意肝脾的關系,肝和脾,木和土啊,這也是臨床巧配的一個關鍵。木克土,往往就形成了肝胃不和,剛才講了用四逆散。一個肝氣,一個脾胃是臨床所有病的根本,重要的病機。我講了,《內經(jīng)》講了,百病生于氣,對不對?李東垣講了,脾胃是所有病的根源。所以抓肝和脾,木和土的關系。主要用柴胡、枳殼、白芍、黃連、川芎、赭石和萊菔子。這就我把四逆散給你變通了,不是原方的四逆散,提高療效里面加了好多別的藥加減。反過來,木克土就是脾胃不調,要用逍遙散。肝是氣,脾是虛。白術、云苓健脾,當歸、白芍柔肝,加上柴胡疏肝,薄荷引經(jīng),組成了逍遙散。我也給你加減變化了,這我反復講,你方劑絕對不能死記硬背,原方照看不行的。因為方劑跟古方,時代不一樣了,變化很大,你死記方劑,肯定影響療效,你就要掌握它的方義,對不對?你比如逍遙散、四逆散,四逆散它的方義就是疏肝和胃,逍遙散的方義就是疏肝健脾,掌握這個原則,靈活變化加減,再配合西醫(yī)的藥理,很提高療效,這就是巧配,別死守。
五、祛風不忘和胃。
另外一個中醫(yī)講的風呀是百病之長,什么病都離不開風。當然風有外風有內風,甭管外風和內風,巧配的一個辦法就是和胃。當然古人還有養(yǎng)血祛風呀,平肝息風呀,都不如和胃。怎么和胃呢?風善行而數(shù)變,就是別忘了加上和胃的藥,二陳湯和木香、砂仁,和胃呀!這個我經(jīng)常碰到蕁麻疹,這個病很難治,反復性很大,外科大夫光知道和血息風。我是用什么呢?用和胃的辦法來治療,什么方子呢?我在這不保守啊,要講到全科論治,明天我還要講。什么藥呢?萊菔子、葶藶子、地膚子、蛇床子、石菖蒲,郁金、制軍、丹皮、赤芍、云苓、陳皮、丹參和紫草。這對蕁麻疹比單純的養(yǎng)血熄風效果要好,而且一般不會復發(fā)。蕁麻疹你不要吃發(fā)物,吃這個方子,好了一般不會復發(fā)。你看這方子里面,大部分都在和胃,萊菔子、云苓、陳皮、石菖蒲、郁金都是和胃的藥。另外反過來,表證的時候,解表加和胃的藥,用茯苓、陳皮、姜半夏。內風息風的時候,也加和胃的藥,用木香、砂仁和炒蒼術。這樣祛風的效力就大了,效果就好了,這是我講真正的方子,你基本上抄下來了。
六、心腎對立統(tǒng)一。
心和腎的對立統(tǒng)一,這是巧配里面的一個高招。心主火,腎主水,心陽下降了,才能滋潤腎水,腎水上潤了,才能平息心火。因此呢,在臨床各種病都要想到心和腎的不交,要采取交通心腎。要加用交泰丸。黃連10g,肉桂3g,3:1,這樣也是增效的一個巧配。
七、論治宜活。
外感病的治法有四則。
內傷病的治法有兩則。
最后給你總結一下,今天講了一天論治巧配,也就是論治要活,怎么活呢?外感病有四個活法。
(1)風寒,辛溫解表,用荊防敗毒散;風熱,辛涼解表,用桑菊飲和銀翹散。這是第一大的原則要活。
(2)要注意透表。要辯證的選用川芎、桔梗、蟬衣、桑白皮和蘆根。就是在辛涼解表、辛溫解表里面要適宜的加一兩個透表的藥來提高療效。要注意透表。
(3)要重視分利,就是利尿和潤腸。主要加車前草、澤蘭利尿;草決明、全瓜蔞潤腸。
(4)第四個活法,要強調扶正。要選加生黃芪、白扁豆、仙鶴草。
所以給你總結了,中醫(yī)治病無非一類是外感實病,一類是內傷雜病。外感實病就這四個關鍵,活了就有效了,這是第一部分。外感病要活,這我給你們總結了,中醫(yī)內科分清外感、分清內傷,外感就這么簡單。
內傷病的論治有兩條,兩個活。
(1)第一虛證來講,補脾不如調腎,用杞菊地黃湯。主要有這么七個藥:白菊花、枸杞子、生地黃、黃精、生杜仲、桑奇生和蛇床子。這是虛證。
(2)實證要痰瘀同治,溫膽湯為主方。竹茹、枳殼、云苓、陳皮、石菖蒲、郁金、萊菔子和丹參。丹參要用30g。
中醫(yī)很神秘,學中醫(yī)很難,這兩天我就給你們最簡化了。內傷病的虛證、實證怎么分?以舌為準。但見一癥便是,它癥不必悉具。見苔膩的痰瘀同治,苔薄的調腎。簡化了,非常簡單了。外感病你分清風寒和風熱,用透表、用分利、用扶正。我這一身情意呀,我把家傳的好多秘方,我都給你簡化到這步了!你記住這一步,然后再配合西醫(yī)的藥理,差不多你臨床70-80%的患者會有效,但不能十全十美。我行醫(yī)到如今我還經(jīng)常碰釘子呢!對不對?用這個辦法不靈。療效到了70-80%的療效,你就有信心了,中醫(yī)就好弄了,不神秘了。
(一) 治神基礎方
四神方:百會、神庭、本神、四神聰、神門。
功用:益氣升陽,清熱瀉火,安神定志。
主治:一切情志病。
按: 該方有四個“神”字穴,故曰“四神方”,是治療情志病的主方,其目的是使人體“精神內守,真氣從之,病安從來”。
(二) 解郁安神法
四關方:合谷、太沖。
功用:鎮(zhèn)靜安神,疏肝解郁;平肝潛陽,清熱瀉火;解痙息風,開竅醒神;搜風理痹,通經(jīng)活絡。
主治:不寐、焦慮、胸悶氣短;肝陽頭痛、牙痛、眩暈、目赤腫痛、耳鳴、耳聾、脅肋脹痛、帶狀皰疹痛;驚風、中風昏迷、癲、狂、癇、臟躁;風寒濕痹、肢體麻木、拘攣不用等。
按: “四關方”是廣大針灸醫(yī)師常用的針灸成方之一,古今醫(yī)籍多有記載,“四關”之名最早見于《靈樞·九針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關,四關主治五臟,五臟有疾,當取十二原”。《針灸大成》云:“四關四穴,即兩合谷、兩太沖穴是也”?!稑擞馁x》說:“拘攣閉塞,遣八邪而去矣,寒濕痹痛,開四關而已之”。
《經(jīng)穴纂要·人有四關論》說:“合谷、大沖,是曰四關”?!峨蜓▽W概論》說:“四關治風寒濕痹”。《針灸經(jīng)外奇穴圖譜》說:“四關主治四肢寒戰(zhàn)、喑啞,并可起鎮(zhèn)靜作用”。根據(jù)臨床經(jīng)驗,周老認為“四關方”不僅可以治療痹證,而更多的是用于鎮(zhèn)靜安神、止痛急救等。
(三) 補益安神法
五臟俞加膈俞方: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腎俞。
功用:補五臟,調氣血,安神定志,通經(jīng)活絡。
主治:心悸氣短、腰酸乏力、失眠健忘、食欲不振、面色無華、月經(jīng)量少、中風后遺癥及一切虛勞損傷等。
按: 背俞穴為臟腑精氣匯聚之處,它不僅可以反映臟腑的功能狀態(tài),從而調節(jié)臟腑的氣機,改善臟腑功能紊亂現(xiàn)象;而且其中肺、心、肝、脾、腎五臟俞具有補五臟之虛和益氣生血之功,使氣血充盛而神安。若五臟功能失調,氣血虧虛則神亂。因此,以針刺補法調五臟,可起到鎮(zhèn)靜安神的作用。
膈俞為血之會穴,具有調理氣血、通經(jīng)活絡之功,與五臟俞合伍,稱五臟俞加膈俞方,不僅可以加強五臟的氣機調暢作用,還可使氣血、經(jīng)脈流通,從而達到補五臟、調氣血、安神定志和通經(jīng)活絡之目的。
五臟俞加膈俞是“金針”王樂亭教授“中風十三治”中的“一治”,主要是針對中風后體虛,經(jīng)絡氣血運行不暢的患者。周老在臨床工作中,不斷地擴大了該方的使用范圍,特別是對虛勞損傷、抑郁不寐、健忘乏力、心悸氣短、月經(jīng)量少者,效果更佳。因而,五臟俞加膈俞被列為周老治神法中的補益安神法。
(四) 重鎮(zhèn)安神法
督脈十三針方:百會、風府、大椎、陶道、身柱、神道、至陽、筋縮、脊中、懸樞、命門、腰陽關、長強。
功用:重鎮(zhèn)安神,強腰壯脊;通經(jīng)活絡,解痙息風。
主治:情志病、癲、狂、癇、煩躁、不寐、兒童多動癥與抽動癥、 自閉癥、腰脊疼痛、下肢痿躄、項背拘急、角弓反張、顫證等。
按: 督脈貫脊屬腎,總督一身之陽,補之可補陽益氣、強腰壯脊;又督脈上行至風府,而入絡于腦。腎主骨生髓,上聚于腦則為腦髓。腦為髓海,又為“元神之府”,故補督亦有健腦益智和鎮(zhèn)靜安神之功。
針灸具有雙重作用,既有補益作用,又有瀉邪之效。因此,瀉督脈可清熱瀉火,疏通經(jīng)氣,使邪外出,以起到醒神開竅、解痙息風和通經(jīng)活絡之功。
所謂重鎮(zhèn),即針對邪氣盛而正氣尚未虛衰的重證患者的治療方法,包括針刺手法較重、用針宜粗、進針宜深等內容,如治療中風偏癱,往往用于久病但正氣仍較充盛、肢體拘急不用的患者;兒童抽動癥與多動癥中痰火壅盛、脾氣急躁的患兒;還經(jīng)常用以治療躁狂和性情急躁的頑固性失眠的患者。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_11/9609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蜜蠟能治什么病
下一篇: 綿萆解能治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