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膝能治什么病|牛膝有什么作用|牛膝什么樣真假辨別
【中文名】:牛膝(《本經(jīng)》)
【類別】:根類
【異名】百倍(《本經(jīng)》),懷牛膝(《本草便讀》)
,雞膠骨(《閩東本草》)
。
【來源】為莧科植物牛藤的根。
【植物形態(tài)】牛膝
多年生草本
,高30~100厘米
。根細(xì)長,直徑0.6~1厘米
,外皮土黃色
。莖直立,四棱形
,具條紋
,疏被柔毛,節(jié)略膨大
,節(jié)上對生分枝
。葉對生,葉柄長約5~20毫米;葉片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
,長2~10厘米
,寬1~5厘米,先端長尖
,基部楔形或廣楔形
,全緣,兩面被柔毛
。穗狀花序腋生兼頂生
,初時花序短,花緊密
,其后伸長
,連下部總梗在內(nèi)長約15~20厘米;花皆下折貼近花梗
;苞片1
,膜質(zhì),寬卵形
,上部突尖成粗刺狀
,另有2枚小苞片針狀,先端略向外曲
,基部兩側(cè)各具
,1卵狀膜質(zhì)小裂片;花被綠色
,5片
,直立,披針形
,有光澤
,長3~5毫米,具1脈
,邊緣膜質(zhì)
;雄蕊5,花絲細(xì)
,基部合生
,花藥卵形,2室
,退化雄蕊頂端平或呈波狀缺刻
;子房長圓形,花柱線狀
,柱頭頭狀
。胞果長圓形,光滑。種子1枚
,黃褐色
,花期7~9月。果期9~10月
。
栽培或野生于山野路旁
。分布河南。山西
,山東
、江蘇、安徽
、浙江
、江西、湖南
、湖北
、四川
、云南
、貴州等地
。
本植物的莖葉(牛膝莖葉)
,亦供藥用
,另詳專條
。
【采集】牛膝的根
,于冬季莖葉枯萎時采挖
,去凈須根
,泥土,曬至干皺后
,用硫黃熏數(shù)次
,然后將頂端切齊、曬干
。
【藥材】干燥根呈細(xì)長圓柱形
,有時稍彎曲,上端較祖
,下端較細(xì)
,長約30~90匣米,直徑約0.5~1厘米
。表面呈土黃色或淡棕色
;具細(xì)微的縱皺紋和稀疏的側(cè)根痕。質(zhì)堅脆
,易折斷
,斷面平坦;微呈角質(zhì)狀。氣特殊
,味微甜而澀
。以根粗長,皮細(xì)堅實
,色淡黃者為佳
。
主產(chǎn)河南。
【化學(xué)成份】:根含皂甙
,并含脫皮甾酮和牛膝甾酮
。
【炮制】牛膝:揀去雜質(zhì),洗凈
,潤軟
,去蘆,切段
,曬干
。酒牛膝:取牛膝段,用黃酒噴淋拌勻
,悶潤后
,置鍋內(nèi)炒至微干,取出放涼
。(牛膝段每100斤
,用黃酒10斤)
①《雷公炮炙論》:"凡使牛膝,去頭并塵土
,用黃精自然汁浸一宿
,漉出,細(xì)割
,焙干用之
。"
②《綱目》:"牛膝,今惟以酒浸入藥
,欲下行則生用
,滋補(bǔ)則焙用,或酒拌蒸過用
。"
【性味】甘苦酸
,平。
①《本經(jīng)》:"味苦酸
。"
②《別錄》:"酸
,平,無毒
。"
③《本草正》:"味苦甘
,氣微涼
。"
【歸經(jīng)】入肝、腎經(jīng)
。
①《綱目》:"足厥陰
,少陰。"
②《本草匯言》:"入足三陰經(jīng)
。"
【功用主治】生用散瘀血
,消癰腫。治淋病
,尿血
,經(jīng)閉,百瘕
,難產(chǎn)
,胞衣不下,產(chǎn)后瘀血腹痛
,喉痹
,癰腫,跌打損傷
。熟用補(bǔ)肝腎
,強(qiáng)筋骨。治腰膝骨痛
,四肢拘攣
,痿痹。
①《本經(jīng)》:"主寒濕痿痹
,四肢拘攣,膝痛不可屈
,逐血氣
,傷熱火爛,墮胎
。"
②《別錄》:"療傷中少氣
,男腎陰消,老人失溺
,補(bǔ)中續(xù)絕
,填骨髓,除腦中痛及腰脊痛
,婦人月水不通
,血結(jié),益精
,利陰氣
,止發(fā)白
。"
③《藥性論》:"治陰痿,補(bǔ)腎填精
,逐惡血流結(jié)
,助十二經(jīng)脈。"
④《日華子本草》:"治腰膝軟怯冷弱
,破百結(jié)
,排膿止痛,產(chǎn)后心腹痛并血運
,落胎
,壯陽。"
⑤《本草衍義》:"與蓯蓉浸酒服
,益腎
;竹木刺入肉,搗爛罨之
,即出
。"
⑥張元素:"強(qiáng)筋。"
⑦《本草衍義補(bǔ)遺》:"能引諸藥下行
。"
⑧《滇南本草》:"止筋骨疼
,強(qiáng)筋舒筋,止腰膝酸麻
,破瘀墜胎
,散結(jié)核,攻瘰疬
,退癰疽
、疥癩、血風(fēng)
、牛皮癬
、膿窠。"
⑨《綱目》:"治久瘧寒熱
,五淋尿血
,莖中痛,下痢
,喉痹
,口瘡,齒痛
,癰腫惡瘡
,傷折。"
⑩《本草正》:"主手足血熱瘙痹
,血燥拘攣
,通膀胱澀秘
,大腸干結(jié),補(bǔ)髓填精
,益陰活血
。"
⑾《本草備要》:"酒蒸則益肝腎,強(qiáng)筋骨
,治腰膝骨痛
,足痿筋攣,陰痿失溺
,久瘧
,下痢,傷中少氣
,生用則散惡血
,破百結(jié),治心腹諸痛
,淋痛尿血
,經(jīng)閉難產(chǎn),喉痹齒痛
,癰疽惡瘡
。"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
;浸酒
、熬膏或入丸、散
。外用:搗敷
。
【宜忌】凡中氣下陷,脾虛泄瀉
,下元不固
,夢遺失精,月經(jīng)過多
,及孕婦均忌服。
①《本草經(jīng)集注》:"惡螢火
,龜甲
,陸英。畏白前
。"
②《品匯精要》:"妊婦不可服
。"
③《本草經(jīng)疏》:"經(jīng)閉未久,疑似有娠者勿用
;上焦藥中勿入
;血崩不止者忌之
。"
④《本草通玄》:"夢遺失精者,在所當(dāng)禁
。"
⑤《本草正》:"臟寒便滑
,下元不固者當(dāng)忌用之。"
⑥《藥品化義》:"若瀉痢脾虛而腿膝酸痛不宜用
。"
⑦《得配本草》:"中氣不足
。小便自利,俱禁用
。"
【選方】①治小便不利
,莖中痛欲死,兼治婦人血結(jié)腹堅痛:牛膝一大把并葉
,不以多少
,酒煮飲之。(《肘后方》)
②治室女月經(jīng)不通
,臍下堅結(jié)
,大如杯升,發(fā)熱往來
,下痢羸瘦
,此為血瘕:干漆(杵細(xì),炒令煙盡)
,牛膝(酒浸一宿)各一兩六錢(為末)
。生地黃四兩八錢,取汁
,慢火熬
,丸如桐子大?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招?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米飲或溫酒下二丸,日再
,勿妄加
,病去止藥。(《三因方》萬病丸)
③治暴百
,腹中有物如石
,痛如刺,晝夜啼呼:牛膝二斤
,以酒一斗
,漬,密封
,于熱炭火中溫令味出
,服五合至一升
,量力服之。(《補(bǔ)缺肘后方》)
④治胞衣不出:牛膝八兩
,葵子一兩
。以水九升,煎取三升
,分三服
。(《梅師集驗方》)
⑤取胎:用雄土牛膝一兩,真麝香一錢
,搗勻
,溶蠟搓成長條,插入陰戶
,即能墜胎
。(《藥鑒》)
⑥治喉痹、乳蛾:新鮮牛膝根一握
,艾葉七片
。搗,和人乳
,取汁灌入鼻內(nèi)
,須臾痰涎從口鼻出。無艾亦可
。(《綱目》)
⑦治癰癤已潰:牛膝根略刮去皮
,插入瘡口中,留半寸在外
,以嫩橘葉及地錦草各一握
,搗,(敷)其上
,隨干隨換
。(《陳日華經(jīng)驗方》)
⑧治口中及舌上生瘡,爛:牛膝酒漬含漱之
,無酒者空含亦佳
。(《肘后方》)
⑨治風(fēng)瘙隱疹、骨疽
、癩?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号O槟葡路酱缲?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日三。(《千金方》)
⑩治金瘡?fù)矗荷Ov敷瘡上
。(《梅師集驗方》)
⑾治風(fēng)濕痹
,腰痛少力:牛膝一兩(去苗)
,桂心三分,山茱萸一兩
。上件藥
,搗細(xì)羅為散。每于食前
,以溫酒調(diào)下二錢
。(《圣惠方》)
⑿治濕熱下流,兩腳麻木
,或如火烙之熱:蒼術(shù)六兩(米泔浸三宿
,細(xì)切,焙干)
,黃柏四兩(切片
,酒拌略炒),川牛膝(去蘆)二兩
。上為細(xì)末
,面糊為丸,如桐子大
。每服五
、七、十丸
,空心姜鹽湯下
,忌魚腥、蕎麥
、熱面
、煎炒等物。(《醫(yī)學(xué)正傳》三妙丸)
⒀治鶴膝風(fēng):牛膝
、木瓜
、五加皮、骨碎補(bǔ)
、金銀花
、紫花地丁、黃柏
、萆粟
、甘菊根,水煎服
。(《本草匯言》)
⒁治痿痹
,補(bǔ)虛損,壯筋骨,除久瘧:牛膝煎汁和曲米釀酒
,或切碎袋盛浸酒
,煮飲之。(《綱目》牛膝酒)
⒂治癆瘧積久不斷:長生大牛膝一虎口
。切
,以水六升,煮取二升
,分再服
,第一服取未發(fā)前一食頃服,第二服臨發(fā)服
。(《千金方》)
⒃治痢下先赤后白:牛膝三兩
。搗碎,以酒一升
,漬經(jīng)一宿
,每服飲兩杯,日三服
。(《肘后方》)
⒄治消渴不止
,下元虛損:牛膝五兩,細(xì)判
,為末
,生地黃汁五升,浸
,晝曝夜浸
,汁盡為度,蜜丸桐子大
,空心溫酒下三十丸
。(《經(jīng)驗后方》)
⒅勞瘧積久。用長牛膝一把
,生切
,加水六升,煮成二升
,分三次服完(清晨一服
,未發(fā)瘧前一服,臨發(fā)瘧時一服
。)
⒆消渴不止(下元虛損)
。用牛膝五兩,研細(xì)
,浸入生地黃汁五升中
。日曬夜浸
,直到汁盡。加蜜和丸
,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空心服
,溫酒送下。久服于身體有益
。
⒇婦女血病(月經(jīng)淋閉
,月經(jīng)不來,繞臍寒疝痛
,產(chǎn)后血氣不調(diào)
,腹中結(jié)癥瘕不散諸病)。用牛膝在酒中浸一夜
,取出焙干
;另用漆炒令煙盡。各一兩為末
,加生地黃汁一升
,慢火上熬成濃糊,團(tuán)成丸子
,如梧子大
。每服三丸,空心服
,米湯送下
。此方名"萬病丸"。
(21)胞衣不下
。用牛膝八兩
、葵子一合,加水九升
,煎成三升
。分三次服。
(22)產(chǎn)后尿血
。用川牛膝水煎常服
。
(23)喉痹乳蛾。用新鮮牛膝根一把
、艾葉七片
,同人乳搗和,取汗灌入鼻內(nèi)
。不久
,痰涎從口鼻流出即愈。不用艾葉亦可。又方:牛膝搗汁和陳醋灌病人
。
(24)口舌瘡爛
。用牛膝浸酒含漱,亦可煎飲
。
(25)牙齒疼痛
。用牛膝研末含漱,也可以用牛膝燒灰敷患處
。
(26)惡瘡(人不知名)
。用牛膝根搗敷。
(27)癰癤已潰
。用牛膝根略刮去皮
,插入瘡口中,留半寸在外
,以嫩橘葉及地錦草各一把
,搗爛后涂瘡上。
【臨床應(yīng)用】用于擴(kuò)張子宮頸管
取直徑0.2~0.3厘米的干品切削成7~9厘米長的圓形小棒
,前端鈍圓
,洗凈,晾干
,尾端用絲線扎住
,用高壓蒸氣消毒后備用。術(shù)前準(zhǔn)備及手術(shù)操作按婦科常規(guī)
。宮頸固定后
,用探針探察宮頸之方向及大小,經(jīng)產(chǎn)婦一般宮口較松
,無須擴(kuò)張頸管
,可直接用陰道長鉗挾牛膝前端插入6~8厘米(必須達(dá)子宮內(nèi)口1~2厘米),尾端及絲線外露
,然后用無菌紗布填塞陰道
。術(shù)后可照常活動
。經(jīng)12~24小時后拉出牛膝
,行刮宮術(shù)。據(jù)78例觀察
,插牛膝后頸管部有充血
、軟化、松弛等變化
,宮口擴(kuò)大
;部分病例在刮宮時感覺胎盤組織與宮壁粘著較松
,似有剝離現(xiàn)象。對人工早孕流產(chǎn)
,過期流產(chǎn)及葡萄胎等以牛膝插入代替金屬棒擴(kuò)張頸管
,具有一定的優(yōu)越性,可以縮短手術(shù)時間
、減少病人痛苦
。
【附方】李時珍說:"牛膝乃足厥陰、少陰之藥
。所主之藥
,大抵得酒則能補(bǔ)肝、腎
,生用則能去惡血,二者而已
。其治腰膝骨痛
、足痿陰消,失溺
、久瘧
、傷中少氣諸病,非取其補(bǔ)肝腎之功歟
?其治癥瘕
、心腹諸痛、癰腫惡瘡
、金瘡折傷
、喉齒、淋痛
、尿血
、經(jīng)候、胎產(chǎn)諸病
,非取其去惡血之功歟
?"
牛膝的治病功效有哪些
牛膝的治病功效 1、治女人陰部腫痛
取牛膝五兩
,酒三升
,二者倒在一起,煮至一升半
,然后去渣喝汁
,分三次飲用。
2
、治消渴不止
,下元虛損
取牛膝五兩
,研末,倒入五升生地黃汁里浸泡
,日曬夜浸
,以汁干為度,制成梧桐子般大小的蜜丸
,每次服用三十丸
,空腹溫酒送服。
3
、治折傷及閃挫傷
取適量杜牛膝
,搗碎,敷在患處即可
。
4
、治胞衣不出
取牛膝八兩,葵子一合
,加水九升
,煎至三升,分三次服用
。
5
、治小便帶血、無名惡瘡
取適量牛膝根
,加水簡稱濃汁
,每天飲用五次。
牛膝的食療方 牛膝乳鴿湯
材料:乳鴿一只
,牛膝10克
,淫羊藿10克,韭菜籽12克
調(diào)味料:雞汁
,胡椒粉
,蔥段,姜片
,鹽
,料酒
做法:
1、乳鴿宰殺干凈
,去內(nèi)雜
、爪,洗凈去血水;牛膝
、淫羊藿
、韭菜籽放入干凈的紗布袋里,口扎緊;
2
、將中藥袋與乳鴿一起放進(jìn)砂鍋
,加水沒過乳鴿
,旺火煮沸后加入蔥段、料酒
、雞汁
、姜片,改文火煮一小時
,然后加鹽
、胡椒粉調(diào)味。
功效:祛風(fēng)解毒
,補(bǔ)益精血
,補(bǔ)肝腎,有利于早泄患者調(diào)養(yǎng)身體
。
牛膝的功效與作用 1
、用于瘀滯經(jīng)閉,產(chǎn)后瘀痛
,跌撲傷痛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