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瓜藤
(《綱目》)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絲瓜或粵絲瓜的莖,植物形態(tài)詳"絲瓜"條。
【采集】夏、秋季采取。
【化學(xué)成分】絲瓜藤含皂甙。
【藥理作用】①止咳祛痰作用
小鼠口服絲瓜藤煎劑、絲瓜藤鮮汁及藤和葉的甲醇提取物,都有一定的止咳作用(二氧化硫或氨水引咳法)。麻醉狗口服絲瓜薛煎劑5克/公斤,對呼吸道粘液分泌量無明顯影響。小鼠口服絲瓜藤和葉的甲醇提取物,有明顯增加呼吸道排泌酚紅的作用(酚紅法)。
②抗菌作用
絲瓜藤粉煎劑與酒精浸劑對呼吸道常見細菌有較弱的抑制作用,對肺炎球菌作用稍強,絲瓜藤鮮汁無抑菌作用。
【性味】《本草求原》:"苦,微寒,小毒。"
【歸經(jīng)】《本草再新》:"入心、脾、腎三經(jīng)。"
【功用主治】舒筋,活血,健脾,殺蟲。治腰膝四肢麻木,月經(jīng)不調(diào),水腫;齒露,鼻淵,牙宣。
①《綱目》:"藤及根,治齒匿、腦漏,殺蟲解毒。"
②《本草求原》:"和血脈,話筋絡(luò),滋水,止陰痛,補中健脾,消水腫。治血枯少,腰膝四肢麻木,產(chǎn)后驚風(fēng),調(diào)經(jīng)。"
③《嶺南采藥錄》:"解暑熱。"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1~2兩;或燒存性研末。外用:煨存性研末調(diào)敷。
【選方】①治鼻中時時流臭黃水,甚至腦亦時痛:絲瓜藤近根三、五寸許,燒存性為細末,酒調(diào)服之。(《醫(yī)學(xué)正傳》)
②治牙宣露痛:絲瓜藤陰干,臨時火煅存性,研搽。(《海上妙方》)
【臨床應(yīng)用】①治療慢性氣管炎
㈠煎劑:取絲瓜藤(干)3~8兩,切碎浸泡后煮1小時以上濾過,藥渣加水再煎,兩次煎液合并濃縮至100~150毫升,加糖適量。每次50~100毫升,日服2~3次,10天為一療程。據(jù)在不同季節(jié)反復(fù)驗證的1000余例的統(tǒng)計,總有效率在70%左右,顯效率在30%左右。㈡絲瓜藤提取物:L12每日量1200毫克,L14每日量400毫克,均分兩次服,10天為一療程。據(jù)93例4個療程的觀察結(jié)果,總有效率為60~63%,顯效率為13~25%,與煎劑比較無明顯差異。此外,曾分別以絲瓜絡(luò)、絲瓜葉鮮汁及天蘿水共驗證350余例,結(jié)果總有效率均低于絲瓜藤。但也有用天蘿水觀察100例,兩個療程的有效率達96%,顯效率達50%的。據(jù)觀察:絲瓜藤及其提取物的主要作用是鎮(zhèn)咳及祛痰,平喘作用較差,無明顯抑菌消炎作用;療效與劑量及絲瓜藤的經(jīng)霜與否均無明顯差異;對單純型的療效較喘息型好;無肺氣腫者效果比合并肺氣腫者好;用藥時間以4一?療程的療效較好,延長療程其療效未見明顯升高;療效與病程無明顯規(guī)律性;療效與季節(jié)有明顯差異,以夏季療效最高,秋冬較低。約20%病例有嘈心、口干等副作用,程度輕微。提取物則幾乎無副作用。對肝腎功能無明顯影響。
②治療萎縮性鼻炎、慢性副鼻竇炎
用絲瓜根及近根3~5尺之藤煎服,每次3錢,日服1次;或用根藤約1兩(以新鮮者為佳),和瘦豬肉煎湯服。5次為一療程。據(jù)觀察,初服1、2次后鼻腔分泌物有所增多,間或微感頭暈,以后便消失,無其它不良反應(yīng)。治療萎縮性鼻炎15例,服藥后膿痂、鼻臭全部消失,嗅覺亦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鼻腔粘膜萎縮程度無明顯改變。6例慢性上頗竇炎及1例左側(cè)慢性副鼻竇炎,治療后鼻涕顯著減少,頭痛消失或減輕,上頜竇穿刺膿性及粘性分泌物全部消失。此外,亦可用枯藤切碎,焙至半焦后研未吹鼻,每日2~3次,3~4天為一療程;對慢性鼻竇炎有一定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_11/9707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絲帶蕨能治什么病
下一篇: 絲瓜皮能治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