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瓜葉
(《滇南本草》)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絲瓜或粵絲瓜葉片,植物形態(tài)詳"絲瓜"條。
【化學(xué)成分】絲瓜葉含皂甙?;浗z瓜葉含氫氰酸。
【藥理作用】絲瓜葉或全草的水提取物(煎劑加酒精除去沉淀者)可明顯降低乙酰膽堿對離體豚鼠回腸的收縮作用,對組織胺的作用也有相似影響,但較弱。煎劑對回腸則有輕度興奮作用,對離體兔子宮有非常顯著的興奮作用。水提取物對離體兔十二指腸無明顯作用。對大鼠橫膈-膈神經(jīng)制備也無作用。煎劑對蟾蜍腹直肌則有明顯興奮作用。在大鼠后肢灌流試驗中無明顯作用,麻醉狗靜脈注射0.1克生藥/公斤,有降壓作用。小鼠腹腔注射水提取物20克鮮生藥/公斤,無明顯作用。腹腔注射煎劑1克生藥/只,亦無明顯毒性。
葉中所含皂甙的止咳、祛痰作用,見"絲瓜藤"條。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治癰疽,疔腫,瘡癬,蛇咬,湯火傷。
①《綱目》:"癬瘡,頻?摻之,療癰疽,丁腫,卵頹。"
②《本經(jīng)逢原》:"搗汁生服,解蛇傷毒,以滓毖傷處,干即易之。"
③《隨息居飲食譜》:"消暑解毒。治痧穢腹痛,絞汁服。"
④《嶺南采藥錄》:"煎服,治鵝喉。"
⑤《廣州植物志》:"搗爛,治癰疽和小兒夏月皮膚病,有消腫退炎之效。"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1~3兩;或搗汁,研末。外用:煎水洗、搗敷或研末調(diào)敷。
【選方】①治魚臍疔瘡:絲瓜葉、連須蔥、韭菜等分。上入石缽內(nèi),搗爛如泥。以酒和服,以渣貼腋下,如病在左手,貼左腋下,右手貼右腋下,在左腳貼左胯,右腳貼右胯,如在中心貼心臍,并用帛縛住,候肉下紅線處皆白,則可為安。(《世醫(yī)得效方》)
②治蟲癬:清晨采露水絲瓜葉擦患處。(《攝生眾妙方》)
③治湯火傷灼:絲瓜葉(焙研),入辰粉一錢,蜜調(diào)搽之;生者搗敷。(《海上名方,)
④治陰子偏墜:絲瓜葉(燒存性)三錢,雞子殼(燒灰)二錢。溫酒凋服。(《余居士選奇方》)
⑤治腎囊風(fēng)熱瘙癢:絲瓜葉四兩,蒼耳草一兩,野菊花二兩。煎水服或外用洗。(《重慶草藥》)
⑥治汗斑:絲瓜葉、硼砂,冰片。搗爛外敷。(《南寧市藥物志》)
⑦治婦人血崩:絲瓜葉炒黑研末。每用二至五錢,酒沖服之。(《閩南民間草藥》)
【臨床應(yīng)用】治療神經(jīng)性皮炎
取鮮絲瓜葉洗凈,搓碎后在局部摩擦,直至局部發(fā)紅、見隱血為止。每7天1次,2次為一療程。一般1~2療程,可獲近期療效。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_11/9707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絲瓜皮能治什么病
下一篇: 四方藤能治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