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萍
(《綱目拾遺》)
【異名】麻藻(《群芳譜》),邊箕萍(《綱目拾遺》),水百腳、槐瓢、水舌頭草(《上海常用中草藥》),大浮萍、包田麻(《貴州草藥》),馬萍、大魚萍(《福建中草藥》)。
【來源】為槐葉蘋科植物槐葉蘋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槐葉蘋
一年生浮水草本。莖細長,橫走,有毛。葉有兩種,一種細長如根,垂生水中;一種浮在水面,綠色,羽狀排列于莖的兩側。葉片矩圓形,長8~12毫米,寬5~6毫米,先端圓,基部圓形或梢呈心形,全緣,上面淡綠色,側脈有刺毛,下面被棕色透明的毛茸。孢子果圓球形,4~8個叢生于根狀葉的基部,果內生孢子囊,大孢子囊和小孢子囊分生于大小兩種孢子果內。孢子期9~12月。
生于池沼、水田等處。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
【性味】①《閩南民間草藥》:"苦,平。"
②《上海常用中草藥》:"辛,寒。"
【功用主治】治勞熱,浮腫,疔瘡,濕疹,火燙傷。
①《上海常用中草藥》:"清熱解毒,活血止痛。治癰腫疔毒,瘀血積痛。"
②《貴州草藥〉:"清熱,除濕,消腫。"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外用:搗敷或煎湯熏洗。
【選方】①治虛勞熱:蜈蚣萍全草一至二兩(洗凈),甜瓜條半兩。上二藥攤放在小竹篩上,再將竹篩安燉鍋內架空,蓋密,隔水燉一、二小時,令草液滴在鍋中,然后取服。(《閩南民間草藥》)
②治鼻疔:蜈蚣萍一大把。攙細絞汁,沖酒一杯,溫服,渣敷患處。(《北京中醫(yī)》(9):19,1954)
③治浮腫:大浮萍、三角風、八角楓、臭牡丹、大血藤、小血藤各二至四兩。煮水蒸氣熏治。(《貴州草藥》)
④治濕疹:㈠鮮蜈蚣萍一至二兩。水煎服。㈡鮮蜈蚣萍、鮮細葉桉葉各適量。水煎湯洗。
⑤治赤游丹毒:鮮蜈蚣萍和食鹽少許搗爛,貼大椎穴,癥狀未減者加貼囟門,未見效者加貼臍中。
⑥治眉疔:鮮蜈蚣萍和蜜搗敷患處。
⑦治口唇疔:鮮蜈蚣萍和蟑螂肚二個,食鹽少許,搗敷患處。(④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藥》)
⑧治火燙傷:槐葉蘋炙存性,研末調油外敷。皮膚未破者,可用槐葉蘋全草加食鹽搗敷。(《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_11/9746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蜈蚣能治什么病
下一篇: 無患子皮能治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