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
(《紅河中草藥》)
【異名】樟木樹。
【來源】為樟科植物黃樟的根或莖。
【植物形態(tài)】黃樟
常綠喬木,高達25米。小枝具棱。葉互生,革質(zhì);葉形變異甚大,常為橢圓狀卵形或矩圓狀卵形,長6~12厘米,寬3~6厘米,具羽狀脈,側(cè)脈6~8對,脈腋有腺點。圓錐花序或聚傘花序;花小,綠白色;花被片6,卵形,內(nèi)面被短柔毛;能育雄蕊9,花藥4室,第三輪雄蕊花藥外向瓣裂。果實球形,黑色,直徑6~8毫米;果托倒圓錐狀,紅色,有縱條紋。
分布廣東、廣西、福建、江西、湖南、貴州、四川、云南等地。
本植物的葉(香樟葉)、果實(香樟果)均供藥用,各詳專條。
【采集】全年可采,洗凈,切片,陰干。
【化學(xué)成分】樹干和樹根含揮發(fā)油2~4%,油中主要成分為黃樟醚,含量達60~95%,其次為β-蒎烯、水芹烯、丁香油酚和桂皮醛等。
【性味】微辛,溫。
【功用主治】溫中散寒,消食化滯。治胃腸炎,胃寒腹痛,消化不良,百日咳,痢疾。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
【選方】治百日咳,痢疾:香樟干皮一錢,山茨菇五分,紅糖二錢,水煎服。
【備考】本品還可治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瘧疾,跌打損傷等癥。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_11/9761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香圓子能治什么病
下一篇: 向日葵子能治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