莠狗尾草
(廈門《新療法與中草藥選編》)
【異名】狗尾草。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莠狗昆草的全草或根。
【植物形態(tài)】莠狗尾草
一年生草本,高40~80厘米。稈直立或基部曲膝狀。葉片線形,長5~20厘米,寬2~8毫米,先端漸尖,基部收窄,干時內(nèi)卷,兩面稍被疏毛或近禿凈,邊緣略粗糙,葉鞘禿凈,鞘口有長毛。圓錐花序稠密,圓柱形,穗狀花序式,頂稍狹,長3~6厘米,綠色或淡紫色;小穗橢圓形,先端尖,基部有剛毛8~12條,剛毛長約為小穗的1~3倍;第一穎卵形,長約為小穗的1/3,俱3脈;第二穎卵形,長約為小穗之半,5脈;不孕的小花的外稃橢圓形,長約2~2.5毫米,5脈:結(jié)實小花的外稃平凸?fàn)?,橢圓形,與不孕小花的外稃等長,先端短尖.表面有皺紋,邊緣狹內(nèi)卷,包持著內(nèi)稃;其內(nèi)稃較窄于谷粒,雄蕊缺如。夏秋抽穗。
生于山野、草坡和潮濕地,廣布于熱帶地區(qū)。
【性味】淡,涼。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
【選方】①治陽黃:莠狗尾草根、莖五錢,白英一兩,紅糖適量。水煎服,一日一劑。
②治結(jié)合膜炎:鮮莠狗尾草一兩:水煎服。
③治癰疔:鮮莠狗尾草搗爛,外敷患處。
分類:教育/科學(xué)
解析:
狗尾巴草
狗尾草
別名:綠狗尾草、谷莠子、狗尾巴草。
科屬:禾本科狗尾草屬
學(xué)名:Setaria viridis (L.) Beauv.
形態(tài)與分布:一年生草本;稈直立或基部膝曲,高10-100厘米;葉片扁平,狹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圓錐花序緊密呈圓柱形,剛毛粗糙,通常綠色或褐黃色。全球廣布種。
同屬植物常見的還有:金色狗尾草(S. glauca (L.) Beauv.),剛毛金黃色至紫紅色;大狗尾草(S. faberii Herrm.),別名:莠狗尾草;主要區(qū)別為:稈較粗壯,圓錐花序較大,通常向下彎垂,成熟后小穗明顯腫脹。
全國各地均有分布。為常見主要雜草,發(fā)生極為普遍。主要危害麥類、谷子、玉米、棉花、豆類、花生、薯類、蔬菜、甜菜、馬鈴薯、苗圃、果樹等旱作物。發(fā)生嚴(yán)重時可形成優(yōu)勢種群密被田間,爭奪肥水力強(qiáng),造成作物減產(chǎn)。
是葉蟬、薊馬、蚜蟲、小地老虎等諸多害蟲的寄主。
規(guī)律:
種子繁殖。種子發(fā)芽適宜溫度為15~30℃。種子出土適宜深度為2~5cm,土壤深層未發(fā)芽的種子可存活10年以上。我國北方4~5月出苗,以后隨澆水或降雨還會出現(xiàn)出苗高峰;6~9月為花果期。一株可結(jié)數(shù)千至上萬粒種子。種子借風(fēng)、灌溉澆水及收獲物進(jìn)行傳播。種子經(jīng)越冬休眠后萌發(fā)。適生性強(qiáng),耐旱耐貧瘠,酸性或堿性土壤均可生長。生于農(nóng)田、路邊、荒地。
特征描述:
狗尾草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高30~100cm。稈疏叢生,直立或基部膝曲上升。葉片條狀披針形;葉鞘松弛,光滑,鞘口有毛;葉舌毛狀。圓錐花序呈圓柱狀,直立或稍彎垂,剛毛綠色或變紫色;小穗橢圓形,長2~2.5mm,2至數(shù)枚簇生,成熟后與剛毛分離而脫落;第一穎卵形,長約為小穗的1/3;第二穎與小穗近等長;第一外稃與小穗等長,具5~7脈,內(nèi)稃狹窄。谷粒長圓形,頂端鈍,具細(xì)點狀皺紋。穎果橢圓形,腹面略扁平。
一年生,稈直立或基部膝曲,高30~90cm。葉鞘扁壓而具脊,通常密集跨生于植株的基部,無毛,葉舌為一圈短纖毛,葉片長5~30cm,寬2~5mm,無毛或近基部具柔毛。圓錐花序緊密,圓柱狀,長2~7cm,寬約5mm,主軸密生微毛,剛毛粗糙,長5~10mm,金黃色或紫褐色,小穗長2~2.5mm,橢圓形,頂端尖。第一穎長約為小穗的1/3,先端尖,具3脈,第二穎長約為小穗之半,先端較鈍,具5脈,第一外稃與小穗等長,具5脈,其內(nèi)稃較窄于谷粒。谷粒較金色狗尾草稍小。谷粒具有較細(xì)弱的皺紋。生長于山野草坡和湖泊下濕之地;花果期2~11月。分布在我國廣東、廣西、海南、福建、臺灣諸省、區(qū)以及兩半球之熱帶區(qū)域。莠狗尾草為四倍體(2n=36)或八倍體(2n=72)。
莠狗尾草分布于臺灣、海南、福建、廣西、貴州和云南,國外廣泛分布于東半球的熱帶地區(qū)。
多年生,具多節(jié)根莖;葉片質(zhì)硬,常卷折呈直立狀,第一小花內(nèi)稃比第二小花狹窄呈披針狀,質(zhì)較厚。
莠狗尾草喜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常生于熱帶、亞熱帶地區(qū)丘陵草坡、路邊及田邊流暢地;能在各類土壤上良好的生長,但以在濕潤的壤土至黏土上生長最盛;稍耐蔭蔽,可在疏林下建立群叢;耐火燒,火燒后植株存活率為60%~70%,并且落地的種子可在燒草地上產(chǎn)生大量的自播苗。
野生狀態(tài)下莠狗尾草的花果期為6~11月,但在人工栽培及刈割條件下,可整年抽穗開花,并且可存活2~3年。
葉:線形,長5-20厘米,寬2-8毫米,先端漸尖,基部收窄,干時內(nèi)卷,兩面稍被疏毛或近禿凈,邊緣略粗糙,葉鞘禿凈,鞘口有長毛。
花:圓錐花序稠密,圓柱形,穗狀花序式,頂稍狹,長3-6厘米,綠色或淡紫色。
果:小穗橢圓形,長2-2.5毫米,先端短尖,基部有剛毛8-12條,剛毛長約為小穗的1-3倍;第一穎卵形,長約為小穗之半,3-5脈;第二穎卵形,長約為小穗的一半,5脈;不孕小花的外稃橢圓形,長約2-2.5毫米,5脈;結(jié)實小花的外稃平凸?fàn)?,橢圓形,與不孕小花的外稃等長,先端短尖,表面有皺紋,邊緣狹內(nèi)卷,包持著內(nèi)稃。夏秋抽穗。
多年生,叢生。具短節(jié)狀根莖或根頭。稈直立或基部膝曲,高30-90厘米。葉鞘壓扁具脊,近基部常具枯萎纖維的老葉鞘,鞘背無毛,邊緣無纖毛;葉舌為一圈短纖毛;葉片質(zhì)硬,常卷折呈線形,長5-30厘米,寬2-5毫米,無毛或上面近基部具長柔毛,先端漸尖,基部稍收窄,干時常卷折,邊緣略粗糙。圓錐花序稠密呈圓柱狀,頂端稍狹,長2-7厘米,寬約5毫米(剛毛除外)主軸具短細(xì)毛,剛毛粗糙,8-12枚,長5-10毫米,金黃色,褐銹色或淡紫色到紫色,小穗橢圓形,長2-2.5毫米,先端尖。第一穎卵形,長為小穗的1/3,先端尖,具3脈;第二穎寬卵形,長約為小穗的1/2,具5脈,先端稍鈍;第一外稃與小穗等長或略短,具5脈,其內(nèi)稃扁平薄紙質(zhì)或膜質(zhì),明顯窄于且略短于第二小花,具2脊,通常中性,少數(shù)有3枚雄蕊;第二小花兩性,外稃軟骨質(zhì)或革質(zhì),具較細(xì)的橫皺紋,先端尖,邊緣狹內(nèi)卷包裹同質(zhì)扁平的內(nèi)稃;鱗被楔形,頂端較平,具多數(shù)脈紋;花柱基部聯(lián)合;葉表皮細(xì)胞同金色狗尾草:染色體2n=72(Kishimoto)。花果期2-11月 。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_11/9813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銀箔能治什么病
下一篇: 迎春花能治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