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母能治什么病|云母有什么作用|云母什么樣真假辨別
云母
(《本經(jīng)》)
【異名】云珠
、云華
、云英、云液
,云砂
、?石(《本經(jīng)》),云粉石(《中藥形性經(jīng)驗鑒別法》)
,千層玻(《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硅酸鹽類礦物白云母
。
【礦物形態(tài)】白云母(《千金方》)
,又名:銀精石(《石雅》)
。
單斜晶系
。晶體通常呈板狀或塊狀
,外觀上作六方形或菱形
,有時單體呈錐形柱狀
,柱面有明顯的橫條紋。也有雙晶
。通常呈密集的鱗片狀塊體產(chǎn)出。一般為無色
,但往往帶輕微的淺黃、淺綠
、淺灰等色彩
,條痕白色。玻璃光澤
,解理面呈珍珠光澤
。透明至微透明。解理平行底面極完全
。硬度2~3
。,比重2.76~3.10
。薄片具彈性及絕緣性能
。主要產(chǎn)于偉晶巖
、花崗巖及云母片巖中
。
【采集】采得后洗凈泥土,除去雜石
。
【藥材】呈不規(guī)則的片狀
,大小不一,為多數(shù)薄片疊成
,一般長2~6厘米。無色透明或呈白色
,具玻璃樣光澤。質(zhì)韌
,不易折斷
,但可片片剝離,薄片表面平滑
,透明如玻璃紙
,有彈性
,能曲折
,斷面不平坦。有泥土氣
,無味。以易剝離
、片大、透明者為佳
。不溶于酸類
,加碳酸鉀燒之能溶解。
產(chǎn)內(nèi)蒙古
、西藏
、遼寧、吉林
、云南
、山東、山西、江蘇、浙江
、湖南
、湖北、安徽
、江西等地
。
【炮制】云母:洗凈泥土,揀凈雜質(zhì)
,搗碎
。煅云母:取凈云母裝入砂罐內(nèi),置無煙爐中
,燒至紅透,取出放涼
。
《綱目》:"書言鹽湯煮云母,亦可為粉
。又云
,云母一斤,鹽一斗漬之
,銅器中蒸一日
,臼中搗成粉。又云
,云母一斤,白鹽一升同搗細
,入重布袋按之,沃令鹽味盡
,懸高處風吹
,自然成粉。"
【性味】甘
,溫。
①《本經(jīng)》:"味甘
,平
。"
②《別錄》:"無毒。"
③《藥性論》:"有小毒
。"
④《本草經(jīng)疏》:"甘
,溫。"
【歸經(jīng)】入肺
,脾
、膀胱經(jīng)。
①《長沙藥解》:"入足少陽膽
、足太陽膀胱經(jīng)
。"
②《本草從新》:"入肺。"
③《本草求真》:"入脾
,兼入肝、肺
。"
【功用主治】納氣墜痰
,止血斂瘡
。治虛喘
,眩暈
,驚悸
,癲癇,寒瘧
,久痢
,金創(chuàng)出血,癰疽瘡毒
。
①《本經(jīng)》:"主身皮死肌
,中風寒熱,如在車船上
,除邪氣
,安五臟,益子精
,明目
。"
②《別錄》:"下氣堅肌,續(xù)絕補中
,療五勞七傷
,虛損少氣
,止痢
。"
③《藥性論》:"主下痢腸?
,補腎冷。"
④《本草衍義》:"合云母膏
,治一切癰疽毒瘡等。"
⑤《醫(yī)林纂要》:"補肺下氣
,堅固肌理
,去熱解毒。"
⑥《國藥的藥理學》:"為利尿消毒藥
,治淋疾及婦人帶下。又治慢性腸炎
、小兒下痢
、猩紅熱等。外用治火傷
、刀傷
、濕疹等糜爛癥。"
⑦《藥材學》:"鎮(zhèn)怯
,治心悸。"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
,3~5錢;或入丸
,散
。外用:研末撒或調(diào)敷。
【宜忌】①《本草經(jīng)集注》:"澤瀉為之使
。畏蹌甲及流水
。"
②《藥性論》:"惡徐長卿
。忌羊血
。"
③《本經(jīng)逢原》:"陰虛火炎者,慎勿誤與
。"
【選方】①治風癲:云母
,服三方寸匕,取瘥
。(《千金翼方》)
②治痰飲頭痛
,往來寒熱:云母粉二兩
,常山一兩
。上二味搗篩為散。熱湯服一方寸匕
,吐之止
;吐不盡,更服
。(《千金翼方》)
③治瘧多寒:蜀漆(洗去腥)
,云母(燒二日夜)
、龍骨等分
。上三味
,杵為散,未發(fā)前以漿水服半錢
。(《金匱要略》蜀漆散)
④治小兒赤白痢及水?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涸颇阜郯氪髢桑凶鞣壑蟀字嗾{(diào)
,空腹食之。(《食醫(yī)心鏡》)
⑤治帶下:云母粉服三方寸匕
,三五服
。(《千金翼方》)
⑥治婦人難產(chǎn),經(jīng)日不生:云母粉半兩
,溫酒調(diào)服
。(《積德堂經(jīng)驗方》)
⑦治金瘡、一切惡瘡:云母粉涂之
。(《千金翼方》)
⑧治痔病:云母服三力寸匕.慎房室
、血食油膩
。(《千金翼方》)
知母、云母傻傻分不清楚,具體知母對人體有什么樣的特殊作用呢?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知母在體外對痢疾桿菌
、傷寒桿菌
、副傷寒桿菌、霍亂弧菌
、大腸桿菌
、變形桿菌
、綠膿桿菌等革蘭氏陰性菌及葡萄球菌
、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
、百日咳桿菌等革蘭氏陽性菌均有較強抗菌作用
。用含2.5%知母粉的飼料喂飼實驗性結(jié)核病小鼠
,能使其肺部結(jié)核病灶減輕。
知母對某些常見的致病性皮膚癬菌如許蘭氏癬菌及其蒙古變種
、共心性毛癬菌、堇色毛癬菌
、紅色毛癬菌
、絮狀表皮癬菌
、鐵銹色毛癬菌
、足跖毛癬菌
、趾間毛癬菌和犬小芽胞菌等在沙伯弱氏培養(yǎng)基上表現(xiàn)較強的抗菌作用。從知母中提得的一種水溶性皂甙
,對結(jié)核桿菌
,尤其對白色念珠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另一種黃酮結(jié)晶
,亦有抑制結(jié)核桿菌作用。
2
、抑制Na(+)
,K(+)-ATP酶活性:體外實驗證明
,知母皂甙元(菝葜皂甙元)是Na+-K+-ATP酶抑制劑,它對提純的兔腎Na(+)
,K(+)-ATP酶有極明顯的抑制作用
,其活性同專一性Na(+)
,K(+)-ATP酶抑制劑烏本甙相比
,兩者在2?10(-5)mol/L時抑制程度相近
。
以甲狀腺素速誘導小鼠肝臟Na(+)
,K+)-ATP酶增量
,知母皂甙和皂甙元可使這些小鼠肝臟切片的過高耗氧率抑制到接近正常小鼠的水平
;對正常小鼠肝切片的耗氧率雖有降低趨勢
,但無統(tǒng)計意義
。大鼠整體實驗也表明,知母皂甙元25mg/只灌胃可抑制因同時灌胃甲狀腺素引起的肝
、腎和小腸粘膜中Na(+)
,K(+)-ATP酶活性升高
。
3
、對交感-腎上腺功能的影響:以50%知母水煎劑給大鼠灌胃,每日4ml
,連續(xù)3周,可使腎上腺內(nèi)多巴胺-?-羥化酶活性明顯降低
,提示兒茶酚胺合成減少
,與此同時,腎上腺重量較生理鹽水對照組明顯減輕
,心率逐周降低,至第3周明顯低于給藥前
。
此外
,按人體常用劑量5倍給家兔灌胃,連續(xù)5天
,對正常動物血漿皮質(zhì)酮水平未見明顯影響
,但可拮抗外源性皮質(zhì)激素制劑地塞米松引起的反饋性血漿皮質(zhì)酮水平降低。進一步研究證明
,其機理之一是知母抑制了肝臟對皮質(zhì)醇的分解代謝
。
4、降血糖作用:以知母200mg/kg水制浸膏給正常家兔灌胃
,血糖可下降達18-30%
,持續(xù)6小時以上
;以知母每天500mg/kg生藥的水制浸膏給四氧嘧啶糖尿病家兔灌胃,連續(xù)4天
,也出現(xiàn)明顯的降血糖作用
,并可減輕胰島萎縮。
給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腹腔注射知母水浸膏150mg/kg(生藥量)也見血糖明顯下降
。知母并可促進大鼠橫膈和脂肪組織攝取葡萄糖
,并使橫膈內(nèi)糖元含量增加,但肝內(nèi)糖元量卻減少
,尿中酮體含量減少
。從知母根莖中分得的知母聚糖A、B
、C
、D有降血糖作用,其中B的活性最強
。
5
、解熱作用:對知母是否具有解熱作用的報導不一。有報導知母對大腸桿菌引起的發(fā)熱家兔有解熱作用
,但也有報導白虎湯在去掉石膏后的知母
、甘草煎劑灌胃給藥對實驗性發(fā)熱家兔未見明顯退熱作用。知母根莖中的皂甙具有明顯降低由甲狀腺素造成的耗氧率增高及抑制Na(+)
,K(+)-ATP酸活性的作用
,其中總皂甙對Na(+),K(+)-ATP酶的抑制率達59.8%
,其半琥珀酸衍生物抑制率為89.8%
,故認為與清熱瀉火的功效有關(guān)。
6
、抗腫瘤作用:知母皂甙對人肝癌移植裸大鼠有抑制腫瘤生長作用
,使生存期延長,但統(tǒng)計無顯著差異
。另對治療皮膚鱗癌
、宮頸癌等有較好療效且無副作用。
云母膏簡介
目錄1拼音2處方3炮制4功能主治5云母膏的用法用量6注意7備注8摘錄9《蘇沈良方》卷九引《博濟》 9.1方名9.2組成9.3主治9.4云母膏的用法用量9.5制備方法9.6用藥禁忌 10《理瀹》 10.1方名10.2組成10.3主治10.4云母膏的用法用量10.5制備方法 附:1古籍中的云母膏 1拼音 yún mǔ gāo
2處方蜀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出汗甘)
、白芷
、沒藥(研)、赤芍藥
、肉桂(去粗皮)
、當歸,各半兩
;鹽花(研)一十四兩
,麒麟竭(研)
、菖蒲、白芨
、川芎
、草龍膽、木香
、白斂
、防風(去蘆.叉)、厚樸(去粗皮.姜汁制)
、麝香(研)
、桔梗、柴胡(去蘆頭)
、松脂
、人參、蒼術(shù)(泔浸一宿)
、黃芩
、夜合(用皮)、乳香
、附子(去皮.臍)
、茯苓(去皮)、高良姜
,各半兩
;硝石(研如粉)、甘草
、云母(光明白薄者.研粉)
,各四兩;桑白皮
、水銀(候膏凝如人體熱.以生絹袋盛水銀.以手彈如針頭大.鋪在膏上.謂之養(yǎng)藥母)
、柏葉(不用近道者)、槐葉
、柳枝
,各二兩;陳皮一兩
,清油四十兩,黃丹(細研)一十四兩
,黃蓍(去蘆)半兩
。
3炮制上除云母、硝石
、麒麟竭
、沒藥
、麝香、乳香
、黃丹
、鹽花八味別研外,并如豆大
,用上件清油
,于瓷器中浸所藥七日,以物封閉后
,用文火煎
,不住手攪,三上火
,三下火
。每上,候匝匝沸
,乃下火
,候沸定再上,如此三次
,候白芷
、附子之類黃色為度,勿令焦黑
,以綿或新布絞去滓
,卻入鐺中、再上火熬
。后下黃丹與別研藥八味
,以柳篦不住手攪,直至膏凝
,良久色變再上熬
,仍滴少許水中,凝結(jié)不黏手為度
。先炙一瓷器
,熱即傾藥在內(nèi),候如人體溫熱
,彈水銀在上
,每用膏藥,即先刮去水銀
。
4功能主治治一切瘡腫傷折等病
。
5云母膏的用法用量治發(fā)背,先以敗蒲一斤
,用水三升
,煎五十沸
,如人體溫,將蒲水洗瘡
,拭干貼藥
,一兩分為三服,溫酒下
,未成膿者立瘥
,于外貼之,奶癰外貼
。
瘰倁骨疽
,毒穿至骨,用藥一兩
,分作三服
,溫酒下,甚者即瀉出惡物
,兼外貼
,瘥。
腸癰
,以藥半兩分為五服
,甘草湯下,末成膿者當時消
,已有膿者
,隨藥下膿出,后每日酒下五圓
,如梧桐子大
,待膿止即住服。
風眼
,貼兩太陽穴
。
壁鏡咬、蜘蛛咬
,外貼
,留瘡口。
發(fā)腦
、發(fā)髭鬢
、發(fā)眉、發(fā)耳
、臍癰
、牙癰、牙疼,并外貼包裹
,即當時痛止。
箭頭所傷
,箭頭在內(nèi)
,外貼,每日吃少許爛綠豆
,箭頭自出
。
虎、豹所傷
,先以甘草湯洗
,然后貼膏,每日換
,不過三次貼
。
狗、蛇咬
,生油下十圓
,如梧桐子大,仍須貼外
。
難產(chǎn)三日不分娩
,溫酒下一分便生。
血運欲死
,以姜汁和小便半升溫酒下十圓
,死者即返。
死胎在腹
,以榆白皮湯下半兩便生
。
丈夫本臟氣,茴香溫酒下一分
,每日一服
,不過二服瘥。
中毒藥酒洗襪(一本作中暑毒
,取地水)
,溫下一分,每日一服
,不過四度
,瀉出惡物瘥。
瘤贅
,外貼消之
。
一切腫癤,外貼立瘥。
但有所苦
,并皆治之
,藥到即瘥。
6注意已上主療
,只忌羊血
,馀無所忌。
7備注如人收此藥防身
,以蠟紙裹
,不令風干,可三十年不損藥力
。
8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9《蘇沈良方》卷九引《博濟》
9.1方名
云母膏
9.2組成
云母(光明者
,薄揭先煮)4兩,消石(研)4兩
,甘草4兩
,槐枝2兩,柏葉(近道者不堪)2兩
,柳枝2兩
,桑白皮2兩,陳橘皮1兩
,桔梗半兩
,防風半兩,桂心半兩
,蒼術(shù)半兩
,菖蒲半兩,黃芩半兩
,高良姜半兩
,柴胡半兩,厚樸半兩
,人參半兩
,芍藥半兩,胡椒子半兩
,龍膽草半兩
,白芷半兩,白及半兩
,白蘞半兩
,黃耆半兩,芎?半兩
,茯苓半兩
,夜合花半兩
,附子(炮)半兩([口父]咀),鹽花半兩
,松脂半兩
,當歸半兩,木香半兩
,麒麟竭半兩
,沒藥半兩,麝香半兩
,乳香半兩(為末),黃丹14兩(羅)
,水銀2兩
,大麻油6斤。
9.3主治
發(fā)背
,瘰疬
,骨疽,腸癰
,風眼
,腎癰,傷折痛不可忍
,難產(chǎn)
,血暈欲死,死胎
,小腸氣
,中毒,一切癰疽瘡癤
,蟲虺傷
。
9.4云母膏的用法用量
發(fā)背,先以敗蒲2斤
,水3升
,煮35沸,如人體溫
,將洗瘡帛拭干
,貼藥,又以藥1兩
,分3服
,用溫酒下,未成膿者即愈
,更不作瘡瘰疬
;骨疽毒穿至骨者,用藥1兩,分3服
。溫酒下
,甚者即下惡物,兼外貼
;腸癰
,以藥半兩,分5服
,甘草湯下
,未成膿者當時消,已有膿者隨藥下膿
,膿出后
,每日酒送下5丸,如梧桐子大
,膿止即住服
;風眼,貼兩太陽
;腎癰并傷折痛不可忍者
,酒下半兩,老少更以意加減
,5日1服取盡
,外貼包裹,當時止痛
;箭頭在肉者
,外貼,每日食少爛綠豆
,箭頭自出
;虎豹所傷,先以甘草湯洗
,后貼
,每日1換,不過3貼
;蛇狗傷
,生油送下10丸,如梧桐子大
,仍外貼
;難產(chǎn)3日不生者,溫酒下1分
,便下
;血暈欲死
,以姜汁和小便半升,溫酒送下10丸
,如梧桐子大
,死者復生;胎死在腹
,以榆白湯下半兩
,便生;小腸氣
,茴香湯下1分
,每日1服,血氣
,當歸酒下1分
,每日1服;中毒
,溫酒洗汗襪汁,每日1服
,吐瀉出惡物為度
;一切癰疽瘡癤蟲虺所傷,并外貼
。
9.5制備方法
上先煉油令香
,下云母良久,投附子以上藥
,候藥焦黃
,住火令冷,以綿濾去滓
,始下末
,皆須緩火,常以柳木蓖攪
,勿停手
。濾畢,再入鐺中
,進火
,下鹽花至黃丹,急攪
,須臾色變
,稍益火煎之,膏色凝黑
,少取滴水上
,凝積不粘手
,即下火,先炙1瓷器令熱
,傾藥在內(nèi)
,候如人體溫,以絹袋子盛水銀
,手彈在膏上如針頭大
,以蠟紙封合,勿令風干
,可2030年不損
。
9.6用藥禁忌
忌羊肉。
10《理瀹》
10.1方名
云母膏
10.2組成
云母4兩
,焰消4兩
,甘草4兩,槐枝2兩
,柳枝2兩
,桑白皮2兩,側(cè)柏葉2兩
,橘皮2兩
,川椒5錢,白芷5錢
,沒藥5錢
,赤芍5錢,官桂5錢
,當歸5錢
,黃耆5錢,血竭5錢
,菖蒲5錢
,白及5錢,川芎5錢
,白蘞5錢
,木香5錢,防風5錢
,厚樸5錢
,桔梗5錢,柴胡5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