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醬草為常用中藥,始載《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F(xiàn)市售商品主要有兩大類
1 別名:苦菜、苦荬菜 來源:為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苣荬菜及其同屬額未抽花莖的干燥全草,野生 產(chǎn)地:主產(chǎn)于華北 植物形態(tài):宿根草本,全體含白色漿汁 性狀鑒別:根莖長圓柱形,長3~10厘米 以葉片茂密灰綠色,無莖枝者為佳 主要成分:苣荬菜含膽堿 藥理作用:清熱祛瘀。體外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 炮制:切咀 性味:苦寒 歸經(jīng):入胃 功能:清熱解毒 主治:腸癰、肺癰 臨床應用:主要用于治療急性闌尾炎 此外 使用注意:過量服用敗醬草有時會引起頭昏 用量:9~30g。 處方舉例:腸癰方:敗醬草15g 2 別名:瓜子草 來源:為十字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菥蓂帶有近成熟短角果的干燥莖枝 產(chǎn)地:主產(chǎn)于華東 性狀鑒別:全株黃綠色 以全株黃綠色,帶有多數(shù)果實者為佳 性味:苦微溫 歸經(jīng):入肝經(jīng)。 功能:清肝明目 主治:目赤、腫痛 注:據(jù)《中藥鑒別手冊》記述,除以上兩種不同科屬的敗醬外 以上為敗醬草圖片以及敗醬草的功效與作用 敗醬草(胭脂麻)【敗醬科】 中藥敗醬草詳解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_11/9852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