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為常用中藥,《名醫(yī)別錄》列為下品。商品有甜,苦。
別名:苦杏仁,甜杏仁。
來源:為薔薇科落葉喬木或小喬木,杏或山杏等多種杏樹的干燥成熟種子。野生栽培。野生品多為苦杏仁。栽培甜杏仁較多。
產(chǎn)地:生產(chǎn)于華北,東北地區(qū),西北地區(qū)及河南、山東、湖北等省均有產(chǎn)。
性狀鑒別:
苦杏仁:呈扁心臟形或桃形,頂端略尖,基部偏鈍圓,左右不對稱。長1~1.6厘米,寬0.7~1.2厘米,厚5~7毫米。種皮薄,黃棕色或棕色,較粗糙。表面有縱皺及較明的溝紋和脈紋。斷面乳白色,富油性。子葉兩片,間隙明顯。氣微味苦。以顆粒均勻,飽滿,整齊不碎者為佳。
甜杏仁:呈扁心臟形,頂端尖,基部圓,左右略對稱。長1~2厘米,寬1.2~1.6厘米,厚4~6毫米。種皮淡黃棕色,較細膩,表面縱皺溝紋較淺,脈紋明顯。斷面與苦杏仁相同。氣微味甜。
以顆粒大而飽滿,均勻,無破碎泛油者為佳。
主要成分:含苦杏仁甙、苦杏仁酶、苦杏仁油。苦杏仁甙水解后產(chǎn)生氫氰酸。
藥理作用:潤肺止咳。所謂潤肺,大概是指能潤解肺燥引起的干咳和燥痰。在這方面,杏仁主要是通過氫氰酸的鎮(zhèn)咳和祛痰作用而取效。
杏仁還能潤腸通便,由所含的脂肪油在腸內(nèi)起潤滑性通便作用。
炮制:
(1)苦杏仁:去皮炒用。配方時搗碎。
(2)甜杏仁:去皮生用。
性味:苦、溫。有小毒(苦杏仁)。
歸經(jīng):歸肺、大腸經(jīng)。
功能:解肌除痰,下氣潤燥。
主治:外感咳嗽、氣逆喘滿、痰多及腸燥便秘。
臨床應用:為止咳平喘的常用藥。在潤肺方劑內(nèi),杏仁常不可少。
(1)用于止喘,治外感引起的燥咳尤為適宜。偏于風寒者配蘇葉等,方如杏蘇散;偏于風熱者配桑葉等,方如桑杏湯。
(2)用于定喘,主要是通過祛痰降氣,減輕肺氣壅塞,使呼吸較通暢而助于止喘,但只作為輔助藥用,協(xié)助麻黃,用于實證喘嗽、肺熱明顯者加配石膏,方如麻杏石甘湯(見麻黃項下)。一般的熱喘則加配黃芩、白果、桑白皮等,方如定喘湯(見銀杏項下)
(3)用于通便,治氣虛和腸燥所致的便秘(習慣性便秘),常配火麻仁、柏子仁等,方如三仁丸。
使用注意:
(1)苦杏仁多服易致中毒(由氫氰酸吸收過多引起),輕則頭暈,嘔吐,重則昏迷、驚厥、呼吸障礙、瞳孔散大,宜用亞硝酸戊酯與硫代硫酸鈉綜合治療而解毒。
(2)苦杏仁煎煮后有效成分(苦杏仁甙)含量甚微,最近有人建議改為沖服,劑量比煎劑適當減少。
(3)苦杏仁最好連衣服,據(jù)觀察,不去皮的苦杏仁比去皮的效果好。
用量:3~12g,不宜多服,用時去仁尖更好。
處方舉例:
杏蘇散(《溫病條辮》):桑葉6g,杏仁6g(去尖打碎),象貝9g,淡豆豉9g,山梔皮6g,沙參9g,梨皮6g,水煎服。
附:甜杏仁又名南杏。為薔薇科植物杏的干燥的成熟種子。味甘,性平,無毒。含苦杏仁甙較北杏少,故鎮(zhèn)咳平喘作用較差。臨床上一般用北杏。至于南杏較少入藥,民間有用作副食品。搗爛成糊或煮湯服食,只起滑腸通便作用。
甜杏仁,味甘性平,治虛勞咳嗽、胸悶不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_11/9883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雌黃_雌黃有什么功效和作用能治什么病
下一篇: 蘄蛇有什么功效和作用_蘄蛇能治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