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實為常用中藥。始載《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上品。枳乃木名,實乃其子故名。
現(xiàn)市售上品原植物品種繁多,比較混亂,主要有酸橙、香櫞和枳三種。小個者稱鵝眼枳實,個大切成兩半者稱枳實。
一、酸橙枳實
來源:為蕓香科植物常綠小喬木酸橙的干燥幼果。均為栽培。
產(chǎn)地:主產(chǎn)于四川、江西、湖南等地。
性狀鑒別:果實呈球形,橫切兩半,直徑0.8~2.6厘米。外表灰綠色或黑綠色,有顆粒狀突起的微皺。頂端微突起,基部有果柄脫落的圓疤,因干后收縮切面略現(xiàn)隆起。果肉(中國皮)黃白色,邊緣有凹入的油室,中央淡黃褐色,有9~12瓣果瓢,呈多瓣梅花形。質(zhì)堅硬,不易破開。氣芳香,味道苦微酸。
二、香櫞枳實
來源:為蕓香客植物常綠喬木香櫞的干燥幼果。均為栽培。
產(chǎn)地:主產(chǎn)于江西、浙江、江蘇等地。
性狀鑒別:果實呈球形、矩圓形、倒卵球形、橫切成兩半,直徑0.5~2.6厘米,灰紅棕色或暗棕綠色,有網(wǎng)狀隆起的粗皺紋。果實頂端有環(huán)狀的金錢環(huán)?;坑协h(huán)狀果柄痕跡。切面果肉較粗糙,黃白色,邊緣有凹入的小油室,中央棕褐色,有10~20瓣果瓤。有強烈香氣,味酸而后微苦。
以色白黑綠,肉厚色白,瓤小,體堅實者為佳。
三、枳實
別名:綠衣枳實。
來源:為蕓香客植物常綠或半落葉小喬木或灌木只(枸桔)的干燥幼果,多為栽培。
產(chǎn)地:主產(chǎn)于福建、臺灣等地,此外華東、中南、西南、華北、西北地區(qū)亦有分布。
性狀鑒別:果實呈圓球形,橫切二半,直徑0.8~2厘米。表面灰綠色,有顆粒狀突起及微隆起的縱皺,被有細柔毛。頂端有明顯的花柱基,基部有短果柄或果柄脫落后的痕跡。切面果肉較薄,黃白色,邊緣有凹入的小油室,中央棕褐色,有6~8瓣果瓤。味微酸苦。
以外皮灰綠色,果肉黃白,皮厚瓤小者為佳。
主要成分:含有揮發(fā)油(為檸檬烯)、黃酮類(為橙皮甙、苦橙甙等)。
藥理作用:行氣破積。現(xiàn)已經(jīng)證實其作用為興奮胃腸功能。動物實驗發(fā)現(xiàn)枳實煎劑能使胃腸蠕動增強而節(jié)律。
此外,枳實能興奮子宮,作用顯著。動物實驗發(fā)現(xiàn)枳實、枳殼的煎液能使家兔子宮收縮有力,緊張度增加,為這兩種藥物用于子宮脫垂提供了初步的科學(xué)根據(jù)。
炮制:切片、麩炒。
性味:苦酸、寒。
歸經(jīng):入脾、胃二經(jīng)。
功能:破氣除積、化痰消痞。
主治:食積痰滯不消,氣郁胸腹,痞滿脹痛,痢疾后重等癥。
臨床應(yīng)用:1、治胃腸食積(胃部滿實、飲食停滯)。如屬慢性消化不良,由脾胃功能衰弱引起者,常配機健脾藥白術(shù)、健胃行氣藥木香、砂仁,方如香硝枳術(shù)丸;如屬急性消化不良,配消導(dǎo)藥神曲、麥芽,或生姜、陳皮等煎湯。
2、治濕熱積滯,泄瀉下痢、里急后重,并有胸悶、腹痛者(如急性胃腸炎、細菌性痢疾等),配大黃以清腸內(nèi)積穢,配黃芩、黃連清熱,茯苓,澤瀉利濕,方如枳實導(dǎo)滯湯。
3、治胃下垂??捎脝问緷饧逡?,每日分三次服,能改善胃張力,減輕腹脹。
用量:3~9g。
處方舉例:1、香砂枳術(shù)丸(《攝生秘剖》)(成藥):每服6~9g,每日2次。
2、枳實導(dǎo)滯湯(《內(nèi)外傷辨惑論》):枳實9g,生大黃9g(后下),白術(shù)9g,黃芩6g,川連4.5g,茯苓9g,澤瀉6g,神曲9g,水煎服。
注:1、商品枳實品種較混亂,除正文所述的三種外,有的地區(qū)以甜橙、蟹橙、宜昌橙代之,以及枸櫞和柚的幼果橫切兩半作枳實使用。
2、全國及出口普遍習(xí)銷的枳實,以酸橙和香櫞的幼果為主。枳(枸桔)的枳實主銷福建、江西、陜西,因其色灰綠,故稱綠衣枳實。古代文獻記載最早的“枳”,即現(xiàn)在的枸桔,故列入正文之內(nèi),京津不習(xí)銷。此種成熟的果實,在山西、河南等地又作香櫞使用,在四川又將此幼果作正青皮使用。
3、鵝眼枳實,即小個的幼果,其最小的形如鳥槍子,四川又叫槍子枳實。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_11/9886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陳皮_陳皮有什么功效和作用能治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