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柳(中草藥名稱:垂柳)(中藥大全科目:楊柳科)
別名:大葉柳。
植物名:垂柳。
生長環(huán)境:本品為落葉喬木。喜生于水邊或堤岸、水池旁,作固提或觀賞用。
分布:產(chǎn)我國長江以南及北部各省,廣東除海南島外,到處有生長。
入藥部分:枝、葉。
采集期:全年。
自采地點(diǎn):涌邊。
性味:性微涼、味淡。
功能:清熱。
主治、用量和用法:1、外感發(fā)熱:用干枝連葉1至2兩,清水煎服;2、濕火骨節(jié)痛:用法同上;5、口角歪斜:用枝鉤口角。向左歪則鉤右,向右歪則鉤左。
驗(yàn)方:(治濕火骨節(jié)疼痛方)清明柳1兩、桑枝1兩、枸杞頭1兩、清水五碗,煎成一碗服。
(方解)濕為六氣之一,如傷濕化熱,成為濕火,流于骨節(jié),為濕火骨節(jié)疼痛。本方用桑枝、枸杞頭、透絡(luò)舒筋,利濕清熱,清明柳解郁熱,合成利濕清火之劑。對于濕火郁結(jié),內(nèi)灼筋骨而致的疼痛有效。
(方歌)濕火為患骨節(jié)疼,清明柳用枸杞頭,桑枝合來各一兩,五碗煎成一碗收。
參考資料:《廣東中醫(yī)》(1959.1)開平縣第一人民醫(yī)院某老中醫(yī)治麻后肺炎的秘方:馬口水、垂楊柳,此方僅二十余天就把43個麻后并發(fā)肺炎的垂危病人挽救過來,方如下:
(一)1、馬口水250~500毫升,用米喂馬,在馬口兩角流出之口水;2、垂楊柳(新鮮)40~60克;3、糯米少量(或白米)。
制備:取馬口水、垂楊柳、糯米,共置瓦煲中以明火煮沸30分鐘,靜置片刻,傾出全部清液,盛于器皿中,作隨意飲料。
(二)馬屎干6~10克、鮮垂楊柳40~60克、水500~600毫升。
制備:取馬屎、垂楊柳、水,共置瓦煲中,以明火煎沸30分鐘,用紗布濾過,或靜沉清20分鐘,傾出清液,先取30~50毫升,置“凹盅蓋”中,用馬牙研磨20分鐘,至溶液呈乳白色即先服。其余作隨意飲料。
(三)馬牙、垂楊柳。1、取垂楊柳40~60克,加水500~600毫升,置瓦煲中明火煮沸30分鐘,靜置片刻,過濾取其濾液,沖藥服用。2、取冷沸水30~50毫升,置“凹盅蓋”,用馬牙研磨20分鐘,至其水溶液呈乳白色時,即可用垂楊柳湯沖服。
本文解釋權(quán)歸中藥大全,本文地址:/post/162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_11/9934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