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蓼(中藥材植物名:紅辣蓼)(植物科目:蓼科)
別名:水辣蓼
植物名:紅辣蓼
生長環(huán)境:本品為直立或披散柔弱草本,生于路旁
,田野間,性喜濕潤,耐旱。分布:廣東
、南方各省均有分布。入藥部分:根部。
采集期:全年
。自采地點(diǎn):水塘邊
、涌邊。性味:性平
、味辛。功能:散瘀、解肝郁
,去濕毒主治
附錄:(全草)治皮膚痕癢:生干合用
(葉)1
、治跌打腫痛:用生葉適量搗爛,加酒煮熱,敷患處。2
、治外傷出血:曬干為末,撒布患處。(旱辣蓼)性味辛溫
,治痢疾,外洗治皮膚痕癢,搗爛加酒煮敷跌打腫痛,因其性辛烈,一般喜用水辣蓼。參考資料:《中華內(nèi)科雜志》(1960年第4號)解放軍421醫(yī)院報告:辣蓼治療急性細(xì)菌性痢疾86例
,治愈率達(dá)93%。本文解釋權(quán)歸中藥大全,本文地址:/post/159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_11/9936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