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刀(中藥材植物名:九節(jié))(植物科目:茜草科)能治什么病|山大刀(中藥材植物名:九節(jié))(植物科目:茜草科)有什么作用|山大刀(中藥材植物名:九節(jié))(植物科目:茜草科)什么樣真假辨別
山大刀(中藥材植物名:九節(jié))(植物科目:茜草科)
別名:吹筒樹、吹筒管
、暗山公
、雌雄葉
、山大雁
、山大顏
。
植物名:九節(jié)
。
生長環(huán)境:本品為直立灌木
。是山野樹林下,稍為隱蔽的地方
,極為常見的一種野生植物
。
分布:廣東到處皆有
,中國南部各省亦有,亞洲熱帶地區(qū)亦有分布
。
入藥部分:根
。
自采地點:山崗。
性味:性微涼
、味淡
。
功能:開胸消滯、清熱解毒
、祛風(fēng)去濕
。
主治、用量和用法:1
、胸中滯痛:干根5錢至1兩
,清水煎服;2
、大腸血熱:用法如上;3
、腳骨無力
、癱瘓:用干根2至4兩,老母雞1只
,清水煎
,沖酒服。
附錄:(葉)1
、皮膚爛肉:干生葉都可以
,適量,煎水外洗
;2
、瘡瘍:用法同上;3
、痔瘡:用葉適量
,煎水洗及熏肛門多次。
(方歌)山大刀根葉要分
,祛風(fēng)去濕用其根
,瘡瘍血痔還須葉,煎湯頻洗又頻熏
。
本文解釋權(quán)歸中藥大全
,本文地址:/post/1551.html
請問這棵是什么植物?葉子很像枇杷葉
,但要厚一點,揉碎有香氣
,可以用來炒雞蛋的
。
繡球茜草。小灌木
,高約1米
;小枝常有皺紋。葉對生
,近革質(zhì)
,長橢圓狀披針形至狹披針形,長11-23厘米
,頂端漸尖
,側(cè)脈很密,多達30對
,上面常凹陷
,末端聯(lián)結(jié)成深波狀邊脈。它的根能清熱
,瀉火
。,灌木
,高0.3-2.5米
;節(jié)間較短,小枝常有皺紋
,嫩枝有短柔毛
。葉紙質(zhì)或革質(zhì),披針形或倒披針形
,長7-23厘米
,寬1-6厘米,頂端漸尖或短尖
,很少鈍
,基部漸狹,常下延
,邊緣常反卷
,幼嫩時兩面被疏短柔毛,脈上較密
,至成長時毛漸脫落
,僅在下面脈上和上面中脈上有疏短柔毛
;側(cè)脈11-30對,密
,近邊緣聯(lián)接
,在下面凸起;葉柄長0.7-2.5厘米
,有柔毛
;托葉卵形或三角形,宿存
,有柔毛
,長6-8毫米,寬8-10毫米
,頂端尖
,常2裂?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ㄐ蛴惺瓒倘崦?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長8-12厘米,寬3-5厘米
;花梗長2-3毫米
;花薯長1-2毫米,有疏短柔毛
,裂片短;變態(tài)的花薯裂片白色
,大
,卵形或橢圓形,長2-5.5厘米
,寬1-2.3厘米
,具3縱脈和網(wǎng)脈,柄長達1.5厘米
;花冠黃色
,長約1.2厘米,外面疏被短柔毛
,內(nèi)面有長柔毛
,裂片三角狀卵形,長約2毫米
,寬約1.5毫米
;花藥長1.5-2毫米,花絲長約1毫米
;花柱長5-6毫米
,柱頭2裂
。菊果近球形,直徑3-4毫米
,室間開裂為2果
,果頂端2裂;種子多數(shù)
,扁
,直徑0.6-1毫米,周圍有膜質(zhì)的闊翅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ā⒐?-11月
。
中草藥:巴戟天的功效與作用
巴戟天
(《本經(jīng)》)
【異名】巴戟(《本草圖經(jīng)》)
,雞腸風(fēng)(《中藥志》),兔子腸(《中藥材手冊》)
。
【來源】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的根
。
【植物形態(tài)】巴戟天,又名:三蔓草(《唐本草》)
,不雕草(《日華子本草》)
,雞眼藤、黑藤鉆
、糠藤
、三角藤。
纏繞或攀緣藤本
。根莖肉質(zhì)肥厚
,圓柱形,支根多少呈念珠狀
,鮮時外皮白色
,干時暗褐色。有蜿蜒狀條紋
,斷面呈紫紅色
。莖圓柱狀,有縱條棱
,小枝幼時有褐色粗毛
,老時毛脫落后表面粗糙。葉對生
,長橢圓形
,長3~13厘米,寬1.5~5厘米,先端短漸尖
,基部楔形或闊楔形
,全緣,下面沿中脈上被短粗毛
,葉緣常有稀疏的短睫毛
;葉柄有褐色粗毛;托葉鞘狀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ㄐ蝾^狀,花2~10朵
,生于小枝頂端
,罕為腋生;花萼倒圓錐狀
,長3~4毫米
,先端有不規(guī)則的齒裂或近平截;花冠肉質(zhì)白色
,花冠管的喉部收縮
,內(nèi)面密生短毛,通常4深裂
;雄蕊4枚
,花絲極短;子房下位
,4室
,花柱2深裂。漿果近球形
,直徑5~9毫米
,成熟后紅色,頂端有宿存的筒狀萼管
。花期4~5月
。果期9~10月
。
野生于山谷、溪邊或山林下
,亦有栽培
。分布廣東、廣西
、福建等地
。
【采集】冬、春季采挖,洗凈泥土
,除去須根
,曬至6~7成干,用木糙輕輕捶扁
,曬干
;或先蒸過,曬至半干后
,捶扁
,曬干。
【藥材】干燥的根呈彎曲扁圓柱形或圓柱形
,長度不等
,直徑約1~2厘米。表面灰黃色
。有粗而不深的縱皺紋及深陷的橫紋
,甚至皮部斷裂而露出木部,形成長約1~3厘米的節(jié)
,形如雞腸
,故土名"雞腸風(fēng)"。折斷面不平
,橫切面多裂紋
;皮部呈鮮明的淡紫色,木郎黃棕色
,皮部寬度為木部的兩倍
。氣無,味甜而略澀
。以條大
、肥壯、連珠狀
、肉厚
、色紫者為佳。條細瘦
、肉薄
、色灰者質(zhì)次。
主產(chǎn)廣東
、廣西等地
。
【炮制】巴戟天:揀去雜質(zhì),用熱水泡透后
,趁熱抽去木心
,切段
,曬干。炙巴戟:取甘草
,搗碎
,置鍋內(nèi)加水煎湯,撈去甘草渣
,加入揀凈的巴戟天
,煮至松軟能抽出木心時(此時余湯不宜多),取出
,趁熱抽去木心
,曬干。(每巴戟天100斤
,用甘草6斤4兩)鹽巴戟:取揀凈的巴戟天
,用鹽水拌勻,入籠蒸透
,抽去木心
,曬干。(每巴戟天100斤
,用鹽2斤
,加適量開水化開澄清)
①《雷公炮炙論》:"凡使巴戟天,須用枸杞子湯浸一宿
,待稍軟漉出
,卻用酒浸一伏時又漉出,用菊花同熬令焦黃
,去菊花
,布拭令干用。"
②《綱目》:"以酒浸一宿
,判焙入藥
,若急用,只以溫水浸軟去心用
。"
【化學(xué)成分】 根含蒽醌
、黃酮類化合物。
【性味】辛甘
,溫
。
①《本經(jīng)》:"味辛,微溫
。"
②《別錄》:"甘,無毒
。"
③《日華子本草》:"味苦
。"
【歸經(jīng)】入肝、腎經(jīng)。
①《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脾
、腎二經(jīng)
。"
②《本草新編》:"入心、腎二經(jīng)
。"
③《本草經(jīng)解》:"入足厥陰肝經(jīng)
、足陽明胃經(jīng)。"
【功用主治】補腎陽
,壯筋骨
,祛風(fēng)濕。治陽痿
,少腹冷痛
,小便不禁,子宮虛冷
,風(fēng)寒濕痹
,腰膝酸痛。
①《本經(jīng)》:"主大風(fēng)邪氣
,陰痿不起
,強筋骨,安五臟
,補中增志益氣
。"
②《別錄》:"療頭面游風(fēng),小腹及陰中相引痛
,下氣
,補五勞,益精
。"
③《藥性論》:"治男子夢交泄精
,強陰,除頭面中風(fēng)
,主下氣
,大風(fēng)血癩。"
④《日華子本草》:"安五臟
,定心氣
,除一切風(fēng)。療水腫
。"
⑤《綱目》:"治腳氣
,去風(fēng)疾,補血海
。"
⑥《本草求原》:"化痰
,治嗽喘
,眩暈,泄瀉
,食少
。"
⑦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補腎壯陽,強筋骨
,祛風(fēng)濕
。治腎虛腰腳無力,痿痹癱瘓
,風(fēng)濕骨痛
,神經(jīng)衰弱,陽萎遺精
,早泄
,失眠;婦女不育
。"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熬湯
,1.5~3錢;入丸
、散
、浸酒或熬膏。
【宜忌】陰虛火旺者忌服
。
①《本草經(jīng)集注》:"覆盆子為之使
。惡朝生、雷丸
、丹參
。"
②《本草經(jīng)疏》:"凡病相火熾盛,便赤
,口苦
,目赤目痛,煩躁口渴
,大便燥秘
,法咸忌之。"
③《得配本草》:"火旺泄精
,陰虛水乏
,小便不利,口舌干燥
,四者禁用
。"
【選方】①治虛羸陽道不舉,五勞七傷百病
。能食
,下氣:巴戟天
、生牛膝各三斤
。以酒五斗浸之
,去滓溫服
,常令酒氣相及,勿至醉吐
。(《千金方》)
②治婦人子宮久冷,月脈不調(diào)
,或多或少
,赤白帶下:巴戟三兩,良姜六兩
,紫金藤十六兩
,青鹽二兩,肉桂(去粗皮)
、吳茱萸各四兩
。上為末,酒糊為丸
。每服二十丸
,暖鹽酒送下,鹽湯亦得
。日午
、夜臥各一服。(《局方》巴戟丸)
③治風(fēng)冷腰胯疼痛
,行步不得:巴戟一兩半
,牛膝三兩(去苗),羌活一兩半
,桂心一兩半
,五茄皮一兩半,杜仲二兩(去粗皮
,炙微黃
,判),干姜一兩半(炮裂
,判)
。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
、二百杵
,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
,以溫酒飲下三十丸
。(《圣惠方》巴戟丸)
④治小便不禁:益智仁
、巴戟天(去心,二味以青鹽
、酒煮)
,桑螵蛸、兔絲子(酒蒸)各等分
。為細末
,酒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
,食前用鹽酒或鹽湯送下。(《奇效良方》)
⑤治白濁:菟絲子(酒煮一日
,焙干)
、巴戟(去心,酒浸煮)
,破故紙(炒)
、鹿茸、山藥
、赤石脂
、五味于各一兩。上為末
,酒糊丸
。空心鹽湯下
。(《普濟方》)
提醒您:巴戟天 此中草藥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有用的植物
奇異的植物有很多.比較出名的如:豬籠草
、茅蒿菜
、毛氈苔、捕蠅草以“捕蟲”而文明
;含羞草以“害羞”著稱
;太陽花被太陽曬半天插入土中照樣成活;王蓮葉子最大的直徑竟達4米
;野荔枝果實甘甜味美,但能使人中毒,出現(xiàn)飄飄欲仙的幻覺
;曼陀羅能使人出現(xiàn)幻聽幻覺,傳說華佗用的麻醉劑就是用它制造的.能吸收有毒化學(xué)物質(zhì)的植物: 蘆薈、吊蘭
、虎尾蘭
、一葉蘭、龜背竹是天然的清道夫,可以清除空氣中的有害物質(zhì).有研究表明,虎尾蘭和吊蘭可以吸收室內(nèi)80%以上的有害氣體,吸收甲醛的能力超強,蘆薈也是吸收 甲醛的好手,可以吸收1立方米空氣中所含的90%的甲醛. 常青藤、鐵樹
、菊花
、金桔、石榴
、半支蓮
、月季花、山茶
、米蘭
、雛菊、臘梅
、萬壽菊等能效地清除二氧化硫、氯
、乙醚
、乙烯、一氧化碳
、過氧化氮等有害物. 蘭花
、桂花、臘梅
、花葉芋
、紅背桂等是天然的除塵器,其纖毛能截留并吸納空氣中的飄浮微粒及煙塵. 能殺病菌的植物 玫瑰、桂花
、紫羅蘭
、茉莉、檸檬
、薔薇
、石竹、鈴蘭
、紫薇等芳香花卉產(chǎn)生的揮發(fā)性油類具有顯著的殺菌作用. 紫薇
、茉莉、檸檬等植物,5分鐘就可以殺死白喉菌和痢疾菌等原生菌.
綠色是生命的象征
,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綠色
。綠色,給人以清新
、柔和
、愜意之感,能凈化空氣
,美化環(huán)境
。不僅如此,綠色植物之所以可愛
,還因為它除了可觀賞外
,還可藥用
,也可食用,花卉是人們不可或缺的保健密友
。 花卉是我國中草藥的重要組成部分
,金銀花、菊花
、蠟梅
、芙蓉、杜鵑
、月季
、荷花等均為常用的中藥材。金銀花可治療習(xí)慣性便秘
,潤腸通便
,瘦小腹?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ɑ芸梢越o女人帶來健康美麗
。如芙蓉既可潤澤肌膚,防皺去皺
,又對面部粉刺有治療作用
;玫瑰花可制成各類美容液及面膜,有良好的香體增色
、保濕嫩膚的效果
。
藥用保健
1、雞冠花
雞冠花(學(xué)名:Celosia cristata L.)
,中文別名:雞髻花
、老來紅、蘆花雞冠
、筆雞冠
、小頭雞冠、鳳尾雞冠
、大雞公花
、雞角根、紅雞冠
。一年草本植物
,夏秋季開花,花多為紅色
,呈雞冠狀
,故稱雞冠花。原產(chǎn)非洲,美洲熱帶和印度
。喜陽光充足
、濕熱,不耐霜凍
。不耐瘠薄
,喜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土壤。世界各地廣為栽培
,普通庭園植物
。另外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
主治:涼血
,止血
。治痔漏下血,赤白下痢
,吐血
,咳血,血淋
,婦女崩中,赤白帶下
。
2
、金銀花
金銀花 ,又名忍冬(學(xué)名:Lonicera japonica)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敖疸y花”一名出自《本草綱目》,由于忍冬花初開為白色
,后轉(zhuǎn)為黃色
,因此得名金銀花。藥材金銀花為忍冬科忍冬屬植物忍冬及同屬植物干燥花蕾或帶初開的花
。三月開花
,五出,微香
,蒂帶紅色
,花初開則色白,經(jīng)一
、二日則色黃
,故名金銀花。又因為一蒂二花
,兩條花蕊探在外
,成雙成對,形影不離,狀如雄雌相伴
,又似鴛鴦對舞
,故有鴛鴦藤之稱。
主治:脹滿下疾
、溫病發(fā)熱
,熱毒癰瘍和腫瘤等癥。其對于頭昏頭暈
、口干作渴
、多汗煩悶、腸炎
、菌痢
、麻疹、肺炎
、乙腦
、流腦、急性乳腺炎
、敗血癥
、闌尾炎、皮膚感染
、癰疽疔瘡
、丹毒、腮腺炎
、化膿性扁桃體炎等病癥均有一定療效
。
3、止血草
多年生草本植物
,葉互生
,狹倒披針形或條狀倒披針形。莖高10~50cm
,特別在野生狀態(tài)中
,尤為細小纖弱,花雜藍色
。喜陽
,能耐陰,易自播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