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泡簕(中藥材植物名:茅莓)(植物科目:薔薇科)
別名:蛇噴泡簕、飯蓋簕、水泡簕。
植物名:茅莓。
生長環(huán)境:本品為扳援狀灌木,南部各處山野間產(chǎn)之。
分布:我國南部、越南、日本及琉球群島。
入藥部分:根。
采集期:全年有產(chǎn)、秋季最宜。
自采地點:山崗、荒地。
性味:性涼快、、味微苦。
功能:去骨火。
主治、用量和用法:1、癍痧熱癥:干根1至2兩、清水煎服;2、疴血:干根1兩至2兩半、豬瘦肉適量,清水煎服;3、牙痛:干根5錢至1兩,清水煎服;4、骨痛:干根1至2兩,清水煎服;5、眼熱:干根5錢至1兩、清水煎服。
驗方1:(治骨火痛方)蛇泡簕1兩、涼粉草5錢、茅根1兩、三椏苦1兩,清水四碗,煎成一碗服。
(方解)本方蛇泡簕、三椏苦味苦性涼,苦能燥濕,涼能清熱;涼粉草、茅根清熱利濕;濕去熱解,骨火自滅。
(方歌)骨火為患濕為因,燥濕清熱法可行,椏苦茅根蛇泡簕,涼粉草入顯功能。
驗方2:(治癍痧熱癥方)蛇泡簕5錢、大頭陳5錢、路兜簕5錢、山芝麻5錢、清水三碗、煎成一碗服。
(方解)癍痧熱癥來自外感,大頭陳疏風(fēng)解表,;路兜簕、蛇泡簕清熱;加以山芝麻清胃而滑腸;表里雙解,邪自不留。
(方歌)時行厲毒出癍痧,蛇泡簕伴山芝麻,大頭陳伴路兜簕,雙解表里法堪夸。
茅莓(學(xué)名:Rubus parvifolius L. )是薔薇科懸鉤子屬植物
別名:國公、紅梅消、三月泡、茅莓、虎姆(潮州方言)、蛇泡簕等
果實酸甜多汁,可供食用、釀酒及制醋等;
根和葉含單寧,可提取栲膠
其果色艷麗,生長迅速,作為地被植物植于樹下、林緣、綠化隔離帶、假山巖石旁、溪邊、岸邊、池塘邊陰濕處等,頗具觀賞價值。
覆盆子:是一種薔薇科懸鉤子屬的木本植物,是一種水果,果實味道酸甜,植株的枝干上長有倒鉤刺。覆盆子有很多別名,例如:懸鉤子、覆盆[1]、覆盆莓、托盤(東北)、餑餑頭(東北)、樹梅、樹莓、野莓、木莓、烏藨子[2]、小托盤[3]、竻藨子[4]?;⒛犯?潮汕地區(qū)別名莉菠、小薊、蛇菠、茹楊梅、三月菠、虎姆莉、菠莉。外地稱之蛇泡勒、紅梅消、虎肢草、薅秧蔗蔗。
本品為薔薇科懸鉤子屬茅。常生于山野叢林、坡地及路旁舊墻。茅莓:別名
天青地白草、蛇泡簕、三月泡、紅梅消、虎波草、薅秧藨
由此看來,覆盆子和樹莓是同一種植物,而虎姆根、蛇泡勒、茅莓同為另外一種植物。所以你看到的茅莓比覆盆子小很多,我看到的也是這樣的。
薔薇科懸鉤子屬的茅莓(也叫茅梅),這是它的花,它的果實就是一種可以食用的野果叫蛇泡簕
【植物形態(tài)】:落葉灌木,高約1米,有短柔毛及倒生皮刺。單數(shù)羽狀復(fù)葉,小葉通常3,有時5,小葉菱狀寬卵形至寬倒卵形,長2.5—5厘米,寬2—5厘米,頂端圓鈍,邊緣淺裂,有不整齊粗鋸齒,上面疏生柔毛,背面密生白色絨毛;葉柄、葉軸有柔毛及小皮刺。傘房花序頂生或腋生,有花數(shù)朵;總花序梗和花柄密生柔毛及小皮刺;花紅色或紫紅色,直徑約l厘米;萼片卵狀披針形至三角狀卵形,頂端尖,外面有柔毛,邊緣及內(nèi)面密生柔毛。聚合果球形,直徑不到1厘米,紅色?;ㄆ?—6月,果期7—8月。 分布很廣,生長在山坡、路旁及灌叢中;我國各地都有分布。果酸甜可食,亦可熬糖和釀酒;葉及根皮提栲膠,入藥有清熱解毒、祛風(fēng)收斂的效能。 變種腺花茅莓Var.a(chǎn)denochlamys(Focke)Migo與茅莓的區(qū)別在于本變種的花柄、花萼外面以及著花的小枝上除密生皮刺外,有褐色剛毛狀腺毛。 產(chǎn)南京紫金山、棲霞山,句容寶華山、茅山,宜興、揚州等地。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_11/9951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