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懸厘。懸,吊掛也。厘,治理也。該穴名意指膽經(jīng)氣血在此降濁分清。
本穴物質(zhì)為懸顱穴冷降下傳的水濕之氣,至本穴后,滯重的寒濕水氣進一步下行,小部分清氣則由本穴外輸頭之各部,本穴對天部的水濕風氣有治理的作用,故名。
2、手足少陽陽明之會。在本穴匯集的氣血當中,既有手少陽的上行之氣又有足陽明的下行之氣,故本穴為手足少陽陽明之會。
附注:手少陽、足少陽,陽明之會。
穴位含義:膽經(jīng)氣血在此降濁分清。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zhì)為天之中部的涼濕水氣。
運行規(guī)律:大部分循膽經(jīng)下傳曲鬢穴,小部分飄散于天之中部。
懸厘穴,屬足少陽膽經(jīng)。為手少陽三焦經(jīng)、足少陽膽經(jīng)、足陽明胃經(jīng)的交會穴。位于顳颥部。
何為懸厘穴?
懸厘。懸,吊掛也。厘,治理也。該穴名意指膽經(jīng)氣血在此降濁分清。本穴物質(zhì)為懸顱穴冷降下傳的水濕之氣,至本穴后,滯重的寒濕水氣進一步下行,小部分清氣則由本穴外輸頭之各部,本穴對天部的水濕風氣有治理的作用,故名。
大家看了穴義中的這個定位的描述是不是很暈呢?幾分之幾,完全是一個模糊的定位,何況,對于一個圓形的頭顱來說,沒有可參照的坐標點,這種定位就更難了。所以,我在找懸厘時,也頗費周折,只能是找到大約的位置。
我們在解讀前幾個穴頷厭、懸顱時,曾經(jīng)提及了顱骨骨縫的問題,并且按照穴位命名來看,其多在骨縫或者骨肉之間的凹陷中,那么懸厘也不例外,它離翼點不遠,這個翼點又被稱為“H”點,其形狀與大寫的英文字母H相似,故名。
顱骨翼點,是蝶骨,顳骨,頂骨,額骨四骨的交界處,即俗稱太陽穴,此處淺層有腦膜中動脈的前支,因其接縫多,涉及了冠狀縫、顳蝶縫、鱗狀縫等,因此擊打此處可致命。而懸厘就離這個翼點并不遠,找到了太陽穴,往斜后上方移動大約3寸,用手指探查,會有一個位置比較敏感,此處即為懸厘穴。
如何理解“懸”字呢?同懸顱穴一樣,我們把懸厘穴也稱為懸掛在骨縫中的氣血點,這個懸掛,主要是指顱骨是一個球形,無依無靠,但同時顱骨中又有骨縫,因此也就成為了穴位的附著點,這也就是“懸”字的由來。
而這個“厘”字,詞典中確實有“治理”的意思(4.整理;治理:~定。厘定,即整合。厘,即整理、治理;定,即規(guī)定。釋義:整頓規(guī)定,整理制定。那在這里,這個“厘”要治理什么呢?由于其靠近翼點這個“交通樞紐”的位置,因此,這個懸掛點會對這個樞紐的氣血供應產(chǎn)生重要影響,這條骨縫,就像一條涇渭分明的分界線一樣,膽經(jīng)的氣血在此分清濁,降濁分清,這也就是“治理”之意。
手、足少陽+足陽明交會于懸厘穴,三者均為陽經(jīng),這就說明其是一個提升陽氣的大穴,并且刺激膽經(jīng)上的懸厘穴,可同時調(diào)理三焦經(jīng)和胃經(jīng)的問題,可謂一箭三雕。
懸顱穴 懸厘穴 人體穴位圖取穴方法:懸厘穴位于人體的頭部鬢發(fā)上,當頭維穴與曲鬢穴弧形連線的上四分之三與下四分之一交點處。
功能作用:降濁分清。
主治疾?。浩^痛,面腫,目外眥痛,耳鳴,上齒痛。
穴位配伍:
懸厘配鳩尾,治熱病偏頭痛引目外眥。懸厘配束骨,治癲癇。懸厘配外關、風池、太陽,有疏風止痛的作用,治偏頭痛。懸厘配聽宮、翳風,有清熱瀉火的作用,治耳鳴。懸厘配頰車、地倉穴、顴髎、人中,有祛風通絡的作用,主治面癱,面腫。臨床運用:現(xiàn)常用于治療三叉神經(jīng)痛,神經(jīng)衰弱,中風偏癱,顫振。
艾灸療法:間接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懸顱穴治療偏頭痛
我們在解讀頷厭、懸顱穴時曾經(jīng)指出,同樣是治療偏頭痛,頷厭側(cè)重于胃氣不降,也就是喝酒不適引起的;而懸顱則是因膽氣不降,也就是生氣引起的,那對于懸厘穴來說,它側(cè)重于哪方面呢?
前面已經(jīng)提到了,此穴在此“降濁分清”,就是說,它是一條清和濁的分界線,相對來說,對于手足少陽+足陽明這三經(jīng)交會穴,懸厘應該更側(cè)重于手少陽三焦經(jīng),也就是說它對三焦不通引發(fā)的偏頭痛應該效果更好一些。
當然,我前面已經(jīng)說過了,我們不必太在意偏頭痛是因為什么原因引起的,是喝酒呢,還是生氣呢,或是兼而有之,只要是偏頭痛,首先需要用刮痧板找到痛點,這個痛點很敏感,用同樣大的力氣,只有這個痛點相對于周邊敏感,因此,只要通過刮痧把這個痛點刮開即可。如果不能確定是哪個點痛,就是那個區(qū)域痛怎么辦?用手大力拍打患處,有時也會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按摩手法:刺激懸厘穴可以采用按揉的方法,將食指的指腹按壓在懸厘穴穴位上,以穴位為中心,施以一定的力度進行旋轉(zhuǎn)按揉,按揉時力度要適中,左右兩側(cè)的懸厘穴每次各按揉3-5分鐘即可,每天可按揉數(shù)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ngluo/5734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足少陽膽經(jīng):曲鬢穴
下一篇: 足少陽膽經(jīng):懸顱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