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門穴,梁,通粱,谷物之意。門,指門戶。胃為水谷之海,梁門意為水谷出入之門戶。故名梁門。
梁,屋頂之橫木也。門,出入之通道也。該穴名意指胃經(jīng)的氣血物質被本穴約束。
本穴物質為承滿穴傳來的地部經(jīng)水,本穴為腹部肉之隆起(脾土堆積)處,有約束經(jīng)水向下流行的作用,經(jīng)水的下行是滿溢之狀,如跨梁而過,故名。(承滿穴的經(jīng)水是從上流下,何以梁門的堆積脾土能阻其下行?提問是站在地球重力場的角度看,若站在人體重力場的角度看則梁門的隆起部位為高地勢,下行之水故而被阻。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地部經(jīng)水。
運行規(guī)律:循胃經(jīng)下傳關門穴。
梁門穴 人體穴位圖取穴方法:梁門穴位于人體的上腹部,當臍中上4寸,距前正中線2寸。
快速取穴:仰臥,取肚臍與胸劍聯(lián)合連線的中點,再水平旁開3橫指處即是。
梁門穴 人體穴位圖
功能作用:約束胃經(jīng)的地部經(jīng)水并使其維持一定的數(shù)量。
主治疾病:胃痛,嘔吐,食欲不振,腹脹,泄瀉。
穴位配伍:
梁門配中脘、足三里、內關,治胃脘痛。梁門配建里、足三里、內關,治食入即吐或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梁門配中脘、天樞、合谷,治泄瀉。梁門配足三里、上脘、內關,治呃逆。梁門配神闕、天樞、下脘,治腹痛。梁門配中脘、天樞、關元,治癥瘕。梁門配中脘、足三里、內關、公孫,治胃潰瘍。梁門配公孫、足三里、內關,和胃降逆止痛,主治胃痛,腹脹,嘔吐。梁門配內關、梁丘,治消化不良。梁門配胃俞、脾俞、腎俞、上巨虛,溫腎健脾,治便溏。臨床運用:消化性潰瘍、胃炎、胃下垂、胃神經(jīng)官能癥、幽門痙攣、腹肌攣痛、傳染性肝炎。
艾灸法: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5-15分鐘。
按摩法:
梁通“粱”(即糧食),門指門戶,穴平臍上4寸,相當于飲食出入胃腑之門戶,故名梁門。
梁,通粱?!?a href="/ddjy_100/45.html">黃帝內經(jīng)素問·通評虛實論》:“肥貴人高梁之疾也?!?門,物之孔竅處為門。
穴在承滿之下方,為糧谷下行之門戶。伏梁,病名,謂心下臍上藏有形如梁木之硬塊?!饵S帝內經(jīng)靈樞·邪氣藏府病形》謂伏梁正在心下?!峨y經(jīng)·五十六難》謂心積伏梁,自臍上至心下。《難經(jīng)·五十七難》曰:“心之積曰伏梁,起于臍下,大如臂,上至心下?!北狙ㄖ沃行А!饵S帝內經(jīng)素問·腹中論》以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為伏梁。《奇病論》以髀股胻皆腫、環(huán)臍而痛為伏梁。凡心陽失律,谷氣寒凝,橫脹塞滿,類似潛伏之橫梁者,可以取此,益陽氣以灼陰邪,消寒滯而開痞郁,故稱之“梁門”。即破橫亙之梁,而開通澈之門,亦以療效而得名也。此穴在中脘穴旁2寸,適在胃之中部,水谷由此而入胃之下部,其處猶如梁堰以障水谷之上逆,故喻以梁門。
梁門穴既屬于足陽明胃經(jīng)穴,又位于胃脘部,故可治療胃痛、嘔吐、食欲不振,腹脹、泄瀉等。
梁門為治心下痞滿積聚之伏梁病的常用穴,既為五谷入胃之通路,且可消脹化食也。
按摩梁門穴的功效:約束胃經(jīng)的地部經(jīng)水并使其維持一定的數(shù)量。
按摩手法:
用手指的指端對腹部的梁門穴進行揉搓刺激,按摩約1-3分鐘,待穴位處微微熱脹就可以。
胃痛急性發(fā)作時,用挴指的指腹繞圈揉按梁門穴,按摩約1-3分鐘,即可有效的緩解胃部疼痛。日常也可用此方法做保健按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ngluo/5741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足陽明胃經(jīng):關門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