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瀉火,寧心安神(根據(jù)其穴性,主要用于西醫(yī)學中的失眠和精神類疾患)。
神門穴的準確位置圖
神門為心經(jīng)之原穴,補之則能益心氣、寧心神,瀉之則能清心火,具有雙向調(diào)節(jié)的功能。臨床可用于心痛、心煩、驚悸、怔忡、健忘、失眠、癲狂癇等疾病。
本穴首見于《針灸甲乙經(jīng)》。“神”,神明之謂;“門”,出人之口。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藏神,穴為神氣出人之門,故名“神門”,別名“兌沖”“中都”“兌骨”“銳中”“兌后”。
俗話說:“晚上睡不著,按按神門穴。”現(xiàn)代社會繁忙的生活方式,高度的物質文明、激烈的工作競爭、緊張的生活節(jié)奏,日夜辛苦,操勞奔波。尤其是很多在外企工作的白領,經(jīng)常通宵熬夜,睡眠不足、精神疲累。對他們來說,經(jīng)常按壓神門穴, 能夠提神解乏,有助于改善精神狀況。
(1)神門是治療神志病之要穴。本穴是心之原穴,“五臟有疾取之十二原”。心藏神,故治療各種神志病。針刺神門穴,能調(diào)和陰陽,寧心安神,調(diào)暢氣機,使心氣暢通,腦有所養(yǎng),神有所歸,故能收到良好效果。如失眠、記憶力減退、老年癡呆、躁狂癥、癔病、小兒驚風等?!队颀埜琛份d曰:“癡呆之癥不堪親,不識尊卑枉罵人,神門獨治癡呆癥,轉手骨開得穴真?!庇纱丝梢?,神門治療精神類疾患是長期實踐經(jīng)驗的總結。本穴不僅能治療失眠,而且還可以治療嗜睡;不但能治療躁狂癥,也能治療抑郁癥??梢姳狙ň哂辛己玫碾p向調(diào)節(jié)作用。
(2)神門能治療心臟相關疾病。本穴為手少陰之輸穴、原穴,故能治療心臟的病癥,如心痛、心煩、驚悸、高血壓等病。
(3)神門能治療某些出血癥。心主血脈,當血不循常道,皆與其有關,因此某些出血癥可用之,如月經(jīng)病、尿血、嘔血等病。
(4)神門還可用于肢體性痛證。因本穴為輸穴,故本穴可用于經(jīng)絡循行相關病癥,如用于腕臂痛、胸脅痛、踝關節(jié)損傷等。
心痛 心煩 麻木 食欲不振 健忘 頭暈 心痛 失眠
(1)精神神志疾?。盒臒?,健忘,失眠,癡呆,癲狂癇,神經(jīng)衰弱,癔病,小兒驚厥。
(2)心臟疾?。盒耐?,心律不齊,心悸,怔忡。
(3)其他:如腕臂痛,胸脅痛,手指麻木,目黃脅痛,嘔血,吐血,失音,掌中熱,頭暈,高血壓等。
屬于手心經(jīng)經(jīng)脈的穴道。該處穴位在手腕關節(jié)的手掌一側,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直刺0.3~0.5寸,避開動、靜脈??删模^少用之。
正坐,伸手、仰掌,屈肘向上約45°, 在無名指與小指掌側向外方,用另手四指握住手腕,彎曲大拇指,指甲尖所到 的豆骨下、尺骨端凹陷處即是。
以中指指尖按壓穴位,每次早晚,左右各揉按1?3分鐘,先左后右。
治療功用:補益心氣,通經(jīng)活絡。
健忘丨配伍穴位:支正穴、神門穴
疾病概述:健忘是指記憶力差、遇事易忘的癥狀。多因心脾虧損,年老精氣不足,或瘀痰阻痹等所致。常見于神勞、腦萎、頭部內(nèi)傷、中毒等腦系為主的疾病之中。
按摩順序與技法:首先按摩位于前臂背面尺側,陽谷穴與小海穴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5寸的支正穴3分鐘,然后按壓神門穴30次。
其他病癥配伍穴位
癲狂丨配伍穴位:水溝穴、百會穴、啞門穴、神門穴、豐隆穴
便秘丨配伍穴位:足三里穴、大腸俞穴、神門穴、天樞穴
(1)神門配三陰交治療心脾兩虛所致的失眠。
(2)神門配腎俞、太溪、三陰交治療心腎不交所致的失眠。
(3)神門配內(nèi)關治療心臟疾患。
(4)神門配涌泉治療小兒鵝口瘡。
(5)神門配豐隆、大椎治療精神病。
(6)神門配內(nèi)關、大陵、心俞治療心悸怔忡,失眠,健忘。
(7)神門配血海、膈俞治療嘔血,吐血、便血。
(8)神門配合谷、風池治療喉痹。
(9)神門配少海治療手臂攣痛。
心經(jīng)穴位不可深刺,一般不超過0.5寸,特別是神門。過深恐引動心火,擾亂神明,并可傷及血管神經(jīng)。本穴極少用灸法。取穴時手腕松弛立掌。
(1)《針灸甲乙經(jīng)》卷七:心瘧,令人煩心甚,欲得見清水,寒多,不甚熱,刺手少陰,是謂神門。
(2)《備急千金要方》卷三十:唾血,數(shù)噫,恐悸不足。
(3)《銅人腧穴針灸圖經(jīng)》卷五:心煩甚欲得飲冷,惡寒則欲處溫中,咽干不嗜食,心痛,手臂寒,喘逆,身熱,狂悲哭,嘔血,上氣,遺溺,大小人五癇。
(4)《針灸大成》卷六:主瘧心煩,甚欲得冷飲,惡寒則欲處溫中。咽干不嗜食,心痛數(shù)噫,恐悸,少氣不足,手臂寒,面赤喜笑,掌中熱而噦,目黃脅痛,喘逆身熱,狂悲狂笑,嘔血吐血,振寒上氣,遺溺,失音,心性癡呆,健忘,心積伏梁,大小人五癇。
(5)《玉龍歌》:癡呆之癥不堪親,不識尊卑枉罵人,神門獨治癡呆癥,轉手骨開得穴真。
(6)《百癥賦》:發(fā)狂奔走,上脘同起于神門。
(7)《雜病穴法歌》:神門專治心癡呆。
(8)《勝玉歌》:后溪、鳩尾及神門,治療五癇立便瘥。
(9)《通玄指要賦》:神門去心性之呆癡。
(10)《竇太師針經(jīng)》:治心內(nèi)呆癡,瀉;癲癇,先補后瀉;發(fā)狂等癥,瀉。治健忘失記,喜怒不常,失笑無則,多言。又云:轉手勾陽骨開,方可下針。
(11)《醫(yī)宗金鑒》:神門主治悸怔忡,呆癡中惡恍惚驚,兼治小兒驚癇癥,金針補瀉疾安寧。
(12)《十二經(jīng)治癥主客原絡》:少陰心痛并干嗌,渴欲飲兮為臂厥,生病目黃口亦干,脅臂疼兮掌發(fā)熱,若人欲治勿差求,專在醫(yī)人心審察,驚悸嘔血及怔忡,神門支正何堪缺。
(13)《臥巖凌先生得效應穴針法賦》:神門去心性之呆癡,應在太沖。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ngluo/8070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陰郄穴
下一篇: 少府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