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鴿傳音訊,是早已為人們所耳聞的了。而打開史籍,卻見遠在西晉就有利用駿犬傳達書信的故事,這當然要比信鴿飛鴻更為有趣了。此事發(fā)生在西晉時鼎鼎大名的陸機身邊。陸機,字士衡,祖父陸遜因戰(zhàn)關(guān)羽、克公安,功拜撫邊將軍,并封華亭侯。陸機父親陸抗,官至大司馬。陸機出身豪族將門,且具祖、父同樣愛好,喜歡在莊園里打獵。當時有某豪門送他一頭駿犬,更使他增添了幾分游獵的興味。從此,這條名叫“黃耳”的快犬就長期伴隨著陸機,遠近奔馳,左右不離。陸機少負異才,文章冠世。后趙王倫輔政時任過顯職。但隨著趙王倫倒臺被殺,陸機也幾被定為死罪,由于得到王族中人的救援,才減死徙邊,后遇赦而止。因此,他就羈寓于京師洛陽。在這種情況下,陸機長期未獲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西)故里的家信,思念心切,不免長吁短嘆。一天,陸機笑著對黃耳說:“我和家中久已不通音信,汝能否替我?guī)€信去探些消息來?”駿犬聽了,搖頭擺尾地表示高興前往。陸機即寫好信,將它放入竹管,系在犬頸下。于是黃耳就作為“信使”出發(fā)了。途中,黃耳餓了,就在草野間叼些肉禽充饑;遇見大河激川,找到渡船以弭毛掉尾向之,讓渡者明白意思,得以載渡,船還沒靠岸,它騰地一躥,早已登陸跑開了。千里迢迢,夜以繼日,終于把書信送到了華亭主人家中。進門后,黃耳口銜竹管,作聲示之。陸家人取書看畢,它又作聲,如有所求,得了復信,方才疾返洛陽。此后,凡陸機羈寓外鄉(xiāng)期間,黃耳傳書已成為習以為常的事了。后來黃耳死了,陸機特地將它送回故里安葬。離陸家故宅二百步的地方,就是這位信使的陰宅,當?shù)厝私兴鼮辄S耳冢。從洛陽至華亭,當時郵驛傳書,全程計需五十天左右。而陸機的黃耳傳信,往返一次只十五天就夠了,真是既保險又迅便。黃耳這一特殊信使,無論從馴狗史還是從郵驛史上看,都應享有殊榮。這就難怪從南朝齊時的《述異記》,到唐宋《藝文類聚》和《太平廣記》,甚至《晉書·陸機傳》正史里都有所載錄了。
古代傳遞信息的方式有烽火臺、魚傳尺素、飛鴿傳書、風箏、急腳遞等。
1、烽火臺
“烽火”是我國古代用以傳遞邊疆軍事情報的一種通信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習幾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漢代的烽火組織規(guī)模為大。
在邊防軍事要塞或交通要沖的高處,每隔一定距離建筑一高臺,俗稱烽火臺,亦稱烽燧、墩堠、煙墩等。
高臺上有駐軍守候,發(fā)現(xiàn)敵人入侵,白天燃燒柴草以“燔煙”報警,夜間燃燒薪柴以“舉烽”(火光)報警。
一臺燃起烽煙,鄰臺見之也相繼舉火,逐臺傳遞,須臾千里,以達到報告敵情、調(diào)兵遣將、求得援兵、克敵制勝的目的。
2、魚傳尺素
尺素,古代用絹帛書寫,通常長一尺。相傳古時用絹帛寫信而裝在魚腹中傳給對方,后來改以鯉魚形狀的函套裝書信,于是,就形成了“魚傳尺素”這句成語?!棒~傳尺素”成了傳遞書信的又一個代名詞。
3、飛鴿傳書
信鴿傳書確切的開始時間,現(xiàn)在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但早在唐代,信鴿傳書就已經(jīng)很普遍了。
鴿子對地球磁場的感覺很靈敏,而且特別戀家,這是它們先天具備的優(yōu)勢。但要成為一只信鴿,主要還在于訓練。
飼養(yǎng)信鴿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放翔、競賽與使用。要想獲取理想的信鴿,除了精心選育良種與科學飼養(yǎng)管理外,最重要的就是訓練。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4、風箏
風箏是由古代勞動人民發(fā)明于中國東周春秋時期的產(chǎn)物,至今已2000多年。相傳墨翟以木頭制成木鳥,研制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
風箏曾是被作為通訊求救的工具。梁武帝時,侯景圍臺城,簡文嘗作紙鳶,飛空告急于外,結(jié)果被射落而敗,臺城淪陷,梁武帝餓死,留下這一風箏求救的故事。
5、急腳遞
急腳遞,中國宋代創(chuàng)制的一種傳送公文的驛傳。由軍興所需而置。
這種通信方式的特點是:由御前直接發(fā)下,不經(jīng)樞密院或門下省,減少了不必要的交接手續(xù),又可保守機密,沿途接力傳送,晝夜不停,而且不入遞鋪交接,減少了在遞鋪的停留時間。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烽火臺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飛鴿傳書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風箏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急腳遞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魚傳尺素
我們知道,古代傳遞消息很早的時候就有書信往來,開始是通過順路的人捎帶傳遞消息和書信,后來就專門派人送信,也有人讓自己家里的狗送信,條件好的還能騎上快馬把書信快速送到對方手里,更牛的是后來還出現(xiàn)了飛鴿傳書,也就是專門訓練一些鴿子替自己傳送書信消息,速度算是比較快的。但讓現(xiàn)代人想不到的是古代也有現(xiàn)代化業(yè)務,這就是快遞,古代已經(jīng)有國營和私人經(jīng)營的?快遞公司?,專門替人傳送書信和貨物。
捎帶、行夫、馬傳最早的時候,人們?yōu)榱朔奖銈鬟f消息都會托人捎帶口頭信息或者書信,有時是專門派人去傳遞,也有時候是讓老鄉(xiāng)順帶幫忙把書信帶過去,還不具備專門的組織性。到周朝為了提高書信傳遞效率,官方就設(shè)立了專門管理傳遞書信的?行夫?,使古代的快遞行業(yè)真正誕生了。隨著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到春秋戰(zhàn)國時就出現(xiàn)了利用騎馬傳遞信息的?馬傳?,大大提高了信息傳遞的距離和速度,做到了快遞兩個字的真正內(nèi)涵。
書信、情報到了漢朝之后,古代快遞行業(yè)已經(jīng)形成了規(guī)模,快遞企業(yè)也形成了國營和私營兩種,業(yè)務范圍涵蓋了書信、情報、物資貨運等。傳送書信服務的對象主要是普通人家和官方的公文書信,其功能和過去的郵電局差不多,主要是傳遞書信。當時的軍方也設(shè)立了情報部門,專門配備快馬傳遞緊急的軍事情報和官方文件,傳送情報人員也享有國家嚴格的法律保護。
皇家物資、鏢局官方快遞除了傳送政府的書信、文書等之外,很多時候還要承擔采購皇家所需的物資。比如當年的楊貴妃很喜歡吃嶺南地區(qū)的荔枝,唐玄宗為了博妃子一笑,就命令官方的快馬日夜兼程,從幾千里之外的南方運送新鮮荔枝給楊貴妃食用。此外類似民間快遞的企業(yè)還有古代的鏢局,只是他們的速度不夠快,但是一般都能夠保證安全,把重要物資按商人的要求送到指定地點。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diangu/1406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曹操詐病
下一篇: 晉文公退避三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