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孟子·盡心下》
則之野,有眾逐虎。虎負隅(即隅),莫之敢攖。
釋義“負”,依靠;“隅”,山勢險要的地方。比喻依仗某種條件頑固抵抗。
故事戰(zhàn)國時,有一年齊國發(fā)生饑荒,許多人餓死。孟子的弟子陳臻(zhen)聽到這個消息,急忙來找老師,心情沉重他說:“老師,您聽說了嗎?齊國鬧饑荒,人都快餓死了。人都以為老師您會再次勸說齊王,請他打開棠地的谷倉救濟百姓。我看不能再這樣做了吧?!泵献踊卮鹫f:“再這樣做,我就成為馮婦了?!苯又?,孟子向陳臻講述了有關(guān)馮婦的故事。馮婦是晉國的獵手,善于和老虎博斗。后來他成為善人,不再打虎了,他的名字也幾乎被人們忘掉。有一年,某座山里出現(xiàn)了一只猛虎,常常傷害行人。幾個年輕獵人聯(lián)合起來去打虎,他們把老虎迫至山的深處,老虎背靠著一介山勢彎曲險要的地方,面向眾人。它瞪圓了眼睛吼叫,沒有人敢上前去捕捉。就在這時,馮婦坐車路過這兒。獵手們見了他,都快步上前迎接,請他幫助打虎。馮婦下了車,挽起袖子與老虎搏斗起來;經(jīng)過一場拼博,終于打死了猛虎,為民除了害。年輕的獵手們高興地謝他。可是一些讀書人卻譏笑他。
負隅頑抗的意思是:負:憑借,依仗;隅:山的角落。憑借險要地勢,頑固抵抗
歷史典故:愚公移山 后羿射日 女媧補天 負荊請罪 完壁歸趙 草木皆兵 四面楚歌 背水一戰(zhàn) 唇亡齒寒 望梅止渴 臥薪嘗膽 圍魏救趙 南轅北轍 一箭雙雕 指鹿為馬 愚公移山 后羿射日 女媧補天 負荊請罪 完壁歸趙 草木皆兵 四面楚歌 背水一戰(zhàn) 唇亡齒寒 望梅止渴 臥薪嘗膽 守株待兔 葉公好龍 負荊請罪 完壁歸趙 草木皆兵 四面楚歌 背水一戰(zhàn) 唇亡齒寒 望梅止渴 臥薪嘗膽 圍魏救趙 南轅北轍 一箭雙雕 指鹿為馬 紙上談兵 紙上談兵自然環(huán)境:山明水秀 山重水復 山高水長 大雨滂沱 萬紫千紅 天昏地暗 五彩繽紛 五顏六色 風平浪靜 風吹雨打 風雨交加 風和日麗 氣象萬千 鳥語花香 花團錦簇 花紅柳綠 花枝招展 蒼翠欲滴 汪洋大海 含苑欲放 沃野千里 洶涌澎湃 彤云密布 窮鄉(xiāng)僻壤人物心情:大喜過望 心平氣和 平心靜氣 暴跳如雷 心有余悸 驚魂未定 心安理得 心如刀割 心如死灰 心馳神往 心曠神怡 心亂如麻 心膽俱裂 心神不定 心神恍惚 心悅誠服 心驚肉跳 心花怒放 心慌意亂 心煩意亂 心驚膽戰(zhàn) 心猿意馬 心潮澎湃 樂不可支 樂以忘憂 百感交集 感慨萬端 歡天喜地 歡欣鼓舞 悲痛欲絕 憂心如焚 憂心忡忡 悶悶不樂 欣喜若狂 怏怏不樂 膽戰(zhàn)心驚 柔腸寸斷 悔恨交加 驚喜交集 喜不自勝 喜出望外 憤憤不平 悲喜交集 提心吊膽 悲不自勝 悲憤填膺 痛不欲生 痛心疾首 痛快淋漓 痛哭流涕 義憤填膺 寓言故事:開卷有益 · 博而不精 · 百發(fā)百中 · 捕風捉影 · 必恭必敬 · 百感交集 · 兵貴神速 · 杯弓蛇影 · 不寒而栗 · 不合時宜 · 不自量力 · 不拘一格 · 不可多得 · 不堪回首 · 不可救藥 · 別開生面 · 不可同日而語 · 不倫不類 · 伯樂相馬 · 班門弄斧 · 白面書生 · 八面威風 · 不名一錢 · 拔苗助長 · 不屈不撓 · 不求甚解 · 髀肉復生 · 病入膏肓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拔山舉鼎 · 博士買驢 · 冰山難靠 · 背水一戰(zhàn) · 半途而廢 · 不貪為寶 · 白頭如新 · 百聞不如一見 · 不為五斗米折腰 · 抱薪救火 · 標新立異 · 不學無術(shù)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不遠千里 · 不因人熱 · 別有天地 · 不遺余力 · 百折不撓 · 百丈竿頭 · 不自量力 · 不知所云 · 賓至如歸 · 拔幟易幟 · 殘杯冷炙 · 寸草春暉 · 草船借箭 · 乘風破浪 · 才高八斗 · 城狐社鼠 · 滄海桑田 · 草菅人命 · 草木皆兵 · 程門立雪 · 長驅(qū)直入 · 車水馬龍 · 乘興而來 · 沉魚落雁 · 乘人之危 · 車載斗量 · 大筆如椽 · 打草驚蛇 · 雕蟲小技 · 大材小用 · 多多益善 · 大腹便便 · 大公無私 · 當局者迷 · 大逆不道 · 大器至大師兄 · 當務之急 · 開誠布公 · 不得要領 · 拋磚引玉 · 二桃殺三士 · 爾虞我詐 · 罰不當罪 · 奮不顧身 · 分崩離析 · 風吹草動 · 覆巢無完卵 · 分道揚鑣 · 奉公守法 · 負荊請罪 · 發(fā)奸擿伏 · 返老還童 · 發(fā)蒙振落 · 風聲鶴唳 · 覆水難收 · 赴湯蹈火 · 分庭抗禮 · 防微杜漸 · 負隅頑抗 · 負重致遠 · 管鮑之交 · 各得其所 · 感恩圖報 · 過河拆橋 · 刮目相看 · 瓜田李下 · 高枕無憂 · 各自為政 · 華而不實 · 好好先生 · 狐假虎威 · 汗流浹背 · 后來居上 · 合浦珠還 · 后起之秀 · 后生可畏 · 火樹銀花 · 堅壁清野 · 間不容發(fā) · 井底之蛙 · 雞口牛后 · 江郎才盡 · 見獵心喜 · 雞鳴狗盜 · 九牛一毛 · 膠漆相投 · 舉一反三 · 開誠布公 · 空洞無物 · 沆瀣—氣 · 克己奉公 · 開卷有益 · 侃侃而談 · 口蜜腹劍 · 開門揖盜 · 空前絕后 · 克勤克儉 · 曠日持久 · 困獸猶斗 · 開天辟地 · 口若懸河 · 空中樓閣 · 刻舟求劍 · 膾炙人口 · 狼狽不堪 · 力不從心 · 兩敗俱傷 · 樂不思蜀 · 老當益壯 · 勞而無功 · 論功行賞 · 老馬識途 · 老牛舐犢 · 老嫗能解 · 老生常談 · 梁上君子 · 藍田生玉 · 濫竽充數(shù) · 狼子野心 · 芒刺在背 · 買櫝還珠 · 馬革裹尸 · 門可羅雀 · 名落孫山 · 孟母三遷 · 馬首是瞻 · 毛遂自薦 · 門庭若市 · 木人石心 · 牛鼎烹雞 · 怒發(fā)沖冠 · 鳥盡弓藏 · 南柯一夢 · 弄巧成拙 · 窮兵黷武 ·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 難兄難弟 · 南轅北轍 · 天真料漫 · 千變?nèi)f化 · 七步之才 ·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 曲高和寡 · 曲盡其妙 · 千金市骨 · 千鈞一發(fā) · 千里鵝毛 · 黔驢技窮 · 千慮一得 · 巧取豪奪 · 七擒七縱 · 杞人憂天 · 曲突徙薪 · 千萬買鄰 · 犬牙交錯 · 千人所指 · 千載難逢 · 氣壯山河 · 日不暇給 ·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 人給家足 · 如火如荼 · 人杰地靈 · 日暮途窮 · 入木三分 · 人琴俱亡 · 人棄我取 · 忍辱負重 · 任人為賢 · 人人自危 · 如釋重負 · 入吾彀中 · 人心如面 · 如魚得水 · 人言可畏 · 孺子可教 · 手不釋卷 · 士別三日 · 死不旋踵 · 師出無名 · 三寸之舌 · 水滴石穿 · 死而不朽 · 傷風敗俗 · 三顧茅廬 · 雙管齊下 · 死灰復燃 · 十行俱下 · 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 · 尸居余氣 · 司空見慣 · 水落石出 · 三令五申 · 四面楚歌 · 三遷之教 · 三人成虎 · 殺身成仁 · 水深火熱 · 識時務者為俊杰 · 三生有幸 · 尸位素餐 · 塞翁失馬 · 上下其手 · 上行下效 · 隨月讀書 · 守株待兔 · 三折其肱 · 土崩瓦解 · 同仇敵愾 · 同仇敵愾 · 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 同甘共苦 · 同工異曲 · 天經(jīng)地義 · 天下無雙 · 天涯海角 · 天衣無縫 · 一夔已足 · 窮兵黷武 · 莊周夢蝶 · 曾參殺人 · 以強凌弱 · 完壁歸趙 · 韋編三絕 · 無出其右 · 為虎作倀 · 刎頸之交 · 無可奈何 · 望梅止渴 · 五日京兆 · 危如累卵 · 萬死不辭 ·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 五色無主 · 亡羊補牢 · 未雨綢繆 · 妄自尊大 · 下筆成章 · 下車泣罪 · 先發(fā)制人 · 興高采烈 · 心曠神怡 · 朽木不雕 · 休戚相關(guān) · 先聲奪人 · 小巫見大巫 · 小時了了 · 小心翼翼 · 一敗涂地 · 有備無患 · 一不做、二不休 · 一傅眾咻 · 一傅眾咻 · 以強凌弱 · 飲醇自醉 · 一代楷模 · 一發(fā)千鈞 · 約法三章 · 以古非今 · 葉公好龍 · 以管窺天 · 言過其實 · 一國三公 · 以規(guī)為滇 · 愚公移山 · 一鼓作氣 · 一揮而就 · 與虎謀皮 · 異軍突起 · 有腳陽春 · 以卵擊石 · 以鄰為壑 · 夜郎自大 · 一毛不拔 · 一鳴驚人 · 一木難支 · 以貌取人 · 羽毛未豐 · 有名無實 · 一諾千金 · 一暴十寒 · 一竅不通 · 一錢不值 · 予取予求 · 一丘之貉 · 一日千里 · 一日三秋 · 一絲不拘 · 一身是膽 · 以身試法 · 一事無成 · 一網(wǎng)打盡 · 義無反顧 · 一問三不知 · 一誤再誤 · 月下老人 · 憂心如焚 · 一衣帶水 · 一意孤行 · 一葉障目 · 有志竟成 · 一字千金 · 有恃無恐 · 飲鴆止渴 · 自慚形穢 · 專橫跋扈
卡斯特羅兄弟和切就不必多說了,雖然個人還是崇拜切(《完美的人》這本傳記挺不錯的)比較多~~~
下面說兩個更早些的拉美獨立戰(zhàn)爭英雄
圣·馬丁
拉普拉塔地區(qū)獨立戰(zhàn)爭杰出領導人是圣·馬?。?778~1850年)。他出身于阿根廷土生白人船主的家庭,曾在西班牙任西班牙軍隊職業(yè)軍官,與留學西班牙的拉丁美洲革命人士有過密切交往,參加了秘密革命團體,立志獻身于拉丁美洲獨立解放事業(yè)。1812年他回到南美拉普拉塔地區(qū)領導民族獨立斗爭。1814年,布宜諾斯艾利斯政府任命他擔任北方軍總指揮,負責解放上秘魯?shù)娜蝿?。圣·馬丁有豐富的軍事經(jīng)驗和指揮才能,他考慮到:要保障拉普拉塔聯(lián)合省的獨立,首要步驟應該是集中全力解放秘魯,因為秘魯駐扎著幾萬殖民軍,是西班牙控制南美的一個中心堡壘。因此他制定了一個軍事計劃:率軍越過安第斯山脈,首先解放智利,然后再從海上進攻秘魯。為了實現(xiàn)這個計劃,他辭去了北方軍總指揮的職務,于1814年來到安第斯山麓庫約省門多薩城,用了三年時間,從事軍事進攻的準備工作。他親自訓練軍隊并宣布解放奴隸,得到廣大黑人奴隸和混血種人的積極支持。許多智利的愛國志士也踴躍參加他的隊伍。1817年春,圣·馬丁和智利的革命領導人沃伊金斯率領一支5000人的隊伍翻越高達四千多公尺的安第斯山隘,出其不意地向智利的西班牙軍隊展開進攻,西班牙軍隊全面崩潰。1818年2月智利正式宣布獨立,組織了以沃伊金斯為首的土生白人地主資產(chǎn)階級政府。
智利獨立以后,圣·馬丁又著手進行解放秘魯?shù)慕M織工作。在智利政府的支持下,他組建了一支艦隊。1820年8月,他親率艦隊從海上向西班牙在美洲最頑固的殖民堡壘秘魯進軍。圣·馬丁的軍隊在秘魯?shù)顷懞螅艿窖睾R粠佤斎嗣竦臒崃覛g迎。許多印第安人自動加入革命軍隊,在當?shù)厝嗣竦闹С窒拢芸煊?821年7月攻下了秘魯首府利馬。秘魯宣布獨立,授予圣·馬丁以共和國“保護者”的稱號。西班牙駐利馬總督逃至東部山區(qū),糾集了兩萬多殖民軍負隅頑抗,直接威脅利馬的安全。為了徹底消滅這支殖民軍隊,圣·馬丁和波利瓦爾取得聯(lián)系,以便聯(lián)合全體愛國武裝力量解放整個南美。1822年7月,南美大陸南北兩支大軍的領導人波利瓦爾和圣·馬丁在瓜亞基爾(厄瓜多爾)舉行了秘密會議,商討了重大軍事問題。這次會見以后,圣·馬丁回到利馬,不久辭去了秘魯政府首腦的職位離開了秘魯。最后解放秘魯?shù)娜蝿帐怯刹ɡ郀柾瓿傻?。波利瓦爾?lián)合了大陸上一切力量,組成了一支強大的軍隊,不久就和西班牙殖民軍在秘魯境內(nèi)展開了兩次決定南美命運的大戰(zhàn)。一次是1824年8月6日在胡寧平原上的決戰(zhàn),戰(zhàn)斗中雙方短兵相接,進行了白刃戰(zhàn),經(jīng)過激烈的交鋒,革命軍終于把殖民軍隊打得潰不成軍,獲得勝利。同年12月9日,在阿亞庫喬高地進行了另一場決戰(zhàn),由波利瓦爾的戰(zhàn)友蘇克雷將軍率領的革命軍隊又大敗西班牙軍,俘虜了秘魯總督,四個敵軍元帥,十個將軍和幾千名士兵。馬克思、恩格斯高度評價這次戰(zhàn)役,指出這是“一次最終保證了西屬南美洲獨立的會戰(zhàn)”。
玻利瓦爾
西蒙·玻利瓦爾(Simón Bolivar)是南美洲北部地區(qū)民族獨立戰(zhàn)爭中最為重要的領導人,也是整個拉丁美洲反抗殖民統(tǒng)治的革命運動中最為杰出的領袖。為了永遠紀念這位功勛卓越的革命者,他被授予了“解放者”的光榮稱號。
1783年7月24日,玻利瓦爾出生于委內(nèi)瑞拉的加拉加斯城的一個大地主、大資本家家中。在他的家里,除擁有大片種植園和1000多名奴隸之外,還有金礦、糖廠、房產(chǎn)以及呢絨商店等。與其他地主資本家一樣,他的家庭既是壓制人者,又是被壓制者。對奴隸,他們壓榨、剝削、奴役,憑借他們的金錢過著剝削人的生活。而另一方面,他們在政治上、經(jīng)濟上又受到西班牙殖民者的歧視、壓制。所以,這些土生地主資本家迫切希望推翻殖民統(tǒng)治,掙脫殖民枷鎖。
1799—1806年,玻利瓦爾先后在西班牙、法國、意大利等國家留學,吸收了進步的革命思想,如法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就影響了他以后的生活道路。1806年,玻利瓦爾回到祖國,立刻投身于反抗殖民統(tǒng)治、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中去。1810—1812年,委內(nèi)瑞拉第一共和國成立,玻利瓦爾因積極革命而成為領導人之一。第一共和國失敗后,他重新組織力量,繼續(xù)斗爭。1813年,他率領革命軍解放了加拉加斯等地區(qū),打敗了殖民軍,建立了委內(nèi)瑞拉第二共和國。他號召人民起來戰(zhàn)斗,“向可恨的奴役者宣布一場決死戰(zhàn)!”正是在這時,他被授予了“解放者”的稱號。不久之后,第二共和國又失敗了。玻利瓦爾不得不流亡于牙買加、海地等國家。
當玻利瓦爾來到海地的時候,此時的海地已經(jīng)掙脫荷蘭殖民者的統(tǒng)治而獨立了,所以他請求海地總統(tǒng)佩蒂翁支持他的革命斗爭。他的愿望滿足了,佩蒂翁非常支持推翻殖民地、爭取民族獨立的活動,當即答應送給玻利瓦爾7艘船和大批武器彈藥,玻利瓦爾非常感謝,表示要像海地那樣,趕走殖民者。
經(jīng)過兩個月的準備,1816年3月,玻利瓦爾率領一支200多人的愛國部隊,乘風破浪,來到委內(nèi)瑞拉北海岸的奧里諾科省登陸。這次登陸,玻利瓦爾吸收了前兩次共和國失敗的教訓。他要率領戰(zhàn)友們徹底趕走殖民者,他對戰(zhàn)友說:“我們不僅要解放委內(nèi)瑞拉,還要解放新格蘭納達(現(xiàn)在的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秘魯?shù)缺晃靼嘌廊伺蹘装倌甑牡貐^(qū)。我相信,只要南美大陸上的人民團結(jié)起來,就一定能夠取得最后的勝利?!?br> 經(jīng)過準備,他們決定先襲擊加拉加斯,然后占領它,再進軍內(nèi)地。但是,加拉加斯是軍事要地,有西班牙軍隊重兵把守,經(jīng)過激戰(zhàn),玻利瓦爾的部隊傷亡慘重,不得不立即撤退,這次襲擊又失敗了。
之后,玻利瓦爾認真總結(jié)經(jīng)驗,宣布了廢除奴隸制的法令,號召全體黑人起來為爭取自由而斗爭。這樣,就贏得了大量黑人的支持。同時,他還決定,沒收西班牙王宮和反動派的財產(chǎn),許諾分給革命軍戰(zhàn)士土地,取消印第安人的人頭稅并保證分土地給他們等。這些措施獲得了社會各階層的擁護,大大加強了革命斗爭的實力。軍事上,玻利瓦爾也采取了更為有效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原則,他們不再去攻擊大城市、與敵人硬拼,而是把部隊引入了奧里諾科河流城的東部地區(qū),對戰(zhàn)斗非常有利。
1818年10月,位于奧里諾科河下游的安哥拉徒城熱鬧非凡,委內(nèi)瑞拉第三共和國成立了。此時的玻利瓦爾激動異常,現(xiàn)在的革命愛國軍隊已今非昔比,黑人、農(nóng)民、手工業(yè)者、城市小資產(chǎn)階級都極力擁護并積極參與了抗擊殖民軍的斗爭,草原牧民也組成抗敵隊伍,與他們一道共同戰(zhàn)斗,力量大大加強了。
玻利瓦爾信心更強、斗志更堅,他決心率領各階層人民堅決推翻殖民統(tǒng)治,贏得國家的獨立與自主。早在歐洲留學時,他就立下誓言:“不打碎西班牙殖民者束縛我的祖國的枷鎖,我的心將不安寧。我的手將不倦地打擊敵人!”此時此刻,他仿佛已經(jīng)看到勝利的曙光了。
1819年5月,玻利瓦爾率領2000名革命軍經(jīng)過長途跋涉,他們來到了南美洲西部的安第斯山。他們的目的是突襲新格蘭納達地區(qū)的西班牙人并占領這個地區(qū)。安第斯山橫臥在委內(nèi)瑞拉和新格蘭納達之間,由委內(nèi)瑞拉到新格蘭納達的通道早已被西班牙軍隊占領,玻利瓦爾只好率軍走在荒無人煙的崇山峻嶺之中。戰(zhàn)士們在極端艱險的條件下頑強地走著,有時他們不得不手抓野藤、腳登險石,一個個輪流而過,稍有不慎,便會粉身碎骨,革命軍由平原初到山地,因空氣稀薄,呼吸困難,不少人走到懸崖峭壁時,頭暈目眩,甚至有人一頭栽落萬丈深淵,為了社會的獨立、人民的富強,貢獻出了他們寶貴的生命。
終于翻過了安第斯山,戰(zhàn)士們歡呼雀躍,精神抖擻,準備以更加堅強的力量去打擊殖民軍。在新格蘭納達的一片高原谷地上,他們突然發(fā)現(xiàn)了敵人,玻利瓦爾立刻組織戰(zhàn)士們向敵人發(fā)動突襲。隨著“沖??!”的呼喊聲,革命軍戰(zhàn)士如猛虎下山,沖向敵人。
面對從天而降的革命軍,西班牙軍隊驚慌失措,匆忙拿起武器應戰(zhàn)。但還未等他們轉(zhuǎn)過身,就被革命軍一槍打死了。不少還未明白發(fā)生了什么事的西班牙人轉(zhuǎn)眼之間成了革命軍的俘虜,其中有不少軍事指揮官。
這次襲擊大獲全勝,玻利瓦爾乘勝追擊,立刻向波哥大進軍。波哥大的西班牙守軍頑強抵抗,雙方展開了艱苦的鏖戰(zhàn)。最后,玻利瓦爾終于取得勝利,占領了波哥大,解放了哥倫比亞地區(qū)。
接著,玻利瓦爾率軍回師委內(nèi)瑞拉,以強大的攻勢橫掃委內(nèi)瑞拉全境,西班牙軍望風而潰,不堪一擊。玻利瓦爾把軍隊開進首都加拉加斯,隨即解放了全國。
委內(nèi)瑞拉解放后,革命軍南下厄瓜多爾,與西班牙軍隊進行了英勇奮戰(zhàn),又大敗殖民軍,革命軍占領了首府基多城,厄瓜多爾宣布解放。
至此,南美洲西北部地區(qū)獲得了解放。玻利瓦爾看到,應該建立更為牢固的革命陣地,組成堅強的抗敵部隊,所以1819年12月,新格蘭納達、委內(nèi)瑞拉、厄瓜多爾共同成立了“大哥倫比亞共和國”,玻利瓦爾被選為總統(tǒng)和最高統(tǒng)帥。不久,革命軍又多次出兵,掃清了委內(nèi)瑞拉和厄瓜多爾境內(nèi)的殖民軍殘余勢力,南美洲北部地區(qū)得到徹底解放。大哥倫比亞共和國成立以后,玻利瓦爾仍然致力于抗擊殖民軍的革命事業(yè)。為解放秘魯,他率軍與西班牙軍隊進行了浴血奮戰(zhàn)。秘魯當時是西班牙勢力最為頑固的地區(qū),所以玻利瓦爾經(jīng)過艱苦的戰(zhàn)斗,以巨大的代價才取得了勝利。所以當秘魯東部(又叫上秘魯)被玻利瓦爾解放以后,就改名為玻利維亞,目的是紀念這個國家的解放者。
玻利瓦爾一生參加過大小472次戰(zhàn)役,為南美洲人民的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勛,也為世界人民抗擊殖民侵略樹立了榜樣。
但是,玻利瓦爾在各方面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他革命時提出的不少口號、諾言都沒有實現(xiàn),如雖宣布廢除奴隸制,但實際上仍然存在,農(nóng)民也未得到土地,甚至戰(zhàn)士也長期拿不到軍餉。而且,玻利瓦爾忽視了革命軍的團結(jié),在革命即將勝利的時候,他就把南美洲另一位杰出的革命領袖圣馬丁排擠出革命陣營,使革命受到重大損失。所以,玻利瓦爾漸漸失去了群眾基礎。
1830年5月,玻利瓦爾辭去大共和國總統(tǒng)職務,同年12月17日,因病死去。
還有其他英雄們:
甘地
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1869年10月2日-1948年1月30日),尊稱圣雄甘地,是印度民族主義運動和國大黨領袖。他既是印度的國父,也是印度最偉大的政治領袖。他帶領國家邁向獨立,脫離英國的殖民統(tǒng)治。他的“非暴力反抗”的主張,也就是他說的“nonviolent protest”,影響了全世界的民族主義者和那些爭取和平變革的國際運動。通過“非暴力”的公民不合作,甘地使印度擺脫了英國的統(tǒng)治。
曼德拉
納爾遜·羅利赫拉赫拉·曼德拉( 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 )1918年7月18日出生于南非特蘭斯凱一個大酋長家庭,先后獲南非大學文學士和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律師資格,當過律師。曼德拉自幼性格剛強,崇敬民族英雄。他是家中長子而被指定為酋長繼承人。但他表示:“決不愿以酋長身份統(tǒng)治一個受壓迫的部族”,而要“以一個戰(zhàn)士的名義投身于民族解放事業(yè)”。他毅然走上了追求民族解放的道路。1944年他參加南非非洲人國民大會(簡稱非國大)。1948年當選為非國大青年聯(lián)盟全國書記,1950年任非國大青年聯(lián)盟全國主席。1952年先后任非國大執(zhí)委、德蘭士瓦省主席、全國副主席。同年年底,他成功地組織并領導了“蔑視不公正法令運動”,贏得了全體黑人的尊敬。為此,南非當局曾兩次發(fā)出不準他參加公眾集會的禁令。
1961年6月曼德拉創(chuàng)建非國大軍事組織“民族之矛”,任總司令。1962年8月,曼德拉被捕入獄,當時他年僅43歲,南非政府以政治煽動和非法越境罪判處他5年監(jiān)禁。1964年6月,他又被指控犯有以陰謀顛覆罪而改判為無期徒刑,從此開始了漫長的鐵窗生涯,在獄中長達27個春秋,他備受迫害和折磨,但始終堅貞不屈。1990年2月11日,南非當局在國內(nèi)外輿論壓力下,被迫宣布無條件釋放曼德拉。同年3月,他被非國大全國執(zhí)委任命為副主席、代行主席職務,1991年7月當選為主席。1994年4月,非國大在南非首次不分種族的大選中獲勝。同年5月,曼德拉成為南非第一位黑人總統(tǒng)。1997年12月,曼德拉辭去非國大主席一職,并表示不再參加1999年6月的總統(tǒng)競選。1999年6月正式去職。
洪超是紅軍長征中最先隕落的一顆將星。他,1909年生于湖北黃梅,跟隨朱德、陳毅轉(zhuǎn)戰(zhàn)井岡山、中央蘇區(qū),在紅三軍團擔任過團長、師長等職,榮獲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頒發(fā)的二等“紅星獎章”,參加過中央蘇區(qū)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戰(zhàn)爭,為開創(chuàng)、保衛(wèi)中央蘇區(qū)作出了重要貢獻。
1934年10月21日,紅三軍團第四師師長洪超帶領部隊在信豐新田百石村打響了紅軍長征的第一仗。在戰(zhàn)斗中,紅軍戰(zhàn)士搶占百石附近制高點,架起機槍,向敵人猛烈地掃射。當敵軍逃入村里一座建筑堅固的“萬人祠”圍屋時,紅軍高喊“繳槍不殺!”,勸他們投降。然而,他們負隅頑抗,并槍殺了多名喊話的紅軍戰(zhàn)士。正在前線指揮戰(zhàn)斗的師長洪超得知這一消息后,十分惱火,并果斷命令:“堅決消滅敵人!”話音剛落,他不幸被一顆流彈擊中頭部,血流不止。當政治委員黃克誠趕來時,洪超艱難地睜開眼說道:“不要管我,堅決消滅敵人……”說完就犧牲了,為革命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在黃克誠的率領了,紅四師全殲敵人,取得了百石戰(zhàn)斗的勝利。戰(zhàn)斗結(jié)束后,百石村群眾掩埋了洪超烈士的遺體。
時任紅三軍團軍團長彭德懷悉知洪超犧牲的消息后,高度稱贊:“洪超同志身先士卒,英勇殺敵的革命精神,值得我輩學習!”1974年11月,彭德懷臨終囑咐說:“不要忘記洪超,他是我們中央紅軍長征路上犧牲的第一個師長?!睍r任紅三軍團政治委員的楊尚昆后來回憶說:“洪超同志18歲時參加南昌起義,是一位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優(yōu)秀指揮員?!?005年5月,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張震欣然為洪超烈士墓題寫墓銘:“洪超烈士之墓”,表達了對洪超烈士的深切懷念。
負隅頑抗的意思是依仗某種條件,頑固進行抵抗。
成語拼音:fù yú wán kàng。
成語解釋:負:依仗;隅:通“嵎”,山彎?!柏撚珙B抗”本義是指憑借險阻,頑固抵抗,依仗某種有利的條件,頑固進行抵抗,現(xiàn)多形容敵人態(tài)度不老實,拒絕投降。
成語出處:戰(zhàn)國·孟子《孟子·盡心下》:“有眾逐虎?;⒇搷?,莫之敢攖?!焙笕擞纱颂釤挸龀烧Z“負隅頑抗”。
成語用法:在句中一般充當謂語、定語、賓語,多含貶義。
成語示例:現(xiàn)代郭澄清《大刀記》:“這么一來,正靠著城門負隅頑抗的狼羔子,還有他那些嘍啰們,更加摸不著頭腦了?!?/p>
成語故事
戰(zhàn)國時期的齊國,有一年鬧天災,許多人餓死在路旁。孟子的弟子陳臻心情沉重地對孟子說:“老師,您聽說了嗎?齊國鬧饑荒,您能去說服齊王打開糧倉賑濟百姓嗎?” 孟子嘆了口氣:“我何嘗不為齊同的百姓擔憂呢?可是我不能再去勸說齊王了。你聽說過馮婦的故事嗎?晉國有一位叫馮婦的獵手,專門會打老虎,屢斗屢勝。
可是后來馮婦決心不打老虎了,他的名字也幾乎被人們忘掉。許多年之后,山里出現(xiàn)一只猛虎,幾個年輕獵人聯(lián)合起來去打虎,他們把老虎追至山角。老虎背靠著山角,瞪圓了眼睛,大吼一聲,嚇得獵人不敢上前。這時湊巧馮婦路過這兒,跳下車子,挽起衣袖,與老虎搏斗起來。經(jīng)過一場拼搏,終于打死了猛虎,為民除了害。
年輕的獵手們高興地謝他,可是那些自稱為有學問的人,卻在嘲笑他,我不能學馮婦的樣子呀,我如果再去勸說齊王,不是也會像馮婦一樣遭到士人的嘲笑嗎?”陳臻聽完孟子的話,只能同情地點點頭。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diangu/1585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后起之秀人物故事
下一篇: 畫龍點睛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