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鄂西邊緣縣份,尚有紅苗寨落。
這塊在歷史上定格的苗疆
,其地域一直保持相對穩(wěn)定
。明朝開國之后就著力于對苗族的鎮(zhèn)撫
,但37年后酉陽的生苗才開始歸附
。《明史》記載:“永樂三年(1405年)
,指揮丁能、杜福撫諭亞堅等十一寨生苗一百三十六戶
,各遣子入朝
,命隸酉陽宣撫司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钡搅斯饩w八年(1882年),官方鐫刻的《移建安化縣碑記》仍稱“黔之東銅思所屬有梵凈山,高聳數(shù)千仞
,綿延數(shù)百里
,向為苗人所居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
在這塊土地上,統(tǒng)轄苗眾的中小土司多由苗人充當(dāng)
,而擔(dān)承治理責(zé)任的大土司,則多由漢人擔(dān)任
。民國二十年(1931年)編撰的《沅陵縣志》,依舊沿引史籍的記載來陳述這種史實
。該志有曰:“蠻部(指苗族)各有酋長
,其酋皆各相雄長,不能統(tǒng)一
。漢人之才智狡者,往往因而利用之
,結(jié)合諸酋,使之承奉其號令
。溪州之氏
,蓋漢人而為群蠻之所推尊者也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钡?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到了五十年代,對這種史實有了新的說法。潘光旦教授在他的洋洋十余萬言的專題報告中講:“‘土司’不是一般的土官
,而是‘土家人’所擔(dān)任的‘土官’”改變了土司的內(nèi)涵以后,對于它的構(gòu)成成分
,潘說:“元代以來,湘西的土司是一般的、十有八九的
,由‘土家人’充當(dāng)?shù)摹?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盡管還有點閃爍其詞
,可他最后還是勇敢地過渡到預(yù)定的結(jié)論上
,那就是:“元
、明、清三代實行所謂‘土司’制度
,一直到清代雍正年間‘改土歸流’為止,大小‘土司’幾乎全部由‘土家’人承當(dāng)
,對當(dāng)?shù)氐拿缱?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代表中原統(tǒng)治者經(jīng)?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