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知縣為了懲治阿方,一上任就派出公差送信要“召見”阿方,阿方一看完后,就知道是新任縣官耍的陰謀。他熱情地把那位公差迎進屋里坐,說:“阿方不在家,我是他兄弟。他聽說朱知縣一上任就要召見他,怕上當,就躲開了。”
“咦,他怎么知道的?躲到哪里去了?你知道嗎?”
“阿方哥有順風耳,朱知縣一講,他就說聽到了。他有一本‘謊經(jīng)’,手指一掐,就算出你今天要來?!?/p>
那公差著急了,朱知縣交代他,信一定要送到阿方手里,人也要今天跟著去。公差急得團團轉(zhuǎn),說:“今天不去我就交不了差?!?/p>
阿方說:“交不了咋的?人家不在家嘛,朱知縣是一縣之長,這點事他都不體諒?!?/p>
“唉——”公差嘆氣說:“你還不知道那個朱癩子..”公差意識到說漏了嘴,吐了吐舌頭,無可奈何地搖搖頭。
阿方笑問道:“朱知縣是個癩子?”
公差面部機械地抽搐了幾下,不敢回答。
阿方說:“你先回去稟告朱知縣。就說我知道阿方在哪里,明早一定叫他去見朱知縣。”
第二天一早,朱知縣走進客廳,就看到有幾個人從大門外走進來,他以為阿方來了,正要喊人捆綁,但又不知道其中哪個是阿方。這幾個人進入客廳后,不約而同地跪在地上,又不約而同地摘下帽子。朱知縣仔細一看,全都是癩子。朱知縣訓斥道:“你們是干什么的?”
癩子們齊聲回答:“知縣大人不是請我們來開癩子會嗎?”
“開癩子會?哪個喊你們來的?”
“知縣大人不是有一封信嗎?”一個癩子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說:“我是高斗寨的千總,他們幾個都是百戶。昨天晚上,阿方拿著老爺寫的信來找我們,說縣里來了個大大大..大癩子——”
“啊?”朱知縣“嗵”地一捶桌子:“他豈敢侮辱老爺?你們把情況說清楚,他叫你們來干什么?”
大個子癩子照直說:“阿方說,朱知縣同你們一樣是癩子,他最喜歡你們,他決定先開一個癩子會,聽取你們的意見,然后每人再提一級官,給你們每人發(fā)一筆錢,機會難得,叫我們今天一早務必趕到,所以我們..”
“滾!給我滾!”朱知縣氣得大發(fā)雷霆。
沐英(1345—1392)字文英,鳳陽定遠(今屬安徽)回族人,明初重要將領(lǐng)。
沐英幼年時,父親早死,隨母避兵亂,母又死,八歲時被朱元璋收為義子,從朱姓,在朱元璋夫婦身邊生活。當時朱元璋已投郭子興部下為兵,沐英小時是在戰(zhàn)亂、兵營、征途中度過的。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攻下集慶(今南京),改為應天府,派徐達攻占鎮(zhèn)江,取得戰(zhàn)略性的勝利。沐英“數(shù)從上征伐,入侍帷幄,晝夜勤勵”,十八歲被授帳前都尉,參與守鎮(zhèn)江,開始擔當軍事要任。后擢指揮使,守江西重鎮(zhèn)廣信(今上饒)。至正二十七年,吳元年(1367),朱元璋派水陸軍取福建,沐英將兵自西攻,破江西福建交界處分水關(guān),下崇安,再破閔溪十八寨,俘陳友定部將馮谷保。又奉命移鎮(zhèn)建寧,節(jié)制邵武、延平、汀州三衛(wèi)(皆屬福建)。
洪武三年(1370),沐英被授鎮(zhèn)國將軍,僉大都督府事;次年升大都督府同知。大都督府是明初軍事中樞,掌天下兵馬,當時府中機務繁積。沐英在府中七年,處事果斷,剖決無滯,深得朱元璋器重。
洪武九年(1376),朱元璋派沐英前往關(guān)陜,體察民情,布皇上恩惠,并給予了全權(quán),又命他練兵準備征戰(zhàn)。同年十一月,鄧愈為征西將軍,沐英為副將軍,隨鄧愈出征吐蕃。次年(1377)四月,鄧愈、沐英統(tǒng)兵至甘、青,分三路前進,略川藏,兵威至昆侖山。這次是得勝而回,沒有久留?;貛熗局朽囉?,沐英率師返回,因功封西平侯。
洪武十一年(1378)八月,沐英為征西將軍,與藍玉等統(tǒng)兵征西。初勝土門峽,再進俘洮州十八族頭領(lǐng)。翌年二月,朱元璋命在洮州設衛(wèi),說:“洮州,西番門戶,今筑城戍守,是扼其咽喉也。”遂置洮州衛(wèi)。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命沐英率兵進擊屯兵和林的由元國公脫火赤、知院愛足率領(lǐng)的一支殘元勢力。沐英由亦集乃路(今內(nèi)蒙古額濟納旗)渡黃河,越賀蘭山,涉流沙,七日至其境。距其營五十里處,沐英分兵四路前進,一路襲其背后,兩路左右夾擊,沐英自率精騎正面沖擊,四面合圍,一舉戰(zhàn)勝,俘脫火赤及其全部。洪武十四年(1381),大將軍徐達奉命北征。沐英領(lǐng)兵出古北口,獨當一面,再次勝利而歸。
平定云南和治理云南,是沐英一生的最大功績。洪武十四年(1381)九月,朱元璋以傅友德為征南將軍,藍玉、沐英為副將軍,率三十萬軍征討云南。朱元璋親自安排進軍路線,諭先取曲靖,出奇制勝,說:“曲靖,云南之噤喉,彼必拼力于此,以抗我?guī)?。審察形勢,出奇制勝,正在于此。”沐英隨傅友德等率主力逼曲靖。元梁王聞訊,派平章達里麻率十萬眾前去抵御。沐英等率兵冒霧前進,“出奇制勝”,迅速到達曲靖。明軍突然出現(xiàn),達里麻大驚。當時達里麻軍列陣白石江一岸,明軍臨另一岸。傅友德欲即刻渡江,沐英不同意,說敵方已兵陳對岸,扼制水面,這樣渡江于己不利。于是只擺出渡江的樣子,臨江而立,另派數(shù)十人從下流潛渡,到達對岸后鳴金吹角,大造聲勢,致使這里麻軍陣勢開始動亂,明大軍趁機渡江。沐英以勇猛善泅者先行,登岸后破敵前鋒,達軍后撤。明軍渡江畢,與達軍展開大戰(zhàn)。沐英縱鐵騎直搗其中堅,戰(zhàn)數(shù)合,達軍大敗,達里麻被俘。沐英將二萬被俘士兵悉數(shù)放還,各歸其業(yè),明軍聲威大振,梁王把匝剌瓦爾密聞訊自殺。沐英、藍玉率兵直逼昆明,不攻而下?!白跃旁滤烦鰩?,迄下云南,僅百余日”。盤踞云南的殘元勢力被消滅。
云南西部大理一帶,存在段氏割據(jù)勢力。段氏世據(jù)大理已數(shù)百年。大理依點蒼山,面洱海,號稱天險。洪武十五年(1382)閏二月,沐英隨藍玉將兵西攻大理。段氏聚眾守下關(guān)(點蒼山有上、下二關(guān),又稱龍首、龍尾關(guān),守此二關(guān)大理可確保,下關(guān)尤為重要)。沐英、藍玉遣王弼攻上關(guān),自率兵攻下關(guān),形成犄角之勢;另派一旅攀點蒼山背后而上,居高臨下策應。沐英“身先士卒,策馬渡河,水沒馬腹,將士隨之,莫敢后,遂斬關(guān)而入”。段氏不知背后虛實,陣勢潰亂,兵敗被俘。攻占大理后,沐英、藍玉或分兵其他地區(qū),或下諭招降,云南西部大部歸附明朝。沐英、藍玉又取得平定云南西部的勝利。
七月,沐英率師返回滇池,和傅友德合兵鎮(zhèn)平一些復叛地區(qū)。九月,當傅友德、沐英再次領(lǐng)兵征服一些地區(qū)時,土官楊苴散布明大軍已回,糾眾二十萬攻昆明。當時守昆明的是馮誠(馮國用子)。城中缺糧,士卒多病,形勢危急。沐英聞訊,率兵返回,和馮誠合力,打敗段軍,確保了昆明,穩(wěn)住了局勢。
洪武十六年(1383)三月,詔傅友德、藍玉班師,由沐英率數(shù)萬眾留守云南。
早在洪武十五年春,明廷就在云南設置都指揮使司、云南布政使司,建立起統(tǒng)理云南的軍政機構(gòu)。地方置衛(wèi)、所,辟筑驛道,形成一套統(tǒng)轄系統(tǒng)。以后分云南為五十二府,六十三州,五十四縣,民政系統(tǒng)亦趨完備。
沐英治理云南,大抓屯田,解決糧食問題。洪武十九年(1386)九月,他上疏朱元璋,說“云南地廣,宜置屯田,令軍士開耕,以備儲蓄”。朱元璋同意了沐英建議。沐英令軍士且戍且屯,既解決吃糧又穩(wěn)固駐守,一舉兼得。沐英還招攜省外人來滇屯田,朱元璋命外省軍人到云南屯田,一時云南屯田大興,糧食收獲大有增加。沐英還以屯田的增減考察官吏的政績,賞罰官員。主滇九年,屯田總數(shù)百萬余畝,促進了云南的農(nóng)業(yè)發(fā)展。
沐英還組織民工疏浚河道,擴廣滇池,興修水利;招商人入滇,運進米谷帛鹽,發(fā)展商業(yè)。開發(fā)鹽井,增加財源,是沐英治滇的重要內(nèi)容。他還整修道路,保護糧運,使云南農(nóng)商都有發(fā)展。
沐英增設府、州、縣學達幾十所,擇選民間優(yōu)秀及土官子弟入學,月賜飲膳,年賜衣服。他本人“居常讀書不釋卷,暇則延諸儒生講說經(jīng)史”。
在沐英統(tǒng)治時期,云南相當安定。
洪武二十二年(1389)冬,沐英入朝,朱元璋賜宴奉天殿(皇帝辦公的正殿),給予厚重賞賜。朱元璋高興地說:“使我高枕無南顧憂者,汝英也?!?br>
洪武二十五年(1392)六月,沐英病卒于云南,年僅四十八。朱元璋十分痛心,命歸葬京師,追封黔寧王,謚昭靖,侑享太廟。
沐英去世后,他的子孫世鎮(zhèn)云南。長子沐春十七歲隨沐英征西,以后又征云南,材武有父風,積功授后軍都督府僉事。沐英死后,襲父職,鎮(zhèn)守云南。修屯政,辟田三十余萬畝,鑿鐵池河,灌溉宜良涸田數(shù)萬畝,使五千余戶民有生業(yè),文治武功都效法其父,惜年僅三十六而卒。
沐春無子,其弟沐晟(沐英次子)繼其位。沐晟性格似其父,喜讀書,凝重寡言笑,得到朱元璋喜愛,歷官后軍左都督,永樂年間征南,論功封黔國公,正統(tǒng)四年(1439)死于出征回師途中,贈定遠王,沐晟承其父兄業(yè),久鎮(zhèn)云南,名聲遠揚,沐氏在云南威權(quán)日重。
沐晟子沐斌,因年幼居京師,由沐昂(沐英三子)代鎮(zhèn)云南。以后沐氏子孫相繼鎮(zhèn)守,直到明朝終了,達二百多年。
回答者:easytangqian - 經(jīng)理 四級 12-21 15:05
沐英幼年時,父親早死,隨母避兵亂,母又死,八歲時被朱元璋收為義子,從朱姓,在朱元璋夫婦身邊生活。當時朱元璋已投郭子興部下為兵,沐英小時是在戰(zhàn)亂、兵營、征途中度過的。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攻下集慶(今南京),改為應天府,派徐達攻占鎮(zhèn)江,取得戰(zhàn)略性的勝利。沐英“數(shù)從上征伐,入侍帷幄,晝夜勤勵”,十八歲被授帳前都尉,參與守鎮(zhèn)江,開始擔當軍事要任。后擢指揮使,守江西重鎮(zhèn)廣信(今上饒)。至正二十七年,吳元年(1367),朱元璋派水陸軍取福建,沐英將兵自西攻,破江西福建交界處分水關(guān),下崇安,再破閔溪十八寨,俘陳友定部將馮谷保。又奉命移鎮(zhèn)建寧,節(jié)制邵武、延平、汀州三衛(wèi)(皆屬福建)。 洪武三年(1370),沐英被授鎮(zhèn)國將軍,僉大都督府事;次年升大都督府同知。大都督府是明初軍事中樞,掌天下兵馬,當時府中機務繁積。沐英在府中七年,處事果斷,剖決無滯,深得朱元璋器重。
洪武九年(1376),朱元璋派沐英前往關(guān)陜,體察民情,布皇上恩惠,并給予了全權(quán),又命他練兵準備征戰(zhàn)。同年十一月,鄧愈為征西將軍,沐英為副將軍,隨鄧愈出征吐蕃。次年(1377)四月,鄧愈、沐英統(tǒng)兵至甘、青,分三路前進,略川藏,兵威至昆侖山。這次是得勝而回,沒有久留?;貛熗局朽囉溃逵⒙蕩煼祷?,因功封西平侯。
洪武十一年(1378)八月,沐英為征西將軍,與藍玉等統(tǒng)兵征西。初勝土門峽,再進俘洮州十八族頭領(lǐng)。翌年二月,朱元璋命在洮州設衛(wèi),說:“洮州,西番門戶,今筑城戍守,是扼其咽喉也?!彼熘娩菪l(wèi)。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命沐英率兵進擊屯兵和林的由元國公脫火赤、知院愛足率領(lǐng)的一支殘元勢力。沐英由亦集乃路(今內(nèi)蒙古額濟納旗)渡黃河,越賀蘭山,涉流沙,七日至其境。距其營五十里處,沐英分兵四路前進,一路襲其背后,兩路左右夾擊,沐英自率精騎正面沖擊,四面合圍,一舉戰(zhàn)勝,俘脫火赤及其全部。洪武十四年(1381),大將軍徐達奉命北征。沐英領(lǐng)兵出古北口,獨當一面,再次勝利而歸。
平定云南和治理云南,是沐英一生的最大功績。洪武十四年(1381)九月,朱元璋以傅友德為征南將軍,藍玉、沐英為副將軍,率三十萬軍征討云南。朱元璋親自安排進軍路線,諭先取曲靖,出奇制勝,說:“曲靖,云南之噤喉,彼必拼力于此,以抗我?guī)?。審察形勢,出奇制勝,正在于此?!便逵㈦S傅友德等率主力逼曲靖。元梁王聞訊,派平章達里麻率十萬眾前去抵御。沐英等率兵冒霧前進,“出奇制勝”,迅速到達曲靖。明軍突然出現(xiàn),達里麻大驚。當時達里麻軍列陣白石江一岸,明軍臨另一岸。傅友德欲即刻渡江,沐英不同意,說敵方已兵陳對岸,扼制水面,這樣渡江于己不利。于是只擺出渡江的樣子,臨江而立,另派數(shù)十人從下流潛渡,到達對岸后鳴金吹角,大造聲勢,致使這里麻軍陣勢開始動亂,明大軍趁機渡江。沐英以勇猛善泅者先行,登岸后破敵前鋒,達軍后撤。明軍渡江畢,與達軍展開大戰(zhàn)。沐英縱鐵騎直搗其中堅,戰(zhàn)數(shù)合,達軍大敗,達里麻被俘。沐英將二萬被俘士兵悉數(shù)放還,各歸其業(yè),明軍聲威大振,梁王把匝剌瓦爾密聞訊自殺。沐英、藍玉率兵直逼昆明,不攻而下?!白跃旁滤烦鰩?,迄下云南,僅百余日”。盤踞云南的殘元勢力被消滅。
云南西部大理一帶,存在段氏割據(jù)勢力。段氏世據(jù)大理已數(shù)百年。大理依點蒼山,面洱海,號稱天險。洪武十五年(1382)閏二月,沐英隨藍玉將兵西攻大理。段氏聚眾守下關(guān)(點蒼山有上、下二關(guān),又稱龍首、龍尾關(guān),守此二關(guān)大理可確保,下關(guān)尤為重要)。沐英、藍玉遣王弼攻上關(guān),自率兵攻下關(guān),形成犄角之勢;另派一旅攀點蒼山背后而上,居高臨下策應。沐英“身先士卒,策馬渡河,水沒馬腹,將士隨之,莫敢后,遂斬關(guān)而入”。段氏不知背后虛實,陣勢潰亂,兵敗被俘。攻占大理后,沐英、藍玉或分兵其他地區(qū),或下諭招降,云南西部大部歸附明朝。沐英、藍玉又取得平定云南西部的勝利。
七月,沐英率師返回滇池,和傅友德合兵鎮(zhèn)平一些復叛地區(qū)。九月,當傅友德、沐英再次領(lǐng)兵征服一些地區(qū)時,土官楊苴散布明大軍已回,糾眾二十萬攻昆明。當時守昆明的是馮誠(馮國用子)。城中缺糧,士卒多病,形勢危急。沐英聞訊,率兵返回,和馮誠合力,打敗段軍,確保了昆明,穩(wěn)住了局勢。
洪武十六年(1383)三月,詔傅友德、藍玉班師,由沐英率數(shù)萬眾留守云南。
早在洪武十五年春,明廷就在云南設置都指揮使司、云南布政使司,建立起統(tǒng)理云南的軍政機構(gòu)。地方置衛(wèi)、所,辟筑驛道,形成一套統(tǒng)轄系統(tǒng)。以后分云南為五十二府,六十三州,五十四縣,民政系統(tǒng)亦趨完備。
沐英治理云南,大抓屯田,解決糧食問題。洪武十九年(1386)九月,他上疏朱元璋,說“云南地廣,宜置屯田,令軍士開耕,以備儲蓄”。朱元璋同意了沐英建議。沐英令軍士且戍且屯,既解決吃糧又穩(wěn)固駐守,一舉兼得。沐英還招攜省外人來滇屯田,朱元璋命外省軍人到云南屯田,一時云南屯田大興,糧食收獲大有增加。沐英還以屯田的增減考察官吏的政績,賞罰官員。主滇九年,屯田總數(shù)百萬余畝,促進了云南的農(nóng)業(yè)發(fā)展。
沐英還組織民工疏浚河道,擴廣滇池,興修水利;招商人入滇,運進米谷帛鹽,發(fā)展商業(yè)。開發(fā)鹽井,增加財源,是沐英治滇的重要內(nèi)容。他還整修道路,保護糧運,使云南農(nóng)商都有發(fā)展。
沐英增設府、州、縣學達幾十所,擇選民間優(yōu)秀及土官子弟入學,月賜飲膳,年賜衣服。他本人“居常讀書不釋卷,暇則延諸儒生講說經(jīng)史”。
在沐英統(tǒng)治時期,云南相當安定。
洪武二十二年(1389)冬,沐英入朝,朱元璋賜宴奉天殿(皇帝辦公的正殿),給予厚重賞賜。朱元璋高興地說:“使我高枕無南顧憂者,汝英也。”
洪武二十五年(1392)六月,沐英病卒于云南,年僅四十八。朱元璋十分痛心,命歸葬京師,追封黔寧王,謚昭靖,侑享太廟。
沐英去世后,他的子孫世鎮(zhèn)云南。長子沐春十七歲隨沐英征西,以后又征云南,材武有父風,積功授后軍都督府僉事。沐英死后,襲父職,鎮(zhèn)守云南。修屯政,辟田三十余萬畝,鑿鐵池河,灌溉宜良涸田數(shù)萬畝,使五千余戶民有生業(yè),文治武功都效法其父,惜年僅三十六而卒。
沐春無子,其弟沐晟(沐英次子)繼其位。沐晟性格似其父,喜讀書,凝重寡言笑,得到朱元璋喜愛,歷官后軍左都督,永樂年間征南,論功封黔國公,正統(tǒng)四年(1439)死于出征回師途中,贈定遠王,沐晟承其父兄業(yè),久鎮(zhèn)云南,名聲遠揚,沐氏在云南威權(quán)日重。
沐晟子沐斌,因年幼居京師,由沐昂(沐英三子)代鎮(zhèn)云南。以后沐氏子孫相繼鎮(zhèn)守,直到明朝終了,達二百多年。
回答者:luzifeng_80 - 魔法學徒 一級 12-21 15:11
沐英,字文英,定遠人。少孤,從母避兵,母又死。太祖與孝慈皇后憐之,撫為子,從朱姓。年十八,授帳前都尉,守鎮(zhèn)江。稍遷指揮使,守廣信。已,從大軍征福建,破分水關(guān),略崇安,別破閔溪十八寨,縛馮谷保。始命復姓。移鎮(zhèn)建寧,節(jié)制邵武、延平、汀州三衛(wèi)。尋遷大都督府僉事,進同知。府中機務繁積,英年少明敏,剖決無滯。后數(shù)稱其才,帝亦器重之。古
洪武洪武九年命乘傳詣關(guān)、陜,抵熙河,問民疾苦,事有不便,更置以聞。明年充征西副將軍,從衛(wèi)國公鄧愈討吐番,西略川、藏,耀兵昆侖。功多,封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榮祿大夫、柱國、西平侯,食祿二千五百石,予世券。明年拜征西將軍,討西番,敗之土門峽。徑洮州,獲其長阿昌失納,筑城東籠山,擊擒酋長三副使癭嗉子等,平朵甘納兒七站,拓地數(shù)千里,俘男女二萬、雜畜二十余萬,乃班師。元國公脫火赤等屯和林,數(shù)擾邊。十三年命英總陜西兵出塞,略亦集乃路,渡黃河,登賀蘭山,涉流沙,七日至其境。分四翼夜擊之,而自以驍騎沖其中堅。擒脫火赤及知院愛足等,獲其全部以歸。明年,又從大將軍北征,異道出塞,略公主山長寨,克全寧四部,度臚朐河,執(zhí)知院李宣,盡俘其眾。齋
尋拜尋拜征南右副將軍,同永昌侯藍玉從將軍傅友德取云南。元梁王遣平章達里麻以兵十余萬拒于曲靖。英乘霧趨白石江。霧霽,兩軍相望,達里麻大驚。友德欲渡江,英曰:“我兵罷,懼為所扼。”乃帥諸軍嚴陳,若將渡者。而奇兵從下流濟,出其陳后,張疑幟山谷間,人吹一銅角。元兵驚擾。英急麾軍渡江,以善泅者先之,長刀斫其軍。軍卻,師畢濟。鏖戰(zhàn)良久,復縱鐵騎,遂大敗之,生擒達里麻,僵尸十余里。長驅(qū)入云南,梁王走死,右丞觀音保以城降,屬郡皆下。獨大理倚點蒼山、洱海,扼龍首、龍尾二關(guān)。關(guān)故南詔筑,土酋段世守之。英自將抵下關(guān),遣王弼由洱水東趨上關(guān),胡海由石門間道渡河,扳點蒼山而上,立旗幟。英亂流斬關(guān)進,山上軍亦馳下,夾擊,擒段世,遂拔大理。分兵收未附諸蠻,設官立衛(wèi)守之?;剀姡c友德會滇池,分道平烏撒、東川、建昌、芒部諸蠻,立烏撒、畢節(jié)二衛(wèi)。土酋楊苴等復煽諸蠻二十余萬圍云南城。英馳救,蠻潰竄山谷中,分兵捕滅之,斬級六萬。明年詔友德及玉班師,而留英鎮(zhèn)滇中。齋
十七十七年,曲靖亦佐酋作亂,討降之。因定普定、廣南諸蠻,通田州糧道。二十年平浪穹蠻,奉詔自永寧至大理,六十里設一堡,留軍屯田。明年,百夷思倫發(fā)叛,誘群蠻入寇摩沙勒寨,遣都督甯正擊破之。二十二年,思倫發(fā)復寇定邊,眾號三十萬。英選騎三萬馳救,置火炮勁弩為三行。蠻驅(qū)百象,被甲荷欄?盾,左右挾大竹為筒,筒置標槍,銳甚。英分軍為三,都督馮誠將前軍,甯正將左,都指揮同知湯昭將右。將戰(zhàn),令曰:“今日之事,有進無退?!币虺孙L大呼,?駁弩并發(fā),象皆反走。昔剌亦者,寇梟將也,殊死斗,左軍小卻。英登高望之,取佩刀,命左右斬帥首來。左帥見一人握刀馳下,恐,奮呼突陣。大軍乘之,斬馘四萬余人,生獲三十七象,余象盡殪。賊渠帥各被百余矢,伏象背以死。思倫發(fā)遁去,諸蠻震懼,麓川始不復梗。已,會穎國公傅友德討平東川蠻,又平越州酋阿資及廣西阿赤部。是年冬,入朝,賜宴奉天殿,賚黃金二百兩、白金五千兩、鈔五百錠、彩幣百疋,遣還。陛辭,帝親拊之曰:“使我高枕無南顧憂者,汝英也?!边€鎮(zhèn),再敗百夷于景東。思倫發(fā)乞降,貢方物。阿資又叛,擊降之。南中悉定。使使以兵威諭降諸番,番部有重譯入貢者。知
二十二十五年六月,聞皇太子薨,哭極哀。初,高皇后崩,英哭至嘔血。至是感疾,卒于鎮(zhèn),年四十八。軍民巷哭,遠夷皆為流涕。歸葬京師,追封黔寧王,謚昭靖,侑享太廟。主
英沉英沉毅寡言笑,好賢禮士,撫卒伍有恩,未嘗妄殺。在滇,百務具舉,簡守令,課農(nóng)桑,歲較屯田增損以為賞罰,墾田至百萬余畝。滇池隘,浚而廣之,無復水患。通鹽井之利以來商旅,辨方物以定貢稅,視民數(shù)以均力役。疏節(jié)闊目,民以便安。居常讀書不釋卷,暇則延諸儒生講說經(jīng)史。太祖初起時,數(shù)養(yǎng)他姓為子,攻下郡邑,輒遣之出守,多至二十余人,惟英在西南勛最大。子春、晟、昂皆鎮(zhèn)云南。昕駙馬都尉,尚成祖女常寧公主。古
春,春,字景春,材武有父風。年十七,從英征西番,又從征云南,從平江西寇,皆先登。積功授后軍都督府僉事。群臣請試職,帝曰:“兒,我家人,勿試也。”遂予實授。嘗命錄烈山囚,又命鞫叛黨于蔚州,所開釋各數(shù)百人。英卒,命嗣爵,鎮(zhèn)云南。洪武二十六年,維摩十一寨亂,遣瞿能討平之。明年平越巂蠻,立瀾滄衛(wèi)。其冬,阿資復叛,與何福討之。春曰:“此賊積年逋誅者,以與諸土酋姻婭,輾轉(zhuǎn)亡匿。今悉發(fā)諸酋從軍,縻系之,而多設營堡,制其出人,授首必矣。”遂趨越州,分道逼其城,伏精兵道左,以羸卒誘賊,縱擊大敗之。阿資亡谷中,春陰結(jié)旁近土官,诇知所在,樹壘斷其糧道。賊困甚。已,出不意搗其巢,遂擒阿資,并誅其黨二百四十人。越州遂平。廣南酋儂貞佑糾黨蠻拒官軍,破擒之,俘斬千計。寧遠酋刀拜爛依交址不順命,遣何福討降之。主
三十三十年,麓川宣慰使思倫發(fā)為其屬刀干孟所逐。來奔。春挾與俱朝,受上方略,遂拜春為征虜前將軍,帥何福、徐凱討之。先以兵送思倫發(fā)于金齒,檄干孟來迎。不應。乃選卒五千,令福與瞿能將,逾高良公山,直搗南甸,大破之,斬其酋刀名孟?;剀姄艟昂闭Y\乘高堅守,官軍糧且盡,福告急。春帥五百騎救之。夜渡怒江,旦抵寨,下令騎騁,揚塵蔽天,賊大驚潰。乘勝擊崆峒寨,亦潰。前后降者七萬人。將士欲屠之,春不可。干孟乞降,帝不許,命春總滇、黔、蜀兵攻之。末發(fā)而春卒,年三十六。謚惠襄。齋
春在春在鎮(zhèn)七年,大修屯政,辟田三十余萬畝,鑿鐵池河,灌宜良涸田數(shù)萬畝,民復業(yè)者五千余戶,為立祠祀之。無子,弟晟嗣。知
晟,晟,字景茂,少凝重,寡言笑,喜讀書。太祖愛之。歷官后軍左都督。建文元年嗣侯。比就鎮(zhèn),而何福已破擒刀干孟,歸思倫發(fā)。亡何,思倫發(fā)死,諸蠻分據(jù)其地,晟討平之。以其地為三府二州五長官司,又于怒江西置屯衛(wèi)千戶所戍之,麓川遂定。初,岷王封云南,不法,為建文帝所囚。成祖即位。遣歸籓,益驕恣。晟稍持之。王怒,譖晟。帝以王故詔誡晟,貽書岷王,稱其父功,毋督過。古
永樂永樂三年,八百大甸寇邊,遏貢使,晟會車里、木邦討定之。明年大發(fā)兵討交址,拜晟征夷左副將軍,與大將軍張輔異道自云南入。遂由蒙自徑野蒲斬木通道,奪猛烈、掤華諸關(guān)隘。舁舟夜出洮水,渡富良江,與輔會師。共破多邦城,搗其東西二都,蕩諸巢,擒偽王黎季犛,語在《輔傳》。論功封黔國公,歲祿三千石,予世券。齋
交址交址簡定復叛,命晟佩征夷將軍印討之,戰(zhàn)生厥江,敗績。輔再出帥師合討,擒定送京師。輔還,晟留捕陳季擴,連戰(zhàn)不能下。輔復出帥師會晟,窮追至占城,獲季擴,乃班師,晟亦受上賞。十七年,富州蠻叛,晟引兵臨之,弗攻,使人譬曉,竟下之。齋
仁宗仁宗立,加太傅,鑄征南將軍印給之。沐氏繼鎮(zhèn)者,輒予印以為常。宣德元年,交址黎利勢熾,詔晟會安遠侯柳升進討。升敗死,晟亦退兵。群臣交劾晟,帝封其章示之。正統(tǒng)三年,麓川思任發(fā)反。晟抵金齒,與弟昂及都督方政會兵。政為前鋒,破賊沿江諸寨,大軍逐北至高黎共山下,再破之。明年復破其舊寨。政中伏死,官軍敗績。晟引還,慚懼發(fā)病,至楚雄卒。贈定遠王,謚忠敬。主
晟席晟席父兄業(yè),用兵非所長,戰(zhàn)數(shù)不利。朝廷以其絕遠,且世將,寬假之。而滇人懾晟父子威信,莊事如朝廷。片楮下,土酋具威儀出郭迎,盥而后啟,曰:“此令旨也?!标删面?zhèn),置田園三百六十區(qū),資財充牣,善事朝貴,賂遺不絕,以故得中外聲。晟有子斌,字文輝,幼嗣公爵,居京師,而以昂代鎮(zhèn)。主
昂,昂,字景高,初為府軍左衛(wèi)指揮僉事。成祖將使晟南討,乃擢昂都指揮同知,領(lǐng)云南都司,累遷至右都督。正統(tǒng)四年佩將印,討麓川,抵金齒。畏賊盛,遷延者久之。參將張榮前驅(qū)至芒部敗,昂不救,引還,貶秩二級。已,思任發(fā)入寇,擊卻之,又捕斬師宗反者。六年,兵部尚書王驥、定西伯蔣貴將大軍討思任發(fā),昂主饋運。賊破,復昂職,命督軍捕思任發(fā),不能得。十年,昂卒。贈定邊伯,謚武襄。古
斌始斌始之鎮(zhèn),會緬甸執(zhí)思任發(fā)送京師,其子思機發(fā)來襲,斌擊卻之。思機發(fā)復據(jù)孟養(yǎng)。十三年復大發(fā)兵,使驥等討之,而斌為后拒,督餉無乏。卒,贈太傅,謚榮康。知
子琮子琮幼,景泰初,命昂孫璘以都督同知代鎮(zhèn)。璘字廷章,素儒雅,滇人易之,既而號令肅然不可犯,天順初卒。琮猶幼,擢璘弟錦衣副千戶瓚為都督同知,往代。居七年,先后討平沾祿諸寨及土官之構(gòu)兵者,降思卜發(fā),勒還諸蠻侵地。功多,然頗黷貨。知
成化成化三年春,琮始之鎮(zhèn),而以瓚為副總兵,移鎮(zhèn)金齒。琮字廷芳,通經(jīng)義,能詞章,屬夷饋贄無所受。尋甸酋殺兄子,求為守,琮捕誅之。廣西土官虐,所部為亂,琮請更設流官,民大便。以次討平馬龍、麗江、劍川、順寧、羅雄諸叛蠻,捕擒橋甸、南窩反者。卒,贈太師,謚武僖。無子,以瓚孫昆嗣。知
昆字昆字元中,初襲錦衣指揮僉事。琮撫為子,朝議以昆西平侯裔孫當嗣侯,而守臣爭之,謂滇人知黔國公不知西平侯也,侯之恐為所輕。孝宗以為然,令嗣公,佩印如故。弘治十二年平龜山、竹箐諸蠻,又平普安賊,再益歲祿。正德二年,師宗民阿本作亂,與都御史吳文度督兵分三道進。一出師宗,一出羅雄,一出彌勒,而別遣一軍伏盤江,截賊巢,遂大破之。七年,安南長官司那代爭襲,殺土官,復與都御史顧源討擒之,再加太子太傅。昆初喜文學,自矜厲,其后通賂權(quán)近,所請無不得。浸驕,凌三司,使從角門入。諸言官論劾者,輒得罪去。卒,贈太師,謚莊襄。知
子紹子紹勛嗣。尋甸土舍安銓叛,都御史傅習討之,敗績。武定土舍鳳朝文亦叛,與銓連兵攻云南,大擾。世宗遣尚書伍文定將大軍征之。未至,而紹勛督所部先進,告土官子弟當襲者,先予冠帶,破賊后當為請。眾多奮戰(zhàn),賊大敗。朝文絕普渡河走,追斬之東川。銓還尋甸,列砦數(shù)十,官軍攻破之,擒銓于芒部。先后擒賊黨千余人,俘斬無算。時嘉靖七年也。捷聞,加太子太傅,益歲祿。而是時老撾、木邦、孟養(yǎng)、緬甸、孟密相仇殺,師宗、納樓、思陀、八寨皆亂,久不解。紹勛使使者遍歷諸蠻,諷以武定、尋甸事,皆懾伏,愿還侵地,而木邦、孟養(yǎng)俱貢方物謝罪。南中悉定。紹勛有勇略,用兵輒勝。卒,贈太師,謚敏靖。知
子朝子朝輔嗣。都御史劉渠索賂,朝輔與之,因上章言: “臣家世守茲土,上下相承。今有司紛更典制,關(guān)臣職守,率不與聞,接見不循故例。臣疏遠孤危,動作掣肘,無以彈壓蠻方。乞申敕諸臣,悉如其舊?!痹t許之。給事中萬虞愷劾朝輔,并論渠。詔罷渠而令朝輔治事如故。卒,贈太保,謚恭僖。知
二子二子融、鞏皆幼。詔視琮、璘故事,令融嗣公,給半祿,而授朝輔弟朝弼都督僉事,佩印代鎮(zhèn)。居三年,融卒,鞏當嗣,朝弼心害之,于是朝弼嫡母李請護鞏居京師,待其長而還鎮(zhèn)。報可。鞏未至京卒,朝弼遂得嗣。嘉靖三十年,元江土舍那鑒叛。詔朝弼與都御史石簡討之,分五軍薄其城。城垂拔,以瘴發(fā)引還。詔罷簡,將再出師。鑒懼仰藥死,乃已。四十四年討擒叛蠻阿方李向陽。隆慶初,平武定叛酋鳳繼祖,破賊巢三十余。朝弼素驕,事母嫂不如禮,奪兄田宅,匿罪人蔣旭等,用調(diào)兵火符遣人诇京師。乃罷朝弼,以其子昌祚嗣,給半祿。朝弼怏怏,益放縱。葬母至南京,都御史請留之。詔許還滇,毋得預滇事。朝弼恚,欲殺昌祚。撫按交章言狀,并發(fā)其殺人通番諸不法事,逮系詔獄論死。援功,錮之南京,卒。齋
昌祚昌祚初以都督僉事總兵官鎮(zhèn)守,久之嗣公爵。萬歷元年,姚安蠻羅思等叛,殺郡守。昌祚與都御史鄒應龍發(fā)土、漢兵討之,破向?qū)帯Ⅶ嚹Φ仁嗾?,犁其巢,盡得思等。十一年,隴川賊岳
斷案卷
蘇秦死后擒刺客
何武憑劍判遺產(chǎn)
張敞計捉眾小偷
薛宣割絹巧斷案
孫寶充稱一知全
周纖和死人說話
莊遵欲擒故縱計
高柔深究破兇案
羅際買馬破盜案
王敬則罰賊掃街
李惠拷打羊皮計
李崇巧計破疑案
李崇辨哭斷兒計
高謙之擒詐馬賊
楊津智擒黑衣賊
柳慶智斷盜金案
巧用兇徒治盜賊
魏復智斬殺人犯
御史智破誣告案
劉崇龜查刀破案
狄仁杰破殺夫案
張金楚查誣告信
袁滋稱金巧破案
趙和智破詐騙案
裴度失印而復得
閻濟美水中撈銀
裴均智破殺狗案
呂元膺巧掀棺材
張允濟蒙面討牛
李杰智識通奸案
崔大臣智找小妾
慕容彥智擒騙子
孔循刀下留好人
張輅鉆空心鐵佛
州官扮鬼問血案
向敏宗智雪冤案
張賢齊斷家務事
包拯智破縱火案
包拯妙點鴛鴦譜
包拯巧取合同文
包拯智斬魯齋郎
包拯一時破兩案
屬吏巧破無頭案
李處厚照傘驗尸
強至細查免冤案
程顥妙破訛詐案
陳襄巧計破竊案
韓億取證雪沉冤
徐縣官巧計辨盜
朱壽昌智查真兇
張公巧破自誣案
張詠識破假和尚
程戡破殺母奇案
王臻細查仇殺案
高昉驗布糾冤案
范純?nèi)首R破偽供
葛源巧治惡吏胥
李南公驗傷識偽
胡穎機智滅蛇神
宋日隆詰童雪冤
張公謹辨?zhèn)吻軆?br>汪推官佛門斷案
周新巧計識誣告
周新一葉破兇案
祝瀚妙斷白鶴案
殷云霽鑒字擒兇
宋清搬來貓偵探
何知縣審彌勒佛
海瑞驗尸明真相
海瑞智懲胡公子
海瑞審十載積案
楊卓復審擒真兇
李亨一言斷茄案
張杲卿深井探尸
尹見心詢問幼女
一樁稀奇的命案
張小舍善察小偷
富商智擒淫和尚
宋清使詐分遺產(chǎn)
老吏妙計審小偷
錢藻離間審京軍
王明陽引盜串供
顧縣令鐮刀斷案
汪旦破凈室淫案
陳懋仁智辨假傷
范賈募兵破兇案
馮祥引蛇出洞計
袁知縣餓驢找騾
劉知縣瘢痕作證
官員細心擒強賊
王通判焦土復影
幕僚論鬼斷疑案
縣令智破謀殺案
朱垣智翻毒夫案
袁枚巧保早產(chǎn)子
袁枚妙護天落女
智判殺夫焚尸案
蕭爵寅細查折據(jù)
姚一如請神破案
孟子諫齊王攻燕
孟子妙語問邑宰
孟子智辯淳于髡
鄒忌妙答淳于髡
景鯉妙語救自己
優(yōu)旃三次諫始皇
李斯妙諫當宰相
李斯進諫改詔書
劉邦智免殺身禍
劉邦論取勝之道
劉邦喻獵人獵犬
蒯通刀下救自己
東方朔上天歸來
郭舍人巧言救人
徐福上書漢宣帝
宋弘巧諫光武帝
李膺執(zhí)憲不從君
諸葛亮舌戰(zhàn)張昭
諸葛亮智激孫權(quán)
簡雍妙語諫劉備
秦宓論天展辯才
傅玄替友抱不平
范縝妙駁有神論
蕭宏引典故招安
楊晟的正話反說
明君良臣一席談
令狐絢婉曲薦才
敬新磨打帝嘲帝
申漸高笑語免稅
張詠婉言勸寇準
岳飛論馬諫惜才
周敦頤怒斥縣官
劉伯溫巧畫巧諫
農(nóng)民譏諷酸秀才
丘浚巧妙打和尚
趙公奏本免捐稅
測字先生嚇皇帝
黃知縣八字翻案
袁枚為妓女辯解
紀昀妙解“老頭子”
紀昀不投汨羅江
幕客智激年羹堯
陳惟彥驅(qū)盧復生
孫仙菊巧諷親王
何家聲移花接木
蘇報之案正邪辯一
徐錫麟借鏡教人
孫中山妙論女人
孫中山趣談道理
智勸章太炎復食
顧維鈞巴黎聲明
馮玉祥怒斥洋人
施洋為工人辯護
薩本棟駁英教授
吉鴻昌法庭自辯
七君子法庭雄辯
馬寅初語驚四座
聞一多智鼓士氣
夏明翰抨擊敵人
陸侃如妙解困境
張大千敬梅蘭芳
郭沫若故作類比
章士釗妙論戴笠
毛澤東一語雙關(guān)
巧女卷
齊姜醉夫為大業(yè)
伯宗妻頭腦清醒
楚莊王愛姬薦才
陶妻遠慮苦勸夫
孔子修車借東西
少婦幫夫改驕矜
黃霸妻勸夫釋懷
魯班妻子的發(fā)明
魯班妻和中國傘
魯班妻子的高招
吳妃子撒鹽得寵
孟軻之母明大義
趙母上書揭兒短
齊后巧解玉連環(huán)
楊夫人當機立斷
賢德母親的預言
馬倫辯才勝丈夫
呂母殺縣令復仇
王章賢德的妻女
趙夫人巧做幔帳
丑女新婚辯夫德
阮氏的先見之明
辛憲英多思善斷
太守妻子的見解
陶侃母截發(fā)留賓
鄉(xiāng)下船婆有見識
庾友妻為夫求情
前秦皇后勸息戰(zhàn)
劉三娘與兄猜謎
弱女子巧言擒盜
長孫皇后巧引典
楊玉環(huán)剪發(fā)贈君
武則天死里逃生
武則天巧用奏章
武則天教育大臣
賣藥女巧對王維
侯敏妻子的主見
智勸父皇的公主
劉晏女兒的見識
謝小娥智斬強盜
李母鞭兒息事端
母親薦兒任大將
劉知遠夫人犒軍
杜太后拒賀教子
蘇小妹吟限字詩
蘇小妹考當世才
蘇小妹詞牌妙對
皇帝姐姐堅其志
識大體的練夫人
巧女絕妙的提示
太宰之母的妙語
蘇小妹以謎辯解
蘇小妹調(diào)侃佛印
蘇小妹謎試秦郎
蘇小妹對聯(lián)姻緣
巧女子智懲賊將
晏氏號召抗盜賊
元妹吟詩拒宰相
管夫人的勸夫詞
藏在茶中的秘密
村姑巧難唐伯虎
戚夫人擺小牛陣
萬歷年間一奇女
錢六姐避不說九
錢六姐過渡巧對
錢六姐巧改對聯(lián)
錢六姐不舍棒槌
錢六姐斥“癩蛤蟆”
錢六姐斷母子案
霍定金試文必正
王貞儀妙談天文
狀元妻智對乾隆
乾隆年間一女英
林氏婦死前自挽
遺孀佳聯(lián)驚總督
十只豬蹄試丈夫
女店主是什么姓
美女和尚巧對聯(lián)
巧媳婦水果表意
老板娘以謎點菜
一個木瓜的故事
聰妹蓋三間新房
五姑娘和韓老大
五娘子妙諷先生
五娘子巧治闊少
巧女黃三姐出嫁
一枝花和死肉瓜
種瓜姑娘的故事
村姑回敬酸秀才
巧姑智斗無賴漢
美貌女郎嘲秀才
織布娘妙解隱語
村婦巧斥薄情郎
才女詩責粗心漢
才女賦詩規(guī)勸夫
巧玉猜謎招親記
賢妻巧解公子難
金鳳斷鷹死誰手
張古老七難巧姑
妻子贈聯(lián)勸丈夫
秋瑾夫人廟題聯(lián)
媒婆斷句勝知縣
侍婢巧言避橫禍
才女妙答馮玉祥
聰明媳婦巧解偷
新娘子編奇風俗
故意寫錯了地名
列車上的生意經(jīng)
學名牌和創(chuàng)名牌
女醫(yī)生智勝歹徒
嫣然巧解新三綱
用綠草換取綠鈔
三姐盤歌斗惡霸
苗族巧女斗惡婆
黛阿姑娘難秀才
蒙古女杰奧塔娜
其滿汗智答大汗
美女譏諷老皇帝
阿吾提的巧兒媳
麻臉姑娘當皇后
吉林謝妻洗牛腸
馬玲玲智剪羊毛
木撒妻斗二財主
慧童卷
十四歲的小國君
遠見卓識小鋆賈
子騫深情感繼母
婧女巧言救父親
鮑童智辯田貴人
魯連妙語駁田巴
孟嘗君巧辯難父
甘羅十二歲出使
漢武帝少年判案
漢昭帝識破騙局
張湯設堂審老鼠
彭修拒盜救父親
張衡發(fā)明渾天儀
華佗拜師解難題
鄭玄壯志成大家
徐孺子中秋說月
杜安的遠見卓識
孔融六歲巧分梨
孔融奇辯勝大官
諸葛亮巧對老師
少年曹操的心機
崔瑗門上留佳詩
茍攸心細察兇犯
蒼舒逗山雞跳舞
吳佑止父抄經(jīng)書
曹沖憑石稱大象
曹沖機智救庫吏
諸葛恪滴水不漏
諸葛恪歪答歪問
孫亮辨蜜中鼠屎
太子孫登比彈丸
張儼做客賦犬詩
陸績少時議國事
鐘毓鐘會巧應對
王戎辨路邊苦李
司馬磁牽帝衣襟
司馬紹幼時妙言
王允之裝醉脫險
孫子荊敏捷應對
小謝尚酬答自如
張玄之反譏鄰居
張華著賦抒抱負
李寄智勇斬巨蛇
謝道蘊詠雪妙詩
百文錢買百只雞
蔡興宗深明大義
神童劉獻的才學
小祖瑩主講《尚書》
高洋快刀斬亂麻
王澄的機敏直言
祖沖之繩量車輪
宗愨夜半殺強盜
拓跋晃識敵酋心
蕭遙欣阻止打鳥
小苻堅不懼司隸
岑文本辯雪父冤
蘇世長上書言事
于仲文放牛斷案
何妥反嘲顧教官
少年智辯勝狂僧
李世民智救父親
房玄齡識天下勢
駱賓王七歲賦詩
賈嘉隱巧對大臣
元嘉同時做六事
李琪鑒古而知今
李泌方圓動靜詩
李白猜謎知姓名
李白巧對胡鄉(xiāng)紳
張九齡養(yǎng)鴿傳書
薛濤幼吟梧桐詩
林杰五歲七夕詩
狄仁杰制伏府尉
張?zhí)m妙對武則天
惠能和尚承法嗣
李百藥幼顯奇才
神童劉晏震宮廷
蘇爿詩戲京兆尹
崔鉉詠鷹抒壯志
楊收詠詩巧用典
小黃巢詠菊花詩
何仲舉以詩代稅
解鈴還須系鈴人
張策識辨?zhèn)喂哦?br>李袱幼作詠燈詩
一日千里的楊億
寇準登華山詠志
黃鑒妙對祖父聯(lián)
磨面娃娃王禹僻
歐陽修對答過關(guān)
黃庭堅重文輕仕
陸軫七歲自詠詩
文彥博洞中取球
司馬光破缸救人
范純佑預防盜墓
王元澤巧言獐鹿
牧童識名畫破綻
放鵝娃汪洙趣詩
小抄書手歐陽程
趙葵一言定軍心
王十朋巧賦奇聯(lián)
李獻可皇宮獻詩
岳飛沙盤學寫字
雷潮捏泥人看羊
一場特殊的賽馬
安童巧諫忽必烈
虞仲文七歲詠雪
耶律鑄少年詠日
王冕解謎罵財主
岳柱巧駁私塾師
朱元璋少年妙聯(lián)
王守仁吟拋棋詩
解縉應景吟詩聯(lián)
小解縉戲弄財主
楊溥巧對免父役
一個一丈長的字
王陽明智誡繼母
洪鐘四歲御前書
五齡童元宵捉賊
少年智退大鱷魚
高明餐桌諷客人
小鄒智一舉奪魁
小劉溥詠《溝水詩》
小林章的題像詩
袁崇煥智勝尚書
翟永齡止母念佛
小兒打碎泥菩薩
五歲兒子教老子
丘浚笑對大富豪
戴大賓戲弄官員
曹宗巧對得大魚
少年英雄夏完淳
小戴震大膽質(zhì)疑
龐振坤智勝叔父
龐振坤治大疙瘩
紀昀幼時寫狀紙
紀昀纏叔學對聯(lián)
紀昀幼年巧對聯(lián)
紀昀懲罰惡道士
李調(diào)元對聯(lián)得粽
傅嘉難倒李調(diào)元
北國才子王爾烈
鄭板橋為師改詩
陶澍寫對聯(lián)自勉
魏源對聯(lián)罵舉人
蔣堅古廟識兇犯
毛奇齡應試妙語
諸葛廟中的妙聯(lián)
小孩智答老和尚
放牛娃計逐群猴
小兒量地叔納妾
小丫頭縱火擒賊
小女孩智擒強盜
王華沉銀歸錢袋
童輝井底撈玉簪
放牛娃智殺母狼
少年夜半懲男巫
童仆戲諷大財主
顧盼巧設四字計
牧羊童妙答三題
陸本松寸紙萬字
孫中山智擒拐匪
蔡鍔應答店老板
蔡鍔少年中秀才
魯迅巧對壽先生
郭沫若詩聯(lián)俱佳
冰心幼時對對子
詹天佑圓鐵路夢
李四光為國爭光
橋梁專家茅以升
張嘎蘆葦叢報警
維軍飛車送情報
高玉寶斗周扒皮
小機靈探敵臺窩
揭開秤上的秘密
搬開擋路的巨石
以痣解疑識騙子
少年用智捉盜賊
中學生牛腹取釘
玻璃瓶里的彩球
小學生妙豎雞蛋
葡萄架下妙解題
月夜智捉崩嗡鬼
小馬倌讓馬喝水
能跨得過書本嗎
瓶子吞下熟雞蛋
小棋手智贏高手
戲院發(fā)生火災時
速算法的創(chuàng)造者
中學生獲發(fā)明獎
八歲女獲專利權(quán)
發(fā)明安全游泳衣
改進氣壓熱水瓶
立體眼鏡的發(fā)明
發(fā)現(xiàn)匿名信之后
一只獎杯失蹤后
墨盒子遺失之謎
民間卷
治化道人去蠅計
藏王使臣祿東贊
松贊干布答難題
陸龜蒙智斗太監(jiān)
王羲之智救災民
王羲之巧懲惡霸
躲不開佛印和尚
東坡佛印猜啞謎
蘇東坡巧對遼使
魯智深隔河嘗果
五兩紋銀一張紙
米芾觀畫巧斷案
朱丹溪兩次催生
劉伯溫稻草之計
解縉入仕解謎語
解縉呈魚上奏折
學生打師為救師
趙南星妙用諧音
趙南星寫狀救民
何塘藏杯除奸臣
皇帝宰相考鄭堂
徐渭以酒作利息
徐渭百文買一桃
徐渭佳畫諷貪官
徐渭諷當鋪朝奉
徐渭智算油和牛
徐渭二圣祠寫聯(lián)
徐渭巧對竇太師
徐渭孤山題佳詩
徐渭寫十四字狀
丘蒙智伏“虎王爺”
丘蒙放炮毀甘蔗
畢矮買十擔膏藥
安史明金湯解毒
安史明妙審籮篩
安史明巧治菜霸
鄭板橋上任伊始
鄭板橋嘲諷惡霸
鄭板橋妙吟蟹詩
鄭板橋巧治惡霸
鄭板橋懲人怪法
龐振坤三次打賭
龐振坤醫(yī)治心病
龐振坤住怪旅店
龐振坤為官說媒
龐振坤勸架妙法
解士美巧罵財主
紀曉嵐讀無字文
紀曉嵐七對友人
紀曉嵐佛前釋笑
紀曉嵐嘲諷和珅
紀曉嵐嘲諷宰相
紀曉嵐巧勝劉墉
廚師唐詩配湯菜
韓老大巧罵財主
羅竹林妙用諧音
羅竹林忙捉虱子
羅竹林倒栽蒜頭
沈拱山妙狀救命
沈拱山上屋吃面
沈拱山巧罵知縣
湯建文嘲老學究
宋丑子教人識禮
魏國貞故事罵人
闕疑地里犁金子
闕疑機智辨壞蛋
平志奇三湖驗尸
四兄弟三條保證
皇帝一秤查貪官
賽諸葛復得縣印
陸游人整治拳客
屠戶智懲財主佬
吉林將軍德青天
朱臘波提巧破案
朱臘波提和野蜂
朱臘波提辨芒果
朱臘波提驗鹿傷
艾蘇艾西嘲佛爺
艾蘇巧戲小召勐
艾西妙用洗腳水
艾西尋找法術(shù)師
艾蘇艾西搬家記
艾西巧斗棉花商
艾蘇油燈充星星
艾西象糞換利刀
艾西叫召勐叩頭
艾蘇智救小和尚
艾蘇代佛爺賽經(jīng)
召賀拉斷黃金案
小朝臣斷盜珠案
巖摩納破謎救國
獵人森林三解難
門包蓋牛棚成親
鐘九公驅(qū)趕縣官
阿朱尼祖?zhèn)鲗氊?br>阿朱尼作弄山官
阿特波還高利貸
阿一旦臘月挖溝
阿一旦演戲受拜
阿一旦騙木老爺
阿一旦智罵貢生
巴拉根倉裝傻瓜
巴拉根倉羊難產(chǎn)
巴拉根倉殺惡狗
巴拉根倉諷諾彥
巴拉根倉賣假酒
巴拉根倉比智慧
巴拉根倉奪馬計
巴拉根倉贏百羊
巴拉根倉試虔誠
巴拉根倉做廚師
阿爾格齊巧辯汗
阿爾格齊斗喇嘛
葡萄架下解懸疑
巡檢智辨失竊案
驗頸骨智懲真兇
汪輝祖破田產(chǎn)案
訟師爺一語翻案
縣令書樓覓物證
知州詢童破兇案
張治堂馬褂覓疑
同知智斷風流案
彭永思審石破案
縣官智破殺人案
縣官智斷替罪案
縣令智懲武秀才
縣令查樹墩破案
癲梅審樹查奸夫
孫柳下智辨淫婦
費縣令依圖斷案
刺史查扇擒真兇
縣令扮盜擒淫棍
張船三絮語詰盜
趙大明善察賊蹤
胡秋潮變通退婚
老翁遺囑有奧秘
縣官巧斷奪田案
縣官巧計破竊案
送賊賞錢尋破綻
施愚山弄神破案
縣令佯倦識竊賊
徐昆訪啞女破案
朱垣驗骨破宿案
欽正天智斷糾紛
費益齋字畫斷案
張縣令智伏強盜
李鐵橋欲擒故縱
孟縣官讀無字狀
縣令巧捉吃人鬼
縣令智懲貪獄吏
知縣賞錢斷曲直
智斷瞎子竊錢案
段縣令殺雞斷案
老茶客酒店判銀
曾縣令殺蟒平冤
段光清智捕內(nèi)賊
胡鑒并紙辨真?zhèn)?br>縣令查鞋底斷案
知府辦案四字訣
知縣密訪斷兇案
縣官催吐識惡婆
高延瑤扁擔斷案
汪輝祖分訊得實
阿爾格齊斗師父
阿爾格齊嘲菩薩
阿方搶白土司王
阿方慷慨分金磚
阿方戲弄朱知縣
甲金兩次哄土司
甲金認土司姑娘
甲金整女巫魔公
甲金向土司租牛
佬巧回答怪問題
公頗弄鬼吃鴨子
波荷的千雞千鴨
汪頭三巧吃百鴨
趙成稀湯當鏡照
登巴狠揍農(nóng)奴主
登巴請山神判決
登巴妙用牛肚腹
聶局桑布交驢奶
聶局桑布宰肥豬
聶局桑布曬珠寶
羅牧阿智遵規(guī)矩
羅牧阿智放早炮
錯爾木呷巧討債
錯爾木呷水換酒
計叔大做魚頭宴
計叔大銅鑼趕虎
計叔扮仙斗縣官
計叔審樹擒小偷
水生用智斗財主
農(nóng)民巧治嬌慣病
潘曼智辯縣老爺
滿拉挖炭脫險境
依瑪目知驢識途
阿卜杜智諷阿訇
周仙甲妙撤禁令
五公大年夜燒火
五公戲弄縣老爺
波七卡聯(lián)戲縣官
玉斯哈驅(qū)羊扮仙
玉斯哈挖愁腸根
阿勒的爾贏國王
吉林謝盼汗早死
吝嗇兄弟受捉弄
能生能死的鍋子
霍加如此做證人
麥西熱甫引圣訓
麥西熱甫戲汗王
麥西熱甫駁貴族
麥西熱甫譏縣官
毛拉再丁駁蘇皮
毛拉再丁赴筵席
賽來恰坎受驚病
阿凡提愚弄國王
綜合卷
箕子見微而知著
姜太公馬前潑水
東郭郵察顏觀色
狐偃以大局為重
晉平公用賢務實
兒說先生解死結(jié)
陽虎刺傷救命人
孔子與老子對答
孔子與泳人對話
孔子不以貌識人
孔子被迫訂盟約
孔子妙言論獎罰
宓子賤偷偷扯手
子貢言中不幸事
列子婉言拒收糧
藏孫辨色識人心
晏嬰兩桃殺三士
晏子與君論抗旱
伯樂力薦九方皋
店主識破陽處父
宋就禮讓楚國人
田簡妙救司馬熹
扁鵲為桓公看病
莊子巧用大葫蘆
王翦請秦王賞賜
塞翁失馬的故事
陳平赤身過河計
穆生察細微變化
疏廣散余財教子
翟方進尊人自尊
雋不疑辨假皇孫
宋均用巫治巫計
陳實善言誨盜賊
關(guān)羽以詩竹喻志
楊修赴宴贈厚禮
曹操靠大雁指路
曹不興墨點改蠅
阮籍托醉拒親計
徐道覆造船妙計
戴仲若削臂闊面
石勒貴自知之明
贈劍與賜劍之別
阿紫折箭教兒子
郭子儀深謀遠慮
王維巧嘆息夫人
錢元懿斬巫息火
相士機智辨王妻
郭進的肚量心計
王安石巧還藤床
盛學士反緩為疾
文彥博順水推舟
種氏子弟擒虎計
宋老頭高價賣貓
季瑜佛珠取魚鉤
廉希憲禮賢下士
胡大海智請賢士
朱元璋計嚇仇敵
范大善察保家業(yè)
吳縣丞大事化小
周玄素智避災禍
尤老翁小忍去禍
韓雍啟盒卻妓計
張通刺先發(fā)制人
劉大夏藏路線圖
孔鏞入敵曉大義
巧裁縫做衣妙訣
嚴訥智拆舊民房
劉滋妙儲萬兩銀
朱彝尊巧換妙方
年羹堯幼時高師
鄭板橋的祝壽詩
王爾烈主考妙對
老先生妙寫挽聯(lián)
張英以詩平爭端
李桐考場出險招
王壬秋聯(lián)戲知府
李百笑戲弄刁商
妙口技智擒四賊
魏源續(xù)對斥舉人
一位高明的棋手
答案捏在你手里
孫中山巧對入府
馬如飛思維如飛
演員拿錯道具后
譚鑫培三次補戲
王士珍解“人頭菜”
鄒韜奮聯(lián)諷貪官
馮玉祥巧送禮品
顏惠慶巧喻斥日
郭亮帶路抓郭亮
聶耳彈琴驅(qū)密探
陳賡應變脫身計
徐悲鴻與齊白石
郭沫若巧用特務
郭沫若改聯(lián)救女
陳毅對對制士紳
李根源巧改手諭
周恩來妙用成語
周恩來給人臺階
周恩來23字評語
毛澤東的反建議
漢語進了國聯(lián)會
朱開印趣解名字
王稼祥拒斯大林
倆大師難題對考
陳佩斯“連升三級”
尷尬場面出妙招
于右任以真換假
羽奇訓化貓頭鷹
動物園虎口奪人
啞巴搶瓜救老人
鍋爐如何進廠門
青年智躲鬧明房
飛來飛去的資料
魔術(shù)巧追九龍杯
楊鵬翔譯無字文
知縣明斷誣告案
胡秋潮斷奸殺案
林清光雨中查兇
杖打菩薩揭陰謀
知縣妙計擒盜賊
林公計斷換子案
周省三換套救人
周師爺假碑之計
馮師爺寫稟救寡
弄神教訓洋教士
費偵探智辯真兇
冷載陽稱重伸冤
霍桑與白衣怪客
賀中杰破情殺案
孫科長懸崖查秘
察掛鐘識假盜案
刑警智識假證人
老法醫(yī)鯉魚作證
察煙頭鎖定兇手
周隊長血泊釋疑
火眼金睛識劫匪
石嶺破譯臘寅店
無字借據(jù)有蹊蹺
科技卷
魯班智扶斜寶塔
魯班仿草造鋸子
張衡發(fā)明地動儀
華佗的特殊藥方
曹操寒夜筑土城
曹紹夔捉妖治病
喻皓設計斜寶塔
高超新法合龍門
丁謂一舉而三得
畢升的活字印刷
懷丙和尚撈鐵牛
侯叔獻巧堵河堤
錫工巧鍍玻璃瓶
船工河底撈石獸
尹縣令河中除樹
蒯祥妙造“金剛腿”
繆燧智破舍身洞
政治卷
茍息疊蛋諫晉王
茍息借道取虞虢
鄭武公笑里藏刀
州鳩力諫周景公
公子小白詐死計
秦穆公羊皮換賢
史疾論名實治國
申叔時救陳保楚
石碚假手救國計
國君以城換罪犯
郈成子智算國運
士會死諫救統(tǒng)帥
子產(chǎn)不拆毀鄉(xiāng)校
胥臣苦諫薦良才
晏嬰諷濫施酷刑
晏嬰一日三諫君
衛(wèi)士巧言諫吳王
專諸刺殺吳王僚
薛公獻禮薦王妃
吳起的賞罰信譽
吳起伏尸復仇計
鄒忌論美諫齊王
季梁勸魏王息戰(zhàn)
甘茂巧諫秦武王
范雎遠交近攻計
蘇秦義激張儀計
蘇代巧言得高都
藺相如澠池挫秦
毛遂自薦說楚王
魏加以驚鳥喻將
伙夫出使救武臣
劉邦的約法三章
劉邦為義帝發(fā)喪
蕭何月下追韓信
張良陳平安韓信
韓信給仇人賜官
陳平獻計擒韓信
馮唐妙語救魏尚
劉發(fā)怪舞獲封地
劉秀焚信安人心
鄭均勸兄拒賄賂
太史慈智毀奏章
曹操許昌迎獻帝
劉備借雷掩失態(tài)
劉嘩諫明帝保密
古弼忠心獻弱馬
高潁妙計滅陳國
梁毗哭金息戰(zhàn)亂
令狐楚智穩(wěn)米價
唐太宗的賞功計
唐太宗不登泰山
唐代宗不縱皇女
段秀實闖營平亂
顧少連畫雕巧諫
趙匡胤智釋兵權(quán)
寇準獻計廢太子
文彥博穩(wěn)定市場
陳太守智收地圖
阿魯渾薩里諫帝
尚文勸農(nóng)重農(nóng)計
朱元璋智釋人質(zhì)
朱元璋限制宦官
朱標巧示負子圖
解縉題詩勸成祖
周新上任先坐牢
楊暄御前巧揭奸
況鐘嚴懲六惡吏
梅國楨拒絕獻璽
于成龍為民誆駕
林則徐設計籌款
蔡鍔智斗袁世凱
毛澤東機智脫身
賀龍智擒走私犯
‘軍事卷
楚國樵夫誘敵計
管仲智過鬼泣谷
管仲楚國購鹿計
曹劌長勺論戰(zhàn)術(shù)
欒枝塵土惑敵軍
孫臏圍魏救趙計
孫臏減灶誘敵人
“膽小鬼”打大勝仗
王翦以逸待勞計
陳勝魚狐興兵計
酈食其智取陳留
韓信暗度陳倉計
韓信木罌渡軍計
韓信背水一戰(zhàn)計
韓信巧借洪水計
紀信舍身救漢王
劉邦辱罵激曹咎
陳平離間逐亞父
陳平白登解圍計
李廣陣前空城計
李廣裝死脫險境
赤眉軍豆子誘敵
耿弁佯攻巨里城
廉范無中生有計
耿恭請神靈相助
虞詡示強惑羌軍
楊璇石灰火馬陣
太史慈練箭迷敵
孫堅笑退幾萬兵
祖茂頭巾包樹樁
張遼處變而不驚
丁斐放牛馬亂敵
袁紹計取冀州城
劉備撤圍誘敵軍
賈詡設陷巧敗敵
張飛用智擒劉岱
張飛巧計擒嚴顏
曹操卸鞍驕敵計
曹操烏巢劫糧草
曹操傳流言挫敵
曹操十面埋伏計
曹操隔岸觀火計
諸葛亮初次用兵
周瑜火燒赤壁計
諸葛亮乘虛奪城
諸葛亮錦囊妙計
曹操離間孫劉計
諸葛亮妙書解難
陸遜欲退先攻敵
關(guān)羽水淹七軍計
陸遜巧計襲荊州
陸遜火燒連營計
諸葛亮燒藤甲兵
諸葛亮空城退敵
木牛流馬奪糧草
諸葛亮智收姜維
死諸葛退活司馬
張?zhí)鼐彵匦鲁?br>羊祜邊境攻心戰(zhàn)
馬隆磁石吸敵兵
石勒“獻禮”奪薊城
郭敬循環(huán)浴馬計
祖逖真假軍糧計
江卣用雞播火種
宗愨假獅斗真象
傅永瓜瓢盛火把
李崇牛皮鼓報警
劉亮樹旗鎮(zhèn)敵人
陸騰歌舞藏殺機
賀若敦的糧餉計
尉遲運助火守門
韋孝寬偽造書信
楊玄感詐呼懈敵
竇建德詐降之計
裴行儉糧車藏兵
史思明扮使立功
安祿山弱兵誘敵
張巡射蒿識敵首
李光弼地道之戰(zhàn)
李光弼母馬引馬
張侄放風箏求援
李想讓鵝鴨參戰(zhàn)
幽州兵派假使者
李神福畫地退敵
王處存扮羊破城
錢傳瓘巧用灰豆
馮瓚亂更驅(qū)盜匪
宋大臣畫像離間
曹瑋應變除叛軍
曹瑋挫敵士氣計
種世衡銀子當靶
李元昊妙察敵蹤
狄青變陣惑敵軍
趙通縱猿火攻敵
蕭乾用計退強敵
劉光世鑄錢之計
岳飛離間廢劉豫
岳飛大破鐵塔兵
劉鑄投毒戰(zhàn)兀術(shù)
楊政假招伏兵計
畢再遇撐傘借箭
畢再遇山羊擊鼓
劉國杰布鐵釘陣
葉旺設冰墻陷阱
王真布袋誘敵計
叢蘭投毒殲敵軍
武理堪揮帽嚇敵
清軍燈筏惑明軍
劉秉恬山羊運糧
起義軍木頭穿衣
林則徐的黃蜂計
楊秀清淤田殲敵
羅大綱驚心戰(zhàn)術(shù)
楊秀清永安突圍
太平軍假使破敵
石達開誘敵之計
洪秀全智誅禍首
陳玉成擺陷馬陣
宋景詩疑兵之計
劉永福擺地雷陣
王德榜三退法軍
聶士成奪連山關(guān)
黃興機智運槍彈
李沛基屋懸炸彈
張國荃“民逼官反”
葉挺觀彈辨敵我
朱德輕取宜章城
毛澤東以寡敵眾
段德昌奪槍暴動
蔡廷鍇深挖掩體
經(jīng)營卷
“虎”吃“人頭”廣告戰(zhàn)
簡氏揭外商奸計
妙銷小囡牌香煙
煙商的有獎銷售
吳蘊初發(fā)明味精
祥生妙用電話號
宣傳梅蘭芳之計
冠生園巧銷月餅
巧借政事做廣告
范旭東的堿之戰(zhàn)
酒廠的巧妙廣告
不惜血本仍贏利
奇設醫(yī)藥股之計
世界書局的薄利
熊貓玩具換包裝
中國市長殺手锏
鐘華生空手籌款
何陽購房送車計
向?qū)Ч镜拿钣?br>商行返款銷售計
巧借總統(tǒng)揚名計
古玩店開業(yè)貴賣
大酒家海鮮特價
老店員推銷贗品
開發(fā)亞運旗之計
為明星免費服務
五元錢的火柴盒
周宏義的販狗計
廠長的點火奇計
茅臺酒化整為零
歌舞場和生意經(jīng)
竺成漢善于掉頭
道聽途說的價值
經(jīng)營郵票獲巨利
半雙特效藥鞋墊
酒廠打偉人之牌
冷風機下的美酒
買書贈報推銷計
勤織信息網(wǎng)的人
九元多的收音機
信息經(jīng)營和財富
喝不到啤酒以后
獅子山上的寶貝
在鴨少的季節(jié)里
弱者打敗眾強者
市場變我也要變
大出風頭的火柴
日本的杜康酒熱
周口味精攻心戰(zhàn)
新奇別致的宴會
聯(lián)手制造新聞計
鉆石王借蛋孵雞
銀行拆借現(xiàn)金計
李嘉誠巧借水管
霍英東先人一步
點心卡的得與失
有軌電車新用途
商店拍賣經(jīng)營法
登上船王的寶座
刮起魔方的旋風
假發(fā)制造業(yè)之父
受歡迎的臺灣傘
現(xiàn)場的時裝表演
奇特的有獎銷售
推銷員比貨推銷
買一送一的奧妙
臺灣記者暴發(fā)記
西餐廳設棋局計
說辯卷
召公勸諫周武王
鄧析與死尸買賣
鴟夷子皮反為主
潁考叔妙解黃泉
田叔的巧妙勸導
長生不死的秘法
孔子綿里藏針計
老子孔子論剛?cè)?br>子貢妙喻孔夫子
宰人認罪得免禍
馬夫巧言勸農(nóng)夫
宋玉反嘲登徒子
屈谷嘲隱士田仲
吳使善辯免死罪
晏嬰下棋妙諫君
晏嬰不信魯昭公
晏嬰解相和相同
晏嬰巧語論格言
墨子解說“兼愛”論
墨子妙言勸楚王
虎會巧諫趙簡子
伍子胥智過昭關(guān)
蘇代妙論鷸蚌斗
公孫龍反詰妙計
許綰阻造中天臺
翟璜的順耳忠言
莊子的處世之道
燕昭王從善如流
雍門周引人悲傷
齊人智諫靖郭君
淳于髡巧言善辯
江乙巧妙答楚王
孟子諫言不逆耳
孟子諫王行王政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diangu/1451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倪片嘲弄狗山官
下一篇: 阿方慷慨分金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