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振坤和幾位同鄉(xiāng)進(jìn)京趕考,路遇一旅店,門牌上寫:“明天吃飯不要錢?!贝蠹液蒙婀?,就住了下來。
誰知第二天,老板照樣收飯錢。他說:“我寫的是明天不要錢,今天怎么不要呢?”
趕考?xì)w來,龐振坤他們又住此店。
第三天,老板來結(jié)賬,龐振坤說:“急什么,我們還要住下去,明天再給吧!”這樣一連十幾天都是如此。
老板焦急地說:“你叫說明天給我,何時才有個盡頭呢?”
龐振坤說:“門口不是寫著‘明天吃飯不要錢嗎’?我們就等著這一天哩!”
龐振坤,字應(yīng)南,清雍正河南鄧州穰東人。乾隆十八年(1753年),拔貢。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中舉人。后歷任廣西潯州府武宣縣縣令和梧州府岑溪縣縣令。蒞政勤能,興學(xué)愛民,有廉慈聲。致仕回鄧時,囊空如洗,僅有衣被一卷,書籍一箱。
龐震坤出仕前曾設(shè)館授徒,致仕后仍以舌耕糊口。因材施教,誨人不倦,受業(yè)弟子多有成材者。病逝后,葬于六門堤旁。門人冀復(fù)禮等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九月勒石墓前志其教誨之恩。
稱“其攀月桂、仕西廣,德舉政事,當(dāng)與名山并壽”、“設(shè)教吾鄉(xiāng),幾歷星霜,坐皋比而解經(jīng)滾滾不倦,倚寒窗而搦管咄咄逼人;塵氛者沃以風(fēng)華,猥瑣者誘以高騫。雖當(dāng)宦游而后,猶且眷顧訓(xùn)誨而不可已”,表達(dá)了對先生深深的敬仰與懷念之情。
其塾課制義輯為《月池四書講義》、《卓爾堂文集》,今僅存《文集》殘本55篇及五律《泉池》、七律《早春游杏山》各一首。振坤聰明睿智,語多雋永,其傳說故事在鄧州民間廣為流傳,有“智若北疆阿凡提,雅同南國徐文長”之譽。
擴展資料
龐振坤出生于雍正年間,老家在鄧州穰東,他本名姓齊,小時候被過繼給龐姓姑家,就改姓龐了。乾隆十八年被選為貢生,當(dāng)時的知州蔣光祖很激動,寫了一首詩《喜門人龐應(yīng)南拔萃》派人送給他,夸獎他“品似孤騫呈白玉,文如萬選出青錢”。
在考中舉人之前,他在老家效仿孔子興辦私塾,邊教書育人,邊施展他的怪才,經(jīng)常戲弄貪官污吏、收拾豪強地痞,為百姓伸張正義。曾有一個叫湯似慈的知州,是位大貪,被龐振坤狠狠嘲諷了一番后懷恨在心,發(fā)誓要報復(fù)這個“刁民”。
有一天晚上,他聽說龐振坤舉著個燈籠在外面逛,燈籠上寫著“我是天子”四個大字,頓時大喜,就以“欺君罔上”的罪名逮捕了龐,但龐振坤拒絕認(rèn)罪,還怒罵湯有眼無珠。
知州大人仔細(xì)看了看燈籠,結(jié)果瞧見四個大字下面還有三個小字:“一小民”,連起來就是“我是天子一小民”,完全沒有毛病。湯似慈還不死心地問為啥字的大小不一樣,龐振坤理直氣壯地回答:“小民怎敢與天子一般大小?是你自己沒看清,還來怪我?”
這便是流傳至今的“我是天子”之故事。自古以來,中原地區(qū)虎狼當(dāng)?shù)?,民不聊生,百姓被刀俎魚肉的案例數(shù)不勝數(shù),人們恨則恨矣,卻無力改變現(xiàn)狀,就常常寄希望有明君、清官、俠客、英雄來拯救。
在豫西南,人人喜愛墜子、宛梆、曲劇,帝王將相,清官英雄一類的題材一演再演就很能說明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講,龐振坤這一“草根英雄”形象完全符合民間需求,滿足了草根階層的意淫之心,自然而然,招徠的粉絲數(shù)量龐大。
自清代流傳至今的故事還有很多,比如“巧對妙聯(lián)免酒賬”“妙語斷案”“竹竿與水桶”“幾份重禮”“龐振坤來了”等。這些故事在穰東當(dāng)?shù)亓鱾髁藥装倌辏m然正史記錄不多,但民間記憶卻很豐富。在他身后這幾百年,民間不斷對他進(jìn)行修飾和塑造,使他的名字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龐振坤
古代的笑話故事(精選9篇)
笑話是民間文化的一個重要門類,笑話使人捧腹,在引人發(fā)笑之余,也讓人慨嘆,發(fā)人深思。下面是我分享的古代的笑話故事。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古代的笑話故事 篇1 智解“老頭子”
紀(jì)曉嵐在編纂《四庫全書》時,一天,正值盛夏,打著赤膊坐在案前。這時,乾隆突然駕到。衣冠不整見駕就有欺君之罪,更何況紀(jì)曉嵐這副模樣!他慌得連忙鉆進(jìn)桌子底下躲避。其實乾隆早就看到了,向左右搖手示意,叫他們別作聲,自己就在紀(jì)曉嵐藏身的桌前坐下來。時間長了,紀(jì)曉嵐感到憋氣,聽聽外面鴉雀無聲,又因桌圍遮著看不見,鬧不清皇上走了沒有。于是偷偷伸出一根中指,低聲問:“老頭子走了沒有?”
乾隆心里又好氣又好笑,故意喝道:“放肆!誰在這里?還不快滾出來!”
紀(jì)曉嵐沒法,只好爬出來跪在地上。乾隆說:“你為什么叫我老頭子?講得有理就饒你,否則,哼”
紀(jì)曉嵐答道:“陛下是萬歲,應(yīng)該稱‘老’;尊為君王,舉國之首,萬民仰戴,當(dāng)然是‘頭’;子者,‘天之驕子’也。呼‘老頭子’乃至尊之稱?!?/p>
“那這根中指又算什么?”
“代表‘君’,‘天地君親師’的君。”紀(jì)曉嵐伸出一只手,動著中指說:“從左邊數(shù)起,天地君親師,中指是君;從右邊數(shù)起,天地君親師,中指仍是君;所以中指代表君?!?/p>
乾隆笑道:“卿急智可嘉,恕你無罪!”
古代的笑話故事 篇2 如此新娘
有個貪色的縣官,一心想討個稱心如意的小老婆,差人東挑西選,弄得民心不安。一天,龐振坤自薦為縣官說媒,問他要娶什么樣的。縣官說:“我要的是:櫻桃小口杏核眼,月牙眉毛天仙臉,不講吃喝不講穿,四門不出少閑言。”
龐振坤笑道:“巧啦,俺村上就有這么一個女子?!碑?dāng)下商訂了娶親的日子。迎親那天,鞭炮、鑼鼓、喇叭好不熱鬧?;ㄞI一到,縣官上前一把揭開新娘的花蓋,大怒:原來是穿著花衣裳的泥胎女菩薩。
龐振坤卻笑道:“請看,她不是‘櫻桃小口杏核眼,月牙眉毛天仙臉,不講吃喝不講穿,四門不出少閑言’嗎?”
古代的笑話故事 篇3 巧罵眾財主
清朝乾隆年間,山西平陽府襄陵縣京安鎮(zhèn)的農(nóng)民解士美,一天晌午從地里干活回來,見村口大樹下有四個財主,手搖大蒲扇,靠在躺椅上,大腿壓二腿,邊抽煙,邊喝茶。宮財主抽了一袋煙,說:“飯后一袋煙,賽過活神仙!”
牟財主呷了一口茶,說:“煙后品品茶,美美氣氣呷!”
朱財主把扇子一搖說:“能美氣,就美氣,哪怕美氣一早起!”
茍財主把雙眼一瞇,說:“能快活,就快活,哪管他人死和活!”
解士美一聽,心里罵道:你們肩不挑,手不拿,吃自在,屙現(xiàn)成,爽得渾身流油還嫌不夠,還要尋快活哩!好!待我也給他們來幾句!他咳嗽了一聲,吐了口唾沫,清了清嗓子,吼開了:“那天我從樹旁過,碰見四個怪貨:抬眼一望——哦哦哦,一個叼根干骨頭,一個端杯尿水喝,一個扇著陰陽風(fēng),一個快死把眼合。我一口唾沫吐過去,驚呆四個怪貨。原來是‘公母豬狗’尋快活!”
古代的笑話故事 篇4 不讓財主討便宜
有一回,解士美到洪洞給一家財主打短工,跑了一天路,肚子餓得直叫喚。誰知財主只給他取了兩個剩窩窩,半盆稀米湯,一棵蔫大蔥。他也不計較,拿起就吃,好像填了牙縫,還沒覺著就完了。
財主倒心疼壞拉,陰陽怪氣地問:“小伙子,府上是哪里呀?”
解士美答:“遠(yuǎn)!襄陵縣的京安鎮(zhèn)?!?/p>
財主又問:“聽說京安有個惡眼人,不知你可認(rèn)識?”
“你請說名吧!”
“聽說他叫‘餓——死——鬼’!”
京安哪有這么個人?解士美一聽,這哪是問人,明明是罵我哩嘛!看來,給這主兒干活,將來還不知得受多少窩囊氣哩!干脆,不吃他這碗飯啦,給他點厲害看看!解士美就裝作沒聽出話里的音,說:“嗯,就算知道吧?!?/p>
那財主一聽,覺得好笑,又問:“那他這會干啥?”
解士美把眼一閉,說:“合眼窩啦!”
財主把合眼窩當(dāng)成是說死啦,感到奇怪,就追問:“因為啥?”
“唉!他受苦受累一輩子,偏生了個忤逆不孝的兒子。他兒子嫌他吃得多,一見面就罵他是‘餓死鬼’。你想,當(dāng)老子的.拿血汗養(yǎng)活他,怎能受下這號窩囊氣?所以,一生氣,就把眼窩全合住啦!”
財主愣了。
古代的笑話故事 篇5 幾份重禮
清代乾隆年間,河南鄧州的龐振坤所在的村里有個財主,他老婆生第八胎時,叫家丁通知各佃戶,12天后大請客,送的禮越重越好,不送的小心抽他。按當(dāng)?shù)匾?guī)矩,不是第一胎不興請客的。佃戶們又氣又愁,找龐振坤想辦法。
12天后,龐振坤領(lǐng)著身背石頭的佃戶們來到財主家。財主一見氣極了。龐振坤笑道:“你不是說禮越重越好嗎?”說完,和佃戶們上酒席去了。
古代的笑話故事 篇6 沒人磨墨
一個富家之子去考試,父親事先考了他一下,成績很好,滿以為一定能錄取了,不料榜上竟沒有兒子的名字。父親趕去找縣官評理??h官調(diào)來卷查看,只見上面淡淡一層灰霧,卻看不到有什么字。父親一回家便責(zé)罵道:“你的考卷怎么寫得叫人看也看不清?”兒子哭道:“考場上沒人替我磨墨,我只得用筆在硯上蘸著水寫呀?!?/p>
古代的笑話故事 篇7 奉旨革職
鄭板橋在當(dāng)縣官時,遇到了災(zāi)荒之年。因開倉放糧,周濟窮人,被皇上撤了職。于是,雇一小船,順著大運河回?fù)P州老家去。
一日,見前面碼頭停泊著一條官船,桅桿上掛著“奉旨上任”的旗子,要所有的民船回避。鄭板橋自言自語道:“你奉皇上的旨意上任,我奉皇上的旨意革職。不都是‘奉旨’嗎?你神氣什么?”于是,拿了一塊綢絹,書寫“奉旨革職”四個大字,也掛到桅桿上去。
官船上的,是朝廷一個大奸臣的兒子,叫姚有財。此人雖不學(xué)無術(shù),但仗著老子的勢力,撈了個烏紗帽,這回正要到揚州上任去。這時見一只小船的桅桿上掛著“奉旨革職”的旗子,覺得奇怪,一打聽,原來是鄭板橋,就派人向他索字畫。鄭板橋聽說這個姚有財,除了吃喝嫖賭、欺壓搜括百姓外,別的一竅不通,就很快書寫了一首詩:“有錢難買竹一根,財多不得綠花盆,缺枝少葉沒多筍,德少休要充斯文?!泵烤溟_頭一字,連起來是“有財缺德”。姚有財接過一看,差點氣昏過去。
古代的笑話故事 篇8 真老烏龜
宰相慶祝八十大壽。為借機發(fā)財,便不管親疏遠(yuǎn)近,到處發(fā)請?zhí)<o(jì)曉嵐對此十分不滿,到壽辰前一天打發(fā)人送去大紅幛一個,上寫四個大字:“真老烏龜”。
宰相見了,十分惱火,屆日,請紀(jì)曉嵐當(dāng)面解釋。
紀(jì)曉嵐從容地說:“君為前朝老臣,年且八十,是為‘老’;世世代代烏紗蓋頂,是為‘烏’;自古以來,龜鶴齊名,都是高壽的象征。魏武帝是何等人物,尚且稱頌龜為神龜,欣逢老相國壽辰,以此神物祝頌,當(dāng)為不妄;‘真’者,實實在在,當(dāng)之無愧之意也?!?/p>
經(jīng)他這一解釋,眾人哭笑不得。老宰相有苦難言,一時想不起合適的對策,只得改容相謝。
古代的笑話故事 篇9 個個草包
權(quán)臣和珅新修了一所府第,請紀(jì)曉嵐題一匾額。紀(jì)曉嵐提筆給他題了“竹苞”二字,說是“竹苞松茂”之意。和珅高興地把它懸在正廳,乾隆皇帝見了,對和珅說:“卿被紀(jì)曉嵐捉弄了!把‘竹苞’二字拆開來,不就變成‘個個草包’四個字嗎?”和珅哭笑不得。
;
謝道韞
謝道韞身出名門,系東晉安西將軍謝奕之女。王謝世家,在魏晉南北朝那是響當(dāng)當(dāng)?shù)淖痔?。即使在門閥林立的東晉,王謝兩門也自視極高,婚嫁除了入宮攀龍附鳳以外,都只在兩族之內(nèi)進(jìn)行。他們兩家在晉朝消亡之后仍是風(fēng)光不減,直到梁武帝時大梟雄侯景向兩族求婚被拒絕遂視此為平生恨事,最后造反時順便將王謝兩族徹底誅絕。王謝的數(shù)代風(fēng)流到此嘎然而止,只留下劉禹錫的一首,“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讓后人懷詠。
謝道韞還是個小MM的時候就相當(dāng)了得。一次叔父謝安問她,“《毛詩》中何句最佳?”,謝道韞答道,”詩經(jīng)三百篇,莫若《大雅·嵩高篇》云,吉甫作頌,穆如清風(fēng)。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爸x安大贊其雅人深致。不要小看這一贊,謝安何等樣人,不說他在淝水之戰(zhàn)中的鎮(zhèn)定氣度,也不說他權(quán)謀機變的高超政治手段或者是一心只想歸隱的澹泊心態(tài),只說后世的詩仙李太白向來眼高于頂,有著天子呼來不上來的狂氣,然而他生平唯一服膺的人就是這個東山不出的謝安石。其時天下號稱名士的何止千萬,能得謝安一贊幾乎可以藉此榮耀終身。另一則故事就更經(jīng)典了,一次冬日謝氏家族聚會,正趕上大雪鵝毛般片片落下,謝安于溫酒賞雪之余,雅興大發(fā),問在座的謝氏后輩,飄飄大雪何所似?謝道韞的堂哥謝明接口:“撒鹽空中差可擬?!保ㄟ@位老兄空中撒鹽何故,難道想人工降雪?:))。謝道韞馬上微哂道:“未若柳絮因風(fēng)起?!焙唵我痪洌x道韞的詩情才氣相比她堂哥何啻宵壤!謝安大聲稱善,夸獎道韞敏慧過人。
曹沖
曹操不但是一個成功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xué)家,還是一個成功的父親。他的幾個兒子,文功武略,各有卓越之處,而他最喜愛的,首推曹沖。古代所謂神童,以語言天賦突出的居多,曹沖卻表現(xiàn)出解決問題的高超思維能力。曹沖七歲時以等量置換的辦法稱大象體重,不但震驚了當(dāng)時之眾,也流傳千古,成為最經(jīng)典的兒童智力啟蒙故事之一。
還有一個典故:孫權(quán)曾送來一只漂亮的雉雞。曹操想觀賞雉雞舞蹈,但使盡辦法,這珍禽就是不鳴不舞,讓人徒嘆奈何。曹沖想出一個辦法,讓人制作一面大鏡,擺在雉雞面前。那雉雞于鏡中看到同類,起了爭勝之心,當(dāng)即舞將起來,這一下對鏡成雙,煞是好看。
有的故事,不但體現(xiàn)了曹沖的智慧,還表現(xiàn)了他寬厚仁慈的一面。一次,曹操坐騎的馬鞍放在倉庫中,不慎被老鼠咬壞。庫吏大驚失色,自認(rèn)必死。曹沖知道后,心生一計:他先用利刃將自己的單衣穿戳成鼠齒狀,然后裝成一臉愁色的樣子去見父親。曹操問他何事憂慮?曹沖說:“世俗以為鼠齒衣者,其主不利。今單衣見齒,是以憂戚?!辈懿仝s緊安慰愛子,說:“此妄言耳,無所苦也。”過了一會兒,庫吏前來報道曹操那樁馬鞍被鼠咬壞一事,曹操聽后,笑著說:“連我兒子的單衣都被咬壞,何況馬鞍乎?”根本沒有追究的意思。據(jù)說,每當(dāng)曹沖見到當(dāng)刑者,總要上去尋問是否冤枉,是否處理過重?如是,他就要想方設(shè)法為之救命或減刑;每當(dāng)見到那些勤奮而能干的官吏因小過或失誤而觸犯法律,他都要親自到曹操那里說情,請求父王寬大。史書稱曹沖“辨察仁愛,與性俱生,容貌姿美,有殊于眾,故特見寵異”?!@種悲憫寬厚的氣質(zhì)在一個十幾歲的孩子身上體現(xiàn)出來,簡直催人淚下。
可恨天道難測。上蒼把智慧慷慨地賦予曹沖,卻又殘酷地掠走他的生命。建安十三年,年僅十三歲的曹沖突患大病而亡,據(jù)后人推斷,可能是“絞腸痧”。曹沖的夭折,留給歷史一道殘缺的美麗,留給后人一份遺憾的嘆息。
也許上天的深遠(yuǎn)用意,非我等凡胎肉眼所能看穿。
曹沖死后,曹操悲痛萬分,曹丕來寬慰他,曹操說道:“曹沖之死,是我的不幸,又是你們的大幸?!辈茇Ъ次缓?,也經(jīng)常對臣下說:“若使倉舒(曹沖之字)在,我亦無天下?!笨梢?,曹沖之死,客觀上為曹丕爭奪王位掃除了最大障礙。
才高八斗的曹植,力能搏虎的曹彰,都在爭當(dāng)曹操繼承人的交鋒中郁郁而終。假使曹沖活著,以他的仁慈,在與曹丕等人不可避免的爭斗中會是一個什么結(jié)局,又有誰能夠預(yù)料呢?
王戎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比≈?,信然。——這段關(guān)于路邊的苦李子的故事,最早記載在《世說新語》上。這個哲理味濃郁的小故事,讓我們毫不猶豫地將王戎劃在神童的圈子里。如果說曹沖的天分在于解決問題,那么王戎的天分則在于觀察總結(jié)。
歷史上的王戎是個很難下定義的人物,簡直具有典型的性格分裂癥狀。《世說新語》里有關(guān)他的條款還有許多,摘列一二,就不難得出這個結(jié)論。
1,王戎儉吝,其從子婚,與一單衣,后更責(zé)之。(王戎在其侄子結(jié)婚時送過一件單衣,后來數(shù)次討還)
2,司徒王戎既貴且富,區(qū)宅、僮牧,膏田水碓之屬,洛下無比。契書鞅掌,每與夫人燭下散籌算計。(王戎作司徒的時候富了起來,一到天黑就和老婆關(guān)起門來數(shù)錢)
3,王戎有好李,賣之,恐人得其種,恒鉆其核。(王戎家的李子樹品種優(yōu)良,賣的時候怕別人引進(jìn),先把核鉆破)
4,王戎女適裴頠,貸錢數(shù)萬。女歸,戎色不說,女遽還錢,乃釋然。(女兒出嫁借了他的錢,他就甩臉子看,女兒還了錢,馬上眉開眼笑)
單從上面的記載來看,王戎的吝嗇,簡直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妒勒f*儉嗇第二十九》中記載了九條儉嗇的故事,他一人就占了四條。但是在同一本《世說新語》里,他卻另有截然不同的表現(xiàn):
1,王戎、和嶠同時遭大喪,具以孝稱。王雞骨支床,和哭泣備禮。武帝謂劉仲雄曰:
“卿數(shù)省王、和不?聞和哀苦過禮,使人憂之?!敝傩墼唬骸昂蛵m備禮,神氣不損;王戎
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臣以和嶠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應(yīng)憂嶠,而應(yīng)憂戎。”
(譯:王戎、和嶠都很孝,同時死了老母。和嶠規(guī)規(guī)矩矩服喪,王戎雖然不遵守規(guī)矩路數(shù)守孝,卻因為痛苦而消瘦得像只干干雞了。)
2,王戎父渾,有令名,官至涼州刺史。渾薨,所歷九郡義故,懷其德惠,相率致賻數(shù)百萬,戎悉不受。(他作官的老爹有清官的名聲,死后,下面的人送錢數(shù)百萬表示懷念,王戎一概拒絕)
3,魏明帝于宣武場上斷虎爪牙,縱百姓觀之。王戎七歲,亦往看?;⒊虚g攀欄而吼,其聲震地,觀者無不辟易顛仆,戎湛然不動,了無恐色。
(魏明帝虐待老虎還招呼老百姓圍觀。老虎一聲大吼,嚇得眾人屁滾尿流,七歲的王戎卻鎮(zhèn)定自若)
4,王戎喪兒,“山簡往省之。王悲不自勝。簡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
‘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鐘,正在我輩。’簡服其言,更為之慟。
(他死了兒子,哭得昏天黑地,天性流露)
5,王戎弱冠詣阮籍,時劉公榮在坐,阮謂王曰:“偶有二斗美酒,當(dāng)與君共飲,彼公榮
者無預(yù)焉?!?
(阮籍有酒,給小王戎喝)
6,在職雖無殊能,而庶績修理。(本條出自《晉書》——并非無殊能,只怕是不愿表現(xiàn)殊能,盡到本分就成了)
這幾條描寫的王戎,至情至性,臨危不懼,見財不貪,實在無法把他和那個吝嗇的王戎統(tǒng)一起來。結(jié)合當(dāng)時的政治背景分析,王戎的吝嗇極有可能是一種韜晦之計,作秀的成分很大。否則,依照嵇康阮籍等人的性子,如何肯和一個卑下貪婪的家伙混在一起號稱“竹林七賢”呢?
王戎曾經(jīng)帶兵參加滅吳的戰(zhàn)爭,也算文功武略齊備,從234年生到305年沒,活了七十一歲,最后死于“八王之亂”,位至左仆射,司徒。在當(dāng)時動蕩的社會背景下和復(fù)雜的政治斗爭中,能活到古稀之年,相當(dāng)?shù)牟蝗菀祝@恐怕與他自污式的韜晦之計不無關(guān)系。
孔融
三字經(jīng)有云:融四歲,能讓梨,弟與長,宜先知。一個四歲的孩子就懂得謙讓之道,不能不說是一種奇跡。(注意,后來以他為楷模澆鑄出來的成批作品,可沒法跟這個始作俑者相提并論)。
有關(guān)孔融,還有一個“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典故。
孔融十歲,隨父到洛陽,時李元禮有威名,登門者須雋才之士或有清譽,又或是中表親戚,閣人始肯通傳,孔融獨自到李府,向門官言道:“我是李府君親?!?門官為他通傳后請人府相見,李元禮問道:“君與仆有何親?”,孔融對日:“昔先祖仲尼(孔子)與君先人伯陽(老子)有問禮之誼,是以仆與君奕世為通好也?!贝搜猿鲎砸粋€十歲幼童之口,李元禮及在座賓客莫不奇之。時有太中大夫陳韙后至,得聞此事,便道:“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小時候聰明,長大了未必能佳。這倒是很常見的事,不過卻是對孔融的不以為然。沒想到孔融應(yīng)聲答道:“想君小時,乃當(dāng)了了?!?
這里用了一個歇后手法,意思說陳韙現(xiàn)在是“大未必佳”。陳韙遭此反擊,大為尷尬,一時語塞。一個十歲的孩子,一句話堵得名士張口結(jié)舌,孔融才思之敏捷,實在令人贊嘆。
但是孔融的神童段位,僅僅停留在辯捷的層次上。而這種沒有智慧作后盾的辯才,除了得罪人之外,于人于己,實在沒有更好的用途??兹诔扇酥?,先后擔(dān)任過北海相,青州刺史,少府,大中大夫等職。在職期間,除了空發(fā)議論,作一些修復(fù)城墻重建學(xué)校的形象工程之外,基本沒干過什么足以證明他有政治才能的事。
大凡能說會道而又不甘寂寞的人,對于干活的人總是指手畫腳一百個不順眼,孔融也沒跳出這個窠臼。他依附于曹操的翼護(hù)下,得以在盜賊蜂起的軍閥割據(jù)時代作著“座上客常滿,杯中酒不空”的香夢,但是對于曹操的政策卻極盡冷嘲熱諷之能事。如果說他勸阻曹操伐劉備是“興無義之師,恐失天下之望”雖然迂腐但是還帶著點為天下計的味道,那么他為諷刺曹丕納甄氏而編造的“想當(dāng)然”的故事,就純粹屬于徒逞口舌之利,完全是過把癮就死的嬉皮士心態(tài)。
三國時代的統(tǒng)治者,對待知識分子通常有著驚人的耐性,但是曹操的耐性終于還是被逼到了極限。 公元208年,曹操把孔融滿門抄斬。當(dāng)時還有一個令人凄然的花絮:孔融被捕的時候,大兒子九歲,小兒子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專心地做著某種游戲??兹谶€懷著一種僥幸心理問使者:“我好漢做事好漢當(dāng),能不能放過我的孩子?”沒想到他兒子秉承了他的硬骨頭精神和早慧特征,慢慢說道:“父親豈見覆巢之下,復(fù)有完卵?”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這個成語,就是從這兩個小孩子口中造出的。從這寥寥數(shù)語中可以看出,他的孩子在遺傳了他的口才基因之外,還有著超乎他上的非凡見識??上v史沒有給這兩個小孩一個充分表演的機會就匆匆將其扼殺,使人掩卷兮長太息。
孔融除了作政論,還能詩,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把他與王粲等六人相提并論,故被列為“建安七子”之一。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孔北海集》。
諸葛恪
東吳君臣,一直保持著一種溫切的關(guān)系。孫權(quán)就經(jīng)常和大臣開玩笑。諸葛恪六歲時,值東吳筵會,恪隨父諸葛瑾在座。諸葛瑾臉長,孫權(quán)令人牽一驢來,用粉筆書其面曰:“諸葛子瑜”。眾皆大笑。恪趨至前,取粉筆添二字于其下曰:“諸葛子瑜之驢”。滿座之人,無不驚訝。權(quán)大喜,遂將驢賜之。又一日,大宴官僚,孫權(quán)命恪把盞。巡至張昭面前,昭不飲,曰:“此非養(yǎng)老之禮也?!睓?quán)謂恪曰:“汝能強子布飲乎?”恪領(lǐng)命,乃謂昭曰:“昔姜尚父年九十,秉旄仗鉞,未嘗言老。今臨陣之日,先生在后;飲酒之日,先生在前:何謂不養(yǎng)老也?”昭無言可答,只得強飲。權(quán)因此愛之,故命輔太子。
年僅六歲,就懂得化解矛盾之道,諸葛恪可謂神童。但是從上面的記載可以看出,諸葛恪的聰明,也屬于孔融式的小聰明,用來持節(jié)出使,游說勸諭,與人爭鋒于廟堂之上而不損國之威嚴(yán),則綽綽有余;若用來輔佐君王,治國安邦,則嫌不足。孫權(quán)一雙碧眼,有知人善用之譽,但是讓諸葛恪這樣一個人“輔太子”,真是大大的失策。
聰明人的身上,經(jīng)常會被附會許多神奇怪異之事?!短綇V記》曾有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吳孫權(quán)時,永康有人入山遇一大龜,即逐之。龜便言曰:“游不良時,為君所得?!比松豕种?,載出,欲上吳王。夜泊越里,纜舡于大桑樹。宵中,樹呼龜曰:“勞乎元緒,奚事爾耶?”龜曰:“我被拘縶,方見烹臞。雖盡南山之樵,不能潰我?!睒湓唬骸爸T葛元遜博識,必致相苦。令求如我之徒,計從安出?”龜曰:“子明無多辭,禍將及爾?!睒浼哦?。既至,權(quán)命煮之,焚柴百車,語猶如故。諸葛恪曰:“然以老桑方熟?!鲍I(xiàn)之人仍說龜樹共言,權(quán)登使伐取,煮龜立爛。今烹龜猶多用桑薪,野人故呼龜為元緒也?!@里對于諸葛恪廣聞博識的描寫,就有些神乎其神的味道了。
小聰明的一大特點,就是急于表現(xiàn)一下自己的聰明。
孫權(quán)病故以后,9歲的孫亮即位,遺囑時任大將軍的諸葛恪和孫弘、孫峻等輔佐。孫弘仗著自己與王室的密切關(guān)系想獨掌大權(quán),策劃除掉諸葛恪,不料孫峻站在諸葛恪一邊,密報諸葛恪,諸葛恪聞信將孫弘誘到將軍府,一刀拿下。
陸遜死后,諸葛恪替代了陸遜的丞相職務(wù),軍政大權(quán)一手把持。他一上臺,就裁撤校官,豁免債務(wù),減除雜稅,深得民心。百姓由敬生愛,流傳著許多關(guān)于他的傳說,《太平廣記》的那個故事,大概就是彼時留下的。每當(dāng)外出,都有許多人擠在道路兩旁,伸長脖子,希望一睹尊容,場面之狂熱,媲美追星族。
在這種熱烈追捧的氣氛中頭腦發(fā)熱,也就不難理解了。
諸葛恪掌握大權(quán)后,沒有去調(diào)和矛盾控制政局穩(wěn)定人心,而是急不可耐地想要建立功勛。上臺第二年,他就帶兵在魏吳交界的巢湖東界修城筑堤,防魏進(jìn)攻。這座大堤便是有名的東興堤(今安徽巢縣東北)。說來也巧,就在萬事俱備之時,司馬師率兵來攻。吳軍以逸待勞,甫一交鋒,就擊潰魏軍。這本是一次小勝,不足宣揚,可在追星族的眼里,這鐘近乎未卜先知的本事更加證明了諸葛恪的神奇。
被勝利和崇拜灌暈了的諸葛恪再次征集了20萬大軍,圍攻合肥。這一次卻沒那么幸運了,諸葛恪那種淺層次的智慧根本不足以決勝千里。戰(zhàn)爭拖延了四個月,吳軍傷亡慘重,又瘟疫流播,敗局已定。諸葛恪出于虛榮心理,對將軍朱異都尉蔡林等人的勸告置若罔聞,仍然逼迫將士負(fù)病攻城,結(jié)果軍心大亂,減員嚴(yán)重。
魏國反擊,諸葛恪不敵,退至長江沿線。吳軍連病帶傷折損無數(shù),幸存者也是怨聲載道。諸葛恪還不服輸準(zhǔn)備再戰(zhàn),后來在孫亮一道接一道的退兵詔書催促下,才退兵回朝。
經(jīng)過這次慘敗,諸葛恪大失人心,朝野一片怨責(zé)之聲,孫峻利用這個機會,殺死了諸葛恪取而代之,東吳政權(quán)從此陷入爭權(quán)奪利的混亂之中。
應(yīng)該說在三國的神童里面,諸葛恪是最有機會施展才華的一個。他自小便深受賞識,后來掌握了主宰一國的權(quán)力。但是,他的拙劣表現(xiàn)卻令所有看好他的人大跌眼鏡,最后他不但自己落得個身首異出的悲慘結(jié)局,還使東吳國力大傷朝政混亂直至滅亡,孫權(quán)泉下有知,一定要后悔得捶破棺材板。這種過早表現(xiàn)的聰明以及隨之而生的心理扭曲,是諸葛恪人生悲劇的根源。膚淺的聰明,輕者殺身,重者誤國,內(nèi)中個情,發(fā)人深省。
何晏
何晏七歲,明慧若神,魏武奇愛之,以晏在宮內(nèi),因欲以為子。晏乃畫地令方,自處
其中。人問其故,答曰:“何氏之廬也?!蔽何渲?,即遣還外。*《世說新語》
三國神童經(jīng)常在七歲的時候不約而同開始閃光,巧合的程度令人懷疑。何晏在普通讀者里的知名度不是很高,但是一提起他祖父何進(jìn)則無人不曉。如果說黃巾之亂是三國鼎立的導(dǎo)火索,那么國舅兼大將軍的何進(jìn)就算是分割天下的操刀人了。正是他在與十常侍的爭斗中引進(jìn)外援——董卓的野狼部隊,在本就氣息奄奄的漢王朝軟肋上又捅了致命的一刀。
何進(jìn)是屠夫出身,但是他的后人何晏卻出落得唇紅齒白面如傅粉身材修長清秀儒雅(越說越象一根水靈靈的綠豆芽),而且從小聰明伶俐。曹操自己的兒子雖然個個都很出色,見了何晏仍然很喜歡,一心想把他收為義子。沒想到何晏人小心大,自己在地上畫了個圈,標(biāo)明是“何氏之家”——這份執(zhí)著來自于一個七歲孩童,真讓人贊嘆。
關(guān)于何晏的皮膚白皙,還曾經(jīng)有過一個典故:許多人認(rèn)為何晏面如傅粉是因為學(xué)女人搽粉,魏明帝曹睿也曾好奇到設(shè)了一個局來驗證此事。有一日天氣悶熱,曹睿急召何晏進(jìn)宮。何晏滿頭大汗地趕來,卻沒什么事,曹睿只是準(zhǔn)備了一碗熱湯面給他喝。何晏一邊吃一邊用袖子擦汗,卻仍然面容皎白毫無溝壑縱橫的跡象,可見乃是出自天然。
但是何晏最終還是站在了曹氏利益集團(tuán)的一邊。他的母親尹氏被曹操娶為九夫人,他自己娶了曹操的女兒金鄉(xiāng)公主,被封為“駙馬校尉”,據(jù)考證以駙馬稱呼公主女婿還是自他而始。這種裙帶關(guān)系決定了他不可能從曹氏集團(tuán)中擺脫出來,所以后來他成為曹爽屬下的一個重要人物,官拜吏部尚書,在公元249年司馬懿與曹爽的權(quán)利斗爭中被殺。何晏的出生年代不祥,參考與他同期的曹丕曹植等人,死的時候應(yīng)該已經(jīng)六十上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diangu/1507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龐振坤為官說媒
下一篇: 龐振坤醫(yī)治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