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初年,宋太祖趙匡胤剛剛統(tǒng)一天下。四川劍閣一帶戰(zhàn)亂平息不久,在戰(zhàn)爭中開小差的逃兵流亡各地,成為盜匪。他們或聚或散,到處打家劫舍,使得百姓不得安居樂業(yè)。朝廷便派馮瓚前往梓州擔任知府(劍閣屬于梓州管轄)。
馮瓚到梓州走馬上任沒有幾天,四川有個逃亡的軍官名叫上官進的,率領3000 名逃兵,脅迫幾萬百姓,趁著夜色,浩浩蕩蕩進攻梓州城。
馮瓚接到軍情報告后,便登上城墻觀察。只聽得城下“哇哇啦啦”地叫成一片,他對部屬說:“你們不必擔憂,這些盜匪不敢在白天出動,而是夜里偷偷摸摸來打劫,可見他們心虛膽怯,純屬烏合之眾,我們?nèi)绻M建精兵相迎,他們肯定會落荒而逃。只是現(xiàn)在城里只有300 人馬,加上又是夜晚,難以整理隊伍和列成戰(zhàn)陣。唯一可取的辦法是保持鎮(zhèn)靜,決不驚慌,待到天亮,盜匪必定不戰(zhàn)自潰。”說罷,便布置各項守城事宜。先是將二百人馬分派到東、南、西、北四個城門堅守,又派身強力壯、機動靈活的官兵組成巡邏隊在城墻上嚴密監(jiān)視敵情,一有動靜即刻敲鑼以便調(diào)集援兵救急。最后,他暗暗命令更夫半個時辰就作為一個時辰來敲。
于是,更夫頻頻敲更,在半夜三更時分,就敲響了將近天亮的五更鼓聲——“梆、梆”的聲音,以響亮的力度傳到城外。圍城的盜匪本來是為搶劫而來,既無斗志,又無隊陣,而且也不曉得城里到底有多少官兵,如今聽到更聲,以為天就要亮了,也許官兵就會出城進攻,個個嚇得膽戰(zhàn)心驚。正在這時,不知誰叫了一聲:“天快要亮了,官軍要沖出來啦!”話音剛落,幾萬盜匪亂了陣腳,“嘩啦啦”退潮一般地向后逃奔。上官進收腳不住,也只得帶領幾個親兵沒命地逃跑了。一時之間,你踐我踏,潰不成軍。馮瓚在城樓上看得真切,覺得時機已到,便命令官兵出城追擊逃匪。很快俘獲敵人1000多人,上官進也被活捉。
幾天后,馮瓚下令將匪首上官進斬首示眾,對1000 多個俘虜則進行教育予以釋放。從此、梓州全境治安大為好轉、百姓安定,再也沒有盜賊敢于為非作歹了。
那個最先叫喚“官軍要沖出來啦”的人并不是盜賊,而是馮瓚利用夜色掩護、悄悄用繩子將他放下城墻的間諜。
北宋初年,宋太祖趙匡胤帶兵剛剛平息了四川劍閣一帶的戰(zhàn)亂,但在戰(zhàn)爭中開小差的逃兵卻流亡各地,成為盜匪。他們或聚或散,到處打家劫舍,使得老百姓苦不堪言。
朝廷得知這一情況后,便派馮瓚前往梓州擔任知府。馮瓚到梓州走馬上任沒幾天。就有個逃亡的名叫上官進的軍官。率領3000多名逃兵,脅迫幾萬名百姓,趁著夜色,浩浩蕩蕩攻打梓州城。馮瓚接到軍情報告后,登上城墻仔細觀察。只聽得城下“哇哇啦啦”地叫成一片,他便對部屬說:“你們不必擔憂,這些盜匪不敢在白天出動,肯定會在夜里偷偷摸摸地前來打劫。我們?nèi)绻M建精兵相迎,他們肯定會落荒而逃。只是現(xiàn)在城里只有三百人馬,加上又是夜晚,難以整理隊伍和列成戰(zhàn)陣。唯一可取的辦法就是保持鎮(zhèn)靜,決不驚慌,等到天亮的時候,盜匪必定不戰(zhàn)自敗。”
說罷,他便布置各項守城事宜。他先是將二百人馬分派到東、南、西、北四個城門堅守,又派身強力壯、機動靈活的官兵組成巡邏隊在城墻上嚴密監(jiān)視敵情,一有動靜即刻敲鑼以便調(diào)集援兵救急。最后,他暗暗命令更夫半個時辰就作為一個時辰來敲。于是,更夫頻頻敲更,在半夜三更時分,就已經(jīng)敲響了將近天亮的五更鼓聲?!鞍稹稹钡穆曇?,響亮地傳到城外。圍城的盜匪本來是為搶劫而來,他們既無斗志,又無隊陣,而且也并不曉得城里到底有多少官兵,如今聽到更聲,以為天就要亮了,也許官兵就會出城進攻,一個個嚇得膽戰(zhàn)心驚。
正在這時,不知誰叫了一聲:“天快要亮了,官軍要沖出來啦!”話音剛落,幾萬名盜匪便亂了陣腳,“嘩啦啦”退潮一般地向后奔逃。上官進無奈也只得帶領幾個親兵沒命地逃跑了。一時之間,你踐我踏,潰不成軍。馮瓚在城樓上看得真切,覺得時機已到,便命令官兵出城追擊逃匪。很快就俘獲了敵人1000多人,上官進也被活捉。
幾天后,馮瓚下令將匪首上官進斬首示眾,對1000多個俘虜則進行教育予以釋放。從此、梓州全境治安大為好轉、百姓安定,再也沒有盜賊敢于為非作歹了。那個最先叫喚“官軍要沖出來啦”的人并不是盜賊,而是馮瓚利用夜色掩護、悄悄用繩子放下城墻的間諜。
乾德三年(965年),新任知府馮瓚剛剛到達梓州任上,便被一群窮兇惡極的土匪給圍攻了。
初來乍到,馮瓚部下嚇得瑟瑟發(fā)抖。
有人建議趕緊逃命,有人主張前去議和,還有人不停搖頭嘆息。然而馮瓚卻決定和賊兵們一較高低。
此話一出手下人立馬沸騰了:馮太守啊,城里僅僅三百騎兵,卻要對付城外敵軍三千人馬,這......?
“難道真的直接逃走或者是前去議和?”馮瓚氣不打一處來,“養(yǎng)你們一個個廢物有何用?從現(xiàn)在開始,誰要是再擾亂軍心說喪氣話,就格殺勿論!”
安定好人心后,馮瓚開始調(diào)兵遣將,他先調(diào)遣士兵守住各個城門,又挑選了一些精壯的百姓,讓他們拿起武器,守在城墻上。
不一會兒探子來報,原來這幫前來挑釁的綁匪,為首的匪首是后蜀一個叫上官進的軍將。
上官進為了鼓舞士氣,竟然對三千士徒放言:“一旦攻進城去,錢和女人,爾等隨便拿?。 ?br>
并且,他們計劃天亮之前一定要攻進城來,在我方援兵還沒到達之前趕緊撤離。
聽完探子的匯報,馮瓚自顧自登上城樓,若有所思。
片刻后他命人找來了城里報時的更夫,一番耳語后,更夫們鄭重退下。
不一會兒,賊兵們開始行動了,他們架起云梯,像猴子一樣敏捷地爬上城樓。
馮瓚見狀一聲令下,早已埋伏好的弓箭手立馬行動。在雨點般的弓箭和石塊攻擊下,賊兵們抱頭鼠竄接連二三都掉了下去。
但僅僅一小會兒后,賊兵們又卷土重來了。
馮瓚再次指揮若定,又一次輕而易舉就打退了敵人。
這時,遠處傳來了三聲鼓聲,三更天到了。
“大家要堅持住,天就快亮了,”馮瓚鼓勵眾人。
三更天的鼓聲也讓上官進著了慌,上官進親自領兵出戰(zhàn)。
然而浩浩蕩蕩的士兵們還沒有到城門,便被突然落地的石頭給嚇跑了。
原來上官進的這支軍隊,不過是一幫烏合之眾,既沒有受過專業(yè)訓練,也沒有所謂的將士節(jié)操,他們此次來戰(zhàn)的目的,不過是為了女人和錢。
想讓他們?yōu)樯瞎龠M賣命?那是不可能的。
就這樣,一次又一次的進攻被打退,城里的軍民士氣也不斷高漲。
這時,報時的鼓聲敲了四下,沒有任何進展的敵軍越發(fā)士氣低落。
吵吵嚷嚷中,五更的鼓聲響起,城里的軍民一片歡天喜地。
“兄弟們,天亮了,趕緊撤!”賊兵見久攻不下,天又亮了,立馬一哄而散。
“即刻出擊,活捉上官進!”馮瓚胸有成竹,下令騎兵。
剎那間城門大開,三百騎兵奔涌而出。
不一會兒飛馬來報:“上官進已被活捉!”? 和上官進一起被捉的,還有1000多名俘虜。
“好!”馮瓚大喜,他下令將上官進關押起來,天明之時于市場斬首。
《宋史》記載“因縱兵追之,擒上官進,斬于市。誘其余黨千余人,并釋其罪,境內(nèi)獲安?!?br>
“可是,都過了五更天,為什么天還這么黑呢?”手下人仰望著天空,大惑不解。
“其實,現(xiàn)在才三更,”馮瓚微微一笑說。
“不,這不可能,明明已經(jīng)敲過五更的鼓聲了,”部下不可思議。
“是敲過五更了,但這里面有點手腳,”馮瓚說,“是我,讓更夫們把更次提前了?!?br>
“啊......?這.....難怪我說時間咋過得這么快,”部下恍然大悟,“原來是太守大人搞的鬼?!?br>
“要不動點手腳,如何能退三千敵軍?”馮瓚打了個呵欠,“太困了,我得回去補個覺?!?br>
《宋史》上記載:“賊乘夜奄至,此烏合之眾,以箠梃相擊,必無固志。正可持重以鎮(zhèn)之,旦自潰矣?!?br>
馮瓚山東人,出身于官宦家庭,父親是后唐司農(nóng)卿。因為父親的關系,所以,馮瓚出生后就能憑著恩蔭當官。
后漢建立初期,馮瓚改任監(jiān)察御史。后周又遷殿中侍御史。
北宋建立后,馮瓚轉為兵部郎中。馮贊因為懂得多,風趣幽默,智慧過人,所以,宋太祖趙匡胤很喜歡他,于是讓他當左諫議大夫。
北宋滅了后蜀后發(fā)現(xiàn)當?shù)睾茈y管理,后蜀的一些亡命之徒經(jīng)常聚集起來為盜,蜀地混亂不安,于是朝廷命馮瓚到梓州任命,也就是今天的四川綿陽市境內(nèi)。
不想剛到梓州就被剿匪們給圍攻了。好在馮瓚打心理戰(zhàn),通過詐術使得心理戰(zhàn)術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從而成功地打退了敵人。
馮瓚曾先后仕途于后唐、后漢、后周、宋四個朝代,宋朝時任兵部郎才,由于他才情出眾,非常受宋太祖趙匡胤的青睞。
他曾多次掌管各個州郡,被同僚趙普所嫉妒,在趙普的彈劾下,他被流放到沙門島。
直到宋太宗趙光義繼位后,他才被重新任用,官職直達大理寺卿。
【回眸歷史三千年】
盜匪們雖然來勢洶洶,但畢竟賊人膽虛。原本他們想乘著夜晚一鼓作氣攻下城來,大肆掠奪一番后便揚長而去,然而久攻不下成了他們放棄的最后底線。
而馮瓚正是利用了他們這一心理,僅僅將時間縮短了一點點,便徹底攻破了這幫賊人的心理防線。
不得不說,馮瓚不愧是三朝元老,處理事情邏輯分明,成竹在胸。
1. 宋史 馮瓚傳 馮瓚,字禮臣,齊州歷城人。性便佞,任數(shù),務巧進。父知兆,后唐司農(nóng)卿。瓚以蔭補,解褐授秘書省校書郎,遷著作佐郎,出為諸城令。歲滿,授太子右贊善大夫。漢初,改監(jiān)察御史。周廣順元年,遷殿中侍御史。河陽判官宋仁范與洛陽嫠婦交訟,詔瓚劾之。獄成,大理斷以官當徒,追兩官告身,刑部員外郎張?zhí)幩馗埠藷o異,奏行。仁范詣闕訴其事,詔還一官,瓚洎處素俱坐降一階。顯德初,遷刑部員外郎,充三司判官。歲余,改祠部郎中,充集賢院直學士。
宋初,轉兵部郎中,加金紫階。瓚風神俊爽,善談論,有吏材,太祖甚寵之,擢拜左諫議大夫,出知舒州。境內(nèi)有菰蒲魚鱉之饒,居民采以自給,防御使司超盡征之,瓚奏奪民利,請蠲除,從之。建隆四年春,徙知廬州。乾德三年,以本官充樞密直學士。
時劍外初平,卒有亡命者散匿為盜,命瓚知梓州。無何,蜀軍校上官進率亡命三千余人,掠民數(shù)萬,夜攻州城。瓚曰:"賊乘夜奄至,此烏合之眾,以棰梃相擊,必無固志。正可持重以鎮(zhèn)之,旦自潰矣。"城中止有云騎兵三百,令分守城門。瓚坐城樓,密令促其更籌,未夜分擊五鼓,賊悉遁去。因縱兵追之,擒上官進,斬于市。誘其余黨千余人,并釋其罪,境內(nèi)獲安。
初,太祖欲任用瓚,常與趙普言瓚有奇材。普忌之,乃遣詣蜀平冠,潛令所親信從其行,密察其過,即亡入京師擊登聞鼓,訟瓚及監(jiān)軍綾錦副使李美、通判殿中侍御史李楫受賕為奸事。急召歸闕,親問之,詞理屢屈,乃屬吏。既而普遣人至潼關,閱其囊裝,得金帶珍玩之物,皆封題將以賂劉枿,枿方在太宗幕府。瓚具伏,普言法當死,太祖欲貸之,普固執(zhí)不可,乃削去名籍。瓚流登州沙門島,美配隸通州海門島,枿免所居官。李楫者,嘗與王德裔佐王饒幕,太祖納孝明皇后,因識之。德裔輕率而楫謹厚,太祖薄德裔而厚楫,至是,楫特免配流。未幾,復為御史。
2. 文言文《大樹將軍馮異》的閱讀答案 大樹將軍馮異
(馮)異為人謙退不伐,行與諸將相逢,輒引車避道。進止皆有表識①,軍中號為整齊②。每所止舍,諸將升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軍中號曰“大樹將軍”。及破邯鄲,乃更部分諸將③,各有配隸,軍中皆言愿屬大樹將軍,光武④以此多之。
(選自《后漢書?馮異傳》)
[注釋]
①表識:標幟。②軍中號為整齊:在各部隊中號稱最有紀律的。③更部分諸將:重新安排各個將領的任務。④光武:指漢光武帝劉秀。
[文言知識]
說“輒”。它是副詞,表示動作經(jīng)常,相當于“常?!?、“往往”、“總是”等。上文“輒引車避道”,意為“常常拉開馬車讓路”。又,“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保ā稄埡鈧鳌罚袄锺慊?,假此科斂丁口,每責一頭,輒傾數(shù)家之產(chǎn)?!保ā洞倏棥罚┧直硎厩昂髣幼骶o接發(fā)生,相當于“就”、“馬上”、“立刻”?!跋捕吨?,一鳴輒躍去,行且速?!保ā洞倏棥罚?/p>
[閱讀訓練]
1.解釋:
①伐 ②屏
③更 ④多
2.翻譯:
①行與諸將相逢,輒引車避道
②諸將升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軍中號曰“大樹將軍”
3.文中“行與諸將相逢,輒引車避道”與“諸將升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兩處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出馮異怎樣的品質(zhì)?(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參考答案
1. ①夸耀②遠離(他人),避退。③改動④贊揚
2.①出行與別的將軍相遇,常常拉開馬車讓路
②其他將軍坐在一起討論功勞時,馮異經(jīng)常獨自退避到樹下
3.“謙退不伐”
附注釋
(1)伐:夸耀。
(2)表識:標幟。
(3)軍中號為整齊:在各部隊中號稱最有紀律的。軍中,指在劉秀反王莽的大軍中。
(4)屏:遠離(他人),避退。
(5)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
(6)更部分諸將:重新安排各個將領的任務。更,改動。
(7)隸:隸屬。
(8)光武:指漢光武帝劉秀。
(9)多:贊揚。
譯文
馮異為人處事謙虛退讓,不自夸。出行與別的將軍相遇,就把馬車駛開避讓。軍隊前進停止都有標明旗幟,在各部隊中號稱最有紀律。每到一個地方停下宿營,其他將軍坐在一起討論功勞時,馮異經(jīng)常獨自退避到樹下,軍隊中稱他為“大樹將軍”。等到攻破邯鄲,要重新安排各將領任務,被分配隸屬,士兵們都說愿意跟隨大樹將軍。光武帝因為這個而贊揚他。
啟示
為人要謙遜,不能自我夸耀
內(nèi)容
分兩個故事
1.與其他將軍遇見謙讓他們
2.不炫耀自己的功勞
3. 文言文《馮緄辯奸》 原文:
馮緄父煥為幽州刺史,疾忌奸惡,數(shù)致其罪。怨者乃詐作璽書譴責煥,賜以歐刀。又下遼東都尉龐奮使行刑。奮即收煥,煥欲自殺。緄疑詔文有異,止煥曰:“大人在州,志欲去惡,實無他故,必是兇人妄詐,規(guī)肆奸毒,愿以事白上,甘罪無晚?!?煥以其言,上書自訟,果詐者所為,追奮抵罪。緄由是知名。
譯文:
馮緄的父親馮煥任幽州刺史時,非常痛恨奸佞小人,屢次懲罰他們。痛恨馮煥的人于是就假造皇帝的詔書來譴責馮煥,賜刀讓他自殺。他們又讓東都尉龐奮監(jiān)督行刑。龐奮隨即收押馮煥,馮煥想自殺。馮緄疑詔文有假,勸阻煥道:“大人任幽州刺史時,曾立志要除去奸惡,實在是沒有其他原因,肯定是奸人作假陷害你,我想先把這事告訴皇帝,你再認罪不遲啊?!?馮煥聽了他的話,上書自訟,經(jīng)查果然是殲佞所為,后來皇帝派人捉住龐奮,治了他的罪。馮緄從此一舉成名。——《后漢書?馮緄傳》
4. 馮宿,東陽人文言文翻譯 新唐書·馮宿傳翻譯
馮宿的字叫拱之,婺州東陽縣人。
他父親馮子華,在父母墓邊搭棚守喪時,有靈芝、白兔出現(xiàn),人稱他家為“行孝的馮家”。
馮宿在貞元年間和弟弟馮定、叔伯弟弟馮審和馮寬一起考中了進士,徐州節(jié)度使張建封任命他為掌書記。張建封去世了,他兒子張忄音被軍人脅迫主管留守事務。李師古想趁喪期收復原屬自己的土地,張忄音很擔心。當時,王武俊集結軍隊想利用矛盾,馮宿寫信勸王武俊說:“張元帥和您結為兄弟,想一起努力使河南、河北歸順皇帝,全國人沒有不知道的。現(xiàn)張元帥去世,年幼的兒子被騷亂的軍人脅迫,國內(nèi)不能受朝廷信任,境外有強敵威逼,您怎么能袖手旁觀呢?您如果能啟奏皇帝不忘張元帥過去的功勞,赦免張忄音的罪,讓他到朝廷請罪,那么您就有平定禍亂的功勞,挽救張家的恩德了?!蓖跷淇「吲d了,就奏報皇帝,任命張忄音為留后。馮宿不想輔佐張忄音,跑到浙東觀察使賈全府中效力,張忄音討厭他離開自己,上奏貶他為泉州司戶參軍。
后皇帝召他任太常博士。王士真去世了,他兒子王承宗不服從朝廷命令,朝廷就沒給他賜謚號,馮宿認為他生前的功勞不能忘記,就呈報了好謚號,表示不忘他的忠心。馮宿兩次升官后任都官員外郎。裴度任彰義軍節(jié)度使時,任命他為判官?;次髌蕉ê?,他被任命為比部郎中。長慶年間,升任知制誥。牛元翼調(diào)任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因被王廷湊包圍,就任命馮宿主持留守事務。他回京后,升任中書舍人,后派他出京任華州刺史,他為避父親的諱不愿上任,改任左散騎常侍、兼集賢殿學士。后又任河南府尹。
洛陽宮苑使姚文壽放縱部下?lián)寠Z百姓的田地,后藏到軍營里,官吏不敢去抓。河南府大集會,那部下和姚文壽一起來了,馮宿把他抓住用杖刑打死了。馮宿后任過工部和刑部侍郎。撰有《格后敕》三十篇,在當時流傳。他多次晉爵后被封為長樂縣公。
后升任東川節(jié)度使,他修好了城墻,添置軍械十多萬件,有詔命將多余的鎧甲送給黔巫道。涪水多次沖毀人民房屋,馮宿修筑堤防,當?shù)匕傩斩际芰艘妗?/p>
他病重了,遇上要判罪人重刑,他家里人請求寬恕罪人,他說:“壽命長短由上天決定,違法來求神保佑,我不敢做?!焙笕ナ懒?,享年七十歲,贈官為吏部尚書,賜謚號叫懿。他頭腦清醒時說不要厚葬,將生前寫的書放在墳墓里。
他兒子馮圖的字叫昌元,連續(xù)考中了進士和博學宏辭科。大中年間,官當?shù)綉舨渴汤?、判度支?/p>
馮寬曾任起居郎。
馮定的字叫介夫,身材魁梧。和馮宿名聲一樣大,人們把他們比作漢代的馮野王和馮立兩兄弟。于由頁在襄陽時,馮定步行去拜見他,他手下官吏不肯通報,馮定掉頭就走。他聽說后,斥責了官吏,送給馮定五十萬文錢,在轄區(qū)邊境上追上了馮定,馮定退還他送的錢,寫信責備他不禮敬士人,他很慚愧。
馮定以優(yōu)等考中了進士,被浙西節(jié)度使薛草用為幕僚,后任戶縣尉和集賢殿校理。開始,馮定因為守喪時,哭壞了身體,多次請病假,大學士懷疑他不敬懶惰,免去了他的職務。后多次升官后任祠部員外郎,又出京任郢州刺史。有官吏告他強奪百姓妻子,侵吞倉庫錢財,御史審訊無罪。但被判游玩飲宴不節(jié)制被免職。后又被任用為國子司業(yè),兩次升官后任太常少卿。唐文宗曾命排練開元年間的《霓裳羽衣舞》,M.233mR.cOm用《云韶》樂伴奏,在朝廷上檢查。馮定率樂師站在宮殿上,神色莊重像雕塑一樣。皇帝對他感到驚奇,問學士李玨是誰,李玨說是馮定?;实鄹吲d地說“:難道是能寫古詩的那人嗎?”又親自吟誦他的《送客西江》詩,召他上殿,賞給他宮中上好的錦緞,并命獻上他所有的作品。后又升任諫議大夫。
這年,因李訓、鄭注起事失敗,殺死了很多大臣,朝廷內(nèi)外人心惶惶。到改年號后,皇帝到前殿上朝,仇士良請求派神策軍持兵器守衛(wèi)宮殿大門,馮定極力爭論才否定了。他又請求準許左右史跟隨宰相到延英殿去記載他們的談話,宰相不高興了,調(diào)他任太子詹事。鄭覃兼任太子太師時,想在尚書省聚會,馮定根據(jù)禮書認為應當在詹事府聚會,有詔同意馮定的意見。議論的人認為他很正直。后調(diào)任衛(wèi)尉卿,在左散騎常侍任上退休。此后去世了,贈官工部尚書,賜謚號為節(jié)。
當初,源寂出使新羅,看到那個國家的人流傳馮定的《黑水碑》、《畫鶴記》;韋休符出使吐蕃,住處屏風上寫有馮定的《商山記》。由此可見他的名聲已在異族傳開了。
馮審的字叫退思,開成年間,任諫議大夫,后任桂管觀察使,又當過國子祭酒。國子監(jiān)有孔子碑,武則天時樹的,唐睿宗寫的標題。馮審請求鏟去“周”字改為“唐”字。后他官當?shù)矫貢O(jiān)。
他兒子馮緘的字叫宗之,乾符初年,任過京兆尹和河南尹。
5. 課外文言文閱讀馮唐以孝著,為中郎署長,事文帝 小題1:C
小題1:A
小題1:(1)于是才再問馮唐說:“您怎么知道我不懂得任用廉頗、李牧那樣的人才呢?” (2)因此軍隊被擊敗,士兵潰散奔逃,被泰兵所虜殺。
小題1:C為被動句,而A為介詞賓語前置句,B為賓語前置,D也是賓語前置
小題1:這篇傳文主要采用對話描寫,因而“各種細節(jié)描寫”這一說法不準確。
小題1:本題考查學生的翻譯能力。首先找出關鍵點如(1)中的乃、復、何以等(2)中的是以、破、被動句式等。翻譯要求信、達、雅。
馮唐的祖父是趙人,他的父親遷到代。漢朝建主后,又遷到安陵。馮唐以至孝著名,為中郎署長,侍奉文帝。文帝的座駕經(jīng)過,問他說:“老人家,您是如何成為郎的?您的家在哪里?”唐皆據(jù)實回答。文帝說:“我在代的時候,我的尚食監(jiān)高祛屢次向我提及趙將李齊的賢能,以及他在巨鹿作戰(zhàn)時的事跡。現(xiàn)在我每次吃飯的時候,腦海里都會浮現(xiàn)李齊在巨鹿作戰(zhàn)時的雄風呀!您老人家知道他嗎?”馮唐回答說“他還比不上廉頗與李牧的將才呢?!被实壅f:“什么緣故呢?” 馮唐說“家祖父在趙的時候,做官而統(tǒng)御將士,跟李牧交情很好。而家父以前做過代相,與趙將李齊相熟,所以臣了解他們的為人?!蔽牡勐犝f了廉頗、李牧的事跡以后,高興得拍著大腿說:“唉!我為何得不到像廉頗、李牧那樣的人才來做我的將軍?如果得到了,我又何必擔憂匈奴為患呢!”馮唐說,“臣誠惶誠恐,昧死以陳,眼下縱使得到像廉頗、李牧那樣的將才,也不懂得任用??!”文帝很生氣,站起來返入禁中,過了好一會兒,才召見馮唐,責備他說:“您為何當眾羞辱我呢?不能私下告訴我嗎?”馮唐謝罪說:“臣是個鄉(xiāng)鄙之人,不懂得避忌?!?/p>
那個時候,正當匈奴剛剛大舉入侵朝那縣,殺死了北地郡的都尉孫昂,文帝正以匈奴入寇為憂,于是再問馮唐說:“您怎么知道我不懂得任用廉頗、李牧那樣的人才呢?” 馮唐回答說:“臣聽說古代君王派遣將軍的時候,跪下來推著車,說‘朝廷內(nèi)的事,由寡人作主,朝庭外的事則更由將軍截斷。一切論功行賞及爵封之事,都由將軍在外決定,回來再報告一聲就是了。’這并非是無稽之談。我的祖父說,李牧為趙將,屯駐在邊境,軍市的租稅都自行用來犒饗士卒,賞賜在外決定,不必受朝廷的牽制。君主既然一切委托他,而但求他成功,因此李可以竭盡他的智能。派遣精選的兵車一千三百輛,能射的騎兵一萬三千輛,價值百金之良士十萬人,所以他能夠在北方驅(qū)逐單于,大破東胡,殲滅獵林,在西方抑制強秦,在南方抵抗韓、魏,那個時候,趙國幾乎稱霸。后來,剛好趙王遷即位——他的母親是個倡家女。他即位后,竟然聽信郭開的讒言,終于殺了李牧,而派顏聚代替他.因此軍隊被擊敗,士兵潰散奔逃,被秦兵所虜殺.現(xiàn)在我聽說魏尚做云中郡的郡守,他軍市的租稅全用來稿饗士卒,更拿出私有的錢財,每幾天就宰一次牛,以饗賓客、軍吏及舍人,所以匈奴躲得遠遠的,不敢接近云中郡的關塞。有一次,匈奴曾經(jīng)入侵,魏尚率領車騎出擊,殺敵甚多。這些士卒都是一般下人家的子弟,由田野間出來從軍,他們哪里了解尺借和伍符之事呢?終日只拼命作戰(zhàn),斬敵首,虜敵人,到幕府記錄戰(zhàn)功??墒巧杂胁缓?,文吏就以法律來制裁他.該賞的不賞,但犯了法,文吏卻絕對按律處分。我認為陛下的法令太嚴明,賞賜太輕,刑罰太重。而云中郡守魏尚犯了記錄斬敵首的戰(zhàn)功差了六級之罪,陛下把他交給執(zhí)法之吏治罪,削除他的官爵,并判他徒刑。由此說來,陛下縱然得到像廉頗、李牧那樣的將才,也不懂得任用的。我實在很愚昧,觸犯了禁忌,該得死罪,該得死罪!”文帝很高興,當天就令馮后拿著符節(jié)去赦免了魏尚的罪,再度任命他為云中都守。又任命馮唐為車騎都尉,統(tǒng)領中尉和郡國的車戰(zhàn)之士。
過了十年,景帝即位,任命馮唐為楚相,后又免官,武帝即位,訪求賢良之士,鄉(xiāng)里推舉馮唐。當時馮唐巳九十多歲,不能再做官了,于是任用他的兒子馮遂為郎.遂字王孫,也是一個不凡的人,跟我很要好。
6. 文言文閱讀(21分,其中選擇韙每小題3分,翻譯題9分,簡答題3分) 10、D
11、C
12、D
13.①(3分)“您為何當眾羞辱我呢?難道沒有僻靜的地方(不能私下告訴我)嗎?”
②(3分)那些士卒都是平民百姓的子弟,由田野間出來從軍,(他們)哪里了解軍中的規(guī)章條令呢?
③(3分)文帝很高興,當天就令馮唐拿著符節(jié)去赦免了魏尚的罪,再度任命他為云中郡守。
14.① 陛下雖得廉頗.李牧,弗能用也
②委任而責成功,故李牧乃得盡其智能
③陛下法太明,賞太輕,罰太重
10. D.繩:糾正,制裁。
11. C.假設連詞:即使。( A.①介詞:因為; ②介詞:憑……身份。B.①副詞,表兩事順承:于是,才;②副詞:僅僅,只。D.①連詞,表遞進:并且,而且; ②連詞,表并列:又。)
12.D (這篇傳文主要采用的是對話描寫,因而“許多細節(jié)描寫”這一說法不準確。)
13、關鍵詞:
(1)奈何、眾間
(2)家人子 起尺籍伍符
(3)復以為
14、無
[參考譯文]
馮唐以至孝著名,為中郎暑長,侍奉文帝。文帝聽說了廉頗.李牧的事跡以后,高興得拍著大腿說:“唉!我(怎么)偏偏得不到到廉頗.李牧那樣的人才來做我的將軍?(如果得到了),我又怎會擔憂匈奴為患呢!”馮唐說:“陛下即使得到像廉頗.李牧那樣的將才,也不懂得任用??!”文帝很生氣,站起來返入宮中,過了好一會兒,才召見馮唐,責備他說:“您為何當眾羞辱我呢?難道沒有僻靜的地方(不能私下告訴我)嗎?”馮唐謝罪說:“臣是個鄉(xiāng)鄙之人,不懂得避忌?!?/p>
那個時候,正當匈奴剛剛大舉入侵朝那縣,殺死了北地郡的都尉孫卯。文帝正以匈奴入屯為憂,于是才再問馮唐說:“您怎么知道我不懂得任用廉頗.李牧那樣的人才呢?”馮唐回答說:“臣聽說古代君王派遣將軍的時候,跪下來推著車,說‘朝廷內(nèi)的事,由寡人作主,朝廷外的事則任由將軍裁斷。一切論功行賞及爵封之事,都由將軍在外決定,回來再報告一聲就是了’。這并非無稽之談,我的祖父說,李牧為趙將,屯駐在邊境,軍市的租稅都自行用來犒饗士卒,賞賜在外決定,不受朝廷的牽制。君主一切委托他,并且要求他成功,因此李牧可以竭盡他的智能,派遣精選的兵車一千三百輛,能射的騎兵一萬三千人,價值百金之良士十萬人,所以他能夠在北方驅(qū)逐單于,大破東胡,殲滅澹林,在西方抑制強秦,在南方抵抗韓.魏,那個時候,趙國幾乎稱霸。后來,剛好趙王遷即位——他的母親是個倡家女。他即位后,竟然聽信郭開的讒言,終于殺了李牧,而派顏聚代替他。因此軍隊被擊敗,士兵潰散奔逃,被泰兵所虜殺?,F(xiàn)在我聽說魏尚做云中郡的郡守,他軍市的租稅全用來犒饗士卒,更拿出私有的錢財,每幾天就殺一次牛,以饗賓客.軍吏及舍人,所以匈奴躲得遠遠的,不敢接近云中郡的關塞。有一次匈奴曾經(jīng)入侵,魏尚率領車騎出擊,殺敵甚多。那些士卒都是平民百姓的子弟,由田野間出來從軍,(他們)哪里了解軍中規(guī)章條令呢?終日只拼命作戰(zhàn),斬敵首,虜敵人,到幕府記錄戰(zhàn)功,可是稍有不合,文吏就以法律來制裁他。該賞的不賞,可犯了法,文吏卻絕對按律處分,我愚蠢地認為陛下的法令太嚴明,獎賞太輕,懲罰太重。況且云中郡郡守魏尚只犯了錯報多殺敵六人的罪,陛下就把他交給法官,削奪他的爵位,判處一年的刑期。由此說來,陛下縱然得到像廉頗.李牧那樣的將才,也不懂得任用的。我實在很愚昧,觸犯了禁忌,該當死罪,該當死罪!”文帝很高興,當天就令馮唐拿著符節(jié)去赦免了魏尚的罪,再度任命他為云中郡守,又任命馮唐為車騎都尉,統(tǒng)領中尉和郡國的車戰(zhàn)之士。
過了十年,景帝即位,任命馮唐為楚相,后又免官。武帝即位,訪求賢良之士,鄉(xiāng)里推舉馮唐。當時馮唐已九十多歲,不能再做官了,于是任用他的兒子馮遂為郎;馮遂字王孫,也是一個不凡的人,跟我很要好。
7. 文言文閱讀 申屠剛字巨卿 后漢書·申屠剛傳【原文】申屠剛字巨卿,扶風茂陵人也。
七世祖嘉,文帝時為丞相。剛質(zhì)性方直,常慕史?、汲黯之為人。
仕郡功曹。平帝時,王莽專政,朝多猜忌,遂隔絕帝外家馮、衛(wèi)二族,不得交宦,剛常疾之。
及舉賢良方正,因?qū)Σ咴唬撼悸勍跏率t神祇怨怨,奸邪亂正,故陰陽謬錯,此天所以譴告王者,欲令失道之君,曠然覺悟,懷邪之臣,懼然自刻者也。今朝廷不考功校德,而虛納毀譽,數(shù)下詔書,張設重法,抑斷誹謗,禁割論議,罪之重者,乃至腰斬。
傷忠臣之情,挫直士之銳,殆乖建進善之旌,縣敢諫之鼓,辟四門之路,明四目之義也。臣聞成王幼少,周公攝政,聽言不賢,均權市寵,無舊無新,唯仁是親,動順天地,舉措不失。
然近則召公不悅,遠則四國流言。夫子母之性,天道至親。
今圣主幼少,始免襁褓,即位以來,至親分離,外戚杜隔,恩不得通。且漢家之制,雖任英賢,猶援姻戚。
親疏相錯,杜塞間隙,誠所以安宗廟,重社稷也。今馮、衛(wèi)無罪,久廢不錄,或處窮僻,不若民庶,誠非慈愛忠孝承上之意。
夫為人后者,自有正義,至尊至卑,其勢不嫌,是以人無賢愚,莫不為怨,奸臣賊子,以之為便,不諱之變,誠難其慮。今之保傅,非古之周公。
周公至圣,猶尚有累,何況事失其衷,不合天心者哉!昔周公先遣伯禽守封于魯,以義寒恩,寵不加后,故配天郊祀,三十余世?;艄獗?,輔翼少主,修善進士,名為忠直,而尊崇其宗黨,摧抑外戚,結貴據(jù)權,至堅至固,終沒之后,受禍滅門。
方今師傅皆以伊、周之位,據(jù)賢保之任,以此思化,則功何不至?不思其危,則禍何不到?損益之際,孔父攸嘆,持滿之戒,老氏所慎。蓋功冠天下者不安,威震人主者不全。
今承衰亂之后,繼重敝之世,公家屈竭,賦斂重數(shù),苛吏奪其時,貪夫侵其財,百姓困乏,疾疫夭命。盜賊群輩,且以萬數(shù),軍行眾止,竊號自立,攻犯京師,燔燒縣邑,至乃訛言積弩入宮,宿衛(wèi)驚懼。
自漢興以來,誠未有也。國家微弱,奸謀不禁,六極之效,危于累卵。
王者承天順地,典爵主刑,不敢以天官私其宗,不敢以天罰輕其親。陛下宜遂圣明之德,昭然覺悟,遠述帝王之跡,近遵孝文之業(yè),差五品之屬,納至親之序,亟遣使者征中山太后,置之別官,令時朝見。
又召馮、衛(wèi)二族,裁與冗職,使得執(zhí)戟,親奉宿衛(wèi),以防未然之符,以抑患禍之端,上安社稷,下全保傅,內(nèi)和親戚,外絕邪謀。書奏,莽令元后下詔曰:“剛聽言僻經(jīng)妄說,違背大義。
其罷歸田里。”后莽篡位,剛遂避地河西,轉入巴、蜀,往來二十許年。
及隗囂據(jù)隴右,欲背漢而附公孫述。剛說之曰:“愚聞人所歸者天所與,人所畔者天所去也。
伏念本朝躬圣德,舉義兵,龔行天罰,所當必摧,誠天之所福,非人力也。將軍本無尺土,孤立一隅,宜推誠奉順,與朝并力,上應天心,下酬人望,為國立功,可以永年。
嫌疑之事,圣人所絕。以將軍之威重,遠在千里,動作舉措,可不慎與?今璽書數(shù)到,委國歸信,欲與將軍共同吉兇。
布衣相與,尚有沒身不負然諾之信,況于萬乘者哉!今何畏何利,久疑如是?卒有非常之變,上負忠孝,下愧當世。夫未至豫言,固常為虛,及其已至,又無所及,是以忠言至諫,希得為用。
誠愿反復愚老之言?!眹滩患{,遂畔從述。
建武七年,詔書征剛。剛將歸,與囂書曰:“愚聞專己者孤,拒諫者塞,孤塞之政,亡國之風也。
雖有明圣之姿,猶屈己從眾,故慮無遺策,舉無過事。夫圣人不以獨見為明,而以萬物為心。
順人者昌,逆人者亡,此古今之所共也。將軍以布衣為鄉(xiāng)里所推,廊廟之計,既不豫定,動軍發(fā)眾,又不深料。
今東方政教日睦,百姓平安,而西州發(fā)兵,人人憂憂,騷動惶懼,莫敢正言,群眾疑惑,人懷顧望。非徒無精銳之心,其患無所不至。
夫物窮則變生,事急則計易,其勢然也。夫離道德,逆人情,而能有國有家者,古今未有也。
將軍素以忠孝顯聞,是以士大夫不遠千里,慕樂德義。今茍欲決意徼幸,此何如哉?夫天所祐者順,人所助者信。
如未蒙祐助,令小人受涂地之禍,毀壞終身之德,敗亂君臣之節(jié),污傷父子之恩,眾賢破膽,可不慎哉!”囂不納。剛到,拜侍御史,遷尚書令。
光武嘗欲出游,剛以隴蜀未平,不宜宴安逸豫。諫不見聽,遂以頭軔乘輿輪,帝遂為止。
時內(nèi)外群官,多帝自選舉,加以法理嚴察,職事過苦,尚書近臣,乃至捶撲牽曳于前,群臣莫敢正言。剛每輒極諫,又數(shù)言皇太子宜時就東宮,簡任賢保,以成其德,帝并不納。
以數(shù)切諫失旨,數(shù)年,出為平陰令。復征拜太中大夫,以病去官,卒于家。
【譯文】申屠剛字巨卿,扶風郡茂陵人。七世祖申屠嘉,為文帝時丞相。
申屠剛性正直,常羨慕史魚酋、汲黯的為人。做了郡功曹的官。
平帝時,王莽專政,朝廷多有猜忌,王莽就將平帝祖母馮族與母衛(wèi)族隔絕,不得到京交往做官,申屠剛常疾恨在心。等到后來被舉為賢良方正,因而上書對策說:臣聽說朝政有失則天地之神就會怨怒,奸詐邪惡就會搗亂,所以陰陽乖錯。
這是老天所以譴責告誡帝王,想教失道之君主,豁然覺悟過來,使那些心懷奸邪之臣子,畏懼而自責改正?,F(xiàn)在朝廷不考查功績不比較德行,而是接受那些虛偽的誹謗或贊。
8. 文言文《兩個宰相》 五代時,馮道與和凝同在中書省任宰相,這倆人就分別是一個慢性子和一個急性子。
有一天,老和見老馮穿了雙新靴子(他自己大概也買了新靴子不久),挺想知道老馮買靴子花了多少錢,就問人家老馮:"您的靴子新嶄嶄的,什么價兒呀?"老馮抬起左腳伸給老和看,回答說:"九百。"老和這人一向氣量狹小、性情急躁,一聽老馮買的靴子那么便宜,煩惱勁兒就上來了,馬上回過頭瞪著他身后的小差役,問道:"我的靴子為什么用了一千八百?"于是對小差役大加辱罵指責。
老馮看了陣子熱鬧,等了好大會兒,才慢悠悠地抬起他的右腳說:"這只也是九百。"滿屋子人一聽,頓時全都大笑起來。
誰讓老和脾氣那么大呢,白發(fā)了一通急。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diangu/1532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曹翰緩擊更鼓計
下一篇: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