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神福畫地退敵
公元884 年(唐僖宗中和四年),陳儒攻打舒州(今安徽西南)。
陳儒大軍浩浩蕩蕩
,精兵強將猛攻
。弓箭手張弓搭箭
,箭密如蝗。舒州城頭
,傳出陣陣慘叫聲
,時有兵將倒斃滾下。舒州守將一看戰(zhàn)場形勢
,心急如焚
,馬上派出特使騎上快馬,從后城溜出
,直奔廬州求救
。

廬州刺史楊行愍聞報
,心中七上八下:“陳儒氣焰正盛,自己又派不出多少援兵
,事情好棘手?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 彼臣綦p手
,在刺史衙里左右思忖
,突然想起一個人:“對啊,叫部將李神福來
,他可是個足智多謀的人啊
。”
李神福給喚進門來
。聽完楊行愍的敘述
,他獻上一計。
當天
,李神?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瘖y一番,抄小路偷愉潛入舒州城
。
李神福人城后
,發(fā)出了一道道指令。城內(nèi)的好多舒州兵打起了廬州兵的旗幟
,排成整齊的隊伍
,整裝待命。
李神福把這支假裝援軍的舒州兵領出了舒州城
,在陳儒軍隊的腹部突然出現(xiàn)
,殺聲遍野,陳儒接到手下通報
,心里猛地一沉:“自己用兵考慮不周
,廬州援軍果然到了?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為了摸清對方底細
,陳儒親率大軍奔到陣前,觀察動靜
,再作判斷
。
李神福鎮(zhèn)定自若,似乎根本沒看見敵人前來試探虛實
。他當著敵人的面
,舉起一雙空手,在地上胡亂地比劃
,像是在部署大陣
、準備大決戰(zhàn)
。
陳儒看到這一切,越想越害怕
,帶著這批精兵強將
,連夜撤退。
連戰(zhàn)唐將三十二人的是誰?
后梁王彥章
。正史中找不到他連勝后唐36將
,但是我們可以從《水滸傳》中的<沒羽箭飛石打英雄 >中看出"且說說宋江收軍回來,把龔旺
、丁得孫先送上梁山泊
。宋江再與盧俊義、吳用道:『我聞五代時
,大梁王彥章
,日不移影,連打唐將三十六員
。今日張清無一時
,連打我一十五員大將,真是不在此人之下
,也當是個猛將
。』 "中得到佐證.
王彥章(863~923) 中國后梁將領
。字賢明
,壽張(今山東梁山西北)人。少年從軍
,隨梁太祖朱全忠征討,以驍勇聞名
,常持鐵槍
,沖堅陷陣,因號王鐵槍
。屢立戰(zhàn)功
,由開封府押衙等職累進為行軍先鋒馬軍使、檢校司空
、汝州防御使
、匡國節(jié)度使、北面行營招討使
,封開國侯
。性剛直,痛恨權臣趙巖
、張漢杰等擾亂朝政,遭到排擠和非難,謀不見用
。后梁龍德三年(923)四月
,后唐軍攻占鄆州(今山東東平西北),梁朝廷大驚
。經(jīng)宰相敬翔力薦,梁末帝朱友貞任王彥章為北面招討使
,問其破敵之期,答以只須三日
。王彥章命甲士 600乘夜斬斷連結德勝(今河南濮陽)南北城的浮橋
,使據(jù)守兩岸的唐軍不能相救;自率精騎襲破南城
。唐軍棄守北城
,恰為三日,梁軍聲勢大振
。同年十月
,唐大舉攻梁,王彥章奉命率領保鑾騎士和新募兵卒防守東路
,在中都(今山東汶上)戰(zhàn)敗被俘
。后唐欲用其才,屢遣人勸降
,他不屈被殺
。后梁大將王彥章 勇將王鐵槍 王彥章,字賢明
,鄆州壽張(今山東東平西南)人
,祖父王秀,父親王慶宗
,都沒有做官
,在王彥章任官以后,祖父被贈左散騎常侍
,父親被贈右武衛(wèi)將軍
。王彥章少時就從軍,隸屬朱溫帳下
,以驍勇善戰(zhàn)而著稱
。當初王彥章應募從軍時,同時有數(shù)百人一同參軍
,王彥章請求自己做隊長
,眾人都不同意,恨恨地對他說:“你王彥章是什么人
,剛從山野草莽之中出來
,就想跳到我們的上面做隊長,你也真是太不自量力了吧!”王彥章聽了
,根本沒有搭理他們
,卻徑直對當時在場的主將說:“我天生的一身雄壯之氣,覺得你們確實比不上
,所以請求做你們的隊長
,以后一起殺敵立功。沒想到你們這樣不領情
,反而咄咄亂說
。看來不給你們開開眼分個勝負
,你們就不會心服口服
。大凡健兒開口便言生死,但今天沒有在兩軍陣前
,我就先給你們看看我腳上的功夫
,光腳在有蒺藜的地上走上三五趟,再看看你們有誰也能來試試
?”大家開始以為他在說大話戲弄眾人
,沒想到王彥章真的走了幾趟,腳上一點事兒也沒有
。眾人不禁大驚失色
,沒有人敢上前效仿,都暗暗佩服不已
。朱溫聽說之后
,視王彥章為神人,因此提拔重用了他
。 從此
,王彥章就隨朱溫轉戰(zhàn)各地,屢立戰(zhàn)功
,軍職也隨之升遷
,開始率領侍衛(wèi)親軍。王彥章作戰(zhàn)常使兩條鐵槍
,一條掛在馬鞍上,一條握于手中
,沖鋒陷陣的時候馬跑如飛
,一條鐵槍也舞得如飛一樣,斬關破壘
,所向無敵
。據(jù)說王彥章的一條鐵槍有一百斤重。由于戰(zhàn)功卓著,王彥章的官職屢次上升
。從開封府押牙
、左監(jiān)門衛(wèi)上將軍,到行營左先鋒馬軍使
,再加金紫光祿大夫
、檢校司空。梁末帝朱友貞繼位后
,先任王彥章為濮州(今山東鄄城北
,鄄音倦)刺史。后來朱友貞又調(diào)他任澶州(今河南濮陽)刺史
,還進封他為開國伯
,以嘉獎他輔佐朱溫的建國之功。 朱友貞在魏博節(jié)度使楊師厚死后
,想趁機將魏博鎮(zhèn)一分為二
,消除其對朝廷的威脅。他聽信親信趙巖的建議
,下詔之后
,又怕發(fā)生兵亂,就派王彥章率領精銳騎兵五百先到鄴都(魏州所改的名稱)附近的金波亭駐守
,進行防備
。后來魏州軍在二十九日夜里果然不聽調(diào)遣,發(fā)生兵變
。首先進攻王彥章的館舍
,王彥章倉促南逃。晉軍為奪取魏州
,也派兵救援
,攻克了澶州,王彥章的全家被俘
。澶州夜間被襲擊時
,王彥章正在劉尋軍營中,所以被晉軍突襲成功
。晉王李存勖將他的全家送到了晉陽(今山西太原)
,待遇優(yōu)厚,又派人秘密去見王彥章
,誘他歸降河東
,王彥章就將這人殺死,以絕晉王李存勖招降的念頭
,但李存勖并沒有放棄
,直到幾年之后,看王彥章確實不肯歸降才下令殺掉他的全家。 黃河岸邊抗擊后唐軍 后梁末年
,梁末帝朱友貞任王彥章為許州(今河南許昌)匡國軍節(jié)度使
,并進封為開國侯。不久之后
,朱友貞調(diào)他任北面行營副招討使
。不久又讓他到滑州(今河南滑縣),抵抗晉軍的攻擊
。但這時的朱友貞已經(jīng)處于滅亡的前夜
,寵信奸臣,不用敬翔等老臣
,政局日漸衰落
。 李存勖在魏州稱帝,建立后唐時
,后梁也到了彌留之際
。緊接著,李存勖派李嗣源率領五千精銳騎兵襲取了重鎮(zhèn)鄆州
,在東面給后梁造成致命威脅
,使后梁朝廷上下一片恐慌。已不受重用的敬翔這時出來聲淚俱下地極力推薦王彥章領兵抗敵
,說戰(zhàn)事緊急
,非王彥章不能挽救危亡局勢。梁末帝只得讓王彥章?lián)伪泵嫘袪I招討使
,讓段凝為副職
,對唐軍做最后一搏
。受任之時梁末帝就催促王彥章趕緊出兵
,王彥章立即領兵從楊村砦順黃河東下,水陸并進
,阻擊唐軍
。突襲截斷了唐軍建在黃河上面聯(lián)接德勝(今河南濮陽)南北兩城的浮橋
,并攻占了南城。然后
,王彥章下令拆掉南城
,用所得木料做成筏子,讓軍士站立其上
,順黃河繼續(xù)東進
,去爭奪楊劉城。李存勖得知德勝南城被占后
,也命唐軍放棄北城,像王彥章那樣也命令拆民房扎木筏順黃河而下,救援楊劉城
。王彥章率軍東進
,一路上與唐軍各行黃河兩岸,每到河道轉彎之處
,兩軍就交戰(zhàn)不止
,飛箭如雨一般,等到楊劉時竟交戰(zhàn)達一百次之多
。王彥章馬不停蹄
,督率軍隊立即攻城,晝夜不停
。因為王彥章也很清楚
,楊劉雖然是個小城,但其戰(zhàn)略地位極其重要
,如果唐軍站穩(wěn)腳跟
,就會從這里出兵直搗后梁的首都。所以王彥章急攻楊劉
,打得唐軍沒有絲毫還手之力
,只能拼死堅守。有幾次幾乎被王彥章攻克
,最后在李存勖的援軍到達之后才保住不失
。但王彥章已將楊劉城用深溝重壘圍困住,李存勖的軍隊也無法進入
。無奈
,李存勖只好采納郭崇韜的建議,在東面博州附近的黃河南岸再筑一個渡口
,建城固守
,并以此牽制王彥章攻楊劉的軍隊。王彥章幾天后才得知消息
,趕忙去拔掉這個據(jù)點
。從早晨一直到中午,在就要攻陷的時候
,李存勖的援兵到了
,王彥章只得撤退。 昏君當政害良將 正在兩軍在黃河兩岸僵持不下時
,朱友貞卻罷免了王彥章的兵權
,任命段凝為帥,自毀長城
,將后梁和他自己送上了不歸之路
。王彥章被罷職后
,回到了京城,當著梁末帝的面用笏在地上畫地形圖
,向梁末帝陳述軍事形勢
,分析退敵取勝的策略。趙巖又指使人彈劾他對皇帝不恭
,被強令退下
。 段凝沒有將才,卻會行賄爭權
,不過他最后投降后唐
,也沒有好結果,被明宗李嗣源賜死了事
。后梁朝廷當中
,掌權的是朱溫的女婿趙巖和張漢杰,王彥章對他們深惡痛絕
,加上王彥章行伍出身
,性情耿直,不知說話避諱
,在即將出征時對親隨說:“等我退敵立功之后
,回師之日,一定要殺盡奸臣
,以謝天下
。”趙巖和張漢杰知道后私下商議道:“我們寧愿死于沙陀人(指李存勖等人)之手
,也不能讓他王彥章殺了我們
。”于是就想盡一切辦法誣陷王彥章
,并聯(lián)合早有異心的段凝一起在朱友貞的面前詆毀王彥章
,他們知道王彥章說到做到,萬一他擊退唐軍得勝還朝
,那他們就死無葬身之地了
。所以在王彥章作戰(zhàn)沒取得勝利的時候,就誣陷王彥章輕敵喝酒才致使戰(zhàn)勢沒有好轉
,以致敗于唐軍
。朱友貞聽信讒言,就罷免了王彥章
,由那個只會鉆營行賄不懂用兵的段凝取代了他
。段凝本人和王彥章平時也有矛盾,王彥章看不起他這種喜歡投機取巧的人
,所以為求兵權
,段凝也主動和趙巖等人勾結
,共進讒言,等他掌握了兵權
,不到一百天
,后梁就完了。而他卻又耍弄擅長的行賄手段
,不但沒被殺,還在后唐做了官
,但最后也沒保住性命
。 這年的九月,正是秋天的時候
,后梁朝廷聽說唐軍將要從兗州出兵
,梁末帝急忙派王彥章領兵從汴州東進阻擊。王彥章率領幾千宮廷的侍衛(wèi)騎兵向東開拔
,但已經(jīng)起不到什么大的作用了
。梁末帝還派了張漢杰作為監(jiān)軍隨軍而行,這又等于牽制王彥章
,因為張漢杰是趙巖的同黨
,監(jiān)軍對軍隊的調(diào)動有一定的權力,可見后來王彥章的兵敗負傷被俘
,張漢杰不能說沒有一點責任
。在末世,在小人和昏君的環(huán)境里
,王彥章已經(jīng)沒有用武之地了
。再往后只能是悲劇了。 王彥章進軍之后
,想拿下唐軍占據(jù)的鄆州
,因此他領兵北上進攻,卻被唐軍所襲
。只好退守到中都(今山東汶上)
。不久李存勖率大部隊來攻,王彥章寡不敵眾
,率領他的百名親軍做殊死抵抗
,終于受傷被俘。唐將夏魯奇原是朱溫的舊將
,和王彥章關系很好
,等到王彥章兵敗時,他聽到了王彥章熟悉的聲音說:“這是王鐵槍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比缓蟪送鯊┱虏粋鋼]槊刺去
,將王彥章刺成重傷,馬也跌倒了
,王彥章因而被夏魯奇俘獲
。 李存勖見到王彥章,對他說:“你經(jīng)常把我當成小孩子來輕看
,今日還服氣嗎
?”看王彥章沒有說話,他又問道:“我素聞你善于領兵
,為何不堅守兗州
?中都這個小城沒有城壘,怎么能固守呢
?”王彥章回答道:“大事已去
,國家局勢不是臣一人的智力所能扭轉的?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崩畲孥寐犃?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有些替王彥章傷心。親自賜藥給他包扎傷口
。李存勖知道王彥章勇武善戰(zhàn)
,想讓他歸降,為他效力
。于是命人去撫慰王彥章
,用話試探他,王彥章說:“我出身平民
,在本朝屢受提拔重用
,而且和你們對峙作戰(zhàn)達十五年之久,今天兵敗被俘
,死也很正常
。皇帝(指李存勖)縱然看重我
,寬恕我
,我又有何面目見人!哪有為臣為將
,朝事梁而暮事晉的道理
!死也很榮幸了?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崩畲孥糜謱钏迷凑f:“你再去親自說說他
,或許能聽?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碑敃r王彥章由于受傷不能走路
,李嗣源就到他的床前去見他
。王彥章指著李嗣源說:“你是不是邈佶烈呀?”邈佶烈就是李嗣源的小名
,王彥章原來也看不起李嗣源
,就以他的小名稱呼,以示輕蔑
。其實
,王彥章這樣也是不讓李嗣源說話。不久
,李存勖命人用轎子抬著王彥章隨軍而行
,到了興城,王彥章說傷口痛楚難忍
,堅請留下,李存勖見已經(jīng)無法說服他歸順
,只好下令將王彥章殺死
。王彥章死時六十一歲。 王彥章本性異常忠勇
,臂力超人
,臨陣對敵時,經(jīng)常奮不顧身
,身先士卒地沖殺
。他看不起李存勖沒有任何計謀的冒險行動,常對人說:“李亞子乃是一個斗雞小兒
,沒什么可怕的
!”王彥章的勇武讓李存勖對他也很害怕,當初
,李存勖聽說王彥章被任命為招討使
,就趕忙領兵從魏州往黃河沿岸去準備迎擊王彥章。到時德勝南城已經(jīng)被王彥章攻陷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梢娡鯊┱掠帽俣戎臁@畲孥迷?jīng)說:“此人可畏
,應該避其鋒芒
。”有一天
,李存勖領兵進逼潘張寨
,由于軍隊隔著黃河,不能救援
,王彥章就抄起鐵槍上了船
,大聲命令船夫解纜繩立即開船
,賀瑰拉他也沒有攔住。王彥章一人過了河
,單獨去救援
。李存勖聽說王彥章來了,領兵就退走了
。王彥章的驍勇善戰(zhàn)由此可見一斑
。 后晉高祖石敬瑭稱帝后,為嘉獎王彥章的忠勇
,下詔贈太師榮譽之職
。又派人尋找王彥章的子孫錄用為官。 時世造英雄
,但時世也能毀掉英雄
,王彥章就是很典型的一個例子。朝廷有奸臣敗政誤國
,軍中又有監(jiān)軍掣肘干涉作戰(zhàn)
,加上其他將領不以國事為重,反而為私欲排擠忠臣良將
。在這種環(huán)境里
,即使諸葛亮再世,恐怕也未必能力挽狂瀾
,最終也只能是“出師未捷身先死
,常使英雄淚沾襟”,落個讓人惋惜
、扼腕于路的悲劇結局
。
求諸葛亮真正參與的戰(zhàn)爭,若能以史料佐證更好 ,能附加評價甚好
。請以1.2.3.4....列舉
第四次戰(zhàn)役是蜀漢建興八年(魏太和四年)(公元230年)八月,由魏國兵分四路
,發(fā)起攻勢
。曹真出子午道從北攻南鄭;司馬懿溯漢水西進
,從東直逼南鄭
,準備與曹真會于漢中;張頜出斜谷道直逼陽平關,由西攻漢中
,和曹
、司馬兩路形成三面夾攻的形勢(《三國志》的《曹真?zhèn)鳌贰ⅰ度A歆傳》等都說曹真是出子午道
,但沒提張頜
,也沒提斜谷是誰領軍;而《后主傳》中卻說曹真出斜谷
,張頜出子午
;《張頜傳》中又未提此事。我思慮再三
,認為《后主傳》可能是參考了一些蜀國的私人記載
,而雙方又沒有交戰(zhàn),所以可能記錯了將領的“方位” [因為《三國志》的魏書
、蜀書
、吳書不是陳壽同時寫的,所以難免有錯
;而在裴松之注解前
,三書也一直是獨立流傳的];而諸葛亮重點防的又是子午
、漢水兩路兵馬,所以我就擅自將張頜“派到”斜谷一路去了
。這只是我的個人見解
,諸公若有新的發(fā)現(xiàn)或見解,希望能告訴我)
;另外還有一路不太重要
,是出武威,各傳中皆找不到領軍之人
,而且武威離漢中
、益州都很遠,我起先有點莫名其妙
,后來在《魏延傳》中找到該年魏延與費曜
、郭淮交戰(zhàn)記載,而在其他傳中又找不到該年蜀魏何時又有出兵
,再加上從諸葛亮常制約魏延不讓他獨立帶兵來看
,應該是諸葛亮分不了身的魏國四路攻蜀之時,所以我擅自就認為這一路是費曜
、郭淮帶領
,是取道羌地直攻武都、陰平的(從時間和方位來看都是說得通的,諸公若有異議
,我很想聽聽)
。對于魏國數(shù)道并進的進攻,諸葛亮自己屯兵于成固
、赤坂以待子午
、漢水兩路魏軍;斜谷一路則有陽平關阻擋(守將不明)
;兵出武威的費曜
、郭淮由魏延率軍西入羌中抵擋,此外諸葛亮招李嚴領軍二萬進駐漢中為援
。此戰(zhàn)的結果是
,正逢大雨三十余日,進兵漢中的軍隊因棧道斷絕
、漢水泛濫
,不能前進與蜀兵交戰(zhàn),到九月魏明帝曹叡下旨曹真等班師
;只有出兵武威的費曜
、郭淮可能離的遠,沒受大雨的影響
,如期到達
,與魏延率領的蜀軍在陽溪發(fā)生激戰(zhàn),被魏延大敗
。
從這次戰(zhàn)役就可看出雙方國力兵力的差異
,魏國在東南防吳,北防烏丸
、鮮卑
,西防羌的情況下,仍能四道并進伐蜀
,聲勢浩大
;諸葛亮東聯(lián)孫權,南不留兵防蠻
,西北結好羌兵
,如此節(jié)省兵力,也只有一出祁山時分兵而進
,而且給趙云的兵力很少
,只作為疑兵使用。不過對于此戰(zhàn)
,諸葛亮似乎很自信
,因為《李嚴傳》記載“亮以明年當出軍
,命嚴以中都護署府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敝T葛亮還沒開戰(zhàn)
,就已準備好明年攻魏了,好象此戰(zhàn)已經(jīng)獲勝了
。
諸葛亮自信是有原因的
,對于魏國的進攻,諸葛亮早就有所發(fā)覺
,并在建興七年底就開始準備了
。他在建興七年十二月,筑漢城于沔陽
,筑樂城于成固
。這兩座堡壘成犄角之勢護住了漢中首縣南鄭的東、北兩面
,正擋住了曹真
、司馬懿兩路進攻的路線(而南鄭西面因為有天下聞名的陽平關所以就不必耗費再筑城了)。諸葛亮也沒有堅守兩城
,而是將主力屯于成固
、赤坂,這樣他就可以自由應付曹
、司馬兩路魏軍(當然也說明蜀軍兵力不足
,不宜分兵抵御);這一行動就我的意見
,表明了諸葛亮打算野戰(zhàn)
,也表明了諸葛亮對野戰(zhàn)的自信心。而綜觀諸葛亮的屢次出兵
,由他親自指揮的野戰(zhàn)是沒有戰(zhàn)敗的,魏將也沒有能戰(zhàn)勝他的
;無論是陳倉之戰(zhàn)時的王雙
,還是我接下來要說到的二出祁山時的司馬懿、張頜(武都
、陰平之戰(zhàn)時的郭淮和五丈原之戰(zhàn)時的司馬懿根本不敢與他野戰(zhàn)
;而一出祁山時,馬謖同志又是違亮節(jié)度
,否則戰(zhàn)果或許要改變了)
。諸葛亮采取攻勢時,魏軍基本上都采取了堅守
、固守
、死守的戰(zhàn)略,只有司馬懿吃過一次苦頭,所以他在諸葛亮最后一次出兵時
,寧可裝女人也不出戰(zhàn)了
。因此我很想看看魏國采取攻勢時雙方的戰(zhàn)爭,那時魏軍總不會千里迢迢來堅守不戰(zhàn)吧(就如同看球賽一樣
,對攻戰(zhàn)才是最精彩的
,防守戰(zhàn)就很乏味了);若天不下雨
,不知會是什么結果
?很有懸念,只可惜老天爺不作美
。
第五次戰(zhàn)役是蜀漢建興九年(魏太和五年)(公元231年)二月
,諸葛亮圍祁山(我私自稱為二出祁山)?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度龂尽贰吨T葛亮傳》上這場戰(zhàn)役只有短短二十五個字:“九年
,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
,糧盡退軍
,與魏將張郃交戰(zhàn),射殺郃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苯o人的感覺就是:諸葛亮又無功而返了。但是
,這二十五個字并不能完全反映這場大戰(zhàn)的真實情況
,陳壽不敢詳寫這場戰(zhàn)役的原因是因為這時諸葛亮的對手由曹真換成了司馬懿——陳壽寫三國時的皇帝的爺爺,更因為皇帝的爺爺被諸葛亮大?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陳壽雖然是優(yōu)秀的史學家,但不會隨意拿自己的性命和前途當賭注
,當然也不愿歪曲事實
,所以他選擇省略了一大塊內(nèi)容。
就如我前面說的諸葛亮早就在準備伐魏了
,在建興七年春天攻下武都
、陰平后就開始準備了,當中即使有魏國大舉來犯也沒有停止伐魏的準備
;而且和一出祁山不同
,諸葛亮將后方的事完全放手,讓李嚴全權管理
,自己則專心致志伐魏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梢哉f在準備了兩年,又沒有后方政事來打擾的情況下
,諸葛亮是要大干一場了
。魏國這時也起了變化,大司馬曹真正生病
,新的三軍統(tǒng)帥便換成了大將軍司馬懿
。
戰(zhàn)爭的經(jīng)過,我是參考裴松之引注的晉朝習鑿齒的《漢晉春秋》以及《資治通鑒》(《資治通鑒》基本上是抄錄《漢晉春秋》的
,沒有什么大的改動)
。諸葛亮圍攻祁山,司馬懿奉命率軍抵御
,到達上邽后
,司馬懿留費曜等率四千精兵守上邽,自己率軍去西救祁山
。從這里開始司馬懿先生的一系列行為令我不解
,而且有些啼笑皆非。
諸葛亮聽聞司馬懿到來
,留兵攻祁山(我以為留的兵不會少
,因為祁山的祁山堡是有名的易守難攻,所以諸葛亮分兵至少是對半吧)
,自己則率軍向東來找司馬懿
。可是一直到達上邽竟然都沒遇到司馬懿
,而費曜等卻來迎擊諸葛亮(看來諸葛亮帶來的軍隊數(shù)量不足以嚇住四千魏國精兵
,我想費曜等如此囂張不會是諸葛亮只帶了一萬兵吧),于是諸葛亮順便擺平了費曜等四千所謂的精兵占領上邽(真輕松)(司馬先生在干什么
?)(此戰(zhàn)蜀軍的戰(zhàn)果是得到了渭水上游的天水郡重鎮(zhèn)上邽
,所以諸葛亮最后一次出兵可以直接出斜谷攻到郿西南的武功,因為他可以通過上邽順渭水而下運糧
,不再需要打下陳倉了)
,并收上邽周邊的麥子補給軍糧(司馬先生究竟在干什么?)
,再向東走才在上邽東面碰到司馬懿,原來司馬先生是往東走的
。我真是莫名其妙?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
。
。
。∷抉R懿果然是高人
,我這種智商是理解不了他的高深的謀略
,真不知道要西救祁山怎么會往東走?難不成司馬懿先生知道地球是圓的
,所以打算繞到蜀軍后面夾擊
?司馬先生遇到諸葛亮后斂軍依險,不打
;諸葛亮不想再理這位“高深莫測”的司馬先生
,回軍了。司馬先生又跟著諸葛亮要打(雖然好象是追趕
,但按張頜的話卻是“進前而不敢逼”
,只是保持一定距離跟著,或許是毛主席的“敵進我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