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丟狀試真?zhèn)?/span>
一日
,唐高祖李淵在朝中審閱批文。忽見有一份密告,赫然寫著歧州刺史李靖欲圖謀反,而且列舉罪行數(shù)條
。唐高祖似信非信
,覺得自己一向?qū)⒗罹敢曌饔H信
,況且李靖政績顯赫
,忠心耿耿
,怎會忽然謀反
?唐高祖左思右想,甚為疑惑
,當即選定一名能干的御史前往審理此案
。
御史覺得驚詫,他平時掌管各要員的動態(tài)
,從沒發(fā)現(xiàn)過李靖有謀反的蛛絲馬跡
,相反一直認為李靖是朝中數(shù)得上的忠臣之一。臨行
,御史請求唐高祖為方便審案
,希望與告發(fā)李靖的那位官吏同往,以便作證
。唐高祖準許
。
?png)
御史日夜兼程直趕歧州,到了目的地
,御史命眾人住在不為人注意的驛站
。第二天一早,御史忽然驚恐萬狀地從房中沖出
,說狀子失落
,難以交差。眾人目瞪口呆
。丟失皇上所交的東西
,后果是不堪設(shè)想的,御史火冒三丈地 命人將擔夫及一名掌管文件的典吏捆起來
。那兩人嚇得面如上色
,直喊冤枉。
御史審問了好一會
,毫無結(jié)果
,怏怏地步入房中,將那密告李靖的官吏喚入道:“本官不慎將你的狀子失落
,此案難以辦理不說
,叫我如何向皇上復(fù)命?只得勞駕你重寫一份了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那官吏面露難色,但怯于御史的威嚴,便重寫了一份狀子
。御史接過一看臉色大變
,喝道:“大膽狗官,居然敢誣陷李大人
。來人
!給我拿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那官吏渾身發(fā)抖
,但仍嘴硬說:“我犯何罪,請大人道明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御史哈哈大笑道:“憑你的本事能瞞過我的眼睛?你前后所寫的兩張東西不相同的地方甚多
。分明你在胡編亂造
!”
官吏無言可說,經(jīng)審訊
,果是誣告
。
御史稱官印被偷了,海瑞為何叫他在家里放把火,官印就會失而復(fù)得?
因為這是海瑞設(shè)下的一個計謀,給了偷官印的人一個空盒子
,如果他不還回來
,那就等于昭告天下是他偷了御史的官印
。海瑞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有一天他聽說當朝的御史生病了
,好多天都沒有來上朝。畢竟是自己的同事
,去探望一下是必須的
,反正大家都去了,他也去吧
。
到了御史家
,看著御史雖然不太開心的樣子
,但是說話都不帶喘的
,指定沒毛病啊
。海瑞比較耿直,他就問御史:“你到底是咋了?”御史已經(jīng)走投無路了,而且是個話嘮,如果不說出來,怕把自己憋壞了,他就跟海瑞說:“這是個秘密,你可不能告訴別人啊,我的官印丟了。”海瑞大吃一驚
,細細詢問了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
。
御史家有一個小廝,看起來眉清目秀的
,御史就非常信任他
,做什么事情從來沒有避諱過這個小廝。
但是有一天小廝和官印一起失蹤了,御史簡直悔不當初,整日長吁短嘆?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墒撬膊荒芡耆艞?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就讓人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這個小廝是縣令派來的
,因為他參過縣令一本
,這就被記恨上了。
海瑞想了想
,計從中來
。他讓御史在家里放火,然后拿個空盒子給縣令
,告訴縣令這里面有御史的官印
,家里失火,請縣令大人務(wù)必幫忙保管
。御史果然這么做了
,最后家里燒壞的都是不值錢的東西,當縣令把盒子還回來的時候
,官印果然放在里面
。御史在心中為海瑞豎起了大拇指,姜還是老的辣
,防不勝防啊
。
某日,明朝都察院院長王廷相對新御史們講了這樣一件事
防微杜漸做好人
明朝都察院長王廷相曾對新御史們講過這樣一件事
,一個轎夫穿了雙新鞋
。恰巧那是雨后,開始轎夫還小心地挑著干凈的地面落腳
,但后來一不小心踩進了泥水里
,之后他就再也不顧及新鞋了。
新御史們明白
,王廷相院長是要告誡他們:身居官位
,一定要防微杜漸,潔身自好
。
其實
,這不僅對新御史們有教益,對我們每個人都是警示
。一些人的罪大惡極
,往往是從一個很小的錯誤開始的。河南有一個劉姓女公務(wù)員
,曾貪污公款數(shù)十萬之巨
。說起來很可笑,起因是因為她想買彩票沒錢了
,于是她便拿了兩元公款去買
,結(jié)果一發(fā)不可收拾。拿了兩元
,就想拿三元
,四元,最后只要沒錢了便從公款中拿
。漏洞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大
,最后竟成了數(shù)十萬?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烧l又能想到
,這數(shù)十萬的貪污卻是從那區(qū)區(qū)兩元錢發(fā)展而來的呢?“勿以惡小而為之”
,古人所說不假
,假使當初把持住自己,不去拿那兩元錢
,想必那位公務(wù)員也不會犯下如此重罪
。
人的心理很微妙,一個人的心理防線也許可以很堅固
,但只要其中有一點崩潰
,那么再堅固的防線也就可能轟然倒塌
。那個轎夫開始還一直小心翼翼地保護他的新鞋,但一旦踩進泥水
,就不再顧忌了?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纯茨切┪镜?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看看那些貪官污吏,他們往往就是在邁出了錯誤的第一步以后破罐子破摔
,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甚至最終走上不歸之路。
要想防微杜漸
,時刻自持
,就要求我們胸中有浩然正氣。有了這股氣
,便可以不落于貪婪
、欲望的圈子,才不會自輕自賤
、自甘墮落
。陶淵明有這股正氣,不愿為五斗米折腰
;李白有這股正氣
,不肯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于謙有這股正氣
,“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包拯有這股正氣
,鐵面無私
,秉公執(zhí)法。他們正是有這股正氣
,在黑暗的官場中把持住了自己而名垂青史
。
有這股浩然正氣不易,時刻保持住這股正氣更難
。只有保住了這股正氣
,我們才時刻有自持的能力。
有人說:“人和動物的一大區(qū)別就是人有自持的能力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北S泻迫徽龤猓牢⒍艥u
,潔身自好
,才是一個真正的人
。
別在污穢中沉淪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都是純潔而美好的。而一旦受到污染
,有的人就像那個轎夫一樣
,麻木地接受這一切,放棄原來的潔凈
,走進更污穢的深淵
。若想使自己潔凈,那我們絕不可在污穢中任自己沉淪
。
有人說
,一步錯,步步錯
。走錯了那至關(guān)重要的一步
,再怎樣也無法挽回了。而我卻要說
,真正重要的那一步
,并不是你走錯的那一步,而是在走錯之后
,仍勇敢地從錯誤的淵藪中拔足離去的那一步
。這一步的勇敢,使你有機會重返光明
;這一步的果斷
,使你有力量繼續(xù)前行。
本性高潔的陶淵明在黑暗的官場中掙扎
,他想還黑暗以光明
,但事實卻是將自己置于一個泛著死亡氣息的空氣里無法喘息。但是這一步的走錯沒有讓自己的內(nèi)心麻痹
,他毅然地從官場抽離
,沒有讓自己再處于那黑暗,不讓自己繼續(xù)沉淪
。于是才有了后來那“晨興理荒穢
,戴月荷鋤歸”的寧靜生活?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梢?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這一步的重要性:踩下去,你就沉淪
;抽出來
,你就獲得自由。
如果像那轎夫一樣
,在鞋沾上一點污泥后索性放棄它的潔凈
,那潔凈的美好將永遠被污穢所掩蓋
。
誠然,我所說的不深陷污穢并不指在黑暗面前拔腿逃跑
。面對著黑暗
,不能讓自己沉淪的信念便是一把利劍,握緊這把利劍
,你就有了面對黑暗的勇氣
,有了能刺穿黑暗的胸膛的力量。當置身污穢的你刺出這拒絕沉淪的一劍
,你就成為了一個真正的高士
。你沒有在黑暗中墮落
,沒有讓自己在黑暗中沉淪
。假若你戰(zhàn)到精疲力竭,那也不算被黑暗所吞噬
,因為你始終堅持著光明的信念
。
我們青年人,處于這個紛繁復(fù)雜的社會
,該堅持什么
,該摒棄什么,這些都要形成一個正確觀念并始終堅持
。即便遇到困擾
,感到彷徨時,也不能放棄對光明的追求
。須知不能任錯誤在我們的周圍纏繞
,不能讓黑暗的荊棘拽著我們沉淪。
堅持心的潔凈
、靈魂的高尚
,做一個不沉淪于黑暗的人吧!你會感受到自由的可貴
,高尚的芬芳
。
愛護好你的“新鞋”
蕓蕓眾生,上至高官
,下到普通百姓
,無論誰,一生中“穿新鞋子”的機會很多
,關(guān)鍵還看如何自始至終的保護好你的“新鞋子”
。
新鞋一旦踩進泥水坑,人的心里就會產(chǎn)生松懈的慣性
,反正也是臟了
,還怕它更臟不成
。正是這種放松戒備的腐蝕性導(dǎo)致“不慎而始,而禍其終”的可悲下場
。一雙新鞋
,一個泥水坑,留給后人的寓意何其深刻
!
由轎夫從“擇地而行”到“不復(fù)顧惜”的變化
,不由得使人想起貪官的蛻變過程。那些“落馬”者
,當他們第一次接觸“好處”時
,尚能在是與非中“擇地而行”,還要掂量掂量這玩意兒“燙”手不
?當他們或壯著膽兒
,或不經(jīng)意之間,或僥幸而為之
,趟了第一次“水”以后
,也就“不復(fù)顧惜”了。于是
,便有了第二次
、第三次……有了小的便想大的,有了大的還想更大的……一步步“不復(fù)顧惜”地走下去
!到頭來
,他們的“水”越趟越“渾”,越趟越“深”
,也就上不了上“岸”了
,當然也就更加“不復(fù)顧惜”了。東窗事發(fā)前
,他們都心存這樣的僥幸心理:“水”已經(jīng)趟了
,一次是“死”,兩次是“死”
,三次也是“死”
,反正都是“死”,隨他去吧
,抓住了算我倒霉
,抓不住的話
,我就撈個大便宜占了
。
要想人不知,除非已莫為
。近幾年來
,“不復(fù)顧惜”的趟水者紛紛落馬
,就是最好的例證
。東窗事發(fā)后,他們又無不后悔
。有個落“水”者之妻的話很值得“不復(fù)顧惜”的趟水者深思:“以前我們錢雖然不多
,但完全夠用,比上不足
,比下有余
,生活得無憂無慮。自從有了這些贓錢以后
,我們并不感到幸福
,終日提心吊膽,飯也吃不好
,覺也睡不著
,時時擔心東窗事發(fā)?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弊罱K
,他們的擔心還是成了現(xiàn)實
。
有道是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
!
不要輕易打破任何一扇窗戶
我們在報紙上常常見到重刑犯或死刑犯的悔過自述,雖然他們犯的罪各不相同
,犯罪的方式也各有特點
,然而他們犯罪卻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的原因:由一件不起眼的小事開始了一個罪惡的歷程。
這讓我想到了小時候爺爺奶奶常用來教導(dǎo)我的有關(guān)小偷的故事:同樣也是由不經(jīng)意的第一次順手牽羊最終變成難以收手偷盜慣犯
;又想到爸爸媽媽為了我做的不值一提的“壞”事而大罵我一頓甚至暴打一頓
,那無非是在告訴我“壞人都是這樣開始的”。
俗語說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的確,很多時候災(zāi)難
、禍害
、罪惡并非自己撞入你的世界,而是我們在不斷的破壞著我們的窗戶
,自己將災(zāi)難引來
,使罪惡附身。正如著名的“破窗戶理論”所說:“既然是壞的東西
,讓它更破一些也無妨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币虼耍灰p易打破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扇窗戶
!
打破一扇小小的窗戶
,盡管怎么看、怎么想都不會讓你聯(lián)系到家庭的破落或人生的末路
。這也正是人們往往不在意第一次打破一扇窗戶的原因
。豈料有了第一次就很難沒有第二次,窗戶破了
,其他破了也沒什么了不起
,于是窗破屋倒。這個道理宋代的大文學(xué)家歐陽修就說過:“禍患常積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
。”
千里之堤
,潰于蟻穴
。一扇破窗,正如一窩螞蟻一樣
,早晚會使人生之堤崩潰
。過去的人們在失敗后找借口,亡國后找替罪羊
,常說紅顏禍水
,現(xiàn)在想想,褒姒之于幽王
,妲己之于紂王
,恐怕也正如一扇扇破窗一樣,所以商亡之后還有周亡
。歷史上的現(xiàn)在的眾多貪官污吏
,說到底,都是第一筆贓款
,第一樁壞事使他們步入歧途
,死后也不得復(fù)生。
不要輕易打破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扇窗戶
,不要到最后才后悔莫及
。生活中可能會充滿許多誘惑,眾多目眩神迷的事物也在時時吸引著我們
。這時
,我們千萬不能以第一次為借口而走進歪路,最后鑄成難以挽回的大錯。我們生活中的每一扇窗戶
,不管是誠信
、善良,還是寬容
、廉潔
,這些你一旦背棄,就會不經(jīng)意地與它們越走越遠
,再也無法接近它們
。正如人們所說的修好一件東西往往比破壞一件東西要難得多。
不要輕易打破你的任何一扇窗戶
,否則小偷將在這里成型
,大盜也將在這里蛻化。
原諒自己
,就是墮落的開始
有一位領(lǐng)導(dǎo)干部“落馬”后感嘆道:“吃了一輩子齋
,卻讓一碗狗肉湯沾染了一身清白?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贝嗽捵屓讼肫鹆?a href="/ddjy_100/44.html">老子的名言:“慎終如始
,則無敗事!”意思是說
,做人做官要像開始一樣謹慎到底
,就不會有做不好的事情。
慎初
、慎好 廉潔自律
要慎初
,初不慎
,就難以善終
;要慎好,好不慎
,則難以自律
。所謂“初”,是指“初次
,第一次”
;所謂“好”,指“個人愛好
,嗜好”
。
明代督察院長王廷相接見新任御史時,講了這樣一件小事:昨日他進城遇雨
,初時
,走在前面的轎夫小心翼翼的挑好道走,因為轎夫穿著一雙新鞋。后來不小心踩進泥水里
,便不再顧及新鞋
,不管路面贓與不臟,都踩將下去
,結(jié)果把鞋子完全弄臟
。王廷相以事喻理,委婉告誡新任下屬
,凡事要慎初
。新任御史也聽出弦外之音,連稱“終生不敢忘”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
,這位身為督察院長官的哲學(xué)家王廷相對新任下屬“慎初”的告誡,無論從實際上還是從內(nèi)容和技巧上
,都極為高明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發(fā)展變化,都有從小到大
,從量變到質(zhì)變的演變過程
。人犯錯誤也是如此。初之不慎
,要想再慎起來
,就不會那么容易了。如胡長清
、王昭耀之流
,他們貪污受賄,很少有僅此一回的例子
,往往有了第一次
,便一而再、再而三
,一發(fā)而不可收
,最后自己毀掉了自己。正如那個轎夫
,新鞋既入泥水
,便不再珍惜。對鞋如此
,心靈也一樣
,一旦放松了警惕,染上了污點
,就會放縱自己
,破罐子破摔
。倘若面對“第一次”時,意志堅定
,毫不動搖
,不存僥幸之心,堅信貪欲之害
,就能不失操守
,拒污濁于千里之外,始終做到“拒腐蝕
,永不沾”
,也就能慎之初,善始終
。因此
,慎初是保持操守,拒腐防變的第一道思想防線
。
要慎好
,好不慎,則難以自律
。羅卜白菜各有所愛
,領(lǐng)導(dǎo)干部也會有各自的愛好,但必須做到慎好
。尤其對于有損形象或者影響公權(quán)的嗜好
,更要下決心戒除。還要注意隱好
,不要過分張揚個人嗜好
,謹防別有用心者“見縫下蛆”,投你所好
。胡長清愛好書法
,有所圖者,就借索字之名送上豐厚的“運筆費”
,進而與之套近乎拉關(guān)系撈好處
,伴隨著他個人的滾滾財源,也給國家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最后把自己送上了斷頭臺。教訓(xùn)可謂深刻
,所以
,國家公務(wù)人員,特別是領(lǐng)導(dǎo)干部
,對于個人愛好不能小看
,而且必須慎好隱好,強化自律意識。要管住自己的欲望
,清心寡欲
,經(jīng)得起各種誘惑;管住手中的權(quán)力
,用權(quán)唯公
,用權(quán)為民;管住自己的小節(jié)
,點滴注意
,防微杜漸。因此
,慎好是保持自律
,拒腐防變的第二道思想防線。
當前
,正值干部換屆之時
,唯有慎初慎好,廉潔自律
,自覺加強內(nèi)功鍛煉
,做到“三管”“四自”(三管: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腿
,管住自己的手
。四自:自重、自省
、自警
、自勵),不僅第一步不把鞋子弄臟
,每一步都要小心
,才能戰(zhàn)勝各種歪風(fēng)邪氣,才能鞏固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
,廉潔勤政
,為和諧社會建設(shè)而努力,為全面實現(xiàn)建設(shè)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而努力
。
給心靈以潔凈的“落腳”之地
雨后的路
,泥濘不堪。轎夫穿一雙新鞋上路
,沾得滿是泥巴
,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要命的是在踏進泥水之后
,轎夫竟然想道:反正鞋已經(jīng)濕了
,那就隨它去吧
。由于心靈已經(jīng)失去潔凈的“落腳”之地,于是便不再顧及腳上的新鞋
。這種對于錯誤“放任自流”的態(tài)度實在不足取
。
眼前浮現(xiàn)出現(xiàn)實的影子。在物欲縱橫的現(xiàn)實社會
,不知有多少人成了現(xiàn)代的“轎夫”
,他們起初小心翼翼地守護著自己心靈的純潔,一旦不小心踏進泥水里——不管是“賭” 是“毒” 是“偷”
,從此就不再去理會那雙“新鞋”
,認為即使改過也無法再換來心靈的純凈。結(jié)果因一次錯誤而陷入萬劫不復(fù)的深淵
。
又想起美國著名小說家杰克·倫敦
,他年紀輕輕就因《野性的呼喚》等幾部極為精粹的小說佳作而聲名鵲起,然而血氣方剛的他面對成名后金錢
、權(quán)利的誘惑
,沒有用一顆理智的心去處理(對待)。起初他只是收些賄賂
,利用自己的職務(wù)之便給那些受賄者開些不合規(guī)距的(人)綠燈
。有朋友勸他回歸到寫作的正路,不要再一味的追求名利
,而杰克·倫敦卻以自己早已失去了作家應(yīng)有的“節(jié)操”為借口
,放棄對心靈之路的重新修筑,終因無法承受生活的壓力和犯罪的處罰而自殺
。我們姑且不說杰克·倫敦第一次接受賄賂時為什么沒有義正言辭的拒絕
,或許他確有苦衷。但當他自己已經(jīng)意識到身陷泥潭
,朋友也極力想救他上來的時候
,他又為什么要放任自己,放棄悔過自新的機會呢
?我想大概是他的心靈中已經(jīng)沒有潔凈的“落腳”之地所致
。
與他相比,我國文聯(lián)副主席馮驥才先生卻截然不同
。早有所建樹的他遠離了名利
、權(quán)勢的泥沼,只期許長久地做一個中國文化的守望者
,十幾年
、幾十年呵護自己心靈,保證它的純潔
。正是因為他有一顆積極耕耘心靈麥田的心
,才使他每走一步都是穩(wěn)重而成功的。
永遠不要忘記給自己的心靈一個潔凈的落腳之地
,這樣有利于一步走錯
;即便一步走錯,也還有足夠多的機會來彌補和挽回
。惟有如此
,我們才能扎扎實實地走好通向未來的每一步。
不可寬容小錯
人生
,正如那行在雨后街道上的一段路程
,有泥濘,卻也有
凈土。人人向善
,也正如不愿弄臟鞋子的轎夫,踮著腳
,小心翼翼地前行
。
可一旦不小心犯了錯誤,像那新鞋沾了泥污
,便從此以后
,不再小心,不再踮腳
,不再努力地保持一個如新鞋一樣干凈無瑕的自我
。“反正已經(jīng)臟了
,再多臟一些
,又有何區(qū)別呢?”這樣的“寬容”
,正是許多成敗之間的微小而關(guān)鍵的區(qū)別所在
。
誠然,人無完人
,小錯總在所難免
。然而量變的累積會導(dǎo)致質(zhì)變,無法挽回的大錯
,往往都是從這樣的“一點一滴”開始
。千里的綿延大堤,會因小小的蟻穴潰決
;參天的樹木
,會因毫不起眼的蟲蛀枯腐;浩浩的大江
,會被粒粒泥沙阻絕
;古老的文明
,也因人人日日的“寬容”而世風(fēng)驟下,最終在一片荒蕪的叢林中隱匿
,只剩下幾座巍峨的殿宇
,幾段無可考的傳說。
小錯的易存
,因為它們太不起眼
,不起眼似桌上的微塵,信手拂去
,不留痕跡
;因為它們太輕微,輕微到法律無法制約
,大道理書寫不下
。甚至有時,它們成為一種性格
,一種習(xí)慣
,一類人乃至一個民族的共性,成為了聯(lián)結(jié)一個民族的心理的一部分
,如此根深蒂固下去
。這,就是微小的巨大力量
。似蝕石的流水
,如削巖的谷風(fēng),在萬物的“習(xí)慣”與“寬容”中
,經(jīng)年累月
,終使巨石穿洞,山巒成絕壁
,滄海變桑田
,萬事已作古。
不可寬容小錯
,不可忽視這渺小的力量
。它變幻的面孔,偽裝在我們伸手可及的各個角落
。你看
,它在路人隨口吐的痰中,它在離垃圾箱不遠的被人隨意丟棄的廢紙中
,它在未擰緊的水龍頭上
,它在空蕩無人卻還亮著盞盞明燈的教室中……它像一種無聲的瘟疫,時時潛伏在每個人道德意識不那么強烈的角落,它深藏于每個人的劣根之中